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了思政课教师的素养问题,指出思政课教师需要具备“六要”素养。培育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六要”素养符合思政课教师的属性规定,契合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现实需求,也是思政课发展的关键所在。以胜任力特征理论为借鉴,培育思政课教师“六要”素养符合理论逻辑。思政课教师要明确动机,追寻高尚的政治信仰;省视自我,培养真挚的教学情怀;提升技能,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丰富知识,培养广阔的知识视野;改善特质,培养严格的自律素养;定位角色,培育高尚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2.
虽是疫情所迫,高职思政课教学方式从线下转换到线上,但这并不意味着在线教育只是权宜之计。后疫情时代,高职思政课将迎来教育理念、教育平台、教学方式、教学关系的全面变革。高职思政课必须建立起在线教育的常态化,让"互联网+"更好地为思政课所用;同时必须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师信息素养,完善高职思政课教学体系,注重线上思政课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3.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当前教育之根本。城市轨道专业英语,是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提升培养学生行业英语应用能力的同时,也应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实现育人功能。本文分析了城市轨道专业英语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挖掘思政元素、改革教学组织形式、改革评价方式等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思维、心理健康、职业素养等内容,依托课程思政全方位、全过程培养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树立依法治国基本理念、具备一定的职业适应能力,实现全面发展。高校应当从完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关注大学生成长发展、注重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以及拓展学生实践体验等途经,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  相似文献   

5.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我校思政课程实践教学现状,了解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与要求,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和任课教师3个层面进一步完善思政课程的实践教学,以期提升我校思政课程实践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如何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我们在定向直招士官班思政教学中探索"讲"与"听"转换,总结出"以评代讲、以讲代听"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教师中心"的教学关系,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兴趣,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提高定向直招土官生的政治素养。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建设的要求,针对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提出的优化建议。优化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功能必须进一步提升思政课课堂教学效果,为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与人格魅力;加强对课堂的有效管理,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必须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推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必须不断丰富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时代下,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模式需要根据学生动态不断更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应以思想政治引领、学风规范建设、团学建设指导、资助管理育人、创新就业教育、宿舍文化建设等思政教育和管理教育为主线,通过品牌主线思政教育、学生事务规范管理、问题导向机制建设、党团学一体化育人、平台创新团学教育管理工作等方面创新模式,通过新媒体融入提升辅导员思政教育和学生管理的效果,为高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课程思政是一种理念,也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观和工作观,是对思政课程教育功能的拓展和延伸。以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为例,准确把握课程思政内涵,进一步探讨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的融合度和关联度,发掘课程中蕴含的安全教育、创新意识、环保意识、科技报国等思政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不断优化课程设置,能够实现思政教育和专业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有助于对学生开展正确的价值引领,提升职业院校学生思想觉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高职院校思政课的首要责任,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理论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实践教学方法创新不多、思政教师引领力度不足等问题。高职院校思政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在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创新教学方法、发挥思政课教师主体示范作用等方面,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教育"模式是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的融合,实现课程从线下向线上转移、线下和线上混合教学。依托于"互联网+"背景下长风教学云平台交互性强、移动性强、操作性强的优势,以《现代化物流中心运营实战(配送类)》课程为例,从课程框架体系的构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教学环节和活动的设计、课程考核方案的制定四个角度研究了"互联网+"背景下长风教学云平台在课程建设中的具体应用,最终实践效果显著,让教师成为教学的主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提升了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2.
高职语文课程肩负着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的双重任务。"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决定了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而"文道合一"则从另一个切入点论证了思政教育融入语文教学的可行性。从当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困境出发,结合新时代实情,探讨高职语文教学和思政教育的关联性,以及高职语文课堂思政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依据现有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通过教师引导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品德,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针对图学类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知识传授、轻价值塑造”和“形体想不出、抽象难理解”两方面问题,从师生课堂角色转换、课程变革、课堂革命等方面开展了创新与实践。一是系统设计了“做中学、学中品、品中悟、悟而行”四层递进式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将思政育人元素“隐”于各教学环节,推进课堂变革;二是建立“MOOC+SPOC+翻转课堂”的线上线下“深度”混合式教学模式,为课程思政实施提供了平台,创新了多角度、多主体过程性考核评价方法,推动课堂革命;三是构建了多维度互动的教与学新关系,提升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实践证明,通过“课程思政+信息化教学”课堂革命,有效达成了知识、能力、素质三维目标,实现了主流价值观有效植入,学生遵纪守法意识和工匠精神显著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学习内驱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随着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迈入深度发展阶段,无论是"以信息化引领职业教育现代化"战略的实施,还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都对职业院校教师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化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以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作为抓手,继续深化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和创新,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将成为职业院校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信息化教学改革理论梳理、信息化教学模式构建、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信息化教学环境创设等方面探索高职信息化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劳动教育具有鲜明的思想性、社会学与实践性,与思政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作为高校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劳动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育人目标。思政教育对落实高校劳动教育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对劳动教育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开展具有促进作用。立足思政教育视角对高校劳动教育在价值引领、课程结构、社会实践与体制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以问题为导向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期更好地发挥思政对劳动教育的思想引领作用,助力劳动教育的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16.
采用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调查分析某高等职业学院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发起的“课程思政”提问话语,归纳了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特点。高职英语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提问频率比较高,但提问类型存在比例失衡现象,削弱了课程思政教学和学生外语习得的效果。高职英语教师应该调整其提问类型的分布比重:提高开放性问题尤其是参考性问题的比重,降低封闭性问题的比重,在师生问答过程中尽量多地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语言输出,进行思想观念的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17.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这种融合式教学既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检验,也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政治思想素质有着紧密的关系。在课程思政背景下这种融合式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阐述思政元素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重要性,并分析和探讨思政元素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践策略,以期实现全面、全员、全方位育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增值评价与学生学习观、学生个性发展、学生职业能力之间的关系论证增值评价在学生层面的内涵价值;从增值评价促进教师自我成长、激发教师科研动力和提升幸福感论证其在教师层面的价值体现;从学校层面论证增值评价辅助课程思政评价、促进信息化评价体系建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最后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介绍增值评价在商务英语课程中的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19.
以《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为例,尝试融合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双重教学目标,发掘技术专业课程和思政元素的有效结合点,探索"以专业课程为载体,教师来组织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三环节的课程思政方法。  相似文献   

20.
“建筑构造”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为了更好地实现“盐溶于水”的思政教学改革,课程负责人在课程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实践;构建以“中国基建技术自信、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课程思政价值链,打通思政与专业之间的壁垒,突出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自信和现代建筑的技术自信等价值引领,让学生感到自己专业学习和进步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通过工程项目与课程教学的产教精准对接,促进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水乳交融,实现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同时达到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