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脊髓急性挫伤后,硬膜切开术的实施时机对脊髓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的脊髓挫伤模型,分别在脊髓损伤后立即、1、6、12h行损伤部位的硬膜切开减压术,观察对术后脊髓损伤空洞体积比、损伤长度以及神经功能恢复(后肢BBB评分)的影响。结果伤后立即及1h行硬膜切开组的动物,在术后28d时的后肢BBB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脊髓损伤空洞比及损伤长度也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伤后6h行硬膜切开组动物的后肢BBB评分虽然高于对照组(P<0.05),但却低于伤后立即及1h切开组(P<0.05);同样,脊髓损伤空洞比及损伤长度也小于对照组(P<0.05),但是大于伤后立即及1h切开组(P<0.05);伤后12h硬膜切开组动物的后肢BBB评分及脊髓损伤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脊髓挫伤后6h内行硬膜切开减压对减轻脊髓损伤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较明确的效果,在损伤1h内进行硬膜切开减压,则效果更明显;伤后12h行硬膜切开减压对减轻脊髓损伤无效。  相似文献   

2.
神经干细胞经脑室移植后在损伤脊髓的早期动态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经脑室移植后在损伤脊髓的早期动态分布。方法取转录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孕16 d SD鼠胚脑海马组织,培养成神经干细胞球,注射到脊髓损伤鼠第四脑室,通过免疫染色和电镜,观察其在脊髓的存活、分化状况。结果移植细胞在脊髓表面形成细胞团,大多分布于损伤区头侧的腹、背侧两面。细胞团面积背侧小于腹侧;数目背侧多于腹侧,并于术后5 d达到高峰。这种分布和增殖形式见于损伤脊髓正常部分和无损伤脊髓(对照组)。1周时细胞侵入损伤区,分化并表达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2~3周时与宿主细胞良好融合。结论通过脑脊液移植细胞对于损伤性脊髓进行干细胞移植是一种实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1(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ase-1,caspase-1)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取健康成熟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损伤组,各18只,每组再分8 h、3 d7、d共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6只。对照组仅做单纯T8、T9椎板切除术,损伤组则按Nystrom法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测定各时间点caspase-1的表达变化。结果对照组大鼠脊髓组织中少量细胞caspase-1表达阳性。脊髓损伤后8 h时,损伤组caspase-1表达高于对照组,3 d时表达最高,7 d时略有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脊髓损伤组各时间点caspase-1表达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caspase-1的表达迅速增强,可能是导致脊髓继发性损伤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高MRI对脊柱脊髓损伤诊断重要性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50例脊柱脊髓损伤的MRI表现。结果 粉碎骨折(4例)、压缩骨折(40例)、骨折脱位(3例)、椎间盘损伤(29例)、附件骨折(3例)、韧带断裂(1例)、脊髓受压变形(12例),脊髓信号异常(21例)。结论 MRI在显示脊柱序列、脱位、骨折片空向椎管压迫脊髓以及脊柱骨折与脊髓损伤的相关性方面优于CT和X线平片。  相似文献   

5.
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脊髓损伤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治疗大鼠脊髓损伤,评估它对大鼠脊髓损伤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60只大鼠分成3组,用Allen s改良法建立脊髓损伤的动物模型,通过Egb腹腔注射,用斜板试验法和Bosso, Beattieand Bresnahan(BBB)评分法观察大鼠脊髓损伤下肢运动功能的变化。结果 斜板试验法临界角度药物组和损伤组比较:7 d,P<0.05;14 d,21 d,P<0.01。BBB评分法药物组和损伤组比较:7 d,P<0.05;14 d,21 d, P<0.01。药物组大鼠脊髓损伤后下肢运动功能恢复快,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Egb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双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大鼠的行为功能及脊髓损伤部位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阶段性特异性胚胎抗原-1 (SSEA-I)的表达,阐明电针对脊髓损伤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及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治疗组,每组20只.分别于脊髓损伤造模后第3、7、14、28天时进行BBB评分(Basso-Beaie-Bresnehan scale),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脊髓损伤部位GFAP和SSEA-1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电针组与模型组在3d和7d时,GFAP和SSEA-1阳性细胞数有差异(P<0.01),7d时阳性细胞数达到峰值,在14d时电针组和模型组的阳性细胞数有差异(P<0.05),而在28 d时,电针组和模型组GFAP阳性细胞无明显差异(P>0.05),但SSEA 1阳性细胞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电针治疗能够增加脊髓损伤模型大鼠星形胶质细胞逆分化,激发星形胶质细胞的干细胞潜能,从而促进损伤后脊髓功能的恢复;损伤后的脊髓GFAP和SSEA-1阳性表达的高峰期都在7d,提示脊髓损伤后7d内可能为电针治疗介入的黄金期.  相似文献   

7.
大鼠脊髓损伤后MAP-2的表达及与运动功能恢复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损伤后MAP-2表达的变化及与运动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36只,随机取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余30只制作成脊髓打击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伤后1、3、7、14、28d取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MAP-2的表达,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用改良的Tarlov评分、斜板试验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及MAP-2的表达和二者的相关程度。结果大鼠脊髓损伤后MAP-2的表达在损伤后1-14d呈进行性升高,并在损伤后14d达到高峰,损伤后28d较损伤后14d明显下降(P<0.01),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呈高水平表达;大鼠脊髓损伤后1-28d改良的Tarlov评分、斜板试验进行性升高,并在损伤后28d达到高峰,但仍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MAP-2的表达和改良的Tarlov评分、斜板试验在损伤后呈正相关(|r1|=0.81,P<0.01;|r2|=0.79,P<0.01)。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MAP-2的表达和运动功能的恢复呈正相关,MAP-2很可能参与了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63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损伤组、白藜芦醇处理组,每组21只。假手术组仅行手术暴露,不给予打击及治疗;损伤组采用Allens打击法建立SD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白藜芦醇组模型建立后给予白藜芦醇200mg/kg腹腔注射。术后24、48、72h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脊髓组织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比色法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法检测术后72h脊髓组织IL-1β、IL-10、TNF-α、MPO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24、48、72h各时间点白藜芦醇组较损伤组IL-1β、IL-10、TNF-α表达及MPO活性降低(P<0.05);72h免疫组化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显示,白藜芦醇组较损伤组TNF-α、IL-1β、IL-10及MPO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通过降低大鼠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中炎性介质活性发挥对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观察急性脊髓损伤 (Acutespinalinjury ,ASI)后脊髓组织的细胞内钙含量和血浆内皮素 (Endothelin ,ET)含量的变化 ,探讨ET与Ca2 +在ASI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选用Wistar雄性大鼠 2 8只 ,应用改良Allen s方法 ,制成脊髓损伤模型 ,造成T1 2 脊椎节段脊髓 5g×1 0cm中度损伤的ASI后 ,分别应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ASI后 1、4、8、2 4、72和 1 68h脊髓组织中钙离子含量和血浆中ET浓度。结果 损伤节段组织细胞内钙离子含量及血浆中ET浓度均随病程而改变 ,于 8~ 72h达高峰 ,与正常值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ASI后脊髓组织中细胞内Ca2 +含量及血浆中ET浓度迅速升高 ,提示ET受体阻滞剂与钙离子拮抗剂联合使用为治疗ASI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视神经脊髓炎是一种急性或亚急性的神经系统疾病。在临床上是一种少见的疾病,最主要和显明的表现有两种:视神经和脊髓机能的障碍。其主要病理改变为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及脊髓中的神经纤维有髓鞘脱失的变化和血管周围有细胞浸润现象。故临床上表现为两眼视力的丧失及截瘫出现。本病1870年首先由ALLbutt氏发现,1894年Devie氏临床定名为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脊髓损伤的临床药物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 将 48只大鼠用 Allen法制成脊髓损伤模型 ,分别予以亚胺环己酮、甲基强的松龙、二药联合应用及不予治疗。观察动物不同时期神经功能评分 ,斜板试验及体表诱发电位。结果 从伤后 3周起 ,治疗组各种指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而各治疗组间无差异。结论 早期应用亚胺环己酮与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脊髓损伤均有效 ,但二者合用不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细胞外ATP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20只,雌雄不限,体重280-320 g,平均300 g,制作成脊髓打击伤动物模型,并随机分为两组:A组(ATP组)和B组(对照组),每组10只。伤后1、3、7、14、28 d用改良的Tarlov评分、斜板试验观察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大鼠脊髓损伤后A组改良的Tarlov评分、斜板试验优于对照组,在14 d和28 d,改良的Tarlov评分、斜板试验A组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细胞外ATP能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化学去细胞肌肉支架移植后对大鼠损伤脊髓轴突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 将24只成年雄性大鼠制成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后,脊髓缺损处分别植入化学去细胞肌肉、冻融去细胞肌肉和新鲜肌肉,空白组不做处理.术后4周,银染观察脊髓轴突的再生情况,对移植物中再生轴突进行计数,做统计学分析并用锇酸染色鉴定化学去细胞肌肉支架中的有髓神经纤维.另取6只化学去细胞肌肉治疗的模型鼠分别行HRP顺行和逆行示踪,1周后观察脊髓上行和下行轴突再生的情况.结果 移植术后4周,空白组无脊髓再生轴突,化学去细胞肌肉中有大量再生的轴突,而冻融去细胞肌肉和新鲜肌肉中的再生轴突很少.锇酸染色显示化学去细胞肌肉中的有髓神经纤维较少.HRP示踪证明化学去细胞支架再生的轴突来自于其上下两端的脊髓.结论 化学去细胞肌肉支架可显著促进损伤脊髓的轴突再生.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混凝土板在发生损伤而需补修时的补修工法,从构造对策和机能对策上做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预处理对于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survivin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人参皂苷Rg1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成年健康的SD大鼠120只,构建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缺血再灌注组及药物组。采用后肢神经运动功能(BBB)评价大鼠后肢神经运动功能;免疫组化法观察survivin蛋白及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inducing factor, AIF)表达;Western blot及RT-PCR方法分析各组survivin及Caspase-9的表达和活性。结果人参皂苷Rg1的干预可以使大鼠后肢神经运动功能评分升高,AIF阳性细胞数减少、survivin蛋白阳性细胞数增多、survivin及Caspase-9的表达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减少。结论人参皂苷Rg1可能通过促进survivin蛋白的表达来抑制Caspase-9表达以及降低胞质AIF的水平介导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造成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hABC、GDNF及Nogo-A抗体联合应用对大鼠脊髓完全性横断伤后脊髓再生修复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胸段(T7~8)脊髓完全横切损伤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单纯横断组、ChABC(A组)、GDNF(G组)、Nogo-A抗体(N组)、ChABC+GDNF+Nogo-A抗体(AGN组)。于24周取材,行BDA示踪、NF-200、GAP-43、GFAP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A组、G组、N组BDA示踪染色,光镜下可见损伤区近侧端蓝色的示踪颗粒较多,损伤区很少有蓝色的再生神经纤维;AGN组可见蓝色的神经纤维通过损伤区并出现在损伤区的远侧段,损伤区中央为空泡样变,周围可见蓝染的纤维。NF-200免疫组化染色可见,A组、AGN治疗组NF阳性染色强于正常对照组及单纯横断组(P<0.05),AGN组较G组、N组显著增强(P<0.05)。A组、AGN治疗组GAP-43阳性染色强于正常对照组及单纯横断组(P<0.05),AGN组较A、G、N组显著增强(P<0.05)。正常对照组及单纯横断组GFAP阳性染色强于各治疗组(P<0.05),A组、G组、N组与AGN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仅正常对照及AGN组可记录到SEP,但AGN组较对照组SEP潜伏期有所延长。结论 ChABC、GDNF、抗Nogo-A抗体单独或联合应用,能改善脊髓损伤区及两段的神经细胞功能,联合应用对脊髓再生修复优于各单一治疗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保护作用的剂量效应关系。方法采用Allens脊髓打击损伤模型,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A组:假手术组;B组:脊髓打击伤组;C组:50mg/kg Res治疗组;D组:100mg/kg Res治疗组;E组:200mg/kg Res治疗组;F组:300mg/kg Res治疗组。术后24、48、72h运用BBB法分别进行运动功能评分;72h处死动物取材,HE染色、Nissl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BBB评分提示24、48、72h三个时间点C、D、E、F组较B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72h时间点,C、D、E、F组较B组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s组较B组的病理组织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E组及F组运动功能评分及病理组织结构优于C组及D组,E组与F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es对大鼠脊髓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并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200mg/kg是Res干预SCI的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用三条人的脊髓,九条猫的脊髓,三条狗的脊髓,四条免的脊髓进行了研究。1.人脊髓最长的脊髓节是第三胸脊髓节(Th3),猫是第十二胸脊髓节(Th12),狗是第四颈脊髓节,兔是第三腰脊髓节(L3)。在人和动物,一般来说脊髓胸段都比脊髓其它段长。人和狗的脊髓颈段比腰骶段(L-S)长。猫和兔的腰骶段比颈段长。2.灰质体积的比较是人、猫、狗、兔的腰膨大均比颈膨大的灰质体积大。人的胸段灰质体积最大。3.人的脊髓白质面积近颅则有明显的增大,兔的脊髓白质面积近颅侧没有明显的增大。4.一般来说,动物脊髓前角的体积都大于后角,但是人脊髓颈段和胸段前角的体积小于后角。动物脊髓中间带的体积比人的大。5.人脊髓白质后索的面积比前索面积大,但是兔脊髓白质后索的面积比前索面积小。我们发现人和猫的灰质向前移动是动物进化在脊髓的标志。可能在神经解剖和神经生理实验方面猫的脊髓是比较满意的实验对象。  相似文献   

19.
<正> 在过去十年间,痛觉的闸门控制学说已打开了寻求新技术以调制慢性痛的道路。该学说提出,可通过增强一些正常生理活动来达到对疼痛的控制,而不是用脑和脊髓的不可逆损伤破坏一些正常生理活动来消除疼痛。特别是,这个学说导致了一些通过激活抑制性结构来控制疼痛的尝试。闸门控制学说的基本点是,在脊髓后角的神经结构起着像“闸门”一样的作用,能够增加或减少从外周到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冲动流。因此,躯体的传入冲动在引起痛知觉和痛反  相似文献   

20.
枢椎椎弓骨折是一种少见的上颈椎骨折,容易误诊。1971年~1989年,我院收治7例。诊断依据受伤史、临床特点及X线检查。治疗结果:优6例,良1例。作者探讨了以下3个问题:①损伤机制;②误诊原因及其防止方法;③关于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保守治愈。只有少数Ⅲ型骨折在非手术治疗失败后或合并有晚发性脊髓损伤时才需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