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无线射频对象辨识技术(RFID)的快速发展,使低成本、可大量部署的与可涵盖大面积的无线射频对象识别器有突破性的进展.由读取器(Reader)、感应器(Transponder)与中介系统(Middleware System)3者串联而成的无线射频对象辨识架构,将形成未来生产线自动化、物料管理与物流业的新兴架构.由国际组织EPCglobal Inc.所倡导的EPC Network是RFID应用的标准科技,目前世界各大零售通路商如Wal-Mart、Tesco及Metro、P&G、Gillette等皆积极参与电子商品条形码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的应用.本论文针对RFID技术的EPC网络架构,实作一套综合RFID智能手机、EPC网络的智能移动采购系统.使用者以具有RFID Reader的智能手机进行采购,Content Web Server与ODS Server负责记录EPC Code的商品数据,透过EPC网络的ObjectTracing功能将商品直接运送到使用者家中;或由家中的RFID冰箱主动通知使用者所需采购信息,传送至智能手机进行采购,完成电子交易.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车辆获取位置信息的准确性,基于RFID(射频识别)技术提出一种车辆位置信息辅助系统,在本系统中,将RFID标签铺设至路面上,为装有RFID读卡器车辆提供准确的道路和位置信息系统.根据标签中提供的位置信息,利用车间通信,并依据车辆的运行状态,让无RFID车辆同时能够计算出自身的位置,达到信息扩散与共享的效果.本文结合8种不同的道路状况,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能够在不同的道路状况下良好运行,实现位置信息的扩散与共享.  相似文献   

3.
6月10日,来自意大利摩德纳大学(Italian Modena university)20多名EMBA的同学来到了凯斯工程机械进行了参观学习。摩德纳大学全称摩德纳·雷焦·艾米利亚大学,是意大利教育部直属的公立大学。位于意大利摩德纳市。它创办于1175年,是意大利最早建立的大学之一。  相似文献   

4.
《轨道交通》2010,(8):31-31
近日,意大利铁路运输工程公司Ansaldo Breda在美国的分公司宣布,它已经选定瑞典的一家铁路应用RFID技术解决方案的制造商TagMasterAB公司安装一套RFID系统,作为纽约布法罗地铁轨道重建项目的一部分。这个解决方案将由TagMaster北美的分公司TagMasterNorthAmerica安装。  相似文献   

5.
由阅读器(Reader)、感应器(Transponder)与中介系统(Middleware System)三者串联而成的无线射频对象识别系统,形成未来生产线自动化、物料管理与物流业的新兴架构将大量使用射频识别RFID,本文论述了RFID/EPC network跨层设计(Cross Layer Design),将RFIDcode跨层技术直接运用于EPC网络,并将EPCcode跨层应用于ONS Framework.通过此跨层设计,用户可通过智能型手机与RFID阅读器读取RFID code,并将此RFIDcode直接由EPC网络查询并取得商品的信息;而EPCcode跨层设计可直接使用EPCcode,对ONS Framework查询并追踪商品的动向.本论文所提出的Cross Layer Dsign架构能够减少EPC网络负荷与使用者查询需要的等待时间.  相似文献   

6.
《轨道交通》2008,(10):52-52
威强工业电脑(IEI Technology Corp.)开发的新时代多媒体RFID一卡通控制系统ACT-08A集成领先的RFID技术与平板电脑的特点。IEIACT-08A是一体化无风扇系统,前面板达到IP64防尘防水,抗震动,抗冲击,能适应恶劣环境下的应用;其采用了8.4寸的高亮电阻式触摸屏,内置数码相机与扬声器功能,集成RFID读卡器,能同时读取MIFARE、EM智能卡;  相似文献   

7.
《轨道交通》2008,(11):18-18
安萨尔多是意大利第二大工业集团,有着150年的悠久历史。其全球业务主要遍布中东、中东欧(意大利)、西欧、北非及法国、美洲(美国)、亚太(澳大利亚)四个大区,各个大区主营信号和交通系统两大业务。  相似文献   

8.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是从上世纪80年代走向成熟的一项自动识别技术,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RFID技术可以用来识别和跟踪几乎所有物理对象,并由此可以构建一个容纳和连结世界上所有物品的广泛的智能网络。RFID技术发展带来的影响将改变我们的生活,给全世界带来一场新的技术革命。  相似文献   

9.
《交通标准化》2009,(24):62-62
11月4目~11月5日,第四届中国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发展国际研讨会暨首届RFID技术&智能交通信息技术与应用论坛在国家RFID产业(上海)基地顺利召开,会议的主题是——新需求、新技术、新应用、新方向。  相似文献   

10.
射频识别技术具有快速扫描、体积小型化和形状多样化、抗污染能力和耐久性强、可重复使用、穿透性和无屏障阅读、数据存储容量大等特点.射频识别技术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必须解决RFID标准、RFID标签病毒、RFID与IPv6的结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子商务的不断普及,网上购物的防伪问题成为技术领域和商业领域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针对图书防伪问题提出了基于RFID技术的解决方案,利用RFID标签记录图书出版商和书籍信息,用户可以到相关的检验部门,通过识读器读出标签上的信息以鉴别书籍真伪,该方案具有方便快捷,防伪程度高的优点,因此特别适合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模式.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射频识别(RFID)的工作原理,介绍了RFID技术的应用领域,对RFID技术在交通行业不停车收费(ETC)系统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3.
在无线射频(RFID)广泛应用过程中产生海量数据,由于其数据与一般数据存在差异而且占用较大的存储空间,所以对RFID数据的存储问题亟待解决,对此首先对车联网(IOV)收集的RFID路径数据从地点维和时间维两方面进行了预处理,之后采用改进的LZW方法进行压缩存储,对阈值的判断方法进行改进,从而高效地完成RFID路径数据的压缩存储.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达到了路径数据存储占用较少空间的目的,同时也为以后的路径数据挖掘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佛山新火车站(西站)选址区域最近确定:位于罗村西北侧与狮山的交汇处,总用地面积约4平方公里。佛山西站建成后,其规模将超过目前的广州火车站。  相似文献   

15.
LEGUAN架桥车     
LEGUAN车载桥梁全长26米(该桥的承载能力为70吨军用荷载级),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架桥设备之一。该架桥车由Krauss—MalleiWegmann公司制造,装载在Leopard底盘上(适用于挪威、比利时、意大利和芬兰)。该车采用了整体优化设计,将架桥的滑曳设备、控制单元和桥梁作整合,能够安装在任何厂家生产的新型底盘上。目前,  相似文献   

16.
2008年6月23日,一纸收购协议将位于中国长沙的中联重科和意大利米兰的CIFA(Compagnia Italiana Forme Acciaio S.P.A.)公司牵系在了一起。这起行业最大的跨国收购案终于以中联重科投资17亿元人民币,将混凝土机械全球第三的CIFA收归囊中而告终。  相似文献   

17.
《轨道交通》2010,(4):50-50
作为本次会议的黄金赞助商意大利土力公司(SOILMEC S.p.A.)隶属于当今世界上两大跨国基础工程承建商之一的意大利TREVI集团,从事基础地基施工设备开发、制造的专业公司,产品包括大直径钻孔机、锚固钻机、地下连续墙液压抓斗、振动锤、隧道施工机械等。而会议的第三天,所有参会嘉宾前往意大利土力公司在昊江的工厂进行参观,而借助此次机会,记者也采访了意大利土力公司亚太区地区销售总监Steano Cordena先生以及土力(吴江)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Giuliano Ghirardelli先生.  相似文献   

18.
《交通标准化》2009,(8):100-100
香港货物编码协会(GS1)近日在香港科学园举办亚洲首个电子代码标准(EPC)和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环球物流现场实地测试,呼吁尽早确立物流业卷标的国际标准,实现RFID技术在物流界的全面应用。日本EPCglobal辖下运输及物流业工作组联席主席石泽直孝参加了测试会并介绍了现正推行的RFID试点计划。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目前列车定位技术的优缺点分析对比,提出将RFID技术运用于列车定位,同时用C语言开发了RFID(Radio frequency technology)列车定位控制系统,并在模拟实验台上对其进行了试验.试验表明:RFID技术能够独立完成列车的定位,高速阅读器识别电子标签并从中读取信息的速度为20 ms左右,满足高速铁路运输.试验中RFID技术定位精度为5 cm,可以直接定位区分复线中列车所在线路以及道岔处位置.无线射频技术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能适应多沙土和多雨水的恶劣自然环境,同时可以检测列车脱节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意大利“微型小客车(minicar)”的拥有量在逐年增加。许多人对此深表忧虑,认为这将直接影响到交通安全,并不利于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