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艳 《轨道交通》2006,(6):20-26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纵观各大城市的城轨形式,位于我国西南部的山城重庆的轨道交通,犹如万绿丛中一点红,以其独特的单轨形式,在众多的城市轨道交通中脱颖而出,引人瞩目,光芒凸现。 重庆轨道交通是什么样的状况?是什么原因让重庆选择了单轨交通?单轨交通到底有何特点和优势?在国内其它城市均不采用单轨的情况下,重庆单轨交通如何寻求技术上的支持与突破?在国家对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的政策指引下,重庆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程度如何?重庆轨道交通的未来又将怎样?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重庆市轨道交通总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仲建华先生。[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三个层面对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的基本现状进行分析,阐明了城市轨道交通的优点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城市轨道交通的概念,进一步分析了轨道交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在规划城市轨道交通时的几点建议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广州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了广州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继续加大对轨道交通建设的投入,到2010年建成255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力争各区都有轨道交通覆盖,注重做好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的相互衔接,形成比较完整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大力推进广佛、广珠等城际轨道交通建设,积极参与构建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网络,进一步改善广州与珠汀三角洲城市的交通联系,增强广州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四向广州地铁“十一五”期间轨道交通建设发展将给广州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与变化?市人大代表、地铁总公司总经理卢光霖这样回答记提问——  相似文献   

4.
边经卫 《城市交通》2006,4(3):16-21
在我国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之间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已十分突出,高密度的城市土地开发和人口聚集使得城市交通需求与生成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呈现高度集中的状态。从城市可持续发展与交通发展的目标出发,提出了实现我国大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与缓解当前大城市交通矛盾的有效策略,即建立以轨道交通为支撑的大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实施“枢纽型”的客运系统组织,进行以轨道交通为基轴的公交网络优化,循序渐进地进行公共交通体系化的发展培育,最终实现公共交通发展的升级。  相似文献   

5.
正政策工具协同伴随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发展,推动轨道交通类政策落地、规范轨逭交通技术、进行标准化改革,是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规则、规范、规划是政策工具的三个层次,需要综合运用,三规并举,才能促进轨道交通运行效率和实现效益最大化。在当前轨道交通规划体系不明晰甚至缺失的背景下,梳理并建立科学合理的轨道交  相似文献   

6.
如何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在带动新区发展,拉开城市布局,整合城市空间以及优化城市交通出行结构等方面的作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在借鉴日本、德国等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厦门轨道交通一号线交通一体化衔接规划项目实例,对与轨道站点衔接的交通一体化从目标、技术线路、交通衔接对策和交通衔接方式预测等方面提出了比较完整方法体系,为正在建设或准备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建立以武汉为核心、辐射城市圈的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是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加快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着重研究以武汉为中心、一定区域内的、国家铁路现状条件及发展规划,提出通过整合、开发和利用国铁系统,开辟城际、市郊轨道交通线路,协调与城区轨道交通的换乘关系,从而形成武汉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实现城市区域轨道交通的快速化、公交化、网络化和节能化,促进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主要介绍了两大问题,即:首先分析了生态城市交通的特征,它是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建立宜人居住的城市,对交通结构体系和布局的要求、生态城市要求节约土地和交通资源,交通建设要为运输服务,要解决交通能源,交通拥堵以及环境污染等,研究生态城市交通时,就一定要选择节约化、生态的城市发展的交通运输系统。发言中介绍了绿色交通,提出使用绿色能源,交通不应对城市生态产生危害,实现以人为本、安全、节省、符合大众出行要求,要有利于城市社会未来健康发展的可持续交通运输系统,要构建生态城市,还必须构建生态城市的交通,要对交通进行顶层设计,发展综合运输体系,在顶层设计中应考虑如何节约运输、减少运输需求如建立坑口电站可节约煤炭运输。 发言中有重点分析了城市交通模式的选择问题,它分析了国际大城市交通发展的五种城市交通模式,即小汽车充分发展的城市;有选择的限制小汽车交通模式;大规模发展轨道交通带动城市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公共电汽车模式以及北京提出的“北京交通要与城市用地匹配的多方式协调的综合交通体系模式”最后强调在城市建设中要考虑城市的可居住性,不一定要搞大的城市,过大的城市不是经济型城市,也不是生态型城市。此外,还回答了来宾提出的交通环境保护和新能源开发问题。  相似文献   

9.
现有轨道交通体系中“换乘乘客”与“直达乘客”都直接共享同一线路车次,换乘站成为交叉拥挤的主要地段。为解决换乘站内换乘乘客与直达乘客相互占线而导致人流拥挤问题,在现有城市轨道交通规模下,将轨道交通换乘站进行整合,建立起环形或线形的“履带式”轨道交通换乘线路,结合建筑信息模型(BIM )模拟“履带式”交叉线路换乘线路的构建。新规划的“履带式”轨道交通换乘站路线直接与原线路相脱离,成为专门的换乘线路,原线路规划为直达线路,换乘乘客与直达乘客仅通过换乘站进行乘客交换,然后各行其道达到互不干扰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交通强国背景下交通物流发展的新路径,首先对交通物流与交通强国的关系进行了剖析。然后,在明确我国交通物流发展面临的形势和要求的基础上,运用对标分析法,总结并借鉴德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物流发展经验,结合我国交通强国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制定了我国交通物流发展的中、远期目标,并提出了网络化、多产业联动、全球化、创新性、智能化、可持续发展等六大实施路径。基于此,形成了交通强国战略背景下我国交通物流发展的总体思路,初步搭建起以实体物流网络为基础、以先进技术装备为保障、以高效物流服务为手段、以全球物流体系的有序运转为目标的交通物流发展体系,是对我国如何从“交通大国”发展为“交通强国”、从“物流大国”发展为“物流强国”的一次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1.
城市轨道交通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潘海啸 《城市交通》2008,6(4):35-39
面对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的交通需求迅速增长和城市布局的重新调整,探讨了城市轨道交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首先介绍了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3E原则。以上海市为例,通过常年的调查研究,从轨道交通网络规模效应、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轨道交通与社会公正性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了轨道交通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并提出了我国城市交通发展与土地开发建设的5D原则,即POD〉BOD〉TOD〉XOD〉COD。  相似文献   

12.
周元英 《轨道交通》2007,(2):36-37,44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迅速扩大了轨道交通行业的市场。但同时也对我国轨道交通的速度提出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来。高速铁路越来越为我国整个交通界所关注,它也成为我国铁路运输界最敏感的话题。之所以敏感,既因为它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也因为它蕴藏着无限的希望和机遇。 高速铁路的特点是:一,它是陆上交通中最快捷的一种方式,国外(日本、法国)在高速铁路上行驶的车到发时刻的准确性超过99%,准点率非常高;二,安全性特别高,是交通运输方式中最安全的一种,日本的高速铁路运行40多年来都未曾出过事故;三,在中长距离运输中它是成本最低的一种交通方式;四,它占地特别少,是大运量的绿色交通方式;五,作为高投入的交通方式,可以在定期内收回成本。[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具有节能、快捷和大运量特征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越来越受到众多城市的关注.为更好地发挥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作用和效率,除了做好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建设外,更应做好研究客运枢纽布局,完善轨道交通与城市常规公交、个体交通、对外交通之间的衔接.从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分级体系研究、技术路线、技术要点和评价体系这几方面探讨城市规划交通枢纽布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交通是城市的血脉,它给城市以活力。交通又是城市的疼痛,在环境和资源的制约下,在能源的压力下,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成为巨大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许多大城市将希望寄托在发展轨道交通上,政府、技术人员、研究者都对此投入了极大的关注。在发展轨道交通的过程中,我们往往需要不断地回到问题的本源来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5.
邓艳 《轨道交通》2008,(5):20-23
在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上海,便捷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是这个城市保持畅通与活力的重要支撑。上海轨道交通运营走过了15年的历程,如今已迈入网络化运营的新里程?上海轨道交通运营的历史,是中国轨道交通运营史乃至世界轨道交通运营史的一部分,它在某种意义上,扮演了一个继往开来的角色,它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记录着中国轨道交通在网络化运营进程中的珍贵探索,它的成长与经验,值得在中国轨道交通大发展的时代下广为传播。  相似文献   

16.
交通结构是反映交通需求特点和交通资源配置的关键指标,是区分交通模式的决定性因素.合理的交通结构能提升城市交通系统效率,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面向2035年,首先,分析上海市客运交通系统中各因素的因果关系与反馈关系,构建城市客运交通结构演变系统动力学模型;其次,使用模型模拟既有发展模式下上海市2020—2035年的客运交通结构的演变,对比《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中对2035年的规划目标发现,公交分担率未达到规划目标,公共交通在交通结构中占比不足;最后,借鉴香港与东京的交通发展模式,模拟轨道交通垄断型和公交主导型2种发展策略下上海市交通结构的演变,发现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相协调形成公共交通主导,轨道交通、公交并重的交通发展模式更适合上海市未来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进入大都市圈快速发展阶段后,中国大城市交通发展普遍面临空间和时间紧约束。轨道交通由此成为大都市圈时空组织的战略选择,构建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多层次中低运量公共交通为基础的公共交通体系成为共识。面对大都市圈集聚发展、近中期通勤圈可能继续外扩等发展前景,提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应重点围绕缩短出行时间和提高覆盖率等时空组织要求。进而通过差别化的空间政策和交通政策,耦合轨道交通枢纽与城市中心体系,促进轨道交通轴带功能集聚。最后,强调以轨道交通为核心,加强一体化衔接规划和城市交通综合治理,主动引导城市空间有序拓展,实现轨道交通与大都市圈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轨道交通建设发展是破解交通拥堵、交通污染、绿色出行环境差和停车难等城市病的有效途径。在轨道交通大发展机遇期,有必要探讨如何科学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促进城市集约发展和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研究总结城市交通的内涵,即城市形成和发展中的内在要素,提出城市交通应服务于人的需求、组织城市高效可持续运行。从车辆技术成熟度与国产化水平、轨道交通制式多样化、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规模与城市形态和发展阶段的适配性、认证和标准体系、交通功能与城市功能融合的一体化土地开发、多模式公共交通衔接换乘等角度出发,梳理发展现况并归纳问题及症结。重点针对结合市情的轨道交通基础性问题,就科学规划城市和都市圈的轨道交通系统提出指导思想和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9.
《轨道交通》2007,(1):6-7
充满了激情与梦想的2006年,是中国轨道交通事业大发展的一年,这一年,《轨道交通》不但见证并记录它的进程,更以参与者的姿态高调介入了体现中国轨道交通发展进程的系列展览会。这一年,《轨道交通》杂志先后参加协办了由中国铁道学会、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学会、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协新技术开发中心、[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轨道交通》2007,(1):3-3
社会越繁荣,交通越繁忙,轨道交通已成为这个时代建设的大主题。“十一五”规划的指明灯,照亮着中国轨道交通行业蓬勃发展的道路。与中国干线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密切相关的各企业单位正承载起中国运输经济的命脉。他们把智慧与汗水,播撒在中国轨道交通建设的康庄大道上,推动着中国轨道交通产业的进步。[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