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三轴剪切试验, 对比在不同加筋率和围压下, 聚丙烯纤维加筋泡沫轻质土的剪切力学特性; 研究了泡沫轻质土各强度参数与加筋率、围压之间的关系, 获取了加筋泡沫轻质土裂纹扩展规律, 建立了应力-应变全曲线方程, 提出了加筋泡沫轻质土各强度参数关于加筋率和围压的本构方程; 将不同加筋率的试验数据归一化处理后进行分析, 得到了加筋泡沫轻质土的应力-应变全曲线方程, 获取了曲线方程中各参数关于加筋率、围压2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分析结果表明: 加筋泡沫轻质土三轴剪切强度和黏聚力均随加筋率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在加筋率达到0.75%时达到峰值; 加筋泡沫轻质土的内摩擦角受加筋率影响较小, 说明纤维作用主要是通过改变材料黏聚力来影响加筋泡沫轻质土的强度; 而强度降低率随着加筋率增加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最大从40%左右降低至10%左右时达到稳定; 加筋率一定时, 加筋泡沫轻质土的极限强度和残余强度均随着围压的升高呈增加趋势; 经过分析体积裂纹曲线发现加筋泡沫轻质土破坏时主要经历受压、产生裂缝、纤维承受拉力限制裂缝、裂缝扩展张力过大纤维拔出4个阶段, 而加筋泡沫轻质土达到屈服阶段时往往包括裂纹的稳定扩展阶段和裂纹的不稳定扩展阶段2个裂纹发育过程, 由于缺乏筋材, 泡沫轻质土属于脆性破坏, 因此, 没有裂纹不稳定增长阶段。   相似文献   

2.
利用半解析方法研究移动荷载作用下加筋路堤的动力响应问题。基于Biot多孔弹性介质的波动理论,建立三维横观各向同性弹性加筋地基模型。在忽略土颗粒压缩和自重的情况下,利用Fourier变换将土体波动方程转化为常微分方程。通过数值计算研究加筋与不加筋时,速度、筋材弹性模量和加筋率等对路面竖向位移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速度越大加筋效果越显著;速度相同时,加筋后的路面竖向位移明显小于加筋前;筋材弹性模量和加筋率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时,加筋后的路面竖向位移均呈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本项目的研究计划要点主要是研究具有随机参数的壳体结构的静动力响应和可靠性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包括:壳体结构物理参数、几何参数及载荷随机性的表述;层状壳体结构的非线性随机有限元静动态响应分析;研究基于随机有限元法的结构可靠性理论与方法;结构随机响应和可靠性分析的计算机程序。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加筋体内部稳定条件下筋带的受力状态与筋带的几何尺寸和层位的关系,采用直接计算筋带锚固长度的方法,获得最小配筋长度,并由此得出加筋土挡墙的形状函数,从而使设计过程得到简化,使加筋材料的断面和长度同时得到充分的利用。  相似文献   

5.
液体静水压力对圆柱形储液容器自振频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壳体几何非线性理论,通过在系统自振方程中引入附加刚度矩阵,分析了液体静水压力对圆柱形储液容器自振频率的影响,并将计算结果同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表明了本文采用的方法是实用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对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地基来说,现行的用于以太沙基极限承载力公式及压力扩散角理论为基础的加筋后地基承载力增量公式的计算模型不能完全符合其工作性状。为使计算模型能够满足加筋地基变形连续协调条件,现根据基础的实际沉降情况,设计出了新的计算模型。据此对增量公式进行了修正,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加筋地基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就加筋路堤在汾离高速公路中的应用,简要叙述了加筋路堤的作用机理、设计方法、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8.
加筋土坡极限平衡稳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对数螺线法、简化毕肖甫法、斯宝塞法和力平衡法对加筋土坡进行稳定分析,讨论不同方法和加筋力对安全系数的影响,提出加筋土坡稳定分析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加筋高路堤陡边坡在渝长公路上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加筋填方边坡技术在渝长公路的应用,包括加筋边坡的设计方法、施工工艺和质量要求、经济效益等;用聚丙烯土工带作筋材,修筑了长183.0m,坡比1:0.75,最高达21.0m的加筋填方高边坡.应用结果表明,加筋填方边坡技术应用于山区公路高填方路基边坡的稳定,具有安全可靠、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优点,是稳定山区公路高填方路基边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基于计及横向剪切变形的修正Kichhoff-Love假定,以壳体中面法向的偏转作为薄壳结构有限转动的度量,建立了薄壳结构的几何关系。在壳体黎曼空间中导出了Green-Lagrange应变张量及其广义应变张量,第二类Piola-Kichhoff应力张量及其广义应力张量的表达形式,通过虚功原理建立了薄壳结构的非线性平衡方程。  相似文献   

11.
加筋地基极限承载力的极限平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加筋地基的破坏模式:在加筋垫层底部形成剪切契体的密加筋地基破坏模式和在加筋垫层顶部形成剪切楔体的疏加筋地基破坏模式入手,采用极限平衡分析方法,分析了加筋地基的极限承载力.  相似文献   

12.
通过ANSYS建立高填方加筋路堤模型,采用强度折减法分析了路堤的稳定性并讨论了筋材长度、加筋层数对路堤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加筋后路堤的最大塑性应变区由边坡中上部转移到了下部,塑性应变区的位置要较未加筋时更深,从而有效提高路堤的稳定性、减小路堤侧向变形,且路堤安全系数随筋材长度和加筋层数的增加而增大,侧向变形随筋材长度和加筋层数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3.
加筋水泥土使用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加筋水泥土的实验数据和纯水泥土进行比较,讨论了加筋水泥土的优良性能,分析了加筋水泥土的使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评价车站系统能力协调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车站作业的实际过程为背景,通过建立动态传递方程,着重探讨了车站系统能力的动态协调问题,同时提出了模糊协调的概念和协调概率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敷设阻尼材料基座对艇体振动辐射噪声的影响,采用有限元法计算得到约束阻尼板的固有频率同理论值吻合较好,验证了阻尼材料建模的合理性;并利用有限元/边界元法分析了加肋柱壳受激后的水下声辐射,结果同试验值基本一致;最后以加筋板(裸基座)和含基座的加肋圆柱壳作为对象,计算分析了约束阻尼对裸基座振动特性的影响以及基座敷设阻尼材料前后壳体辐射声场的变化。结果表明:敷设约束阻尼能有效降低加肋圆柱壳体及其内部基座的辐射噪声。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揭示通过加筋回填减小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的力学机理,参照桥台后加筋回填离心模型试验原型尺寸,应用ABAQUS有限元方法建立了桥台后加筋回填平面应变数值分析模型,通过不同加筋设计参数(加筋间距、加筋长度和筋材刚度)以及回填材料强度与地基刚度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了桥台后加筋回填变形性状。研究结果表明:减小土工格栅加筋间距,增加土工格栅弹性模量、回填材料内摩擦角以及地基刚度,采用倒三角形变长度加筋布设,皆可有效减小桥台后回填体表面沉降;地基刚度特性对加筋回填变形行为的影响取决于地基与加筋回填体的相互作用特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建立Bragg型声光双稳系统的动态方程得到方程各变量以及参数的表达式,对动态方程进行模拟数值计算,求出了分岔 图以及奇怪吸引子,结果对声光双稳系统的混沌实验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加筋体内部稳定条件下筋带的受力状态与筋带的几何尺寸和层位的关系,采用直接计算筋带锚固长度的方法,获得最小配筋长度,并由此得出加筋土挡墙的形状函数,从而使设计过程得到简化,使加筋材料的断面和长度同时得到充分的利用.  相似文献   

19.
对于加筋土强度的研究,多数研究者大都仅考虑加筋的直接作用,但还需考虑加筋的间接作用,若考虑间接加筋作用后,加筋土强度还会有很大提高.为此从间接加筋作用出发,仍将加筋土的破坏分为拉断破坏和黏着破坏,针对轴对称荷载下斜向布筋的加筋土三轴试样,认为试样处于极限平衡状态,通过改变间接作用范围内土的黏聚力大小,并通过内力分析,认为试样处于静力平衡状态,从而得到极限平衡条件下加筋土的大主应力表达式,再针对增大的黏聚力满布加筋作用范围、填料为砂土、加筋层与试样横截面夹角为零度及不考虑间接作用等情况做了详细讨论分析.结果表明:当间接加筋作用范围内土的黏聚力增大时,加筋土强度会有很大提高,当间接加筋作用满布加筋层的作用范围,则间接加筋作用会发挥到最大;当筋材与试样横截面夹角为零度时,加筋效果最佳;当考虑间接加筋作用时,加筋砂土也会表现出很高的似黏聚力;当不考虑间接加筋作用时,则强度表达式就变成通常情况下的加筋土强度表达式.  相似文献   

20.
土工格栅加筋路堤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修筑了4段连为一体的试验路堤,其中3段含土工格栅加筋层,格栅层间距各不相同.用土压力盒测量了每段路堤底部的竖向土压力.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有限元模型,模型得到了试验数据的验证.用该模型对土工格栅加筋路堤进行了计算分析,探讨了加筋层间距以及路堤土的内摩擦角、粘聚力和弹性模量对加筋路堤沉降和应力分布的影响规律.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加筋路堤的表面沉降随格栅层间距的减小而减小,其根本原因是加筋路堤内部的竖向应力随格栅层间距的减小而降低,而水平应力却随之增加;(2)加筋路堤的整体性和竖向变形的均匀性随格栅层间距的减小而提高,这有利于改善路面结构的受力和变形条件,从而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