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传递矩阵法,研究了组合梁连接键布置方式对组合梁工作性能的影响.首先以梁轴心受力和弯曲为例,介绍传递矩阵法的基本原理,然后根据组合梁的等曲率假设,推导组合梁的场传递矩阵和点传递矩阵,编制传递矩阵法计算组合梁的计算程序.最后通过算例研究,分析了3种连接键布置方式对组合梁工作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对组合梁进行连接键优...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FRP型材-混凝土组合梁界面连接方式及界面抗剪计算方法,对FRP小型材和钢螺栓2种剪力键形式进行了对比研究.对1根纯FRP梁、2根剪力键为FRP小工字梁、3根剪力键为钢螺栓的组合梁进行了四点弯曲试验.对比不同梁的承载力、破坏模式、刚度等.研究了不同连接形式及连接程度对组合梁性能的影响.推导了界面纵向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试验和理论研究结果表明:钢螺栓剪力键传递界面剪力的效率和极限承载力较FRP小工字梁剪力键高.  相似文献   

3.
连续复合刚构桥墩梁刚性节点受力复杂,本文以工字型钢连续组合梁+RC桥墩的刚接接头为例,应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MSC.Nastran进行3D-FEM分析,研究了其传力特性,重点探讨了剪力键传力机制.通过对连续复合刚构桥主梁(工字型钢主梁的组合梁)与RC桥墩刚性连接构造细节的3D-FEM分析,探讨了刚性节点的传力机制,重点是剪力键所承担的剪力分布.分析结果表明,墩梁刚性节点采用剪力键连接方式可以有效的传递内力,而且节点的施工性能得到极大改善.研究成果有利于组合刚构桥的设计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组合梁梁端钢与混凝土连接性能设计要求与梁端布置空间局促之间的矛盾,避免型钢梁端锈蚀劣化等问题,提出现浇钢骨混凝土和剪力钉协同的组合梁梁端连接新型构造。为检验该种新型梁端构造连接力学性能,对基本还原依托工程桥梁梁端局部区域结构形式的子结构足尺模型开展试验研究,并针对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探究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梁端构造优化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虚功原理,将耦合的概念与有限元理论相结合,推导了耦合模型的矩阵方程,从而提出组合梁的耦合计算模型.用于处理组合梁RC板与钢梁共同工作的连接问题.并通过实例计算验证该方法优于其他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承载力和变形许可的条件下,钢-混凝土组合梁采用部分抗剪连接可以方便施工、降低造价.由于没有考虑界面纵向滑移及竖向掀起效应的影响,钢结构设计规范中,部分抗剪连接组合梁抗弯强度的计算值在某些情况下将偏于不安全.通过对规范中部分抗剪连接和完全抗剪连接组合梁抗弯强度计算的对比分析,并结合国内4根部分抗剪连接组合梁的试验研究结果,建立了考虑界面纵向滑移及竖向掀起影响的部分抗剪连接组合梁受弯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按照该方法得到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7.
高速铁路曲线梁桥的支座布置形式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于高速铁路上桥梁的支座布置,形式,已有不少学者,做了大量的科研和计算等实际工作,得到了许多有价值的结论,但是他们的研究均是针对直线梁进行研究的,而对曲线梁桥的支座布置形式的研究较少,本文讲述的是高速铁路曲线梁桥支座布置形式的一些研究工作和相关结论,主要包括支座布置形式和约束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高强钢(HSS)-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组合梁的抗弯性能,考虑剪力连接度影响,设计并完成3片设置开孔板连接件的HSS-UHPC组合梁跨中两点对称加载试验;对剪力连接度分别为1.02、0.89和0.76的HSS-UHPC组合梁抗弯刚度、挠度、界面滑移、应变分布规律及钢梁与UHPC板的整体工作性能等进行分析,探讨了该型结构的受弯破坏机理;通过建立HSS-UHPC组合梁的ABAQUS非线性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了混凝土强度、翼板厚度、钢材强度三者间的匹配关系,评估了现有简化塑性理论对该型组合梁抗弯计算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设置开孔板连接件的HSS-UHPC组合梁具有较高的抗弯承载能力和良好的塑性变形能力,其抗弯刚度和延性均能满足工程使用要求;UHPC板与HSS梁在弹性受力阶段的界面滑移发展缓慢,最大滑移出现在1/8梁长附近;进入塑性受力阶段,界面滑移迅速增大,且最大滑移断面逐渐外移至梁端;剪力连接度对HSS-UHPC组合梁的抗弯性能影响显著,连接度由1.02分别减小至0.89和0.76时,结构的早期抗弯刚度分别降低了7.0%和8.7%,极限承载力也分别减小了9.2%和14.6%,界面最大滑移则分别增大了15.8%和17.0%;对比试验研究、数值模拟和理论计算结果三者吻合良好,数值结果显示采用Q690取代Q460的组合梁抗弯承载力提高了29.0%,但延性下降了39.7%;提高UHPC强度和增大混凝土翼板厚度均能显著改善HSS-UHPC组合梁延性并增强其抗弯承载力。   相似文献   

9.
国内已有多个省份开展了钢板组合梁桥标准图编制工作,各标准图的结构体系和构造细节各有不同,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为推广钢板组合梁桥在广东省内的应用,本文以钢板组合梁桥设计标准图研究课题为背景,研究了钢板组合梁桥的构造细节。广东省钢板组合梁桥设计标准图路基宽度分别为26 m、33.5m,跨度分别为30 m、35 m、40 m。26 m路基宽度采用双主梁,33.5 m路基宽采用三主梁体系。对钢主梁、钢横梁、钢结构连接方式、预制桥面板、钢梁与桥面板的连接方式、负弯矩区桥面板抗裂措施、钢筋布置形式、横桥向预应力的构造细节进行了分析研究,有利于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钢板组合梁桥标准图。  相似文献   

10.
以一座跨度为(60+2×100+60) m的组合连续刚构桥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计算和有限元分析研究了箱型截面波形钢腹板组合梁桥内衬混凝土布设形式对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合腹板内的两种材料共同承担剪力;对内衬混凝土的设置厚度取30~70cm最为合理;通过讨论"内衬混凝土设置区间相同,内衬厚度的布置方式不同"与"内衬厚度的布置方式相同,内衬混凝土的设置区间不同"两个问题,在多模型的对比计算中归纳出内衬厚度线性变化的布置方式较内衬厚度保持不变的布置方式更优以及内衬设置区间为覆盖负弯矩区范围的一半时最佳。  相似文献   

11.
就目前出现的两种新型连接件(PBL连接件和埋入式连接件)与传统的栓钉连接件进行对比分析,着重对钢-砼组合梁的连接件进行有限元空间分析;通过分析两种新型的连接件内形成的砼抗剪销对抵抗组合梁的纵向剪力的作用,寻求最适宜用于实际工程的连接件;为钢-砼组合箱梁的设计、施工技术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钢-砼组合梁中两种新型连接件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目前出现的两种新型连接件(PBL连接件和埋入式连接件)与传统的栓钉连接件进行对比分析,着重对钢-砼组合梁的连接件进行有限元空间分析;通过分析两种新型的连接件内形成的砼抗剪销对抵抗组合梁的纵向剪力的作用,寻求最适宜用于实际工程的连接件;为钢-砼组合箱梁的设计、施工技术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剪力连接件的三维非线性仿真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有限元仿真分析技术和混凝土本构理论,提出了有限元仿真分析和实物验证试验相结合研究剪力连接件的新方法,将此方法用于3类共7个子类新型剪力连接件的全过程受力分析,并将有限元分析结果和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证实了这一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使得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和实物验证试验相结合研究多种剪力连接件的受力特性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三跨预应力钢-砼组合连续梁的整体设计,有关桥面板、预拱度、加劲肋和横梁、剪力连接件设计的介绍,以及对剪力连接件抗剪承载力的计算,可为类似结构的成功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钢-混凝土组合梁界面纵向剪力重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受均布荷载作用的简支组合梁为对象,研究了栓钉等柔性连接件塑性变形引起的纵向剪力重分布.根据连接件的受力状态,将界面受力全过程划分为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和破坏阶段,建立了相应的剪力重分布简化模型,并导出了界面纵向剪力和轴向力的计算公式.研究表明:考虑纵向剪力重分布时,在荷载较小的情况下,轴向力随荷载增大呈线性关系增大;当荷载较大时,轴向力随荷载增大呈非线性关系增大,最后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某高速铁路空间刚架结构钢-混结合段的力学性能及传力机理,对其进行了1∶2大比例节段模型试验及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对试验模型分别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加载,测试主要构件的应力、变形分布及其随加载历程的变化;结合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探讨了结合段传力构件之间的荷载分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钢-混结合段钢结构、混凝土结构及PBL键贯穿钢筋的应力水平较低;钢结构与混凝土之间相对滑移量较小,二者能协同受力;结合段内混凝土、钢板、剪力键等均处于弹性工作阶段,且应力分布均匀,具有较高的安全储备;钢-混结合段能有效传力,承压板和剪力键各自分担50%的荷载,荷载分配较合理.   相似文献   

17.
The design scheme of long-span and low-depth composite steel-conerete beams is introduced,and the methods of avoiding the cracking of concrete deck in the negative moment regions are proposed.Moreover,significant exploration for problems of the composite beams has been made,such as optimizing construction steps to regulate the stress,applying jacking technique to exert prestress on the concrete deck,investigating the uplifting force principle of the shear connectors by means of model test and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analysis,and pointing out the countermeasure to reduce tension force of the shear connect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