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提高对甲状腺危象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减少误诊 ,增加抢救成功率。方法 采用系统回顾的方法对我院 1994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的住院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伴甲状腺危象的患者 2 1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共住院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876例 ,合并甲状腺危象 2 1例 ,占全部患者的 2 .4 %。男 6例 ,女 15例 ( 1∶2 .5 ) ,年龄 18~ 6 5岁 ( 38.6 1± 13.6 1) ,病程 2个月~2 0年 ( 4 .5 4± 5 .2 1) ,有 2例为反复复发患者 ;6例合并糖尿病 ,其中 4例同时存在DKA。 2 0例有明确诱因可查 ,其中感染 7例( 4例为急性粒细胞缺乏症 ,1例有粒细胞减少症 ) ,5例为甲亢心心衰加重 ( 1例与感染并存共同诱发 ) ,2例为脑梗塞 ,放射治疗 2例 ,手术 2例 ,外伤 (骨折 ) 1例 ,妊娠分娩 1例。入院前有典型甲亢症状的 16例 ,入院时 (开始按甲状腺危象处理时 )体温升高者 17例 ( 38~ 4 1℃ ) ,体温正常者 2例 ,体温不升者 3例。 2例伴谵妄状态 ,淡漠 4例 ,昏迷或昏睡者 6例。并黄疸 3例。心率 90~ 190次·min-1( 15 7± 2 4 .14 ) ,BP :72~ 180 / 30~ 10 0mmHg。合并心律不齐 11例 ,有明显脱水征者 6例 (后有 4例证实合并DKA) ,右侧肢体偏瘫 2例 ,肌力 1~ 4级 ,合并周期性麻痹 1例 ,同时存在甲亢心 7例。根据协和内分泌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合并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复发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于甲状腺外科初次手术后复发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比较伴与不伴代谢异常的复发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结节大小、淋巴结转移分区、复发时间及术后浸润几率之间的差异。结果 82例复发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男性34例,女性48例,经典代谢综合征分组方法下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以同时合并2个以上代谢异常为依据分组时,发现代谢综合征组初发时淋巴结转移分级较低,尤其以女性患者显著(P=0.002),而且复发时间较短,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分析合并单一代谢异常组分者,男性患者复发时间较短(P_(血糖)=0.034,P_(血脂)=0.037,P_(BMI)=0.004)。结论合并代谢异常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尤其是同时合并2种以上代谢综合征组分,或超重肥胖的患者,甲状腺癌复发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清钠 /碘转运体 (sodiumiodidesymporter,NIS)抗体 (NIS Ab) ,探讨其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门诊初发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 5 4例 ,分为格雷夫斯甲亢 (GD) 2 9例 ,男 8例 ,女 2 1例 ,年龄 13~ 6 4岁 ,平均 ( 38.5± 5 .3)岁和桥本甲减 (HT) 2 5例 ,男 3例 ,女2 2例 ,年龄 10~ 5 8岁 ,平均 ( 34.5± 6 .7)岁两组。选择本院健康体检者 2 6例为正常对照组 (NC)。空腹常规静脉血 ,分离血清后 ,取 1mL于 - 2 0℃冻存待测NIS Ab ,剩余血清同时检测甲状腺激素谱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 (TRAb)。NIS抗体检测利用选择合成的NIS相关短肽 ,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甲状腺激素谱检测及TRAb采用放免法测定。结果 GD组患者血清中NIS抗体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HT组 ;HT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NIS抗体含量无显著性差异。NIS抗体在GD和HT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 32 %和 2 0 % ,NIS水平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 (TRAb)无统计学相关关系。结论 GD患者体内的NIS Ab滴度明显高于HT和正常健康者 ,即GD体内针对NIS产生的NIS抗体量较高 ,其相结合的较多 ,从而抑制NIS的活性 ,因此甲状腺细胞基底膜上的NIS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年间、随机月份抽取的484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自21岁开始10年为一组分组并做统计。结果①乳腺癌发病年龄高峰为41~50岁;②各年龄组之间T分期差异显著(χ2=16.478,P=0.006<0.05),31~40岁组T分期高于41~50岁组(Z=-3.315,P=0.002<0.05)和61~70岁组(Z=-3.104,P=0.002<0.05),51~60岁组高于61~70岁组(Z=-2.205,P=0.027<0.05)和41~50岁组(Z=-1.969,P=0.049<0.05);③各年龄组局部浸润程度、病理类型、N分期、M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的发病年龄段为41~50岁,年轻组患者具有肿瘤直径较大的趋势,各年龄组肿瘤原发部位、肿瘤象限、局部浸润程度、病理类型、N分期、M分期、pTNM分期相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甲状腺机能减退(甲减)患者血清心肌酶的变化以及与临床指标间的关系。方法测定了108例甲减患者的心肌酶水平,其中桥本甲状腺炎31例、萎缩性甲状腺炎28例、Graves甲亢经131Ⅰ治疗24例、Graves甲亢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25例,并与5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了比较。结果甲减患者血清中各种心肌酶包括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水平显著升高,以CK为著(P<0.05),且CK、CK-MB水平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不同病因所致的甲减组之间各种酶水平的比较未显示明显不同。结论甲状腺机能减退症可致心肌酶活性改变,且CK、CK-MB升高的幅度与甲减的程度有关,可作为判断甲减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 Autoimmune thyroiddisease,AITD)合并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 ( Distal renal tubular acidosis,DRTA) 30例及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不合并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 30例患者进行肾小管抗体测定 ,并与健康人比较。结果显示 :合并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组有 9例肾小管抗体阳性 ,阳性率为 30 % ,该组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及甲状腺微粒体抗体浓度明显高于不合并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组及健康组 ,后两组肾小管抗体均阴性。提示部分肾小管抗体可能来自甲状腺的自身抗体 ,它们具有免疫交叉反应。其抗原可能系肾小管细胞胞浆 ,这种反应损坏肾小管而导致了肾小管性酸中毒。  相似文献   

7.
<正> 桥本氏甲状腺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某些病人于患病早期,具有甲亢症候群,易误诊为甲状腺机能亢进,因此具有甲亢症候群的患者,究系何种疾病,尚应进行详细鉴别.本文所报道的21例桥本氏甲状腺毒症,均经病理证实,然临床初诊,即能正确诊断的仅2例.1 一般资料:年龄:平均36岁(12岁~60岁)。性别:均为女性.病程:平均34个月(3个月~15年).2 临床表现:起病缓慢,全部病例均甲状腺肿大伴甲亢症侯群表现。甲状腺Ⅱ°肿大19例,Ⅲ°肿大2例,弥漫,不对称,或不规则。或有结节,质韧或坚硬。无压痛或轻压痛。眼突8例占38%。精神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腔镜与开放两种术式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外科治疗中的疗效,探讨腔镜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外科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6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98例病理学确诊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腔镜组46例,开放组52例。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和清扫淋巴结数量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出现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和低钙血症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9 3,0.914 1,0.581 9);腔镜组患者清扫淋巴结平均数量为(5.06±3.20)枚,开放组患者清扫淋巴结平均数量为(4.80±3.19)枚,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6 7)。结论腔镜与开放术式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疗效相当,但腔镜术式美容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LADA)与甲状腺自身免疫的关系。方法 对 90例LADA( 2 3~ 74岁 )、10 4例 1型糖尿病患者 ( 7~ 70岁 )、10 0例 2型糖尿病患者 ( 2 9~ 74岁 )和 10 0例健康对照 ( 5~ 79岁 )进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TPO 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G Ab)的检测。LADA及 1型糖尿病患者还分别进行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GAD Ab)的检测。TPO Ab、TG Ab采用放免法检测 ,GAD Ab采用放射配体法检测。结果 ①LADA患者TPO Ab的检出率为 16 .7% ( 15 /90 )高于 2型糖尿病患者 ( 7.0 % ,7/10 0 ;P <0 .0 5 )。LADA患者中任一甲状腺自身抗体的检出率为 18.9% ( 17/90 ) ,与 1型糖尿病 2 5 .0 %( 2 6 /10 4 )、2型糖尿病 11.0 % ( 11/10 0 )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该抗体阳性率在前二者均高于正常对照 8.0 % ( 8/10 0 ;P<0 .0 5 ) ,而 2型糖尿病与正常对照无显著性差异。②携高滴度GAD Ab(GAD Ab指数≥ 0 .5 )的LADA患者中任一甲状腺自身抗体的检出率为 5 0 .0 % ( 9/18) ,高于 1型糖尿病患者 ( 2 5 .0 % ,2 6 /10 4 ;P <0 .0 5 )和携低滴度GAD Ab的LADA患者 ( 12 .5 % ,8/6 4 ;P <0 .0 5 )。③LADA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率为 2 7.4 % ( 14 /5 1) ,高于 2型糖尿病患者 ( 9.1% ,3/33;P <0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中青年患者甲状腺激素及其敏感性指标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选取2021年4月—2022年5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老年神经内科住院及同期门诊就诊的年龄在18~65周岁的患者620例,根据缺血性脑卒中影像学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缺血性脑卒中组(308例)与非缺血性脑卒中组(312例)。进而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方法比较两组间甲状腺激素及其敏感性指标表达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甲状腺激素及其敏感性指标对甲状腺功能正常的中青年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男性)占比、体质量、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病史、2型糖尿病病史、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FT3与FT4比值(FT3/FT4)、甲状腺反馈分位数指数(TFQI)、参数化的TFQI(PTFQI)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甘油三酯、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指数(TSHI)、促甲状腺素抵抗指数(TT4RI)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