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随着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的推进以及城际交通带来的区域出行便利化,长三角城市群城际交通发展面临新的趋势和挑战。通过深入研究长三角地区城际交通与区域经济增长、区域要素流动、区域空间结构演化以及区域间相互作用等内容,分析各阶段城际交通发展模式与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协调性,包括在规划层面以多层次城际交通引导区域要素流动、在空间层面亟待提高城际交通与城市空间匹配度、在组织层面跨区衔接难度大以及网络整体均衡性不足等。  相似文献   

2.
为了合理开展面向区域城市群的旅游交通协同规划,以江浙沪皖地区的18个主要旅游城市为例,基于入境旅游者的手机信令数据构建了城市间的旅游出行网络,并运用节点结构指标和网络结构指标对其进行评价,定量分析了入境旅游客流在城市间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上海、杭州和南京等城市在区域旅游交通规划中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连云港、徐州和盐城等城市需加强与核心城市之间构建高效的出行路径;城际间便捷的综合交通出行网络对于提升区域旅游的整体竞争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商务出行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纽带,其出行方式选择研究是商务出行的重要内容.通过在上海各交通车站调查长三角区域中短距离商务出行,分析旅客商务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将高速铁路与动车合并为一类城际列车方式进行分析,运用非集计的巢式Logit模型建立旅客出行方式选择模型,分析影响商务出行方式选择的因素.将2种方式分开分析及对比,验证了此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正以分析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为主线,从都市圈、中心城区和核心区三个层面,分析东京、纽约、巴黎、伦敦四大世界级都市圈分区域的交通出行特征,从源头上梳理出行分布、方式结构与人口岗位分布之间的关系,并论证四大世界级都市圈轨道交通体系与出行特征的适配性,为我国大都市圈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提供参考。一、概述近年来,我国一、二线城市提出构建都市圈,城市空间逐步由中心城向都市区拓展,交通分区策略显得尤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城际交通系统对于城市群空间的支撑和组织作用将更加突出。在借鉴国外先进城市群城际交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剖析了不同空间层次下城际出行的需求特征和要求,并对当前城际交通的不同方式进行适应性分析,明确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而提出以服务为导向的长三角城际客运发展总体模式,强调广义轨道交通的主导和融合发展,并关注不同人群的差异化诉求和服务。从系统视角出发,注重不同空间层次和尺度下的主导交通方式功能要求,明确长三角跨区大尺度、都市圈、城市密集区、城市毗邻区四类城际出行系统的构建要点;从用户视角出发,提出了城际枢纽模式革新要求,以及两种类型的城际枢纽布局模式,并梳理了枢纽接驳和用地空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对城市移动轨迹进行深入挖掘,有助于更加精细地理解城市空间动态交互特征. 以兰州市出租车GPS轨迹为基础,采用栅格方法,分析城市栅格空间的交通出行量. 以栅格为节点,以交通出行量为权重,建立动态有向加权复杂网络. 采用Infomap 算法识别城市社团结构,研究兰州市城市结构的时空演化特征,并对城市社团识别结果进行可视化分析. 研究表明,休息日和工作日城市动态时空交互存在明显差异. 工作日的城市空间交互距离和范围较大,空间交互更加紧密;休息日的空间交互范围相对较小,分裂程度较大. 高峰期和非高峰期城市空间交互也有不同,城市空间交互随时间动态变化. 研究结果可为政府管理城市,商家运营和居民出行提供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7.
城市连绵地区轨道交通服务层级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向城市连绵地区构建与之适应的轨道交通系统,关键在于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服务层级,满足区域范围内不同的出行需求,应对出行链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从城镇群、都市区、中心城市三个层面分析城市连绵地区的典型空间形态,并探讨与之对应的城际出行、城郊出行、城市内部出行活动特征。提出构建差异化的轨道交通层级,即区域轨道交通、市域轨道交通、市区轨道交通,重点探讨各个层级轨道交通的构成、作用、线路技术特征等,以及不同层级的衔接关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群城际交通出行特性不断发生变化。以广佛同城化效应下的城际交通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广佛城际交通居民出行行为的影响因素。然后,通过广佛城际交通居民出行满意度调研,采用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分析的方法,从居民出行次数、出行时间、出行目的以及出行方式等方面分析广佛城际交通居民出行特性。最后,基于SWOT分析法提出针对广佛城际交通一体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研究广佛城际交通居民出行特性及一体化发展对策,可以为广佛都市圈内交通设施资源的高效配置、区域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信息化条件下交通出行分布规律,以基于最大熵理论的目的地竞争力分布模型 (CDM) 为研究对象,从出行者对目的地选择行为这一微观角度出发,引入目的地强迫度和信息 强迫度两个参量,对CDM进行修正。通过建立无信息和有信息两种假设情景,以弹性出行和非 弹性出行两种出行目的为分类,分析出行者对不同类型出行目的地的选择过程,建立最大熵优化 模型,通过求解引入新参量后的多目标优化问题,建立CDM交通分布修正模型并进行参数估 计。利用南京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对CDM修正模型进行验证,并与传统的双约束模型进行对 比,结果显示CDM修正模型拟合误差在2%以内,精度较高。改进后的CDM修正模型不仅能够 减小拟合误差,而且能够体现出行目的地的选择行为对交通分布的影响程度,在信息化条件下能 够很好地模拟居民出行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0.
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间分工协作和区域治理日趋完善,交通发展呈现新的趋势和挑战。从城际关系、枢纽格局、空间演变、供需关系、理念技术五个方面探讨长三角城市群交通发展新的趋势特征以及衍生问题。区域及城际交通体系层面,提出面向全局的交通资源优化配置和面向城镇群空间的城际客运交通系统整合两条路径;城市交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层面,提出交通与空间协同发展、交通系统整合提效、交通精细化管理三项策略;新理念下交通发展层面,提出促进低碳交通、应用新技术引导交通革新、主动适应新态势三类导向。最后,从体制机制层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天津开发区新交通导向轨工程中,承轨槽的施工是整个工程的一道关键工序,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导向轨的定位精度、环氧树脂的粘接强度及整个工程的施工效果。主要介绍了承轨槽的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及其验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关于城市轨道高架桥上安装护轮轨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各大城市竞相修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该系统环保、节能、快速的优势已经逐步显示出来,地铁、轻轨的发展规模必将日益扩大。如何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的安全性将是设计、建设和运营方最应该关心的问题。文章针对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上安装护轮轨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考,可供今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13.
根据轮轨滚动接触中钢轨循环加载塑性累积和材料的Ratcheting效应,应用强化材料模型对钢轨内部的残余应力和累积变形进行了数值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钢轨材料的Ratcheting效应和轮轨接触应力的波动是钢轨表面剥离与压溃形波波磨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高德辉 《交通标准化》2013,(23):118-121
为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日益拥挤的问题,克服因轨道交通系统建设的高昂费用而使地方政府面临的财政难题,可以利用既有铁路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分析目前我国既有铁路未能参与城市轨道交通的原因,并根据目前我国铁路枢纽内部部分既有铁路运输能力富裕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经验,分析利用既有铁路发展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Cross-line trains,as a link between high-speed and conventional rail networks,will increase the complexity of transport organization and lead to significant challenges in dispatch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two systems.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speed transport organization,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necessity of dispatch coordination between high-speed and conventional lines from the following two perspectives:the operation of cross-line trains and work coordination in connection stations.An adjustm...  相似文献   

16.
道砟击伤形成的轨面凹坑已成为客运专线有砟轨道轨面伤损形式之一。通过对合武客运专线有砟轨道道砟击伤形成的轨面凹坑特征进行统计分析,认为检测区段轨面凹坑的深度符合正态分布,轨面凹坑深度平均值为0.33mm。借鉴欧洲铁路在研究轮轨噪声时制定的轨面粗糙度水平标准和钢轨打磨、铣磨作业标准,利用1/3倍频和各波长范围的幅值统计,对铣磨后轨面不平顺状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铣磨是消除轨面凹坑的有效措施,并且极大的改善了轨面的不平顺状态。  相似文献   

17.
18.
车轮型面动态高速曲线通过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有效选择高速车轮型面,通过车辆轨道系统动力学仿真得到轮对高速通过曲线的运动状态,利用运动状态参量进行三维轮轨接触几何特性与蠕滑率计算,用Contact程序进行轮轨非赫兹滚动接触计算,分析了LMa、S1002和XP55车轮型面高速曲线通过匹配特点。分析结果表明:LMa和XP55型面轮对运动参数曲线平滑,S1002型面出现大幅度波动,并产生蛇行运动;当轮对横移量为3.0~3.5 mm时,S1002型面轮轨接触点对产生约11 mm跳跃,正好处于钢轨型面R300、R80 mm圆弧过渡区;S1002型面接触斑基本处于滑动状态,LMa型面接触应力最小,XP55型面接触应力最大。可见S1002型面与中国60 kg.m-1钢轨不匹配,LMa型面匹配效果最理想,XP55型面匹配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轮轨滑动和钢轨侧磨机理,推导出了钢轨一次磨耗量同轮轨横向力、冲角等的关系式,给出了各种情况下建议采用的磨耗因子,引用了有关试验结果验证了部分理论推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