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系统介绍了国家公路主干线G045新疆赛果段高速公路将军沟隧道建设中采用CRD工法成功穿越极差围岩段的施工技术的工艺原理,施工程序,并介绍了CRD法施工的关键技术及作业要点,对同类围岩采用CRD法施工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地下铁道由区间隧道扩挖三联拱隧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地下铁道某地下区间设计有一段大断面三联拱隧道,由于受开挖工作面的限制,采取从区间隧道扩挖的施工方案。拟定了双侧壁导坑法结合CRD工法施工的方案;采用FLAC模拟该断面施工顺序,确定每步开挖工序产生的沉降值,制定了施工控制标准;介绍了该断面初期支护参数、由区间标准断面转换到三连拱隧道的工法及工程效果。建立的分步控制沉降的施工控制模式,有利于控制每一步序沉降值;三联拱隧道段沉降、变形稳定,满足施工控制值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以南广铁路大邮村隧道V级围岩浅埋段为研究对象,通过隧道施工效应数值分析、技术经济分析,比较了CRD工法和三台阶法两种施工方法。从施工效应角度出发,对地表沉降要求不十分严格的山岭隧道,两种施工方法均能满足隧道施工过程中洞室稳定和结构安全。CRD工法在控制地表沉降及洞室变形方面更优,但从施工成本、施工工效、施工管理等方面台阶法更优。在本工程采用三台阶法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保障了隧道施工安全和结构稳定。  相似文献   

4.
不同施工方式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差别较大,以北京某站区间浅埋暗挖段为工程背景,以隧道沉降和收敛量以及地表沉降为控制指标,分析三种开挖方式(三台阶、CRD、眼镜工法)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CRD法对隧道的控制效果较好,开挖影响距离、造成的隧道沉降及地表沉降都较小,而三台阶工法对隧道稳定性的控制相对较差,虽然CRD法工序复杂,成本也相对较高,但能较好的保持围岩的稳定,减少地面塌陷。  相似文献   

5.
采用CRD工法及相关辅助工法对在冲积层中,洞间距仅为1 m,围岩软弱的城市浅埋双洞隧道进行暗挖施工,用数值模拟方法实现了这一复杂开挖施工过程.该方法主要运用有限差分程序,利用应力释放法及三维实体模型对隧道的开挖施工过程进行了三维动态模拟分析,总结了隧道拱顶、地表、地层沉降规律,研究了开挖施工中地层的塑性破坏区变化情况和中间岩柱的受力特点等,并将模拟数据与相关实测数据进行比较,认为此法合理、可行,可为以后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周山黄土隧道浅埋段下穿市政公路。由于隧道地层松散,埋深浅,断面开挖跨度大,隧道下穿施工极易引起道路路面沉降过大而影响路面正常行车。基于浅埋大断面黄土隧道常用施工方法的适应性分析,确定采用交叉中隔壁工法(CRD)进行下穿道路施工。隧道下穿道路施工的三维数值模拟结果及路面沉降监测结果表明,采用CRD施工是合适的,保证了隧道施工安全和道路的正常通行。  相似文献   

7.
基于北京地下直径线工程DK6+804.1~DK7+060段的施工设计,介绍了CRD工法施工工序,并采用有限元程序软件对CRD工法施工的各步进行模拟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大断面浅埋土质隧道在不同施工工法开挖下的变形及支护力学响应特征,寻求适用的工法,以宁安铁路钟鸣1号隧道工程为依托,采取现场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该类隧道在3种不同工法下的洞周及地表变形、围岩塑性区分布范围、初期支护及二次衬砌内力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大断面浅埋土质隧道围岩变形有明显的空间效应,开挖面处预收敛变形所占比例约40%-50%;CRD法与六步CD法施工在控制洞周及地表变形方面明显优于三台阶临时仰拱法,且开挖产生的围岩塑性区分布范围小,两者均能满足围岩及支护稳定性的要求,而CRD法较六步CD法施工工期稍长、造价稍高,因此六步CD法为该类地层隧道施工的优选工法。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研究公路隧道穿越洞口浅埋区软弱围岩段的施工处治技术,以广东某高速公路在建隧道为工程背景,运用地表注浆及CRD开挖工法,并结合第三方监测数据,顺利地通过了不良地质段落,为以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乌鞘岭隧道F7断层带监控量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鞘岭隧道是国内最长的单线铁路隧道,隧道在F7断层带施工过程中,围岩出现多处变形侵限及坍塌事故。为保证隧道的正常施工,掌握围岩动态和支护结构的工作状态,进行了收敛变形、锚杆轴力、初支混凝土应力、初支围岩压力、二衬接触压力、二衬混凝土应力等多项涉及围岩稳定性及支护合理性参数的跟踪量测,利用量测结果指导设计施工及预见事故和险情,保证了隧道顺利贯通。  相似文献   

11.
北京地铁九号线军事博物馆站下穿一号线区间隧道,在下穿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既有线路的正常运营。为此,先进行超前支护,再采用多分部的CRD法施工,大刚度和强度初支进行支护,并采用三维数值方法分析了车站隧道下穿施工对既有线的影响,施工过程中的多项现场监测结果表明,既有结构的沉降和新建隧道结构受力都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保证了既有隧道的正常和新建隧道安全。  相似文献   

12.
黄土特殊的工程性质决定了黄土隧道结构的受力复杂性.大断面黄土隧道由于开挖断面大,开挖方法一般采用台阶法或交叉中隔壁法(CRD).因此,沿用传统的观测点布置方法进行测点布置和位移观测,存在一定的困难.收敛约束法应用方便,思路明确.用收敛约束法对隧道初期支护进行稳定性分析,不仅能正确地反映隧道施工中的各种力学现象和过程,还能弄清楚围岩与支护“相互作用”和“动态作用”的特点.本文基于收敛约束原理,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对兰渝高铁某大断面黄土隧道的围岩稳定性和初支的安全性进行评价.为隧道的后续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西北地区某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监测方法得到浅埋黄土隧道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的接触压力.浅埋黄土隧道二次衬砌受力特性的研究方法和结论对分析软弱地层衬砌结构的受力特性、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隧道设计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以山西省岢临高速公路某黄土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台阶法开挖方式下不同围岩应力释放率对初期支护结构的受力影响。分析结果能较为合理地反映支护结构的实际受力状况,可为黄土隧道初期支护参数的合理选取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特长软岩公路篮家岩隧道结构设计过程,借助于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采用梁一弹簧模型模拟衬砌结构,进行了隧道结构的力学特性分析,通过对其二次衬砌进行受力计算及稳定性分析,阐述软岩隧道段设计思路及支护手段,验证可支护参数的合理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等级公路的大量建设,超大断面隧道不断涌现。目前对超大断面隧道力学性质与支护结构机理及其施工方法的研究仍然不足。以郑州市中原路西延线韩门超大断面隧道为工程依托,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超大断面隧道开挖过程进行有限元模拟,揭示双侧壁导坑法与CD法开挖方式下隧道围岩的变形规律、应力分布特征等,为超大断面隧道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依据,并通过现场监测予以验证。揭示大断面隧道开挖变形机理,优化施工技术,以指导超大断面隧道设计和施工。  相似文献   

17.
双侧壁导坑法施工的大断面隧道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沙湾大断面隧道为研究背景,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采用释放荷载法,研究支护封闭的快慢对双侧壁导坑法施工的隧道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对拱顶沉降、边墙中点水平位移、围岩塑形区及初衬应力的分析,得到了支护封闭时间对隧道受力和位移状态的影响,施工中应尽量缩短各开挖面的距离,使支护尽快封闭,有利于隧道稳定。为了进一步改善隧道的受力状态,模拟分析了加固部分围岩后的状态。结果表明加固侧壁导坑临时支护与初衬接触处的围岩能较好的改善隧道的受力条件。在临时钢架支护下端与初衬的接触点附近出现了应力集中现象,受到了很大的拉应力,在设计施工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某铁路双线隧道,为对比仰拱三次施作与一次施作对结构受力和围岩变形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对两种工况进行计算分析,根据计算结果,定性分析两种工况对围岩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整体浇筑仰拱对初支结构的受力和围岩变形的不利影响较小,结果为类隧道施工可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将围岩与支护结构视为一起受力的整体不确定体系,假设原始应力为围岩自重应力,用弹塑性平面有限元程序和按蒙特卡罗-随机有限元法分析初期支护作用效应的统计特征,应用“分位值”法对现行单线电化铁路隧道复合式衬砌通用图的初期支护按连续介质模型计算其可靠指标。计算结果表明,各级围岩随着埋深的增加,可靠指标不断减少,Ⅳ级围岩超过200m、Ⅲ级围岩超过300m后可靠指标都很低,这一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说明完全按埋深来确定围岩原始应力是不合适的。而对于同样埋深,围岩愈松软,可靠指标愈小,特别是松软的Ⅴ级围岩,抗开裂可靠指标不能满足要求,抗压的可靠指标也很低,说明Ⅴ级围岩的初期支护要加强,一定要加钢筋格栅或型钢拱,以防大面积裂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