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周伟 《北方交通》2014,(4):108-110,114
隧道衬砌质量是隧道稳定及安全运营的关键因素,而衬砌结构受力特性较为复杂,容易出现病害,因此隧道衬砌施工质量尤为重要。采用地质雷达法重点对隧道衬砌质量进行快速检测,得到衬砌内部空洞或不密实等异常部位,并对隧道衬砌厚度进行检测,对隧道衬砌混凝土施工质量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
随着交通及地铁事业的不断发展,隧道数量逐年增加,运营中出现的病害也屡见不鲜,但隧道建成以后用常规方法很难对衬砌质量作出系统评价.地质雷达探测利用高频电磁波对不可见目标体进行扫描,以确定其内部结构形态和位置.文中结合工程实例,给出地质雷达的原理及其探测方法,包括测线布置、数据采集和图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地质雷达可以精确探测衬砌厚度、衬砌的不密实、背后空洞和积水等情况;证实了地质雷达技术在隧道质量检测中起到了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3.
地质雷达在隧道检测应用中的多次反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隧道施工中,通过地质雷达对隧道衬砌进行无损质量检测,可及时发现衬砌中存在的空洞与不足,保证隧道运营的安全性,针对地质雷达数据处理中经常出现的多次反射干扰进行了分析,从而提高地质雷达的应用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自主研发的瞬变电磁雷达技术对铁路隧道衬砌质量进行检测,结合双极性叠加法与小波去噪法对采集信号作去噪处理,利用欠阻尼探测天线,得到隧道衬砌各部位缺陷特征;结合地质雷达(GPR)检测和现场钻孔数据,通过典型图像分析,对比瞬变电磁雷达在探测深度、图像分辨率方面与地质雷达的差异,总结其相对于普通衬砌检测雷达所具有的优势。综合分析表明,瞬变电磁雷达应用于衬砌检测具有如下特性:(1)探测深度较大,穿透性较强;(2)图像分辨率较高,电磁波反射具有体积效应,成像直观清晰;(3)操作更便捷,雷达主机与采集终端为无线数据传输且设备轻便,可单人操作,数据可现场处理,从而可快速实时查看隧道衬砌缺陷,并标定衬砌缺陷部位便于后续处理。  相似文献   

5.
隧道衬砌裂损影响衬砌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并易引起渗漏水病害、基床病害和复合型病害等隧道病害,降低衬砌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基于衬砌裂损的力学机理分析,将隧道衬砌混凝土裂缝发展过程分为6个阶段,给出每个阶段的状态描述,并针对引起衬砌裂损的隧道衬砌厚度不足及衬砌背后空洞两个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分别利用隧道衬砌的拉、剪应力集中系数进行计算,明确不同围岩条件下隧道衬砌厚度不足或衬砌背后空洞等因素与衬砌内部应力集中程度之间的内在联系,为进一步建立依据隧道衬砌检测结果进行隧道衬砌状态评估的评估体系提供了量化基础.  相似文献   

6.
基于荷载-结构法隧道计算理论,建立了公路隧道衬砌的裂缝、材料劣化、空洞、附加荷载等病害的力学评价模型,研制了公路隧道衬砌病害力学模拟分析软件,以便量化评价衬砌病害对结构承载力的影响。工程算例分析表明:衬砌裂缝和空洞的存在均会降低结构的安全系数,且空洞区域内的结构安全系数影响比较平稳,随着与病害位置距离的增加,其影响能力亦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7.
受诸多因素影响,隧道衬砌混凝土可能会出现不够密实、不够厚等工程质量问题.为及时发现隧道衬砌混凝土的质量问题,可利用具有快速、高效、分辨率高的地质雷达法沿测线扫描检测.地质雷达因其高精度的分辨率,快速的无损检测方法而迅速的在各个工程行业得到了推广.针对实际隧道工程地质雷达的应用及其原理的论述,为类似的工程检测提供一个实用的参考及借鉴.  相似文献   

8.
以隧道衬砌混凝土成分固定,电参数基本固定为基础,根据反射系数分析了不同介质填充隧道衬砌背后空腔时地质雷达的典型波形特征,并通过检测实例验证了分析的正确性。分析表明:如果空腔顶面的地质雷达反射波为反相反射波,则空腔填充物为潮湿水泥浆。如果空腔顶面的地质雷达反射波为同相反射波,存在多次反射波或第二个波峰幅值接近于第一个波谷,则空腔填充物为空气。如果空腔顶面的地质雷达反射波为同相反射波,不存在多次反射波且第二个波峰幅值接近于第一个波峰,则空腔填充物为干燥水泥浆。这种判释方法弥补了衬砌施工中地质雷达检测隧道质量的局限性,为地质雷达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以辽宁省在役高速公路隧道为研究背景,结合现场实际检查工作,通过实地对隧道病害的调查和描述以及地质雷达、隧道断面仪等检查手段,分析目前寒区隧道的病害现状,详细描述隧道渗漏水、衬砌开裂、厚度不足等病害特征,同时总结隧道的修建年份、病害所处区域的围岩级别、衬砌厚度等物理因素对病害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目前寒区高速公路隧道的病害主要集中在衬砌的开裂、渗漏水、二衬厚度不足及围岩脱空等。衬砌的开裂及二衬厚度不足的现象存在于每个隧道,衬砌渗漏水的隧道达到64.5%。同时根据统计分析发现,衬砌病害受运营时间、围岩级别的影响明显。其检查分析结果为隧道后期的养护和维修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地质雷达方法检测隧道衬砌厚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质雷达方法作为一种新的检测手段,被列入《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1-2004)。加强地质雷达方法检测隧道衬砌厚度研究非常必要。通过分析影响地质雷达检测精度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提高地质雷达方法检测精度的3条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隧道空洞通常会导致"衬砌减薄"和"衬砌背后约束减少",基于泉(州)三(明)高速公路上的竹坑山隧道工程实例,分析了施工空洞对隧道结构的影响,采用相应的荷载一结构计算模型,计算二衬在这两种缺陷情况下的内力,并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对二衬结构进行了安全系数检算,通过对比无病害时二衬的内力和安全系数,明确判断空洞对隧道结构的...  相似文献   

12.
探地雷达采用了先进的连续透视扫描无损探伤技术,能够快速而又非常简便地对隧道衬砌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测。不同的衬砌缺陷对电磁波具有不同的反射特性,表现在探地雷达图像上具有不同的图像特征。本文简要介绍了探地雷达隧道衬砌质量检测技术,数据采集过程中的测线布置和参数设置,系统研究了衬砌不同缺陷类型的雷达图像特征,据此提高隧道衬砌质量检测中探地雷达图像的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13.
应用探地雷达技术检测结构物的厚度或缺陷深度时,准确获取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是一个关键因素。通常,工程技术人员通过钻孔来标定波速,这样做不仅增加了工作量,而且不经济,对结构有损害。可通过分析实测雷达剖面来获取波速,显然会更经济一些。经分析,钢筋反射弧的时距关系为双曲线方程;只要确定了方程的两个参数,便可计算出雷达波的传播速度。可以在钢筋反射弧上任选两组实测数据,求解出方程的参数来计算波速值,再取其平均值作为雷达波在结构物中的传播速度。但通过对反射弧进行曲线拟合分析后得出方程式,再用方程中的参数计算出来的波速值准确度更高,满足工程检测的精度要求。因此,无需在结构上钻孔,利用钢筋的反射弧即可确定雷达波的速度,将有效地改善雷达检测工作,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地质雷达在公路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章介绍了地质雷达的工作原理及其探测方法,采用瑞典便携式多功能地质雷达进行探测,同时结合掌子面的地质描述对庄盖高速公路隧道进行超前预报及衬砌的监测检测。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及其探测精度和深度的要求,侧线布置采用"一"字型测线,测量方法采用点测方式;衬砌检测方面采用线测方式。采用该方法对断层、含水裂隙、软弱夹层、初衬质量和钢拱架数量进行了全面的监测,其监测检测结果基本符合实际状况,同时为地质雷达在公路隧道监测检测方面的应用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文中介绍了几种典型高压涌水形成的地质条件,为了防止在隧洞掘进过程中出现突发性高压涌水,采用宏观地质预报、微观地质预报及探地雷达预报提前预测可能存在高压涌水的位置、水量和水压等,并且对一些富含高压水构造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施工对策。  相似文献   

16.
路用探地雷达的基本原理是向地下发送脉冲形式的高频电磁波。电磁波在地下介质传播过程中.当遇到存在电性差异的地下目标体,如空洞、路面结构层分接口等时,电磁波便发生反射,返回到地面时由天线接收。在对接收到的雷达波进行处理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接收到的雷达波形、强度和双程走时等参数可推断地下目标体的空间位置、几何形态。采用地质雷达对路面脱空缺陷雷达检测进行初步研究,得到了路面脱空缺陷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7.
围岩松动圈是影响隧道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围岩松动特征,选择探地雷达技术用于检测隧道围岩松动范围,提出了雷达检测围岩松动深度的识别方法。利用成熟可靠的超声波检测技术针对性地对比测试,验证了探地雷达检测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地质雷达作为隧道工程中一种新的检测技术,具有无损性、高效性、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结合黄羊山二号隧道,阐述了地质雷达在初衬检测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钢拱架间距、初衬厚度、初衬与围岩之间是否存在空洞,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速铁路的大量建成和投入使用,其质量检测和隧道路基病害检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探地雷达(GPR)法作为一种常规的质量检测方法具有分辨力强、成本低、时间短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公路建设。工程试验表明,探地雷达同样可以快速、准确地完成铁路路基病害无损检测。结合在相关高速铁路上的检测实践,基于病害的发生机理和发育特征,对地质雷达法在隧道常规质量检测中的应用加以探析,从而为路基质量评价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