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针对橡胶沥青性能特点研究现状不足,采用2.0%的KH-550硅烷偶联剂溶液对废胎胶粉进行表面改性,通过三大指标试验、离析性试验及动态剪切流变仪温度扫描试验,研究了表面改性胶粉对橡胶沥青常规性能、离析性能及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电镜扫描试验分析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表面改性胶粉与沥青粘结性能明显增强,胶粉与沥青的相容性得到显著提升,橡胶沥青抗拉、抗剪强度得到提高,在温度升高情况下,可更好稳定橡胶沥青的复数模量并降低相位角。  相似文献   

2.
为改善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老化问题,制备OMMT/ZnO复合改性沥青.借助旋转薄膜老化模拟沥青的短期热氧老化、压力老化模拟沥青的长期热氧老化,通过温度扫描试验研究沥青老化前后的宏观流变性能,利用红外光谱和原子力显微镜探究其内部的化学官能团及表面微观结构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在评价复合改性沥青抗老化性能时,复数模量老化指数与相位角老化指数所反映的规律一致,OM M T/ZnO复合改性沥青可降低复数模量的增加程度和相位角的减小程度.微观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可减少热氧老化过程中羰基和亚砜基的产生,同时减少"蜂状"结构的破坏,延缓沥青微观结构从多相态向单一相态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采用动态力学分析方法对基质沥青和TLA改性沥青的高温动态流变性能进行研究,测定了一定温度和频率范围内的动态流变性能参数,并通过分析TLA掺量不同的改性沥青的动态性能参数变化规律来分析TLA对沥青的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TLA后沥青复数模量增大,相位角减小,沥青的车辙因子相应增大.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橡胶沥青及其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通过外加剂对橡胶沥青进行复合改性研究,开展不同类型沥青及其混合料的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BS或温拌添加剂SAK对橡胶沥青进行复合改性能够提高胶结料的高温性能;尤其是SBS复合改性橡胶沥青,其180?℃旋转黏度、针入度、软化点、弹性恢复指标与纯橡胶沥青相比均得到显著改善;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表现为:SBS复合改性橡胶沥青混合料>SBS改性沥青混合料> SAK复合改性橡胶沥青混合料>纯橡胶沥青混合料;经验证SBS复合改性橡胶沥青混合料具备稳定的综合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5.
为掌握沥青组分对沥青抗老化性能的影响,选取5种沥青对其组分进行分析,并通过针入度、软化点及DSR等试验研究沥青老化前后性能变化规律,进而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沥青组分对其抗老化性能影响主次,确定主要影响因素后以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各因素对沥青抗老化性能影响趋势。结果表明:建议采用老化沥青残留物软化点增值、相位角比和复数模量比从不同角度反映沥青抗老化性能;饱和分+芳香分、芳香分和饱和分含量是影响老化沥青残留物软化点增值及复数模量比的主要因素,且三者影响程度依次降低,而沥青质是影响老化沥青残留物相位角比的主要因素;可按饱和分+芳香分、芳香分和饱和分顺序依次选择三者含量低或选择沥青质含量高的沥青提高其抗老化性能。  相似文献   

6.
为了扩大冷再生混合料的应用范围,对比SBR改性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和普通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高温性能,采用多序列重复加载动态蠕变试验,基于comsol模拟的芜合高速路面结构实际温度场,从复合平均应变率、复合蠕变刚度模量评价指标和蠕变曲线来评价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高温性能.研究结果表明:SBR改性后的改性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复合蠕变速率与两种热料接近,远小于普通乳化沥青的3.52με/次,改性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具有良好的抗车辙性能;在整体结构中,改性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作为中面层,具有很好的抗变形能力;改性与普通冷再生混合料作为下面层也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脱硫橡胶沥青的高温性能,首先通过SBS改性剂与脱硫橡胶粉粒对沥青进行复合改性,然后根据SBS改性沥青与脱硫橡胶沥青的制备工艺及试验方案,对脱硫橡胶沥青和SBS/脱硫橡胶复合改性沥青的高温流变性能和路用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加入SBS改性剂后,复合改性沥青的车辙因子G~*/sinδ与剪切劲度模量G~*均增大,相位角δ减小,抗高温变形能力有所提高;通过SBS/脱硫橡胶复合改性后的沥青既具有脱硫橡胶沥青较低的粘度与低温条件下的柔韧性,还对改性沥青材料的高温性能和各项路用性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为全面研究聚丙烯纤维、玄武岩纤维、木质素纤维对沥青胶浆性能的提升程度,采用纤维吸油量试验、沥青胶浆锥入度试验、板带拉伸试验、动态剪切流变试验,揭示了各种纤维吸收沥青后的抗剪、抗拉、抵抗流变的性能。结果表明:木质素纤维吸油率最大,6mm聚丙烯纤维吸油率最小;从锥入抗剪强度、抗拉强度、复数模量、相位角、车辙因子方面讲,性能排序为:6mm聚丙烯纤维沥青6mm玄武岩纤维沥青木质素纤维沥青未掺纤维沥青。  相似文献   

9.
为确定高模量沥青界定标准,选用3种高模量改性剂对基质沥青改性,通过常规性能试验和流变性能试验,分别对所制备高模量改性沥青的软化点、针入度、延度、黏度、复数剪切模量、车辙因子以及PG分级指标进行测试;采用单轴压缩试验和车辙试验,对相应沥青混凝土的动态模量及动稳定度进行测试.在此基础上,对各项指标规律性、区分度、一致性进行分析,并通过对高模量改性沥青的各项性能指标与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动态模量的关联性分析,建立以复数剪切模量为关键性指标、针入度指标体系为辅助性指标的高模量沥青界定标准.建议高模量沥青的复数剪切模量G*(60℃,10 Hz,0.1%)≥66.43kPa、G*(60℃,10 Hz,12%)≥12.8kPa、软化点≥61.6℃.  相似文献   

10.
采用SBS和SBR对中温煤沥青进行了协同改性,研究了SBS和SBR比例对改性煤沥青性能的影响,采用荧光显微镜分析了SBS和SBR在煤沥青中的分布形态,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SBS和SBR协同改性煤沥青的热稳定性能。随着SBS∶SBR的降低,改性煤沥青的软化点降低,针入度提高,延度整体呈现增加的趋势,当SBS∶SBR为3∶2时,改性煤沥青的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