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本文针对行动导向法在高职课程中的应用为出发点,分析了当今高职学生的特点,探讨了行动导向法在高职课程教学中的方法和存在问题,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切实缩短学生自身素质与岗位要求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职大学英语职业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需求,构建基于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融合知识传授、职业能力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三教一体"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并从四方面对其具体实施进行详细阐述。一是教学目标,从语言知识传授、职业能力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三个维度制定整体教学目标,突出职业导向;二是教学设计,依据未来岗位和职业发展需求设计实践项目,并依照产出导向的"驱动—促成—评价"流程贯穿教学全过程,提升职业能力;三是教学内容,有机融合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思政,培养职业品格;四是教学实施,分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达成教学目标,落实职业培养。  相似文献   

3.
为了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工程岗位方向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网络技术技能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程能力,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构建课程体系,建立了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推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4.
打破过去在教室进行理论知识讲授,实训室进行验证性实验和技能训练,期末进行笔试等传统教学模式,将《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进行以行动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大力度教学改革。课程从岗位分析入手,提炼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转化成教学任务,行动导向教学再现"工作过程",形成实训与实习的真实工作环境,实践"学中做,做中学"。  相似文献   

5.
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使他们掌握职业岗位所必需的职业行动能力。本文对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创新性实训教学的实施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行动导向教学能够提供培养学生具备“完整的行动”和“综合的职业能力”一个适宜的教学平台。根据教学法的特点,结合课程性质,将行动导向的任务教学法应用于物流设施设备运用等实践技能专业课程教学中,对于践行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新型高端技能型人才,具有一定的实效。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高职汽车专业机械基础课程为例,分析了专业基础课程的特点与课程改革现状,并以职业行动能力培养目标为基础,确定了"基于行动导向的三层次能力递进培养"的课程开发模式。该模式将重构后的课程分为六大基本模块和一个综合实践模块,并对应三层次的能力培养方案,设计了相应递进的三层次的教学项目,以实现知识能力的"生态构建"。该课程开发模式对专业基础课程的改革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当前的职业岗位需求,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为导向,从改革思路、项目化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开展了“船体装配”课程的改革探索,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明确了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专业定位,分析了其职业面向,剖析了该专业的主要岗位的职业能力结构,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个性化地设计了该专业基于丰田汽车"订单培养"的"岗位流程"课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丰田STEP1-STEP4教学包。  相似文献   

10.
行动导向教学倡导通过行动来学习和为了行动而学习,即"做中学"。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已经不能适应行动导向教学法的需求,过程性评价应运而生。过程性评价采取目标与过程并重的价值取向,对学习的效果和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水平做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促进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积极的反思,从而更好地把握学习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通过十个任务的分解将整个教学过程融入到一个连贯的实际操作流程中,给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的课程改革具体实施方法与过程。旨在打破原有教学模式,重新按照工作项目与任务整合教学内容,切实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数控加工设备"课程面向数控设备装配与调试、维护与维修工作岗位,是数控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以典型岗位工作任务要求设计教学情境及设计教学组织形式,以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设计考核指标,旨在通过课程的教学组织实施,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系统培养。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职《工程制图》求相贯线的教学难点问题,应用CAD绘图技术和学生自制的泥模组织工程制图教学,教师能营造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以突出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项目为载体的教学要求,符合教学规律和心理学规律,达到破解教学难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校内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在校内真实的生产环境中,体验完整的工作过程,实现教学做的统一。目前,高职院校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硬件建设基本到位,但存在实践教学组织水平低,功能发挥不当、开发不力等情况,制约着高职院校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本文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实际情况,在对顶岗实习存在问题分析与判断的基础上,提出校内顶岗实习+校外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模式,可有效解决顶岗实习浮于表面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5.
基于微地震监测和覆岩空间结构理论,以山东华丰矿1410工作面为例,分析了“s”型覆岩空间结构的形成,利用理论方法和微地震监测预测并圈定了华丰矿1410工作面发生冲击地压的危险区域,研究了“s”型覆岩空间结构的冲击地压危险区分布规律,为现场预测和控制冲击地压灾害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了加强公路养护管理,应该进一步明确管理目标和责任,改进工作方法,增强交通事业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也只有这样才能收到好的实效。  相似文献   

17.
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培养的人才需最大限度地符合未来职业的要求。本文根据这一要求,从一名一线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师的角度,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如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华夷变态》卷3收有《大明论》和《清朝有国论》两篇论策,作者分别为以明朝遗民自居的何倩甫和林上珍。但二文皆不署日期,何、林二人亦未见诸中国史籍记载。本文在日本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华夷变态》所收风说书及相关史料记载,确定二人皆为福建人,托庇于台湾郑氏政权。二人在明清鼎革的大变局中中断儒业,随郑氏官商贩海为生,于康熙十四年(1675)东渡日本,很可能是追随东宁船头蔡胜官等人,前来参与有关郑氏后裔长崎存银之争讼。其羁留长崎期间与日本儒者大高坂芝山颇多交游酬酢。二人对于清朝政权心怀怨望,对于明朝的兴复则充满期许。出自二人手笔的《大明论》和《清朝有国论》逃脱了清初的严密文网,流播海外,对于观察明清鼎革期间普通明朝遗民的华夷观念以及正统意识,有极其珍贵的文献及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课题通过对船舶及航运行业的广泛调研,归纳总结了轮机工程技术专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应具备的职业适任能力。围绕学生职业适任能力的培养,提出"工学六融合"人才培养理念,将专业标准与行业规范有机融合,构建能力、素质并重,"双证"并举的课程体系,与主管部门及相关企业共同设计适任能力评估标准体系,建立船员教育与培训质量管理体系,校、企、政三方协同强化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有效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高职模具专业“学工交替,能力进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探索了该专业与典型企业合作,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范式,找到了突破该专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瓶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