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万涛  高煦明  刘杰  郭鹏  李科 《城市交通》2021,19(2):112-120
利用手机信令数据可在提取轨道交通出行链信息的基础上获得各车站的客流来源空间分布,并应用于交通规划中.首先,提出获取轨道交通出行链信息和车站客流来源分布的计算流程以及其中涉及的轨道交通基站检测、出行端点识别、轨道交通乘车信息提取等技术方法.其次,使用中国移动手机信令数据得到天津市轨道交通全网车站的客流来源空间分布.基于车站客流来源空间分布特征对车站进行分类,根据各类型车站的特点提出针对性的接驳改善策略.选取典型车站,对与其接驳的公共汽车线路进行走向与站点的优化设计.研究表明,不同轨道交通车站客流来源的空间分布形态具有差异性,利用手机信令数据可获取轨道交通车站客流来源的空间分布形态,为实现"一站一策"的精准接驳规划设计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为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为深化对其接驳轨道交通的理解,基于深圳市ofo共享单车大数据,研究接驳轨道交通的骑行流量与建成环境因素的关系。在计算各轨道交通车站骑行接驳范围的基础上,通过描述性分析并采用空间回归模型诊断影响接驳骑行的建成环境因素。结果表明:居住和办公楼板面积、土地利用混合程度、非机动车道长度、轨道交通车站的地面出入口数量对接驳车站的骑行流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轨道交通车站与组团中心的距离、车站为城市综合客运枢纽、车站服务范围内的其他车站数量对于接驳骑行流量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现有公共汽车站和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建设完善的地区,骑行接驳轨道交通车站的流量仍然很高。提出未来的城市规划及管理应充分考虑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资源的调度分配和配套建设,以构建更加灵活稳健的公共交通系统。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西安城市建设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和城市人口不断扩大,城市轨道交通占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的比例也越来越大,人们在享受城市轨道交通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在承受其带来的噪声影响。轨道交通有地上和地下不同形式,通过对西安地铁3号线的高架车站与地下车站的噪声测量对比,分析不同车站位置对噪声的影响,为噪声防治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基于当前我国无障碍建设需求现状,从分析现有国内外无障碍交通研究成果和包容性理念出发,探讨当前我国无障碍交通环境建设存在的不足,着重强调把无障碍出行看作一条完整的出行链来推动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向更加包容、更加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根据全过程无障碍、全对象无障碍、无障碍系统化和“以人为本”的无障碍设计四个原则,从出行过程无障碍和社区环境无障碍两个方面提出改善当前无障碍交通环境建设的建议。研究认为,提升无障碍空间设计水平,完善包容性发展法规制度,促进社会各方协调合作,以及建设促进包容性发展的合作研究平台是推动以人为本的无障碍交通建设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轨道交通接驳设施配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轨道交通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为了指导轨道交通车站周边交通接驳设施的配置,利用聚类法划分轨道交通车站类型:考虑车站客流吸引范围内的用地性质及客流特点等因素,将车站按用地性质分为居住型、商业型、均衡型、大型公共建筑型和枢纽型车站;考虑到周边开发强度、轨道交通线网密度及车站所在区位特点等因素,将车站按区域特性分为市区站、郊区中间站和郊区末端站。以北京轨道交通6号线为例进行了车站分类的应用及验证。针对每种类型车站的特点,考虑各类出行方式的交通特征和需求,研究制定了交通接驳设施的配置策略,并对各类交通接驳设施给出了配置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6.
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一种承担方式,近年来在大城市公共交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对轨道交通乘客出行方式选择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对北京地铁5号线进行乘客问卷调查,掌握乘客到离轨道交通系统的方式选择规律及客流空间分布规律. 研究结论主要有:选择步行方式换乘客流量是最大的,客流主要来自直接服务区,选择常规公交换乘轨道交通的比例次之,选择小汽车出行的人一般都是驾车到有条件的车站进行P+R换乘. 在上述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轨道交通系统在规划设计上尽可能根据站点的吸引范围及区域特征实现地面公交、自行车、步行、出租车、私家车等与地铁的近距离换乘.  相似文献   

7.
“站城融合”背景下,地下铁路枢纽叠合一体化开发而形成的站城区域空间高度集约、功能高度复合,其交通组织较常规铁路枢纽更加复杂。在分析铁路枢纽交通组织设计重点内容的基础上,以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为例,围绕解决车站客流集散和城市开发客流出行问题,分别介绍了轨道交通、地面公交、道路交通、慢行等多种交通方式的交通组织设计方案,可为国内相关铁路枢纽交通组织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解决视障群体公交出行难的问题,进一步提升该群体公交出行的安全性与便捷性,更好地营造温暖幸福的无障碍公交出行环境,提出建立智能盲人公交引导系统的解决方案。首先,对我国城市公交无障碍设施建设现况进行全面分析,针对现有公交导盲设施设计不合理、覆盖不全面、使用不便捷、服务不友好等突出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确定视障群体公交出行的真实痛点与功能需求;其次,基于痛点分析提出智能盲人公交引导系统的总体思路,并结合视障群体的实际需求设计预约乘车、登车引导、下车提醒、位置同步等功能,基于无线射频识别(RFID)车辆识别技术与RSSI测距定位技术提出系统技术方案;最后,通过仿真分析与效果评价验证该系统设计的可行性。该系统优化视障群体公交出行环境,有利于提升城市公交无障碍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
上海城市交通白皮书明确提出,轨道交通在城市公共客运中应发挥骨干作用,地面公交发挥基础作用,出租汽车发挥补充作用。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定线定站运行,“点到点”,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工作性、生活性基本出行服务。出租汽车实行不定线不定站运行,“门到门”,满足普通市民特殊出行、较高收入群体基本出行的需求,是对大容量的轨道交通、地面公交的补充。这种补充是城市交通中功能作用的补充、时间空间的补充。  相似文献   

10.
《交通标准化》2008,(20):121-121
近日,北京市规划委员会通过科研项目《北京轨道交通及人行过街天桥无障碍设计规程》立项论证。项目预计在2008年底完成,项目完成后,轨道交通及人行过街天桥将实现无障碍通行。  相似文献   

11.
随着西安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建设通车,车站周边交通设施设置、用地功能组织、建设资金筹措等问题逐渐凸显。如何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的协调发展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针对西安市轨道交通已建线路及车站在建设及运行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探讨优化轨道交通沿线交通设施及车站周边用地的规划策略。以轨道交通4,5,6号线及市域轨道交通临潼线为例,确定车站周边800 m为研究范围,将涉及的88个车站划分为枢纽站、区域中心站、换乘接驳站和一般站。提出交通设施衔接控制导则、车站周边用地优化整合模式、各类车站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控制要求,以及车站周边用地开发强度等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2.
随着西安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建设通车,车站周边交通设施设置、用地功能组织、建设资金筹措等问题逐渐凸显.如何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的协调发展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针对西安市轨道交通已建线路及车站在建设及运行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探讨优化轨道交通沿线交通设施及车站周边用地的规划策略.以轨道交通4,5,6号线及市域轨道交通临潼线为例,确定车站周边800 m为研究范围,将涉及的88个车站划分为枢纽站、区域中心站、换乘接驳站和一般站.提出交通设施衔接控制导则、车站周边用地优化整合模式、各类车站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控制要求,以及车站周边用地开发强度等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3.
预测了石家庄市未来居民的出行总量,根据石家庄市的实际情况并对比其它城市的居民出行结构,分析确定了公交出行比例及城市轨道交通在公交出行中所占的比例,进而从宏观上对石家庄市快速轨道交通的客运需求量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广州轨道交通网络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是由轨道线路和车站组成的复杂网络,利用复杂网络理论探讨轨道线网的可靠性对提升其可达性和运营效率有重要意义. 采用space L方法对广州轨道交通网络进行了拓扑建模,计算分析了节点度、聚类系数、平均路径长度等指标及其分布规律,并重点研究了换乘车站故障情况下整个轨道交通网络受影响程度及可靠性. 结果表明,现阶段广州轨道交通网络呈现随机网络的特征,换乘车站发生运营故障将严重影响网络中的较长距离出行,降低轨道交通网络的客流吸引度,广州轨道交通网络在换乘车站故障后其全局效率降低,局部效率不变,车站之间的紧密程度较差.  相似文献   

15.
《轨道交通》2010,(11):27-27
10月28日消息:北京轨道交通昌平线已于近日开始空载试运行,计划于年内实现正式通车运营。据了解,地铁昌平线是一条连接中心城区与昌平新城的南北向的轨道交通线路,线路全长31.6公里,其定位为服务于昌平新城各组团间及与中心城的快速联系,兼顾交通疏解和发展引导的功能,目前试运行的昌平线一期全程21公里。  相似文献   

16.
城市连绵地区轨道交通服务层级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向城市连绵地区构建与之适应的轨道交通系统,关键在于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服务层级,满足区域范围内不同的出行需求,应对出行链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从城镇群、都市区、中心城市三个层面分析城市连绵地区的典型空间形态,并探讨与之对应的城际出行、城郊出行、城市内部出行活动特征。提出构建差异化的轨道交通层级,即区域轨道交通、市域轨道交通、市区轨道交通,重点探讨各个层级轨道交通的构成、作用、线路技术特征等,以及不同层级的衔接关系。  相似文献   

17.
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大容量、高效率的运输方式,可有效地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城市在建设轨道交通的同时,还要对站点周围其他衔接设施的建设进行规划布局。轨道交通不是一种“门到门”的交通方式,使乘客在选择轨道交通方式的同时,需要选择从出发地到轨道交通站点的出行方式,以及从轨道交通站点到目的地的出行方式,这是一个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多方式组合出行。研究将对兰州市典型轨道交通站点进行问卷调查,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对出行者的出行选择特性进行分析,得出出行者选择的轨道交通两端的主要衔接方式,最后对站点周围的衔接设施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构建轨道车站与周边地块无缝衔接的立体步行系统是提升轨道车站的辐射范围,优化轨道交通出行,改善步行舒适度和过街安全性的重要途径。提出了轨道车站与周边地块一体化衔接的要求及评价指标,分析了基于一体化衔接的立体步行系统的规划原则和设计指引,然后以深圳市笋岗片区红岭北站、笋岗站为应用案例,探讨基于轨道车站与城市开发一体化衔接的立体步行系统规划实践,最后指出为保证立体步行系统的顺利实施,应明确立体步行系统的建设与经营主体、加强立体步行系统与地铁车站和周边建筑的设计协调。  相似文献   

19.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是由轨道线路和车站组成的复杂网络,利用复杂网络理论探讨轨道线网的可靠性对提升其可达性和运营效率有重要意义. 采用space L方法对广州轨道交通网络进行了拓扑建模,计算分析了节点度、聚类系数、平均路径长度等指标及其分布规律,并重点研究了换乘车站故障情况下整个轨道交通网络受影响程度及可靠性. 结果表明,现阶段广州轨道交通网络呈现随机网络的特征,换乘车站发生运营故障将严重影响网络中的较长距离出行,降低轨道交通网络的客流吸引度,广州轨道交通网络在换乘车站故障后其全局效率降低,局部效率不变,车站之间的紧密程度较差.  相似文献   

20.
不同时段内,不同区位的旅客会根据不同的接驳方式及城际列车班次进行城际出 行.只根据城际间的出行成本无法准确地刻画旅客的出行.在已知不同时段内城市间各分区 OD客流、城际列车时刻表和铁路枢纽布局的前提下,构建城市内接驳交通网络;利用多项 Logit 模型,建立各个交通分区到铁路车站的接驳子模型;进而利用列车时刻表得到城际出行 成本,并考虑列车拥挤造成的成本增加,根据总成本最小原则及接驳子模型,构建分时段的铁 路枢纽客流分配模型.通过改进的MSA算法进行求解,得到各时段内各交通分区到铁路车站、 以及铁路车站之间的客流量.最后通过算例,对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