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三峡库区万州和平广场滑坡成因与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三峡库区万州和平广场滑坡位于重庆市万州主城区内,2001年度该滑坡被国家土地资源部列为长江三峡工程库区重点勘察、研究与防治的4大滑坡之一,其成因机制与防治对策是此次勘察、研究的主要目的.通过综合勘察手段的运用,查明了和平广场滑坡体是包含人工堆积、崩滑堆积、残坡积与河流冲积等物质的混合松散堆积体;和平广场滑坡体不具备同一的、大规模的滑坡成因机制,而是在三峡地区地壳缓慢抬升、长江河床下切过程中逐步堆积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赣南红层滑坡分布规律的映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赣南地区红层滑坡及其环境背景资料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滑坡与自然环境及人工作用的映射关系,运用数理统计与图表分析,揭示了滑坡与其形成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探讨了区域滑坡的分布规律与形成特征,为全面研究赣南区域性红层滑坡的机理和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京珠高速公路108滑坡及防治工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分析京珠高速公路108滑坡形成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地下水条件的基础上,探讨了滑坡产生的物质条件及外部原因,分析了滑坡主要防治工程的效果.结果表明:厚度大、强度低的第四系残坡积土是滑坡产生的物质基础;地下水富集并软化滑带是滑坡产生的重要条件;边坡开挖和降雨是滑坡产生的直接诱因;采用微型钢管压力灌浆及截排水隧洞治理滑坡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G108周至一宁强段公路灾害概况和特征进行实地调查,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气象河流特征和人为影响等方面分析和研究了灾害的形成.发现该段常见的公路灾害主要有地质灾害和水毁灾害,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路基沉陷及沿河公路水毁5类,其中崩塌、滑坡并口沿河公路水毁尤为严重。最后,针对各种公路灾害类型,提出了具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三峡库区及邻近地区滑坡发育宏观地学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库区及邻近地区滑坡地质灾害受地质构造、地貌单元、地层岩性、大气降水等因素的制约,构造-岩性-地貌组合条件控制着滑坡地质灾害的形成与分布;强烈的新构造运动控制了滑坡体的集中分布地段,大型滑坡主要密集分布在地貌阶梯附近;构造应力场与滑坡滑动方向有密切关系;地貌深切的河谷及丰富的降水利于滑坡发育;滑坡发育过程实质上也是一种地貌发育形成变化的过程。在此基础上,以杨家屋场滑坡为例,对三峡库区及邻近地区滑坡发育宏观地学背景进行了分析,以便对该地区滑坡发育有新的认识和更深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用点安全系数分析滑坡的空间滑动机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定量描述滑坡的空间滑动机理,建立了滑坡的三维数值模型,通过数值计算,获得了滑带单元的三维应力状态和滑动方向.定义单元点安全系数为滑带抗剪强度与滑带上与滑动方向平行的剪应力之比,分析点安全系数在滑带上的空间分布特征,可评价滑坡的空间滑动机理.研究表明,点安全系数在滑带上呈连续分布,分布规律与宏观地质判断确定的滑坡滑动机理一致,可以用点安全系数作为滑坡空间滑动机理的量化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7.
为向蠕动型滑坡隧道的病害防治提供决策依据,通过调查分析,建立了3类分析隧道变形规律的地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隧道变形预测的灰色等维新息模型,并与有限元数值模拟相结合,建立了通过预测隧道变形进而预测滑坡体应力和位移的关联预测模式.经模型试验验证,该预测模式能可靠地预测隧道变形量、滑坡体应力和位移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边坡工程中滑坡事故屡见不鲜,特别是在山区公路、铁路以及矿区的高边坡工程中,高边坡因施工不当使得土体间的应力重分布引发土体失稳,进而极易引发滑坡等地质灾害,给国家的经济和安全造成了一定损害。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高边坡地质滑坡治理工程变形破坏机理、稳定性分析评价、防治技术等,并制定了完善的边坡监控方案,为今后同类型高边坡滑坡的科学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滑坡是一定自然条件下的斜坡,由于河流冲刷、人工切坡、地下水的活动或地震等因素的影响,使部分土体或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带,产生整体、缓慢、间歇性位移的变形现象.滑动形成环状后壁、台阶、垄状前缘等外貌。  相似文献   

10.
山区公路滑坡灾害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山区公路的大规模建设,发生了大量的滑坡等地质灾害。文章对云南省公路建设中遇到的滑坡,分别阐述了自然滑坡、断裂带滑坡和顺层滑波的分布规律和特征,并通过实例分析了滑坡的成因和滑坡防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