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AASHTO—1993和《力学经验法路面设计指南》(MEPDG)中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RCP)平均裂缝间距模型特点,现场采集了29个CRCP试验段共计1 171条裂缝间距数据,对裂缝间距数据进行了归类、统计分析、分布拟合和方差分析。分别确定了AASHTO—1993和MEPDG模型参数,并利用采集到的裂缝间距数据对2类模型进行了有效性验证。分析结果表明:CRCP裂缝形态可划分为6类;4参数Dagum分布能更好地拟合CRCP裂缝间距分布;相同配筋率不同板厚的CRCP平均裂缝间距没有显著差异;AASHTO—1993模型高估了平均裂缝间距,误差为0.13m;MEPDG模型显著低估了平均裂缝间距,误差为1.7m。  相似文献   

2.
2005年3月29~30日,江苏省公路学会和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在南京国际会议中心联合举办了“AASHTO路面设计指南讲座”。  相似文献   

3.
沥青混合料单轴压缩与四点弯曲动态模量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沥青混合料力学特性与荷载作用方式和荷载加载速度有关.在不同荷载作用方式和作用时间下表现出来的力学性质完全不同,表征其力学性质的重要力学参数—模量在动态荷载和静态荷载有着明显的不同。目前.国外大多设计方法都采用动态试验模量,从路面结构设计的发展来看。路面结构的设计从静态方法向动态方法的转变是路面设计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美国新版的基于力学一经验法的AASHTO 2002沥青路面设计指南即采用单轴压缩动态模量作为其基本材料参数。  相似文献   

4.
路面结构性能预测模型是路面结构设计的经济技术分析的核心,预测模型的精度将直接影响设计和分析结果的可靠程度。美国2004年通过NCHRP 1-37A项目推出的力学-经验设计方法受到了国际道路界的广泛重视。以某高速公路柔性基层试验段为依托工程,对NCHRP 1-37A设计方法中性能预测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研究。按照NCHRP 1-37模型的要求,确定了材料、交通和气候等各方面的输入参数。利用性能模型预测了试验段的车辙、疲劳开裂和低温开裂,通过和试验段通车两年的现场检测数据相比较,表明NCHRP 1-37A模型的短期预测结果精度较好。根据当地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使用经验,长期车辙预测值可能偏小。  相似文献   

5.
路基路面结构在运营中主要承受交通车辆的作用,它的实际工作状态与现行的静态力学计算体系有较大的差距。汽车荷载是移动荷栽,特别是重载汽车在路面不平顺处对路基路面结构产生较大的动载作用。在公路设计中,应从静力学设计转变到动力学设计,提出新的力学设计模型,将路基填料的动强度和动模量与路基路面结构的设计结合起来,以更好地对路基路面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AASHTO 2002力学经验法设计指南中的永久变形叠加方法,在考虑应力历史、路面温度和荷载作用次数等因素的基础上,通过APA试验进行各种工况下的永久变形叠加模拟.提出以实测永久变形值与AASHTO叠加变形值之比作为AASHTO修正系数,明确了影响R主要因素包括前一个子季节的路面温度T1和永久变形D1、当前子季节的路面温度T2载作用次数N2;最终采用指数方程的形式建立了基于AASHTO 2002的永久变形叠加方程.  相似文献   

7.
利用江苏省不同地区20条高速公路上2004~2006年所有货车和大客车的动态称重数据,分析确定了各自的轴载谱参数;比较了我国和AASHTO 1993水泥路面设计方法中轴载换算公式的区别,分别利用这两种方法确定了各种车型的当量轴载换算系数以及混合交通的累计轴载作用次数, 为路面结构分析和设计提供参考,并指出在参考国外相关指标和典型的路面结构时,应当注意由于国、内外水泥路面轴载换算公式不同而造成的差别.  相似文献   

8.
为切实转变以往城市道路“重工程、轻功能”的设计模式,针对江苏省城市道路建设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编制了《江苏省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在道路建设流程上强调功能导向型交通设计的地位和作用,推动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环节之间的深度协作。在设计内容上强调回归多种交通方式共享的道路功能,改革道路路权的分配模式,整合城市空间资源,加强交通与用地、景观、人文的有机协调等,从而营造以人为本的道路交通环境,提升城市活力。  相似文献   

9.
路面结构是一种由多种材料组成的多层次的复杂体系,加之其使用环境和材料特性以及交通荷载的多变性,给路面设计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因素。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较好的耐久性以及行车舒适性,适合各种车辆通行;在公路建设中被广泛采用。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就新疆部分地区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0.
高等级公路改造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长永高速公路改造工程,介绍了高等级公路改造设计思路,提出了路面改造具体实施方案,解决了路基路面排水问题,并对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进行了改造设计,为今后高等级公路改造设计提供了经验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由于黑龙江省交通事业飞速发展,高等级路面修建里程越来越多,在高等级路面设计中有成功的经验,相对应教训也较多。  相似文献   

12.
2017版《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与2006版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2017版规范构建了新的沥青路面结构新指标和参数体系,设计方法遵循力学-经验法,设计时需要收集的参数和影响因素均增多,计算较复杂。首先总结了2017版规范的路面结构设计新思路,然后对目前的两种沥青路面计算软件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对2017版规范不同结构组合路面结构的设计指标进行了归纳总结,为沥青路面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谈到路面结构大家都能说出好多,但在设计时.要按照路面结构在行车荷载作用下的力学特性,分成柔性路面和刚性路面两大类设计,路面的好坏会直接影响行车速度、安全和运输成本。一般的砂石路行车速度可达到30km/h.而沥青路面可提高车速达50~60km/h.而且油耗和机械损耗也可降低15%~20%。因此路面结构的合理选用对道路运输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介绍重载交通对路面的影响及重载交通条件下设计上的局限;结合临吉高速公路的路面设计,列举典型路面结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在80至90年代修建了大量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当时的设计规范要求重交通情况下;水泥混凝土路面层的厚度不小于24~26cm.石灰土基层厚度不小于30cm.刚性路面设计采用水泥混凝土是首选技术,同时为拉动经济和扩大内需,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对路面标线的原材料和施工工艺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提出路面交通标线的监理工作要点和保障交通标线施工质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倒装式路面结构是否适用于重载交通,通过有限元建模对比分析国内常用的半刚性路面结构与倒装式路面结构在不同的超载工况的力学响应,并计算倒装式路面结构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结果表明,不必过多地担心倒装式路面结构永久变形,倒装式路面结构在重载交通下仍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针对道路工程中路面抗滑性能检测与预估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力学机理、检测方法、预估模型3个方面系统梳理了路面抗滑性能相关成果及进展;基于传统的库伦摩擦定律,阐明了路面抗滑性能的摩擦力学机理,从路面、轮胎以及接触环境3个方面总结了抗滑性能的影响因素;总结了抗滑性能的直接与间接测量方法,重点分析了路表纹理检测技术的难点以及测试数据的预处理方法;对比分析了抗滑性能预估的传统经验统计模型、力学模型以及机器学习等方法的优点与不足。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路面抗滑性能的因素众多,传统的摩擦理论难以描述橡胶与粗糙表面接触界面第三体的力学行为,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具有润滑介质的接触界面摩擦机理;抗滑性能直接检测方法功能单一,成本较高,表面纹理的高速无接触自动化检测更加符合未来智能一体化检测需求,但高精度、大量程检测以及数据清洗仍是需要突破的瓶颈;相比现行的各类预估模型,经验统计模型及机器学习弱化了胎-路接触特性,导致预估模型缺乏扩展性;推行有限元仿真力学模型方法,有望进一步揭示复杂物理场下的摩擦机理,从而开发更精准、高效的路面抗滑预估模型。   相似文献   

19.
为了能够获得实际车辆荷载作用下路面结构内部的力学响应,以G112国道工程为依托,结合我国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设计经验,设计四种不同的路面结构形式,在沥青层和半刚性基层埋入应变传感器测量设备,通过不同的车辆荷载的作用,实现路面结构内部应变的测量,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结构性能和组合设计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不同类型基层结构的敏感性分析,结合对典型柔性基层路面结构的力学分析和功能区域划分,分析所得中下面层结构设计不同于传统设计的理念,有助于总结出重栽交通环境下。沥青稳定类基层值得推广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