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P16和P53蛋白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1 6、P5 3基因产物在正常绒毛组织、葡萄胎、恶性葡萄胎 (恶葡 )、绒毛膜上皮癌 (绒癌 )中的表达与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正常绒毛组织、葡萄胎、恶葡、绒癌组织中的肿瘤抑制基因P1 6、P5 3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正常绒毛组织、葡萄胎、恶葡、绒癌组织中P1 6蛋白阳性率分别为 1 0 0 % (1 0 /1 0 )、75 % (3 0 /40 )、41 .7% (5 /1 2 )、2 2 .2 % (2 /9)呈递减趋势。正常绒毛组织与葡萄胎之间以及葡萄胎、恶葡、绒癌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正常绒毛组织P5 3蛋白不表达 ,葡萄胎表达呈弱阳性 3 0 % (1 2 /40 ) ,恶葡为83 .3 % (1 0 /2 0 ) ,绒癌为 88.9% (8/9) ,显著高于正常绒毛组织和葡萄胎 (P <0 .0 5 )。正常绒毛、葡萄胎、恶葡和绒癌中P1 6和P5 3蛋白表达之间未见明显相关。结论 恶葡及绒癌组织中P1 6蛋白低表达和P5 3蛋白过表达均有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作用 ,与滋养叶细胞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 (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 ,TGFβ1 )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Gestationaltrophoblastdisease ,GTD)中的表达及其在该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 1 0例早孕 (6~ 1 2周 )人工流产绒毛、40例葡萄胎、1 0例侵蚀性葡萄胎及 6例绒毛膜癌组织进行了TGF β1 测定。结果 TGF β1 在四种不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 0 0 %、95%、80 %、66 7% ,葡萄胎组织中 ,TGF β1 染色强度与组织分级均无相关性 (P >0 0 5) ;TGF β1 染色在良性葡萄胎与以后恶变的葡萄胎之间表达无差异 (P >0 .0 5)。结论 TGF β1 与GTD的发展呈负相关 ,作为细胞生长的负性调节因子 ,有可能抑制GTD细胞生长和侵蚀 ,并在抑制GTD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发挥作用 ;TGF β1 不能作为判断葡萄胎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雌、孕激素受体与妊娠滋养细胞肿瘤预后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T)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4例GTT中ER、PR的表达情况,以正常早孕绒毛20例、葡萄胎首次清宫组织30例为对照.结果 在正常早孕绒毛、葡萄胎、GTT组织滋养细胞中,ER 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85.00%、83.33%、44.12%,随着滋养细胞恶性程度的增加ER染色阳性细胞数及染色强度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R在正常早孕绒毛、GTT组织滋养细胞中无表达,在葡萄胎中表达很少,PR染色与滋养细胞恶性程度无关(P>0.05).在GTT组织中,ER与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P<0.05).结论 ER表达与GTT恶性程度相关,提示对ER的监测有助于判断疗效及预后,且为GTT的激素治疗提供了可行性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碳酸酐酶IX(CAIX)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2例正常早孕绒毛(NP)、33例葡萄胎(HM)和26例侵袭性葡萄胎(IM)组织中HIF-1α和CAIX的表达情况。结果 HIF-1α在NP、HM和IM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1%(9/32)、45.5%(15/33)和73.1%(19/26)。在IM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M组和N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M组与N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IX在NP、HM和IM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2%(10/32)、3.0%(1/33)、57.7%(15/26)。在IM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M组和N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M组织中几乎呈阴性表达,与N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和CAIX在IM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关联(P>0.05)。结论 HIF-1α和CAIX的表达水平随着滋养细胞恶性程度的增加而明显升高,提示两者可能与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恶性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其受体 (Flk 1)在正常绒毛及葡萄胎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其在葡萄胎发生、转归及恶变方面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及其受体Flk 1在葡萄胎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VEGF、Flk 1在葡萄胎中的表达与葡萄胎的孕周、胎次及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 ;但在疾病发展中 ,VEGF和受体Flk 1具有促进血管生成及增加滋养细胞侵袭性的双重作用。结论 VEGF和其受体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反映滋养细胞生物学行为、判断病情发展和预后的一项新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上皮型钙粘附蛋白(E-cad)和层粘连蛋白(LN)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TD)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4例GTD中E-cad和LN的表达情况。结果在GTD中,E-cad的正常表达率和LN强表达率分别为37.8%(28/74)和64.86%(48/74),显著低于正常绒毛组织。在葡萄胎(HM)、侵蚀性葡萄胎(IM)及绒毛膜癌(CC)中E-cad的正常表达率分别为53.3%、31.25%和16.67%;LN的强表达率分别为80%、56.25%和50%。随着GTD恶性程度的增加,E-cad的正常表达率及LN的强表达率逐渐降低,且与正常绒毛组织有显著差异。结论E-cad及LN的表达与GTD的发生、恶变及侵袭有关系;对E-cad与LN表达的监测有助于预测GTD的发展趋势及提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葡萄胎中Mel-CAM与滋养细胞黏附、浸润之间的关系以及Mel-CAM标记中间型滋养细胞(IT)的增殖情况。方法采用双重免疫组化法,检测Mel-CAM标记IT的Ki-67表达情况。结果葡萄胎中Mel-CAM表达较正常绒毛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葡萄胎绒毛表面有Mel-CAM标记IT出现,而正常绒毛表面则无;葡萄胎组织中IT的Ki-67指数较正常绒毛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葡萄胎绒毛表面有Mel-CAM表达,表现出双重分化方向,这可能与葡萄胎的发病机制有关;检测葡萄胎组织中IT的Ki-67指数对于预测葡萄胎的转归有潜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层黏连蛋白(LN)及层黏连蛋白受体(LN-R)与滋养细胞侵袭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正常早期妊娠绒毛和绒癌组织中LN、LN-R的表达。结果在正常绒毛组织中从绒毛、细胞柱到浸润的绒毛外滋养细胞,随着滋养细胞侵袭力的增加,LN及LN-R的表达呈下降趋势。绒癌组织的LN表达较正常绒毛明显减弱,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滋养细胞侵袭的过程中,LN和LN-R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及活化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早期自然流产患者和同期妊娠的健康妇女绒毛组织中NF-κB p65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检测NF-κB p65的核区与胞浆区比值(FN/FC)以观察其活化情况.结果 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绒毛合体滋养层细胞NF-κB表达强度低于正常早期妊娠妇女,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绒毛间质细胞NF-κB表达的FN/FC(0.7602)明显高于正常早期妊娠妇女(0.6977)(t=3.511,P<0.001).结论 NF-κB在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绒毛组织合体滋养细胞中的低表达以及其在间质细胞中的过度活化可能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层粘连蛋白 (LN) ,层粘连蛋白受体 (LN R)与葡萄胎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正常人胚胎早期绒毛、葡萄胎组织中LN、LN R的表达情况。结果 LN在正常绒毛组织、葡萄胎组织基底膜着色呈连续线状 ,其表达与妊娠周数有关 ,随着妊娠周数的增加LN的表达呈下降趋势。正常绒毛组织、葡萄胎组织中LN R的表达位于上皮组织细胞膜上 ,呈阳性包绕状 ,且在偏离基底膜细胞表面着色较深。结论 推测LN R在细胞膜表面的分布可反映细胞的生长、浸润的方向 ,葡萄胎组织中LN、LN R的表达在研究葡萄胎发病机制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妇科肿瘤中端粒酶的活性,探索端粒酶活化在妇科肿瘤形成中的作用,应用以PCR为基础的端粒酶测定方法(TRAP)对78例妇科肿瘤和对照组织标本进行端粒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端粒酶活性在子宫颈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标本中阳性率为91%(30/33);子宫肌瘤、卵巢良性肿瘤和宫颈湿疣等良性增生病变中阳性率为15%(3/20);正常对照组全部阴性。恶性肿瘤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后两组(P<0.005)。提示端粒酶活化是妇科恶性肿瘤中的普遍现象,在妇科肿瘤形成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宫颈鳞癌中端粒酶活性、凋亡相关基因p5 3和C myc的表达水平及三者间关系。 方法 用PCRELISA法检测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CIN)及浸润性宫颈鳞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 ,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 p5 3、C myc蛋白的表达。 结果 ①浸润性宫颈鳞癌中 ,端粒酶活性、p5 3、C my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 (P <0 .0 5 ) ;②端粒酶阳性率、p5 3和C myc蛋白表达水平与宫颈鳞癌分化程度有关 ,即肿瘤分化程度越差 ,端粒酶阳性率越高 (P <0 .0 5 ) ,而与宫颈鳞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无关 ;③宫颈鳞癌中端粒酶活性、p5 3表达、C myc表达三者之间有明显的内在联系 (P <0 .0 5 )。结论 ①端粒酶活性增高在宫颈鳞癌的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②端粒酶活性、p5 3、C myc蛋白水平可作为宫颈鳞癌诊断和预后指标 ;③在宫颈鳞癌的形成和发展中 ,端粒酶与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急性白血病hTERT mRNA和P16蛋白表达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和P16蛋白表达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及其在急性白血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TRAP和RT PCR法分别检测 4 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 (白血病组 )及 2 0例非白血病且骨髓正常者 (对照组 )的端粒酶活性与hTERTmRNA表达 ;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P16蛋白表达。结果 白血病组端粒酶活性和hTERT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 75 %和 80 % ,而对照组均为阴性。白血病组hTERTmRNA表达与端粒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 (r =0 .6 5 ,P <0 .0 1)。白血病组及对照组P1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35 %和 95 % ,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白血病组P16蛋白表达与端粒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 (r =- 0 .81,P <0 .0 1)。结论 hTERTmR NA表达和 p16基因失活可能在急性白血病发病过程中起一定作用。急性白血病细胞端粒酶活性激活可能与hTERTmRNA表达及 p16基因失活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诊断超声经腹照射子宫内孕囊对人早孕绒毛细胞DNA的影响。方法  60名拟行人流的早孕妇女随机分为照射 1 0min组和未照射组 ,各 3 0例。取绒毛组织后 ,以紫外分光光度法和3 2 P标记Alu探针打点杂交法定量检测绒毛细胞DNA单、双链断裂。结果 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显示 ,照射组与对照组绒毛细胞单、双链DNA的量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诊断超声宫内照射孕囊 1 0min ,未引起人绒毛细胞DNA单、双链断裂 ,提示未引起绒毛细胞DNA损伤  相似文献   

15.
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组织EGFR、C-myc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C myc蛋白表达的影响 ,探讨米非司酮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 ,对 30例人工流产早孕妇女和 30例服用米非司酮药物流产的早孕妇女的绒毛组织EGFR、C myc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 结果 EGFR在药物流产组的表达强度较人工流产组为弱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C myc蛋白在药物流产组与人工流产组的表达强度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米非司酮可能通过抑制早孕绒毛组织EGFR的表达 ,促使妊娠终止。  相似文献   

16.
用淀粉/琼脂糖混合凝胶平板电泳法对42例孕早期绒毛膜及其父母血液的乙二醛酶Ⅰ(Glyoxalase Ⅰ)多态性进行了研究。同时对西安地区298例献血员红细胞GLOI进行了分型调查。42例绒毛膜中38例显示出GLOI的三种普通表型:GLOI 1—1型、GLOI 2—1型、GLOI 2—2型,其酶活性与血液无明显差异,其余4例经反复电泳,未能显示出GLOI活性区带。西安地区GLOI的三个普通表型分布为:GLOI 1—1型4.36%、GLOI 2—1型27.85%、GLOI型2—2型67.79%,其基因频率为GLOI~1=0.1828,GLOI~2=0.8172,识别能力(DP)值为0.46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