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下穿公路连拱隧道双层管棚预加固作用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土江冲隧道为背景,采用FLAC^30软件对双层管棚在下穿公路连拱隧道施工中的加固作用进行分析,数值计算中以梁单元模拟管棚钢管,适当提高管棚加固区围岩参数模拟管棚注浆.计算结果表明:隧道掌子面附近管棚的变形和受力较大,通过设置管棚和不设置管棚两种计算结果与现场测试数据之间的相互比较,对双层管棚在既有公路下连拱隧道施工中的预加固作用进行了评价.比较结果表明:管棚的主要作用是抑制地层位移和主洞初期支护变形,采用双层管棚可使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减小40%-50%.  相似文献   

2.
破碎松散的软弱围岩地段,地表沉降及水平收敛值难以控制,台阶开挖难度大、是施工作业的难点.兰渝铁路哈达铺隧道出口端穿越铁匠沟底浅埋段,地质条件复杂.通过对施工过程中逐段揭示的地层地质研究,对比分析了洞内水平旋喷桩、超前管棚+帷幕注浆、地表旋喷桩等施工工艺的实际效果及适用性,最终选择地表竖直旋喷桩方案并伴以掌子面超前加固及封闭,实现了对软塑淤泥质Ⅵ级围岩浅埋隧道的初期支护变形及地表沉降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3.
依托某高速公路隧道工程,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以软弱破碎段围岩为研究对象,对各施工工法下(有无超前管棚预支护体系)围岩变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无论采用何种施工工法,超前管棚预支护体系均可有效抑制开挖过程中围岩破坏范围的发展。隧道拱顶沉降均始于掌子面前方一定范围,随着开挖的推进而增大,当掌子面通过目标断面2~3倍洞径后,地表沉降达到峰值并逐渐趋于稳定。在3种施工工法中,对围岩的控制效果,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最好,单侧壁导坑法次之,三台阶临时仰拱最弱。  相似文献   

4.
陈大鹏 《北方交通》2011,(4):109-112
通过对某铁路纵目沟隧道西安端浅埋偏压段的处理,着重介绍了地面注浆加固、超前管棚及锁脚钢管的施工工艺,分析各影响因素与拱顶沉降与地表下沉的关系,优化了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5.
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机制复杂,很难定量预测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及发展过程。结合某浅埋铁路隧道施工,应用有限元软件对分部开挖进行非线性数值模拟,分析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地表沉降变形。分析结果表明:该隧道采用拱部φ159mm大管棚、间距25cm、长度30m,掌子面帷幕注浆等超前支护措施,在确保注浆效果和管棚施工质量的条件下,地表沉降可得到较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对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在砂卵石地层、软土地层中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隧道横向沉降影响区、纵向沉降、不同时段沉降等的分析研究,得出大直径泥水盾构在砂卵石地层、软土地层中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卵石层中、软土层中,大直径泥水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在横断面方向基本上均呈正态分布,但砂卵石地层中的主沉降区范围较软土地层中的要小,且沉降值较软土中的也小;在盾构通过、盾尾通过两阶段地表沉降量比较大,软土地层中工后沉降较明显。  相似文献   

7.
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对邻近管线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对临近地下管线的变形和应力的影响规律,以大连地铁二号线某区间隧道工程为背景,利用FLAC3D软件对隧道盾构施工引发的地层变形所导致的管线变形、应力进行了精细模拟,得到双线隧道施工完成后横向地表沉降槽不符合叠加理论,存在少量差值,双线隧道贯通时最大沉降值为11.26 mm,盾构隧道地层体积损失率为1.46%,地表沉降槽宽度系数为0.81.按两条隧道互不影响沉降叠加,最大沉降值为11.93 mm;右线隧道贯通时,燃气管最大沉降值为10.1 mm,左线隧道贯通时,燃气管最大沉降值为11.4 mm,最大沉降位置向左有少量偏移.随着右线盾构掘进施工,污水管道沉降逐渐增大,最大沉降变形为5.45 mm,线隧道贯通后,污水管线最大沉降值为9.79 mm.整个过程两管均处于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8.
采用有限元计算软件MIDAS/GTS对某城市新建隧道下穿既有高速公路的开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判断高速公路沉降值是否满足规范要求、是否需要采取防护措施。根据数值模拟分析结果,新建隧道下穿既有高速公路段采用超前大管棚支护、双侧壁导坑法施工,高速公路地表沉降对正常运营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隧道进洞一直是隧道施工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在隧道进洞时,一般都是采用超前大管棚注浆来控制隧道开挖后地表的沉降,但当隧道洞口处地质条件复杂,围岩风化严重,洞口受到浅埋偏压等不利因素作用时,只采用大管棚注浆支护很难在短时间内控制地表沉降,这时就需要一种补强支护来控制地表沉降。提出了"拱架—锚杆(管)—钢短横梁"联合一体支护形式,这种联合支护形式是把初支拱架用短槽钢连接起来,进而增强了初支拱架之间的整体性,能在短时间内有效控制隧道进洞时地表的沉降,同时通过现场监测验证了该联合支护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地铁区间浅埋暗挖隧道地表沉降的控制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的时空效应和沉降机理分析,综合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北京地铁5号线和10号线24个区间隧道的1497个地表沉降测点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地铁区间浅埋暗挖隧道地表沉降值的分布规律和地表沉降槽宽度参数反弯点距离、地层损失率的一般特征,给出了地表沉降槽曲线反弯点距离与等效轴向埋深的关系,提出了较为合理可行的地标沉降控制标准,并提出预警、报警、极限3级控制的管理方法.研究成果为认识地铁区间浅埋暗挖隧道地表沉降及地表沉降控制标准制定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管棚法的设计多依赖于经验和工程类比,常用的设计理论多用于定性分析。数值模拟可以对管棚法设计进行量化分析。鉴于此,结合软土地区某浅埋地下通道工程,采用数值计算分析管棚和格栅在CRD法施工中的内力和弯矩,并提出针对危险工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隧道管棚支护主要是依靠在岩层中打入钢管并通过注浆使钢管与周围的土体固结,形成一个整体支护体来确保隧道施工安全的一种超前支护工艺。随着隧道施工的不断发展,管棚支护在隧道施工中使用得越来越广泛。本文是对照壁山隧道石英岩破碎带密排管棚施工的总结,对同类地质的隧道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常伟 《交通标准化》2011,(20):113-115
以某高速公路隧道为工程背景,探讨IV级泥砂岩为主的地质情况下的洞口安全施工方案,介绍大管棚设计参数,论述明暗交接处的大管棚支护技术,最后就施工控制要点和安全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温福铁路秦屿隧道出口段穿越浅埋、含水量丰富的全-强风化凝灰岩地段时出现涌泥,施工中采用超前大管棚配合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止水,取得了超前支护和注浆加固双重效果。结合工程实践介绍了这种方案的成功运用。  相似文献   

15.
尹剑 《山西交通科技》2013,(3):89-90,99
以广西六寨至河池高速公路瑶寨隧道左线ZK47+067处突水突泥地表沉陷及处理为例,介绍了在砂性土质条件下隧道出现塌方、冒顶、突水突泥事故的主要处理措施,并结合工程地质实际对普遍采用的管棚法进行一定改进,使其在砂性土质条件下能够满足加固围岩的需要,最终保证顺利通过软弱松散塌体。  相似文献   

16.
风积沙质黄土构造上具有松散、钻孔成孔困难等特点,这种土质中隧道施工易于发生崩塌。针对朔州隧道进口段拱顶出现塌陷、下沉,喷射混凝土剥落、开裂、下塌变形且侵限等现象,选择采用迈式管棚超前支护技术对初支进行拆换。采用有限元差分软件FLAC3 D对风积沙质黄土隧道坍塌体工作面迈式管棚超前支护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迈式管棚超前支护结合迈式径向锚杆可以有效控制支护及围岩变形,实现了侵限段初支安全拆换。该技术措施对同类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复杂环境条件下地铁隧道下穿燃气管线加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铁隧道掘进对地下管线的影响已成为当前地铁工程中的重点问题.结合深圳地铁5号线深民区间隧道下穿梅龙路燃气管线的工程实践,基于现场量测结果,找到了前期地表沉降规律,分析了隧道开挖对燃气管线的影响.针对地表和管线沉降过大可能引起燃气管线破坏的实际情况,按照管线埋置深度,提出了分级控制地表和管线沉降的措施:对于埋深较浅段,采取了明挖加固法;对于埋深相对较大段,采用地表加固和洞内加固相结合的方法.现场监测结果表明:保护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地表和管线的沉降量,确保了燃气管线的安全,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平阳高速阳曲1号隧道进口左线在左导坑掌子面掘进出渣完毕后,进洞立架支护过程中发现仰拱端头至掌子面初支拱脚处出现明显的塌陷现象,未浇筑仰拱的里程段初支表面出现明显的开裂及喷射混凝土脱落掉块现象,掌子面未支护部分掉块加剧。处理的基本思路为,导管注浆预加固的方法,待塌方体强度增长后进行开挖、支护,待二衬施工后进行洞顶回填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