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柔性路面中层底面弯拉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有限弹性层状体系理论,计算出大量的常用情况下的路面中层底面弯拉应力,并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弯拉应力与路面各结构层厚度与材料特性之间关系的回归方程,可简便迅速地计算出中层底面弯拉应力。  相似文献   

2.
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层的设计理论是建立在弹性层状体系基础上,根据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下结构层材料疲劳破坏原理进行验算后,决定路面的厚度和使用年限。基于柔性路面结构层的设计方法,要求控制条件为实际弯沉值IS〈允许弯沉值1d;实际弯拉应力6m〈允许弯拉应力6R:  相似文献   

3.
概述《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1997)在弯沉与弯拉指标的计算中,均采用均值减二倍均方差(以下称标准差)的方法计算模量,对弯拉应力的计算偏于不安全,因此《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考虑模量取值的不利组合,采取计算层及以上的模量用均值加二倍标准差,弯拉应力计算层以下各层的模量用均值减二倍标准差的方法,使计算获得较大拉应力。在考虑了材料模量的不利组合后,结构层弯拉应力将起控制作用。在实际设计中由于《公路沥青路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行的《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有关弯沉计算存在的问题,根据动态控制的观点,路面结构层的实测代表弯沉值应以其下一层的实测代表弯沉值为基础进行反算,并通过偏差分析,了解其层间接触状态,计算实际层底弯拉应力,预估其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行的《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有关弯沉计算存在的问题,根据动态控制的观点,路面结构层的实测代表弯沉值应以其下一层的实测代表弯沉值为基础进行反算,并通过偏差分析,了解其层间接触状态,计算实际层底弯拉应力,预估其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行的<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有关弯沉计算存在的问题,根据动态控制的观点,路面结构层的实测代表弯沉值应以其下一层的实测代表弯沉值为基础进行反算,并通过偏差分析,了解其层间接触状态,计算实际层底弯拉应力,预估其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7.
张强 《山西交通科技》2009,(3):51-53,56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用三维有限元方法计算荷载作用下不同的层间接触状况下的路面结构层力学响应情况,分析路面板弯沉、最大层底水平弯拉应力、层间剪应力等因素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程度,从而为建立考虑接触状态的刚性路面设计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沥青路面的三维仿真计算模型,分析移动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的设计指标受结构参数影响的变化规律;结合正交试验,探讨了结构参数的影响权重,在此基础上选择了一种结构参数组合并进行了试算。研究结果表明:(1)面层厚度增加可以显著降低面层底部拉应力,基层厚度增加可以显著降低底基层底部弯拉应力,底基层厚度增加可以显著降低基层底部弯拉应力;(2)面层、底基层模量的增加会减小路表弯沉和路基顶压应变,提高结构层的抗变形能力,但是面层、基层、底基层模量的增加也会导致该结构层底部拉应力的显著增加;(3)在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合理地选择结构参数组合可以有效地降低沥青路面的动力响应。  相似文献   

9.
结构层模量对路面力学响应影响的三维数值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前关于路面结构层模量对路面结构力学响应影响的研究一般是利用弹性层状理论进行分析。从三维数值分析的角度,分别从路表弯沉、面层和基层内的压应力及拉应力等方面说明了结构层模量及基层条件对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的影响。分析认为路面各结构层模量的提高能减小路面表面弯沉,较高的基层模量会增大面层内的压应力,较高的底基层模量能减小基层底面的拉应力。有关分析结果对路面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不同荷载条件下变化沥青路面结构层的模量,找出沥青路面在超载作用下随结构参数变化路表弯沉、面层拉应力、基层拉应力、底基层拉应力和土基顶面压应变等力学性能及路用性能的变化规律,针对超载作用下的沥青路面要合理控制各结构层之间的模量关系,同时提高土基模量.为超载作用下沥青路面设计、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不同荷载条件下变化沥青路面结构层的模量,找出沥青路面在超载作用下随结构参数变化路表弯沉、面层拉应力、基层拉应力、底基层拉应力和土基顶面压应变等力学性能及路用性能的变化规律,针对超载作用下的沥青路面要合理控制各结构层之间的模量关系,同时提高土基模量.为超载作用下沥青路面设计、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车辆超载的严重性,并从理论上阐述了车辆超载对路面疲劳寿命的影响,以及对结构层弯拉应力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3.
采用基于多层弹性层状体系理论的路面结构分析软件BISAR3.0,对我国典型的半刚性路面结构的路表和路基顶面弯沉、面层和基层层底拉应力及路基顶压应变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土基模量对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较面层层底拉应力影响较大,起主要控制作用;并且随着土基模量的增加,路面结构层的力学性都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路面结构层的层间结合是影响路面整体结构强度的重要因素,采用BISAR3.0路面应力计算程序,分析了面层竖向应力、面层和基层底面拉应力、路表弯沉、面层剪应力最大值的产生位置,以及路面结构层层间接触状态的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层间完全滑动状态下,路表弯沉、基层底拉应力、面层竖向应力、面层剪应力等路面设计控制指标比连续状态提高1.5~2.5倍;面层、基层疲劳寿命比连续状态急剧降低。  相似文献   

15.
针对动载条件下半刚性沥青路面结构破坏问题,采用三角形波激励加载,考虑车辆超栽以及车速变化对路面结构动态响应量的影响,利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法对超载、快速、慢速条件下的路面各结构层动竖向位移和层底动弯拉应力分布规律进行数值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动载条件下,路表所形成的横向弯沉盆影响范围为6.2m,而基层层底沿横向0.35m范围内均承受动拉应力;车速越慢,超载越严重,路表、路基顶面的竖向动位移峰值及动弯拉应力峰值越大,在交通堵塞、长大纵坡的行驶环境中,路面材料的要求更高。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层间接触状态对沥青路面力学响应的影响,针对典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选取三种层间接触状态(连续、弱连续、光滑),对不同接触状态下各结构层力学响应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层间接触从连续转变为光滑状态,路表弯沉迅速增大、相应的层底拉应力也迅速增长,进而使得横向裂缝发生几率急剧增大。结构层间接触状态的变化将会引起结构层内应力波动,使得主应力应变向不利方向发展,因此对路面结构层各层间粘结的设计与施工进行有效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由于新老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所采用的设计参数不一,导致路面设计各结构层厚和各结构层顶面弯沉“设计”值存有差异。本文借助算例详细阐述了其差异,并就对不论采用何种设计规范各结构层顶面弯沉验收值的确定,提供了一套简便、可行的计算方法,借助此方法除可确定各结构层顶面弯沉验收值外,还可确定半刚性基层不同龄期的弯沉检验值,同时也可对简易路面进行结构设计,此方法对基层单位有一定的借鉴值与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利用 BISAR 软件,计算了 FWD 标准荷载作用下结构层动态模量、厚度以及层间粘结状态对路表弯沉盆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路基模量是影响路表弯沉大小的主要因素,路基模量减小造成弯沉盆的整体下移;面层模量主要影响荷载中心外20 cm 范围内的弯沉,基层模量的影响范围为30~120 cm;结构层中基层厚度对路表弯沉盆影响较大;层间出现滑移后,路表弯沉迅速增大。当 ALK =10时,最大弯沉增幅可达27.13%。  相似文献   

19.
路基回弹模量是影响路面整体结构强度的重要因素,采用BISAR3.0路面应力计算程序,分析了路表弯沉、基层底面拉应力、面层剪应力等沥青路面设计参数伴随路基回弹模量变化的趋势。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路基回弹模量的增加,路面结构层的力学性能得到明显的改善,路面的理论疲劳寿命也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20.
王新波  王丹 《北方交通》2008,129(2):76-79
针对当前车辆载的情况及我国沥青路面的主要结构形式,分析了车辆超载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使用寿命、结构应力、路表弯沉和结构层厚度的影响.数值计算表明随着超载率的增加,换算系数明显增加车辆超载使累计标准轴次大大增加,导致路面使用寿命明显缩短;随着土基模量值的加大,结构层层底拉应力值逐渐减小;要使重载作用下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达到标准轴载作用下的使用年限,应该增加路面结构层的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