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肝硬化血小板减少与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浓度及HBV-DNA载量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26例血小板减少的慢性乙肝肝硬化肝功能代偿期患者、73例血小板减少的慢性乙肝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患者、26例血小板正常的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及25例健康对照的血小板参数;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TPO浓度;荧光定量PCR法测定99例血小板减少的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的HBV-DNA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血小板减少的慢性乙肝肝硬化肝功能代偿期组及慢性乙肝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组的血小板显著降低(P<0.01),血小板减少的慢性乙肝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组的血清TPO浓度显著升高(P<0.05),而血小板减少的慢性乙肝肝硬化肝功能代偿期组与血小板正常的慢性乙肝肝硬化组及健康对照组的血清TPO浓度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小板减少的慢性乙肝肝硬化肝功能代偿期组、失代偿期组的血清TPO浓度与外周血小板计数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与HBV-DNA水平小于103IU/mL的血小板减少的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组比较,HBV-DNA水平在103~106IU/mL及HBV-DNA水平大于106IU/mL的血小板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血小板减少可以作为评价慢性乙肝肝硬化的指标,但不能区别肝硬化肝功能处于代偿期还是失代偿期。慢性乙肝肝硬化血小板减少是多因素影响的,血清TPO水平在慢性乙肝肝硬化中增高,其对血小板减少的影响不大,而乙肝病毒载量高低对血小板减少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评价自体富血小板凝胶(autologous platelet-rich gel,APG)在糖尿病足溃疡修复中的有效性。方法纳入60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Wagner分级2级~3级),随机分为APG治疗组和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对照组(传统对照组)。观察8周,从样本整体溃疡、表浅溃疡、窦道溃疡、Wagner 2级、Wagner 3级共5个层次,比较两组的创面治愈率、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APG治疗组与传统对照组患者从样本整体溃疡、表浅溃疡、窦道溃疡、Wagner 2级和Wagner 3级的5个层次比较,两组间的治愈率在样本整体溃疡(93.33%vs.63.33%,P=0.005)、窦道溃疡(84.62%vs.36.36%,P=0.033)、Wagner 3级(81.82%vs.30%,P=0.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表浅溃疡(100%vs.78.95%,P=0.106)和Wagner 2级(100%vs.80%,P=0.1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各层次的溃疡整体愈合中位数时间为31dvs.41.5d,23dvs.32d,32dvs.56d,25dvs.32d,38dvs.5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G能够有效提高糖尿病足溃疡的治愈率,并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西安地区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的超声检出情况,探讨甲状腺结节的发生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搜集我院体检部4 527名体检者的资料,按超声结果将体检者分为甲状腺结节组和非甲状腺结节组,采集两组人群的病史、身高、体质量、血压、空腹血糖、血脂、血尿酸等资料并做统计学分析,检测TT3、TT4、TSH、TGAB、TPOAB以评估甲状腺结节与甲状腺功能的关系。结果 1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31.8%,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38.4%vs.27.1%,χ2=64.44,P<0.001);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9.1%,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11.4%vs.5.9%,χ2=40.39,P<0.001)。2与非甲状腺结节者相比,甲状腺结节患者仅TT3明显升高(t=6.04,P<0.001),而TT4、TSH、TGAB、TPOAB的水平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3甲状腺结节者年龄、收缩压、TG、LDL-C及尿酸水平均显著高于非甲状腺结节者(P<0.001)。结论西安地区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患病率较高,高收缩压、血脂异常及高尿酸水平均与甲状腺结节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应加强此类人群甲状腺结节的筛查及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局麻或者全麻下脊柱内镜经椎板间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2月因腰椎间盘突出症(L5-S1)入院行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共78例,根据麻醉方式分为局麻组(40例患者)和全麻组(38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并发症、手术时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前及术后VAS疼痛评分等指标,评估两者围手术期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男女性别比(23/17 vs. 20/18)、年龄[(38.45±13.59 vs. 37.39±13.35)岁]、术前VAS疼痛评分(7.05±1.32 vs. 6.95±1.47)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长为(83.57±13.24 vs. 86.28±15.43)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脑脊液漏、神经损伤、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局麻组在术后1 d、1个月及6个月的VAS疼痛评分分别为3.05±1.34、1.90±0.98与1.80±1.09,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全麻组在上述3个时间点的VAS疼痛评分分别为3.24±2.01、2.03±1.20与1.59±1.31,较术前也明显降低(P<0.001),但与局麻组在相同时间点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麻组的住院时间[(2.93±0.92)d]与住院费用[(29 397.97±1 398.09)元]较全麻组分别降低25.8%与1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麻或全麻下行脊柱内镜椎板间入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均良好,局麻下手术患者的总体费用低于全麻组,住院时间也更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疆哈萨克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TNF-α基因-308位点(TNF-α-308)多态性的关系。方法以新疆哈萨克族150例COPD患者和15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反向测序法对TNF-α-308的基因型进行检测,利用SPSS17软件分析该多态性位点与COPD易感性的关系。结果在COPD组和对照组中均以GG基因型为主,两组之间的GG、GA和AA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等位基因G和A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调整年龄、性别和吸烟史后,分析结果表明A等位基因是COPD发病的危险因素(P=0.001,OR=2.657,95%CI=1.5524.548)。结论哈萨克族人群TNF-α-308A等位基因可能是COPD发病的危险因素,携带GA或AA基因型患者发病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首发未服药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特点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研究组39例患者,符合DSM-Ⅳ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首次发病未进行过药物治疗,均给予单一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6周,治疗前、治疗6周末完成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和BDNF含量测定。健康对照30例,入组时完成血清BDNF含量测定。结果研究组血清BDNF含量治疗前、后分别为(6.82±2.15)μg/L、(8.16±2.84)μg/L,治疗后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9,P=0.021),但均低于对照组的(11.6±3.3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39,P<0.001;t=4.634,P<0.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的PANSS总分、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及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64,P<0.001;t=4.520,P<0.001;t=4.132,P<0.001;t=5.142,P<0.001)。治疗前血清BDNF含量与PANSS总评分减分率、阴性症状评分减分率呈正相关(r=0.348、0.351,P均<0.05),与阳性症状分减分率、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减分率及病程无相关性(r=0.204、0.186、-0.058,P均>0.05);治疗前后的血清BDNF含量变化值与病程呈负相关(r=-0.345,P<0.05),与PANSS总评分及各因子评分的减分率均无相关性(r=0.036-0.174,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首发未服药患者的血清BDNF含量低于正常人,治疗后血清BDNF可提高;治疗前的含量可能作为预测药物疗效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P1,GSTP1)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对新疆维吾尔族150例COPD患者和150例健康体检者的GSTP1基因型进行检测;利用SPSS 17软件分析该多态性位点与COPD易感性的关系,并与其他种族的基因型分布进行比较。结果在COPD组和对照组中均以AA基因型为主,两组之间的AA、AG和GG基因型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01),等位基因A和G之间亦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经调整年龄、性别和吸烟史后,分析结果表明G等位基因是COPD发病的危险因素(P=0.001,OR=2.525,95%CI=1.5254.171)。结论在维吾尔族人群中GSTP1第5外显子105位G等位基因可能是COPD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CD142在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胎盘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启动子区域甲基化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蛋白质印迹检测24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和24例正常妊娠孕妇胎盘中CD142基因的表达情况;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CD142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情况。结果病例组胎盘中CD142mRNA相对含量(1.45±0.42)高于正常妊娠孕妇(0.25±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胎盘中CD142蛋白表达量(0.857±0.043)高于正常晚孕者(0.248±0.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胎盘组织中CD142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阳性率低于对照组(29.2%vs.100.0%,χ2=36.11,P<0.001),非甲基化阳性率高于正常组(100.0%vs.20.8%,χ2=29.85,P<0.001);CD142的蛋白表达水平与其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程度呈负相关(r=-0.909,P<0.05)。结论 CD142通过甲基化调控蛋白的表达在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在胃癌结直肠癌预后的价值和差异。方法采用阴性富集联合免疫荧光原位杂交(imFISH)检测平台检测32例胃癌和36例结直肠癌患者CTC数,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胃癌组患者外周血中检出CTC<2组8例(25%),随访结束时,全部患者存活;检出CTC≥2组有24例(75%),仅有8例存活。两组的生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结直肠癌组患者中外周血检出CTC<2组28例(78%),随访时间结束时,全部患者存活;检出CTC≥2组有8例(22%),其中6例患者在随访终点时间存活。结直肠癌中CTC<2组与CTC≥2组的生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4)。胃癌与结直肠癌的生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CTC检出结果与胃癌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远处器官转移、病理分级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采用阴性富集和imFISH技术,检测胃癌和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CTC,CTC值升高的患者预后不良,且胃癌较结直肠癌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检测对胃癌结直肠癌的预后价值及差异。方法采用阴性富集联合免疫荧光原位杂交(imFISH)检测平台检测32例胃癌和36例结直肠癌患者CTCs细胞数,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胃癌组患者外周血中检出CTCs<2组有8例(25%),随访结束时,全部患者存活;检出CTCs≥2组有24例(75%),仅有8例存活,两组的生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结直肠癌组患者中外周血检出CTCs<2组有28例(78%),随访时间结束时,全部患者存活;检出CTCs≥2组有8例(22%),其中6例患者在随访终点时间存活,结直肠癌中CTCs<2组与CTCs≥2组的生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4)。胃癌与结直肠癌的生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CTCs检出结果与胃癌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远处器官转移、病理分级均无关(P>0.05)。结论采用阴性富集和imFISH技术检测胃癌和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CTCs,CTCs值升高的患者预后不良,且胃癌较结直肠癌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