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交通标准化》2009,(4):111-112
记者日前从首都公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获悉,自2008年12月20日24时北京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开始正式投入试运行以来,系统运行情况稳定正常,ETC用户量及用户咨询量大幅提升。为了进一步方便ETC用户的出行,首发集团年内将计划投入专项资金新增ETC车道近100条,预计2010年实现ETC车道遍布每个收费站点,完全实现不停车收费。  相似文献   

2.
正日前,交通部发布消息称,全国高速公路ETC用户已经突破5000万。其中,广东省高速公路ETC套装用户达578万,占全国用户总数的九分之一。据了解,广东省自2015年6月30日正式并入全国ETC联网区域,截至目前,全省高速公路联网里程达7233公里,占全国的1/18,稳居全国首位;ETC车道总数达1739条(其中入口854条,出口885条),车道数和用户数均比全国联网前翻了两番;非现金通行费结算额占总通行费  相似文献   

3.
刘云峰 《北方交通》2015,(4):119-122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在全国基本实现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联网,使交通真正成为发展的‘先行官’",将高速公路推广应用ETC推向历史的最高点。通过阐述全国ETC联网的背景,分析加快ETC推广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与出路,展望ETC的发展是交通运输部倡导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的"四个交通"最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4.
<正>交通运输部近日印发《关于大力推动高速公路ETC发展应用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将加大ETC车辆通行优惠力度。从2019年7月1日起,严格落实对ETC用户不少于5%的车辆通行费基本优惠政策,并实现对通行本区域的ETC车辆无差别基本优惠;鼓励各地结合实际,优化完善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政策,加大对  相似文献   

5.
<正>截至11月24日,广东累计发行ETC用户1704万,发行量排名全国第一,占全部行驶高速公路车辆的86.03%。随着广东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工作全面进入联调联试阶段,ETC发行也进入冲刺阶段。截至10月底,全省高速公路共建设完成ETC车道4127条,经过调  相似文献   

6.
过去10年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简称ETC)在国内呈现快速发展势头,但是,江西ETC车道覆盖率和使用率不高、用户数量发展缓慢、客户服务质量较低等较为明显。文章分析了江西省与全国ETC发展情况,在营销推广、客户服务、车道维护等方面调研资料基础上,发现问题。认为ETC的发展必须合理利用其自身的各方面的资源和优势,紧紧抓住交通大发展的机遇,内部与外部相结合,转变推广理念,拓展功能领域,提升服务品质,强化车道维护等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车道实施计重收费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收费效率,提升高速公路服务水平,对ETC车道实施计重收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探讨,并详细分析了ETC车道实施计重收费的观点及对策。  相似文献   

8.
<正>9月28日,交通运输部在北京召开全国ETC联网电视电话会议,宣布内蒙古、黑龙江、广西、新疆并入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ETC)联网区域。至此,纵贯南北、互通东西的全国ETC联网格局正式形成,2100余万用户实现了一卡畅行全国。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表示,全国ETC联网目标成功实现,标志着交通运输部按时完成了今年全国ETC专用道达1.2万条  相似文献   

9.
随着因停车收费引起的交通拥挤、延误等问题不断出现,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成为全国正努力开发并推广普及的一项技术,该技术广泛适用于各种高速公路收费站,甚至道路、大桥和隧道的收费系统。文章分析了国外ETC的发展现状,剖析了我国ETC的架构、存在的问题、关键技术,并预测了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2014年3月10日,交通运输部颁布《关于开展全国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联网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全国ETC联网工作,同时依托各省ETC呼叫中心建设服务热线,开发网站与多渠道充值子系统,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咨询、查询、投诉、异地充值、网络充值等多种服务功能。计划到2015年底,基本实现全国ETC联网,建立全国ETC联网运营管理机制,客车ETC使用率不低于25%,非现金支付使用术达到20%。 在经历了“省内联网—区域联网—全国联网准备”三个阶段,我国ETC用户数量达到2000万。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工作,省内联网已经完成,区域联网正在进行,这为全国联网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做好了充分准备,从而在未来一年基本实现全国高速公路ETC联网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速公路ETC不停车收费技术进行重点论述,在分析ETC技术在我国应用的基础上,介绍了高速公路收费系统现状和ETC系统,并论述了ETC系统的组成、功能和其工作流程,最后探讨ETC技术的的创新与展望,希望能对于今后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和管理具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2.
2014年3月10日,交通运输部颁布《关于开展全国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联网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全国ETC联网工作,同时依托各省ETC呼叫中心建设服务热线,开发网站与多渠道充值子系统,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咨询、查询、投诉、异地充值、网络充值等多种服务功能。计划到2015年底,基本实现全国ETC联网,建立全国ETC联网运营管理机制,客车ETC使用率不低于25%,非现金支付使用率达到20%。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交通运输产业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应运而生并不断成熟发展。采用ETC收费方式,不仅提高了高速公路收费效率,而且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了车辆通行效率。目前由于受技术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出现了多种高速公路ETC逃费行为,影响了交通管理秩序。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据悉,按照交通运输部统一部署,我省将作为2015年第一批入网的省份,于6月底前纳入全国ETC联网。据了解,纳入全国ETC联网后,我省已安装了ETC电子标签的车辆除了可在我省高速公路上不停车通行ETC车道之外,还可在全国其他已联网省份的高速公路ETC车道不停车缴费快速通行;同时,其他已联网省份的ETC通行卡并安装了电子标签的  相似文献   

15.
正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称,到2019年12月底,全国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快捷收费(ETC)用户数量突破1.8亿,高速公路收费站ETC全覆盖。根据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近日联合印发的《加快推进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快捷收费应用服务实施方案》,到2019年12月底,ETC车道成为主要收费车道,货车实现不停车收费,高速公路不停车快捷收费率达到90%以上,所有人工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采取传统的人工收费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高速公路车流量的要求,国内ETC系统的使用为全面落实国家关于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的重大决策部署带来了良好依据。通过对高速公路现场的分析与对高速收费站的构造层面的考察,创建了高速公路ETC模拟,对ETC虚拟模型的系统结构进行探究,基于ETC仿真流程来虚拟高速收费站工作平均延误状况,按照虚拟的结果研究ETC技术对收费站服务质量的影响状况。为收费站科学设立ETC车道的配备,提升收费效率带来科学的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17.
《山西交通科技》2014,(3):107-107
<正>从交通运输部获悉,全国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联网管委会将于2014年6月底前成立,协调全国ETC联网运营管理工作。全国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计划于2015年实现全国联网,主线公路收费站ETC覆盖率达到100%,全国ETC用户数量达到2 000万。据介绍,交通运输部将分期分批、有步骤地推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高速公路综合开发效益,促进高速公路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采用文献资料搜集、实地调研等方法开展研究。首先,分析了高速公路路衍经济开发内涵与分类、开发意义。然后,提出了路衍经济开发总体思路,根据实施地点或内容(高速公路及沿线设施,服务区、收费站、互通区等,后市场业务开发)的不同,将高速公路路衍经济业务划分为六大方向:综合商体、能源业务、交通物流、文化旅游、智慧交通及其他业务。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可根据各类路衍经济业务开发内容,并结合各条高速公路项目特点、沿线各地需求等因素实施具体开发;政府需要在高速公路与旅游融合发展、高速公路与物流融合发展、智慧服务区建设、ETC推广、广告开发等方面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9.
<正>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称,到2019年12月底,全国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快捷收费(ETC)用户数量突破1.8亿,高速公路收费站ETC全覆盖。根据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近日联合印发的《加快推进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快捷收费应用服务实施方案》,到2019年12月底,ETC车道成为主要收费车道,货车实现不停车收费,高速公路不停车快捷收费率达到90%以上,所有人工  相似文献   

20.
高世君 《交通标准化》2013,(12):116-118
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车辆收费方式.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可以实现不停车收费,方便用户通行,加快放行速度和提高收费效率,减少目前高速公路存在严重的拥堵现象.ETC将会成为未来高速公路主要的收费方式,而实现载重车辆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