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注浆技术在龙潭特长公路隧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潭隧道系沪蓉国道主干线宜昌至恩施公路上的特长隧道,长约8.7km,隧道出口段位于碳酸盐岩地层,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同时F2断层穿过洞身,采用超前帷幕注浆等施工技术,成功解决了施工期间安全和防止地下水流失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难题.  相似文献   

2.
芜湖市凤鸣湖北路龙山隧道处于三条断裂带交汇处,其中F3断层影响最大。隧道覆盖层薄,开挖宽度大,属典型的大跨浅埋隧道。施工中采用三导坑工法及超前注浆固结围岩的辅助工法。该文重点介绍辅助工法的技术参数及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3.
龙潭隧道系沪蓉国道主干线宜昌至恩施公路上的特长隧道,长约8 7km,隧道出口段位于碳酸盐岩地层,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同时F2断层穿过洞身,采用超前帷幕注浆等施工技术,成功解决了施工期间安全和防止地下水流失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难题.  相似文献   

4.
仰口隧道是青岛滨海公路北段的控制工程,左右线分离式2车道隧道,其中右线全长3 888 m。右线进口段埋深浅、通过F3宽大断层破碎带。在施工过程中,通过洞外地表注浆加固和洞内加强支护相结合的方法顺利地通过了F3断层区段施工。此工程施工实践对类似工程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近水库穿越F4断层的汤山铁路隧道为背景,阐述了断层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提出了富水断层条件下超前地质预报、加固圈3 m超前预注浆、洞身长管棚及三台阶四步开挖方法相结合的隧道施工方案;因隧道近水库,二次衬砌施工中加强防水措施;对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过程中隧道洞内变形和地表沉降进行了详细监测与分析,验证了隧道穿越F4断层施工控制方案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断层破碎带影响范围内,该施工方案较好的控制了隧道变形,后期变形不明显;断层破碎带影响范围外,因未采用该施工方案,受断层破碎带围岩质量、进口斜井双重施工等因素的影响,隧道短期变形和长期变形均较大,在远离贯通断面80 m左右范围内,应加强监测,适当时辅以相应的施工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结合甬金高速公路上的应用实例,通过对隧道超前小导管施工中注浆工艺及注浆量计算的对比、分析、研究.提出有效评估实际注浆质量的注意事项和计算方法。为在隧道施工中采用小导管施工工艺.既保证达到隧道围岩固结、止水的效果,同时又为控制工程费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城市进行地铁施工中,注浆技术在堵水、超前加固以及控制地层位移等多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从法国地基建筑公司引进的注浆自动监测控制系统能够实现注浆的计算机自动实时控制,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以其为基础形成了一整套注浆工法,并将其成功地应用于北京地铁的施工中。  相似文献   

8.
选题密切结合隧道超前预注浆这一施工难点,展开研究工作。工程背景为茶园隧道右线,本文主要研究注浆参数的选取和施工工艺开发,以指导实际施工。  相似文献   

9.
超前小导管注浆加钢支撑是隧道工程辅助开挖的一种施工工艺,特别适用于地质条件不良的隧道施工。因此,采用符合实际的设计参数,严格控制施工工艺,对于提高隧道超前小导管注浆的施工质量和计量控制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某隧道施工经过河沟浅埋段,施工掌子面均出现软弱围岩,基本为河砂加体积不等的孤石,涌水量大,施工难度较大。主要以超前管棚、全断面超前水平注浆、超前小导管注浆和自钻式锚杆加固措施及主洞配电、通风和排水设施为保障,确保施工安全、稳步推进,顺利完成河沟浅埋段施工。  相似文献   

11.
每一台隧道掘进机(TBM)都是针对一定的地质条件设计制造的,其针对性强、通用性较差,在不良地质条件下,既需要TBM设备配置具有适应性,又必须采取适当的施工措施。结合锦屏二级电站引水隧洞TBM施工实践中遇到的大埋深、高地应力、极强岩爆的地质条件,研究了加强初期支护、岩面喷水、应力释放孔、应力释放导洞等解决措施,并付诸实施,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地应力是一种常见的隧道地质灾害,在施工前准确掌握隧道穿越段的工程地质状况及地应力状态至关重要。针对后云台山隧道施工中洞室围岩发生"脆响"及掌子面后方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开裂等表象,通过地应力测试分析,判断隧道穿越地段围岩属中等应力水平,预测洞室开挖过程中有发生弱岩爆甚至中等岩爆的可能,采取加强监控、优化支护参数及施工工艺和打设应力释放孔等措施,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3.
哈罗铁路S2标段横穿罗布泊盐湖区,地质极为复杂,受硫酸盐和氯盐等化学侵蚀、风蚀等综合不利影响,桥涵基础及主体混凝土防腐施工是一项技术难题。通过混凝土耐久性设计、基础采用隔断措施(基底铺装沥青混凝土隔离层、四周砌筑沥青砖墙、空隙填充C35耐久性混凝土)、外露混凝土进行防护等,提高了岩盐地质条件下混凝土的耐久性,防止桥涵基础混凝土受到侵蚀,达到了混凝土防腐的目的,为同类地区、同类工程基础设计与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上三高速公路滑坡的地质资料,分析了高速公路路堑边坡滑坡的主要成因。针对滑坡原因制定了排水管、混凝土框格结合生态植被的加固方式,叙述了各项加固措施的设计思路与作用机理。并通过对现场监测结果的分析,证明了加固措施的效果显著,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关角隧道全长32.645 km,为目前国内在建的最长的单线铁路隧道。隧道通过区岩性极其复杂,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三大岩类均有出露,断裂构造极为发育,通过大小不等断层共17条,其中二郎洞断层束长达2 355 m,且具有一定的高地应力。受复杂地质的影响,关角隧道施工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大变形,最大变形达到了505 mm,现场对发生变形段采取了横撑、长锚杆、径向注浆、二次支护等措施进行加强,对未开段采取了加强初期支护、双层初期支护、调整初期支护曲率等措施来抑制变形并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6.
以宁通公路小运河桥为背景,通过对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梁病害的检测调查,分析了其主要病害包括裂缝、横向联结破坏及钢筋锈蚀等的成因,并针对病害进行了相应的加固设计,为今后类似老桥加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水泥混凝土路面唧泥损坏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唧泥是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主要病害之一,从加强对水的处治、基层的抗冲刷能力和减弱行车荷栽的应力等方面提出了防治水泥混凝土路面唧泥的对策与思路,这种做法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由素混凝土、单层钢筋网及双层钢筋网3个区段组成的隧道衬砌试验模型,模型中布设了常见病害(空洞、空洞积水和混凝土析水)。模型自然养护28天,运用地质雷达对衬砌模型进行检测。对比隧道衬砌模型的地质雷达剖面图与实际的衬砌布设情况,可得结论:地质雷达检测对钢筋的存在反应敏感;双层钢筋网检测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病害复杂(叠加)处检测图像辨识准确度较差;钢筋网的存在对其上下方病害的检测存在一定的影响;空洞积水的反射特征明显,易于识别;地质雷达(配800 MHz天线)的检测精度约在50 mm范围内,不能完成小尺寸空洞的检测。这为隧道衬砌常见病害的检测识别提供了一定的经验依据,并对隧道衬砌中双层钢筋网内病害和小尺度病害的检测做了初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对3片足尺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进行抗弯性能试验, 其中1片足尺梁不进行加固, 2片分别采用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和钢板-预应力混凝土组合加固, 分析了试验梁主要部位的应变、滑移、裂缝分布、承载力、刚度和延性; 基于试验梁塑性破坏机理, 并考虑二次受力的影响, 推导了足尺试验梁的抗弯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试验结果表明: 加固后试验梁的破坏形态表现为塑性弯曲破坏, 跨中横截面变形符合平截面假定; 组合加固钢板与新混凝土之间以及加固部分与原结构之间相对滑移小于0.05mm, 因此, 加固后试验梁各部分协同工作性能较好; 与未加固梁相比, 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试验梁抗弯极限承载力提高了1.08倍, 钢板-预应力混凝土组合加固试验梁抗弯极限承载力提高了1.43倍, 因此, 组合加固能显著提高试验梁的极限承载力; 与未加固梁相比, 2片加固试验梁的延性系数均提高了21%, 当试验荷载为200kN时, 2片加固试验梁刚度分别提高了1.55、3.07倍, 因此, 组合加固能显著提高试验梁的刚度和延性; 与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技术相比, 钢板-预应力混凝土组合加固技术对试验梁在使用阶段的承载性能和刚度的提高更加明显; 2片加固试验梁抗弯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值与试验值的比值分别为0.94和0.96, 因此, 抗弯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精度较高, 可用于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的抗弯承载性能计算与分析。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再生骨料的特性、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工作性、物理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发现:不考虑再生骨料吸水特性时,再生混凝土的坍落度偏小,抗压强度和耐久性均低于普通混凝土;考虑再生骨料吸水特性时,再生混凝土可获得与普通混凝土相近的坍落度.强度和耐久性则较普通混凝土降低得更多;经过强化处理后,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性能得到了改善。同时还发现:粉磨处理对再生骨料的强化作用优于化学溶液浸泡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