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车桥系统振动方程的求解方法,主要研究了迭代法的求解过程,并用此方法对车桥系统的弹性接触和密贴接触分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计算桥梁的动力响应时,弹性接触和密贴接触都能得出正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将车桥系统视为两个分离的子系统,应用达朗贝尔原理推导了双轴密贴车辆模型和桥梁的运动平衡方程,采用分离迭代法对车桥振动问题进行数值求解。利用MATLAB结合NWMARK法计算原理编制了车桥耦合计算程序,对该程序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桥面状况和车速对车桥振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程序的计算结果准确可靠,桥面状况对车桥振动影响很大,车速对桥梁振动的影响取决于与其对应的车辆对桥梁作用力的频率。  相似文献   

3.
将车桥系统视为两个分离的子系统,应用达朗贝尔原理推导了双轴密贴车辆模型和桥梁的运动平衡方程,采用分离迭代法对车桥振动问题进行数值求解.利用MATLAB结合NWMARK法计算原理编制了车桥耦合计算程序,对该程序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桥面状况和车速对车桥振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程序的计算结果准确可靠,桥面状况对车桥振动影响很大,车速对桥梁振动的影响取决于与其对应的车辆对桥梁作用力的频率.  相似文献   

4.
基于Duhamel积分的车桥耦合动力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缩短求解车桥耦合系统动力响应的计算时间,利用振型分解法对车桥耦合系统的桥梁子系统和车辆子系统解耦,假定在每一时间步长内车桥相互作用力线性变化,借助Duhamel积分解析解,通过迭代得到系统的动力响应,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车桥耦合动力分析方法.以一节四轴客车匀速通过32 m简支梁为例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得到的车桥耦合系统的动力响应结果与Newmark-β方法的结果接近,各极值点相对误差均不超过1%;在保证相同的计算精度前提下,本文方法将积分步长提高至原来的5~10倍,提高了求解速度.   相似文献   

5.
用频谱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车桥系统由路面不平顺引起的动力响应.为定性地分析车桥系统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文中视车桥为两个子系统。用迭代法解出了它们的频谱响应,避免了以往所使用的数值积分分析法,本文从分析车桥系统传递函数的频谱入手,研究了车桥系统的基频与车速的关系,并且分析了车桥的质量比、固有频率比、车速及阻尼对系统动力稳定性的影响,从而导出较为有利的行车速度.  相似文献   

6.
车桥振动问题现状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车辆模型及其振动方程的建立、车桥系统的耦合条件分析及耦合振动方程的求解三个方面对车桥振动现代理论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并对车桥振动问题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有助于更加真实地模拟车辆和桥梁的性态和揭示整个系统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7.
求解车桥耦合振动问题的一种数值方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推导了二分之一车模型作用下简支梁的车桥耦合振动方程,利用MATLAB强大的数值计算功能,结合Ruge-Kutta法微分方程数值求解原理,编制了基于ODE系列函数求解系统运动方程组的二次开发函数,对车桥耦合问题进行数值求解,与Nemark-β法相比较,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缩短了计算所需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公路车桥耦合振动响应计算方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有限单元方法,分别建立了桥梁结构的振动计算模型和车辆的振动计算模型,考虑车桥接触点的位移连续,分别提出了考虑桥梁全自由度的车桥耦合振动模型和使用桥梁振动模态的模态综合计算模型。将桥梁结构的振动响应计算转化为求解模态广义坐标,并结合车辆振动与桥面的耦合,建立结构模态广义坐标和车辆振动自由度耦合的系统方程,使用Newmark-β数值积分方法对时变耦合系统进行求解。为了验算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分别计算了平面梁在集中力作用下,空间板结构在整车模型作用下的振动响应,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模态综合法求解公路桥梁车桥耦合振动响应的结果可靠,并有很高的计算效率,该方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对带摩擦弹性接触问题进行了分析,根据接触问题局部非线性的特点,将缩聚法的思想应用于接触问题分析,对于比例加载情况,提出了一种带摩擦弹性接触问题分析的边界元全量缩聚迭代格式,提高了迭代求解的效率。利用编制的通用程序对两个算例进行了求解,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过盈配合接触边缘效应与应力集中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有限元方法对过盈配合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据此指出了弹性力学方法的弊端和有限元方法的优势。有限元方法能够分析弹性力学所不能求解的接触边缘效应——由接触引起的边缘应力集中,由于考虑了应力集中的存在,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过盈配合进行设计和校核更符合实际情况,从而更合理。  相似文献   

11.
机车—桁架桥梁耦合振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轮对和钢轨之间弹性联接33个自由度的机车车辆动力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法分析计算了列车荷载作用下某铁路双线钢桁桥的动力响应。采用空间梁单元建立了桁架桥的振动方程。根据随机振动理论计算了当列车过桥时,车-桥耦合振动系统的空间动力响应,并与实测结果进行了比较,比较表明,采用弹性联接横型比密贴模型的计算结果更接近于实测值。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车桥耦合振动对双层公路钢桁桥冲击效应的影响,基于分离法,以车轮与桥面接触点为界,将车桥耦合振动系统分为车辆与桥梁2个子系统,分别采用虚功原理与有限元法建立各自的运动方程,并通过车轮与桥面接触处的位移协调条件及车桥相互作用力的平衡关系相联系,采用迭代法求解系统响应。以某双层公路简支钢桁梁桥为研究对象,应用ANSYS软件建立三维梁格有限元模型,分析了车速、桥梁阻尼、桥面平整度及不同加载模式对车桥耦合振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车速与双层钢桁梁桥冲击系数之间没有规律性的函数关系;桥梁阻尼增大,能使钢桁桥杆件内力、位移冲击系数适当降低;桥面平整度是车桥耦合振动的一个重要激励,桥面状况越差则车辆振动越强烈,对桥梁的整体和局部产生的冲击作用越大;单双层加载模式的不同对桥梁整体的动力响应改变不大,但是对局部动力响应的影响比较明显,应在桥梁设计时考虑局部冲击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隧道工程中支护与围岩不密贴现象较为普遍。目前对隧道的数值研究大都假定支护与围岩密贴,且不考虑接触面影响。该假定会使得计算结果产生一定的误差。针对这类问题,运用FLAC5.0有限差分软件,以上软下硬地层中浅埋隧道为例,采用接触面单元对支护与围岩不密贴现象进行模拟计算,研究其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接触面单元模拟支护与围岩接触,更符合工程实际;当支护与围岩存在间隙时,围岩位移增大较大,支护内力变化不大,能为设计与施工提供更好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高速铁路简支梁桥车桥系统随机响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讨高速铁路简支梁桥车桥系统的随机响应,采用虚拟激励法,将轨道高低不平顺转化为一系列频率点处简谐荷载的叠加,使非平稳随机振动问题转化为确定性的时间历程问题.采用分离迭代法求解车桥系统运动方程,运用三倍标准差原理确定车桥系统响应的最大、最小值.最后,讨论了简支梁桥车桥系统的随机响应在不同列车运行速度下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车体竖向位移和加速度的随机性较大,桥梁跨中竖向响应及轮对受到的竖向轮轨力受确定性荷载的影响较大;列车运行速度对桥梁跨中竖向加速度最大值、车体竖向加速度最大、最小值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弹性摩擦接触问题数值解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边界单元法求解弹性摩擦接触问题,通过对问题数值解的分析,探讨了当两弹性接触体间的参数变化时,其接触域和接触面力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6.
用有限元方法对过盈配合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据此指出了弹性力学方法的弊端和有限元方法的优势.有限元方法能够分析弹性力学所不能求解的接触边缘效应--由接触引起的边缘应力集中.由于考虑了应力集中的存在,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过盈配合进行设计和校核更符合实际情况,从而更合理.  相似文献   

17.
文中基于有限元理论,建立车桥系统的分析模型和运动方程,并编制相应的计算程序,采用分离迭代法求解运动方程。以夹溪特大桥为工程实例,分析高墩大跨桥梁的车桥耦合振动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汽车大部分质量是通过弹性元件支承在车桥和轮胎上,构成一个在外界作用下强烈振动的弹性振动系统.当汽车受激振动时,各弹性系统也各自在其平衡位置附近振动且相互关联.  相似文献   

19.
轮轨共形接触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机车在曲线通过时,车轮轮缘贴靠钢轨过程的轮轨共形接触计算模型,采用有限元参数二次规划法求解轮轨接触问题,得出了不同接触位置、不同载荷工况下的轮轨接触力,详细分析了轮缘贴靠钢轨过程中接触力的变化规律,为解决轮轨磨耗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运用车站桥结构动力学及车桥耦合振动车辆动力学的研究方法,采用了车桥振动理论的荷载列方法,以重庆跨座式轻轨袁家岗车站桥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轻轨列车过桥时的车桥空间耦合振动响应分析,着重研究了列车速度变化时对车站桥的挠度、乘客在站台、站厅和楼梯上的舒适度分析.车桥计算结果表明,该车站桥能够满足良好的舒适性与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