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阳高速阳曲1号隧道进口左线在左导坑掌子面掘进出渣完毕后,进洞立架支护过程中发现仰拱端头至掌子面初支拱脚处出现明显的塌陷现象,未浇筑仰拱的里程段初支表面出现明显的开裂及喷射混凝土脱落掉块现象,掌子面未支护部分掉块加剧。处理的基本思路为,导管注浆预加固的方法,待塌方体强度增长后进行开挖、支护,待二衬施工后进行洞顶回填处理。  相似文献   

2.
某隧道施工经过河沟浅埋段,施工掌子面均出现软弱围岩,基本为河砂加体积不等的孤石,涌水量大,施工难度较大。主要以超前管棚、全断面超前水平注浆、超前小导管注浆和自钻式锚杆加固措施及主洞配电、通风和排水设施为保障,确保施工安全、稳步推进,顺利完成河沟浅埋段施工。  相似文献   

3.
对松散围岩隧道施工中常遇到围岩失稳和掌子面塌方冒顶等技术难题,结合嘉华大桥北桥头接线工程所处水文地质条件和隧道暗挖工程的施工特点以及隧道监控量测的数据,对掌子面塌方进行了成功监控,并对浅埋隧道的塌方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阐述了隧道开挖施工中塌方事故的主要防控对策与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富水黄土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病害,基于地下水平衡理念,利用佐藤邦明法及地下径流模数法建立关联函数,得出地下水平衡时所需的注浆体渗透系数,并结合乔原隧道的工程实际情况,利用二重管无收缩双液注浆加固技术对富水黄土地层进行注浆加固,并对注浆效果进行了详细评价。结果表明:掌子面土体含有大量浆脉,其分布层理清晰,掌子面土体未出现泌水现象,土体稳定性较好,未发生掉块、塌方、涌水、突泥等病害,且土体强度有大幅提升,渗透性有大幅降低,注浆体渗透系数满足地下水平衡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在隧道工程的开挖过程中经常采用管棚超前支护技术来防止开挖过程中出现的塌方、位移、地表沉降等灾害的发生,超前支护技术特别适用于隧道浅埋段、软弱和泥流等地质复杂段的开挖工程。管棚超前支护技术具有工期短、加固范围广和稳定高等诸多优点,所为其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就是针对隧道管棚超前支护技术应用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6.
软弱千枚岩具有易风化、遇水软化、自承能力低等性质。通过对大量软弱千枚岩地层中隧道建设案例的分析研究,揭示了软弱千枚岩隧道围岩变形具有瞬时变形量大、变形持续时间长、累计变形量大、变形分布不均匀等特性,施工中易发生掌子面滑塌、初支开裂掉块、围岩大变形甚至侵限等工程事故,严重威胁现场施工安全。结合新奥法施工理论,从地质超前预报、超前支护、开挖方式、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等施工全过程各个环节对软弱千枚岩隧道施工技术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7.
针对鸡口山隧道地质复杂、断裂破碎带多、岩溶发育及施工过程中多次出现塌方、涌水情况,介绍了鸡口山隧道塌方处理方法,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在施工和动态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蔡家山隧道在断层破碎带发生塌方冒顶事故,事故发生有自然因素(围岩破碎、地表大雨)和人为因素(超前地质预报、超前支护和初期支护等措施没到位)影响。事故发生后,立即实施应急抢修预案,用弃砟回填塌方段,在强大的超前支护和初期支护保护下进行开挖,顺利地通过了塌方段和塌方影响段。分析认为,不良地质固然是隧道塌方发生的客观因素,但若施工管理工作到位,塌方事故还是可以避免的。此经验可为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9.
岩溶隧道在施工过程中,极易因岩溶水的泄放、溶洞填充物的塌陷而改变围岩原有应力分布情况,诱发隧道掌子面产生塌方,对隧道施工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为避免岩溶隧道塌方引起的地质灾害,提高施工安全性。结合四方山岩溶隧道的工程实例,全面分析其工程特性,研究其塌方形成机理,针对基本稳定区、塌方影响区、塌方发生区分别制定岩溶隧道塌方处治对策,为类似研究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公路隧道施工中,由于勘察设计的局限性和隧道围岩地质条件的复杂多变性,施工人员对隧道掌子面前方的不良地质情况往往了解不清,隧道掘进过程中经常出现塌方、涌水等地质情况,严重影响工程进度.采用单一的地质超前预报手段往往不能达到最佳效果,采用综合快速地质预报方法进行预报,并创立了地质预报的工作流程,以白鹤隧道某出水段围岩为例进行了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