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作为一种新型的由宪法或者法律明确承认和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环境权在美国的宪法和法律中都没有得到明确的承认。美国国会未通过关于环境权的宪法修正案;虽然有五个州的宪法规定了环境权,但另外四十五个州的宪法没有此类规定;联邦法院和州法院判例普遍拒绝承认环境权。依据美国学者的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美国政治过程中不存在从宪法和法律上创设环境权的基本结构缺陷;在宪法上确立环境权的主张有违法院的基本职责;环境权入宪提案在功能和"目标关系"上得到国会赞同的概率极低;环境权法定化建议未得到社会的广泛接受;环境权在司法实践中无法得到公平适用。美国环境法的这个历史经验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2.
我校法学院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鼓励各个二级学科拓展国际联系,与外国本学科的佼佼者建立长期的、实质性的学术联系。法学院环境资源法学科存这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位于美国纽约市的PACE大学的环境法学科在美国享有盛誉。学科排名全美第二位。为进一步加强中美双方的交流与合作,近日中美国PACE大学法学院名誉院长、前美国众议院议员、众议院能源小组主席Richard Ottinger教授,PACE大学副教务长Beverly L. Kahn教授以及PACE大学法学院研究生项目主任Mark Shulman教授组成的PACE大学代表例专程访问我校,我校同PACE大学代表团共同举行了一系列学术交流和合作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2012年,中国环境法学研究者们在环境法学基础理论、环境立法、国际环境法、比较环境法和外国环境法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成果丰硕.一些学者,特别是年轻学者,摈弃空谈,回归理论联系实际学风,对环境法制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并取得可喜成果.研究者们更加注重在法学、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发展环境法学,研究深度继续拓展,研究质量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环保立法大发展,但环境状况不断恶化,环保领域的"政府失灵"问题十分突出。对此,上海交通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举办了第二期环境法网上研讨会,围绕"规范和制约有关环境的政府行为"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与会学者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环保履职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深层原因,提出了克服地方政府角色多元对环境法实施的不利影响、中国环境法的规范主义进路、解决政府环保履职的激励不足、加强环保主体的互动保障等理论观点;另一方面从具体的制度设计出发,提出了完善干部政绩考核制度、明确环境行政不作为的法律责任、建立政府环境信息公开义务的法律追究机制以及发挥第三方主体的监督作用等建议。这些观点和建议不仅对全国人大正在进行的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给我国环境法学研究带来了新思路和新思考。  相似文献   

5.
论新时期完善我国环境法制的战略突破口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我国资源环境的现状折射出政府环境管理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政府失灵".对这种"政府失灵"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其原因在于资源环境法律中缺乏防止这种"失灵"的制度安排.由于法律上缺乏对政府影响资源环境的行政行为的监督和制约制度,政府官员中比较普遍存在的唯GDP的发展观和政绩观难以得到根本转变,资源环境领域里的"市场失灵"因而难以克服.针对这种情况,新时期完善我国环境法制的战略突破口应当是通过立法建立对政府影响资源环境的行政行为的监督和制约制度.只有处于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下,行政部门才能保持勤政和清廉,积极有效地行使资源环境保护的公共职能.  相似文献   

6.
中国环境法在这几年呈现蓬勃发展的景象,法律制度愈见成熟,议题讨论紧扣热点.学者甚至试图以不同学科的概念来强化论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与环境立法管制的急迫性.王曦教授在其论述中即一再强调政府失灵,以此作为切入点来观察中国环境法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其精辟的建议.本文尝试在王教授的论述下,提出另向思考,特别是关于中央法令如何落实到地方、行政裁量的再认识、依法行政的贯彻以及独立司法审查制度的确立等方面的议题.  相似文献   

7.
环境人格权作为以环境人格利益为客体的环境权权益,因环境权本身的价值属性决定了其进行民法立法确认的必要,即宜作为一项新型人格权在《人格权法》中予以规定,明确其权利的具体内容。而环境人格权侵权行为的特殊性,也对环境人格权侵权责任的承担提出了具体要求。但只有牢固树立环境人格权是一与生俱来的人格权益观念,才能从根本上预防环境侵害行为的发生,为大家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和空间。  相似文献   

8.
杨万里是南宋创作成就斐然的文学家,也是一位著名的理学家.他的文学主张兼顾了理学与文学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方面,强调作者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强调"文以载道"、"文以致用",要有益于社会民生;同时,也重视文章的气骨与文学的独创性.本文主要探讨杨万里文学思想中关于"文"与"道"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环境纠纷日益涌现,公众环境权不断受到侵害的今天,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势在必行。文章分析了环境NGO在环境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以及环境NGO自身存在的不足,对环境NGO在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以更好地发挥其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构建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不同于从传播学本位和社会学本位对媒介社会学学术脉络的梳理,文章主张从Web3.0以降媒介全面切入社会生活微观、中观和宏观全领域的语境背景出发,从研究议题、理论和方法三个角度,综合梳理媒介研究学术史中的各类关联理论和方法实践,并指出芝加哥学派的“媒介与社会”学术传统为当下媒介社会学研究开展提供了历史基础,而社会学三大宏观理论家和布洛维等学者的中观理论可成为社会理论“媒介化”实践基础,进而从方法层面指出“界面”研究正在实现对传统研究方式的统合,最终在梳理学术史中“连接”资源基础上,从“重构”角度提出“行动-媒介-结构”媒介社会学进路的可行性,并对其局限性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