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多孔沥青混合料的吸声性能对降低轮胎/路面噪声有重要影响,为此采用驻波管按1/3倍频对多孔沥青混合料(PAC)、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和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13)的吸声频谱进行了测试,研究分析了级配类型、空隙率、试件厚度及表面纹理构造对混合料吸声性能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PAC混合料的空隙率较大,其吸声频谱随频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吸声性能远好于SMA-13和AC-13,并给出了吸声系数随连通空隙率的线性表达式;PAC的空隙率越高,公称最大粒径越大,平均吸声系数和峰值吸声系数均越大(降噪性能越好),吸声频谱的峰值频率越高;随着试件厚度减小,PAC的峰值吸声系数有所增大,吸声频谱峰值逐渐向高频方向移动,但平均吸声系数逐渐减小;SMA-13相比AC-13的平均吸声系数略大,同一PAC混合料试件的糙面接受声波相比光面接受声波时的平均吸声系数大13.9%,表面纹理构造也是影响PAC混合料吸声性能的重要因素. 空隙率、公称最大粒径和厚度的增加均有利于PAC混合料吸声性能提升,前两者更有益于吸收高频噪声,后者则有益于吸收低频噪声.   相似文献   

2.
前言 沥青路面离析是在指路面某一区域内沥青混合料主要性质的不均匀,包括沥青含量、级配组成、添加剂含量以及路面的空隙率等,从而加速了沥青路面的损害。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一些早期损坏,如由水损害造成的网裂,形变和坑洞、局部严重辙槽、局部泛油、横向裂缝多、新铺沥青路面的构造深度不均等等,都与沥青混合料的离析相关。  相似文献   

3.
沥青路面的抗滑性与车辆的行驶安全息息相关,基于SAC-16和AC-16I两种级配类型的沥青混合料进行室内试验,通过在不同空隙率条件下对室内轮碾成型的车辙试件进行构造深度试验、摩擦系数试验,对沥青路面抗滑性与沥青混合料空隙率的关系及抗滑性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随着空隙率的增加,沥青混合料的表面构造深度增加,沥青混凝土表面层摩擦系数、混合料级配和空隙率没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沥青路面渗水试验检测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鑫  黄正雄 《湖南交通科技》2007,33(3):14-16,94
目前沥青路面渗水试验现场测试方法存在测试速度慢、精度不高、人为因素影响大等问题。分析认为造成渗水系数检测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混合料的空隙率、施工过程中混合料的离析和压实度的不均匀性、以及运营过程中汽车行驶产生的动水压力造成细粉料流失等方面,据此提出相应的措施,为减小密级配混合料的渗水问题和客观评价沥青路面渗水状况提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张鑫 《北方交通》2013,(1):33-35
沥青混合料的导热系数是沥青路面温度场研究的重要参数。简要介绍了级配分形维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计算了所选用级配的分形维数。根据瞬变平面热源法,采用Hot disk导热系数测试仪,测试了各级配在不同沥青用量时的导热系数。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导热系数的影响因素,分别建立了沥青混合料的导热系数与空隙率和级配分形维数的回归关系。空隙率越大,材料的导热系数越小;在用油量相同的情况下,级配的分形维数越大,材料的导热系数越大。分形维数与导热系数之间的相关性较好,可以用来表征级配对材料导热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谈OGFC沥青路面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开级配抗滑磨耗层(OGFC)沥青路面的试验研究课题,在室内目标配比及生产配比设计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常澄高速公路试验路的铺筑确定了合理的施工工艺。本文在总结试验路施工工艺的基础上,分析了路面空隙率与渗水系数的关系,并介绍了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为今后OGFC路面的推广应用积累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7.
抗滑性是沥青路面设计、养护和修复中应当考虑的重要的安全要素。优化橡胶沥青路面的表面构造特性,宏观上减少溅水、喷射及滑水现象,微观上增强低、高速行驶时的摩擦力,对于提高路面的抗滑性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采用不同的测试办法来量测摩擦表面特性,测试结果用来评价橡胶沥青的生产工艺和混合料级配对路表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间断级配橡胶沥青混合料比密级配具有更大的构造深度。与常规混合料相比,橡胶沥青混合料能提高路面抗滑性。该研究表明,用不同工艺生产的橡胶沥青对路表面特性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8.
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病害调查及机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江苏省某段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病害的原因调查,通过现场取芯试验,分析路面各沥青层厚度、沥青混凝土路面现场空隙率以及沥青混合料级配油石比组成,并结合理论分析,有助于对车辙的形成机理作一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排水性沥青路面设计方案中,常采用排水性沥青混合料作为路面罩面或新建路面表层。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的设计空隙率为20%左右,属于间断开级配沥青混合料。这种混合料的设计空隙率高,可以有效地降低表面积水引起的雨雾、溅水及眩光,并可提供足够的表面粗糙度、降低车辙变形和交通噪声。同时,为了解决路面水下渗不能充分排除并滞留在路面结构内引起的水损坏以及路面结构强度降低问题,排水沥青路面设计方案中将防水粘层设计在排水上面层与中面层密级配沥青混合料之间;可保证路面水通过表层排出,且能有效地阻止水的下渗,以解决水滞留路面中的问题。因此,对于多雨地区来说排水性沥青路面是常用的公路路面结构类型之一。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多孔沥青路面结构的吸声降噪机理,分析了空隙率、混合料矿料级配组成以及路面厚度对多孔沥青混凝土路面降噪效果方面的影响。认为空隙率是影响多孔沥青混凝土降噪性能的关键因素,矿料级配的4.75mm与2.36mm通过率同样对降噪性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空隙率的大小对大空隙沥青混合料的渗透性及力学性能具有很大影响,透水铺面应根据用途选择合适的空隙率,在一定的水头(降雨强度)下利用空隙模型确定的目标空隙率进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结果表明,空隙模型确定的目标空隙率可为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提供理论指导,提高了传统设计方法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铺筑厚度为20mm~60mm的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10C常用施工工艺的分析,建立现场取芯试件空隙率和路面厚度的关系,并得出空隙率随厚度而变化的规律,对修订我国施工规范推荐的压实适宜厚度提出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透水性沥青路面降低路表温度的研究,为透水性沥青路面的结构设计提供指导和借鉴。在对透水性沥青路面降温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透水性路面厚度与蒸发强度的计算式,并通过对透水性沥青混合料试件的蒸发试验,验证在相同孔隙率下透水性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厚度与试件表面温度之间具有相关联系。  相似文献   

14.
魏云飞 《交通标准化》2009,(15):145-147
在借鉴国外水泥砼路面使用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吸收沥青路面和水泥砼路面的优点,开展柔性复合面层和透水砼基层的研究,可达到既提高路面的行车舒适性,又提高路面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同时通过排水混凝土基层提高路面的水稳性和耐久性的目的,从而形成新的路面结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5.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底脱空是导致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断裂和错台的主要原因,根据试验路脱空检测的结果,运用统计学有关方法(t-检验)对不同基层类型的脱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空隙排水基层可有效抑制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底脱空。  相似文献   

16.
连艳霞 《交通标准化》2014,(11):105-107
为减少沥青路面水损坏的发生,设计了一种新型排水防滑沥青路面结构,并对其进行了相关试验,尤其是对排水防滑面层的性能进行了验证.通过在实体工程中的应用,证明了该结构具有良好的排水、防滑、抗水损害等路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透水性水泥混凝土具有减少路面径流水量、改进水质、提高排水速度、增强路面在雨雪天气的抗滑阻力等优点,因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但由于它孔隙率高、强度低,给其应用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尤其是在潮湿和冰冻的环境下。通过对24种由集料、粘合剂和外加剂组成的不同配合比的混合料进行试验研究,得到了透水性水泥混凝土的最佳配合比,使其不仅有足够的孔隙利于雨水的渗透,而且有足够的强度和冻融耐久性。  相似文献   

18.
透水性水泥混凝土具有减少路面径流水量、改进水质、提高排水速度、增强路面在雨雪天气的抗滑阻力等优点,因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但由于它孔隙率高、强度低,给其应用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尤其是在潮湿和冰冻的环境下。通过对24种由集料、粘合剂和外加剂组成的不同配合比的混合料进行试验研究,得到了透水性水泥混凝土的最佳配合比,使其不仅有足够的孔隙利于雨水的渗透.而且有足够的强度和冻融耐久性。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现有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路面材料在拉萨地区推广应用中受冻融作用破坏的问 题,对不同空隙率的半柔性路面材料在拉萨的应用进行研究。采用灌注式的方式将水泥胶浆灌入 不同空隙率的开级配沥青混合料母体中制成试件,并根据拉萨独特的气候特征设定冻融试验的时 间和温度;再进行高温稳定试验和低温抗裂试验,得出趋近于真实冻融环境的试验数据。分析试 验数据可得,半柔性路面材料在受到冻融作用破坏时,低温抗裂强度随着空隙率的增大呈逐渐上 升趋势,劈裂位移量随着空隙率的增大呈逐渐减小趋势;而表征高温稳定性能的动稳定度随着空 隙率的增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变形速率随着空隙率的增大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研究结 果表明,半柔性路面材料采用27%的空隙率并添加塑弹性材料有利于抵抗冻融破坏,从而能够在 高原地区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