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介绍了公路路面检测中主要的检测技术,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检测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2.
前言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是国家进行工程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监督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监控威慑作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信息化管理是指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中,利用计算机自动化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现代通讯技术等手段对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及其所属各部门的检测业务进行综合管理,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整体运行提供全面、自动化的管理及各种服务。伴随着近年来检测报告为建设工程质量提供判定依据的重要性被广泛重视,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中越来越多的检测机构逐步认识到信息化  相似文献   

3.
分析目前国内外交通事件检测技术和检测算法的发展现状,对交通事件检测技术所采用的人工检测技术和自动检测技术进行具体介绍,对基于各种检测原理的检测算法进行深入剖析,并阐述交通事件检测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某大桥的检测实践,介绍了桥梁检测中各种常用检测方法,并结合动力检测方法,对动力检测应用于桥梁检测的可行性、理论基础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提出了可行的采用有限元实现的桥梁动力检测精确计算的新方法.较以前的计算,计算结果的精度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公路工程实验检测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实验检测工作的重要性以及问题出现形式,提出了解决公路工程各部分结构检测结果不准确的措施方法。结果表明,只要从监督管理体系、检测工作人员以及检测样品质量三方面进行完善,就实现提高公路工程实验检测工作质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铁路运营隧道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情况, 梳理了隧道病害特点与检测方法, 从表观状态、内部状态、几何形态、高精度地面移动检测机器人和数据信息化5个方面, 分析了国内外检测技术现状, 探讨了检测技术体系与发展方向。分析结果表明: 表观状态检测主要有相机摄像和激光扫描技术, 相机摄像系统适用于车载平台, 检测速度达80 km·h-1, 激光扫描系统结构精巧, 检测速度约为5 km·h-1; 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是表观病害识别的2种技术, 拓展设计病害特征、提高识别效率、降低非病害因素干扰是图像处理技术进一步发展方向, 计算机视觉推广关键在于构建行业级病害样本库; 地质雷达是开展内部状态检测的关键技术, 地耦型雷达速度约为10 km·h-1, 空耦型雷达速度达80 km·h-1, 空耦型雷达检测系统关键在于优化天线结构、信号增强、抑制电气化设施和机械系统振动干扰, 地质雷达、红外热成像、超声层析成像、激光缺陷检测法等检测技术在探测范围、精度、效率等方面具有互补性, 可构成多技术综合运用策略; 几何形态检测主要有激光扫描、激光摄像、惯性测量技术, 激光扫描测量精度高, 速度约为10 km·h-1, 激光摄像速度达60 km·h-1, 提高激光摄像测量精度关键在于系统标定与振动补偿, 可基于惯性测量深化研究开展仰拱上拱变形检测; 发展和推广高精度地面移动检测机器人、检测数据信息化是与隧道规模相适应、状态精准管理相匹配的保障措施; 检测技术体系建议由“车载式快速综合检测+原位与地面移动精确检测+数据信息化平台”3部分组成, 未来发展方向应集中在空耦型雷达快速检测、复合变形快速精确测量、高精度地面移动检测、病害智能识别及多源数据融合分析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通过某大桥的检测实践,介绍了桥梁检测中各种常用检测方法,并结合动力检测方法,对动力检测应用于桥梁检测的可行性、理论基础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提出了可行的采用有限元实现的桥梁动力检测精确计算的新方法.较以前的计算,计算结果的精度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桥梁检测的主要内容与方法,强调了桥梁检测的重要性,对桥梁检测技术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对桥梁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9.
公路路面检测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路面检测数据是路面使用性能评价和路面养护管理决策的基础,路面检测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将极大地提高检测精度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张健 《交通标准化》2013,(20):30-31
最近几年我国高速公路试验检测技术有了明显的发展,但在试验检测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鉴于此,针对我国高速公路试验检测工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高速公路试验检测技术应用效果的策略,以期为我国高速公路试验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从铁路工务、电务、供电检测装备的类型、检测对象等角度,梳理了各国检测装备的发展概况,分析了综合检测车、专业检测车、搭载式检测装置的发展历史、技术特点与应用情况,比较了国内外同类型检测装备在设计理念、功能集成、运用维护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了中国检测装备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凝练了中国检测装备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铁路工务、电务、供电检测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部分领域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与实际运营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检测项目不充足,检测设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较低,检测数据利用不充分,检测成本较高等;针对上述问题,检测装备的发展应朝着检测功能综合化、检测装备小型化与模块化、检测过程智能化与无人化的方向发展,形成可靠性高、检测项目齐全、检测数据精准的现代化检测装备体系,以期实现对铁路基础设施的状态维修和全生命周期管理。  相似文献   

12.
港口国监督检查的效率逐渐引起世界海事界的重视,如何提高PSC检查效率成为各港口国当局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本文介绍了效率的释义和PSC检查效率的内涵以及国际海事界对PSC检查效率的新要求,分析了PSC检查效率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提高我国港口国监督效率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现今的国轮安全检查工作在目标船选择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国轮安全检查工作要实现进一步发展,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在检查目标船的选定上必须要制度化、标准化,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安全检查工作有的放矢,更具有针对性和威慑力。  相似文献   

14.
宋代对官吏的考核机构由人事、财计和监察部门共同参与,相互制衡.考核的内容较为全面,涉及人口、农业发展、赋税和场务课利等.考核方法包括定额、定期等,并制订多项指标进行评价.对于考核的结果用考词的形式进行记录和公布,作为官吏赏罚和升降的依据.宋代官吏考核制度体现的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有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列车到达不均衡性、编组辆数和列检工作组织对编组站到达场待检时间、列车技术作业时间和列检人员利用率的影响,提出了基于编组辆数的列车接入时间、制动机试验时间和技术检查时间的表示方法,应用统计分析理论对列检作业的各项时间指标进行数量建模,建立了基于Arena的铁路编组站列检作业微观仿真模型. 仿真分析发现,列车到达不均衡性和列检工作组织是影响待检时间和列检人员利用率的主要因素,列检工作组织对技术作业时间有显著性影响,编组辆数对待检时间、列检人员利用率和列车技术作业时间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列车到达不均衡性、编组辆数和列检工作组织对编组站到达场待检时间、列车技术作业时间和列检人员利用率的影响,提出了基于编组辆数的列车接入时间、制动机试验时间和技术检查时间的表示方法,应用统计分析理论对列检作业的各项时间指标进行数量建模,建立了基于Arena的铁路编组站列检作业微观仿真模型. 仿真分析发现,列车到达不均衡性和列检工作组织是影响待检时间和列检人员利用率的主要因素,列检工作组织对技术作业时间有显著性影响,编组辆数对待检时间、列检人员利用率和列车技术作业时间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列检布局的好坏对于铁路货车运用工作的质量有重要影响,为此列检布局有效性的后评价成为车辆部门选择列检布局调整时机的重要依据。本文提出采用列检布局有效性指数作为后评价的指标,借助DEA方法建立了列检所有效性的分析模型,并利用列检所投入产出数据进行了横纵向比较。结果显示列检布局对货物列车正点率影响最大,而且采用本文方法获得的列检布局有效性评价结果与我国铁路列检布局的实际情况相吻合,评价效果良好。这说明本文提出的后评价方法是有效的,可供车辆部门进行列检布局后评价时使用。  相似文献   

18.
为避免因地铁车站进站客流的空间不均衡性所导致的乘客安检排队时间过长、车站拥堵,甚至踩踏事故,本文设计了地铁安检智能引导分流系统并基于此提出客流组织优化方法。首先,在传统地铁安检模式的基础上设置智能引导分流系统,根据乘客行李类型将安检台划分为大包、小包/无包安检通道,实时采集安检区域的客流分布特征;其次,在排队等候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乘客转移时间和转移意愿,计算最优安检排队决策;最后,通过引导设备指引乘客选择最优安检通道。选取上海地铁1号线上海火车站地铁站晚高峰时期的客流数据作为案例,进行计算仿真分析,并通过实地实验进行校准验证。结果表明:运用本文方法后,地铁车站各安检通道的客流排队压力显著降低,计算仿真结果与实际安检情况误差为3.2%,且优化后大包乘客的平均安检排队效率提升38%,小包/无包乘客的平均安检排队效率提升16%。研究成果为提高乘客安检排队进站效率,有效避免地铁车站拥堵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汽车检测意义及其发展状况 ,阐述了汽车检测站配置专利产品 ,完善检测功能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斜拉索的检测类型和检测方法的比较分析,建议在斜拉索的检测管理中,增加日常巡视检查,投入力量开发性能可靠的缆索攀爬设备,每年检查1次斜拉索的外观与索力,适当关注基于磁滞伸缩的斜拉索锈蚀性和断丝无损探伤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