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弹性力学理论和钢管混凝土柱协同工作条件,推导出了钢管混凝土柱组合轴压弹性模量和轴向压力分配的理论计算公式。公式表明,组合弹性模量不但与混凝土泊松比、单向轴压弹性模量和混凝土柱截面直径有关,而且和钢管泊松比、单向轴压弹性模量以及含钢率有关。作为计算例,用MATLAB编程考察了混凝土强度等级和含钢率对混凝土轴向压力分配系数、钢管混凝土柱组合弹性模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轴向压力分配系数随着含钢率增大而递减,随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而增大;与不考虑紧箍效应相比,考虑紧箍效应的情况下,核心混凝土的轴向压力有一部分传递给了钢管;含钢率越大,组合轴压弹性模量越大;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组合轴压弹性模量越大;用本文理论计算公式算得的组合弹性模量与按照统一理论所得的结果相近。由于刚管混凝土柱外钢管约束,核心混凝土的轴压刚度提高了至少20%。  相似文献   

2.
京杭运河特大桥高性能混凝土徐变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宿淮高速公路京杭运河特大桥主桥高性能混凝土徐变试验,提出弹性模量和徐变度的计算公式.采用该公式的计算结果与测试结果符合较好。通过分析认为,该混凝土早期强度和弹性模量较高、徐变系数较低.对减小预应力损失和后期变形。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高强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结合高强混凝土柱,论述了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混凝土弹性模量试验要点,试验研究了不同养护条件下,高性能混凝土弹性模量、抗压强度随龄期增长的发展规律。对比分析表明:试验龄期对高性能混凝土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影响不同,高性能混凝土3 d弹性模量即可达到28 d值80%以上;高性能混凝土弹性模量安全储备较高,施工过程应重点考虑抗压强度对结构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对组成材料的要求,并对所配制的C100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强度试验。进行了试验结果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自密实再生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通过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轴心抗压强度试验、劈裂抗拉强度试验和弹性模量试验,观察了自密实再生混凝土的受压和受拉破坏过程和破坏形态,分析了再生粗骨料替代率对自密实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了普通混凝土和再生混凝土的各力学性能指标之间的换算关系对自密实再生混凝土的适用性. 结果表明:自密实再生混凝土受压和受拉的破坏形态与普通混凝土相似;当再生粗骨料替代率由0增加至100%时,自密实再生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降低了15.5%、12.7%、25.6%和11.5%,而自密实再生混凝土的峰值应变增大了19.8%;再生粗骨料替代率对自密实再生混凝土的泊松比无显著影响;普通混凝土和再生混凝土的各力学性能指标之间的换算关系不适用于自密实再生混凝土,提出的自密实再生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与其他力学性能指标之间的换算关系具有较高精度.   相似文献   

7.
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混凝土材料的发展现状,论述了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目前,混凝土正在向高强、高性能和生态化的方向发展,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是混凝土材料的发展方向,其应用前景将越来越广阔。  相似文献   

8.
高强钢筋混凝土梁的静载裂缝宽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静载作用下的高强钢筋混凝土梁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梁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验证了高强钢筋混凝土梁能够更好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要求,并将高强钢筋混凝土最大裂缝宽度计算公式进行改进,对平均裂缝间距计算提出了新的建议。经检验计算表明,改进后的计算结果与试验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9.
钢管混凝土结构抗压刚度的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钢管混凝土分成混凝土和钢管两部分,通过对混凝土进行轴对称柱体分析和钢管的薄壳分析,考虑钢管和混凝土径向位移、纵向应变协调,建立了钢管混凝土结构抗压刚度EA的计算公式,并与试验结果及其他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同时分析了钢管和混凝土的泊松比对钢管混凝土抗压刚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用解析刚度法求解高强钢筋混凝土梁的疲劳刚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9根高强钢筋混凝土梁的疲劳试验进行研究,用考虑混凝土和钢筋应变增大系数的解析刚度法提出了高强钢筋混凝土梁在疲劳荷载作用下的刚度计算公式,并对公式中的各项系数进行了分析,最后将计算值和试验值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