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GPR技术对梅观高速公路改造段的原有混凝土道路质量情况进行连续扫描数据采集,通过这些大量采集的数据对道路原有混凝土的厚度、钢筋分布、板底脱空等情况进行评价,全面反映了原有道路混凝土路面板的质量及其存在的质量缺陷,改变以往一贯不连续、数据采集少,反映不全面的破坏试验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城市地下道路的规划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地下道路出入口作为地下道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衔接问题是整个地下道路交通系统合理规划和建设的关键。鉴于此,探讨地下道路出入口合理衔接模式的影响因素,提出地下道路出入口衔接模式合理性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并对分离式衔接城市主干道模式的合理性进行评价,证明了评价指标和方法的可行性。在城市地下道路大规模建设之前,对地下道路出入口衔接模式的评价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前瞻性,研究成果将为城市地下道路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结合小城镇道路网的建设情况,构建由建设、管理、技术和服务四个方面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建立小城镇道路网络综合水平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武汉市远城区的小城镇道路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小城镇道路网络综合水平评价中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结合小城镇道路网的建设情况,构建由建设、管理、技术和服务四个方面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建立小城镇道路网络综合水平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武汉市远城区的小城镇道路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小城镇道路网络综合水平评价中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发展,新建道路质量的检测任务日益加重;同时在道路的后期维护过程中,路况质量评价的工作量也会急剧增大,在不影响正常车辆行驶及不破坏路面原有结构的基础上,为准确控制公路工程的建设质量和评价公路的运营使用情况,采用高科技的无损检测技术是必然要求. 探地雷达方法以经济、无损、快速而直观等特点成为浅部地球物理勘查的重要工具之一.雷达波频率高、波长短、分辨率高,可实现非接触性连续测量,是目前道路厚度检测的首选方法.探地雷达类似于探空雷达,它是利用高频电磁波束的反射探测地下目的体.由于高频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数据处理方法水平的不断提高,探地雷达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近年来,高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地质调查、地质灾害预测、地下掩埋物的探测等众多领域,特别是在道路厚度结构无破损检测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原有旧沥青道路急需改造,通过对城市旧沥青道路改造方案可行性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对旧沥青硬化改造的设计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针对在陡峻山区道路拓宽改造中道路保通要求较高的问题,提出“用半桥-边坡复合路基结构拓宽山区道路的方法”,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强化已有道路路堤,以此为基础用悬臂结构加宽道路.该方法最大的优势是避免了深挖高填且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保持原有道路畅通.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现行的路面破损评价指标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路面车辙指数、路面等效裂缝率指数和路面等效修补率指数这三个指标对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破损状况进行分析,克服了原有评价指标的缺陷,有利于道路养护决策方案的实施。  相似文献   

9.
水位升降对岩质路基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沿江、河、湖畔道路及湖泊道路建设中,由于水的作用,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甚至毁坏道路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由于道路具有跨区域广及评价面积小的特点,故寻求合理有效的分析理论与方法成为有效控制灾害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特别是各省市的大城市范围不断扩张,无数外来人口涌入城市,原有的城市交通已不能满足现代城市的发展需求。为了适应日益壮大的新型城市化建设,我国省市城市必须进行改革,以国省道路改造为突破口,使之更加条理化。在国省道路改造中,坚持以科学理念为原则,以利民目标为方向,不断完善国省道路建设,使之最大化地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考虑到公路网规划方案评价体系的多因素和多目标性,文章首次提出了用交互式多目标决策方法进行公路网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该方法主要利用历史数据对主观权重进行优化,并且用关联度对主、客观权重进行综合.利用此方法,提出路网规划方案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能够对路网方案指标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估,从而为公路网规划方案实施可行性论证提供依据,最后结合实例,对提出方法的实用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2.
考虑到公路网规划方案评价体系的多因素和多目标性,文章首次提出了用交互式多目标决策方法进行公路网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该方法主要利用历史数据对主观权重进行优化,并且用关联度对主、客观权重进行综合.利用此方法,提出路网规划方案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能够对路网方案指标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估,从而为公路网规划方案实施可行性论证提供依据,最后结合实例,对提出方法的实用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网约车上下客热点的时空分布特性,利用网约车订单数据,构建基于网络核密度估计的上下客热点识别模型,采用回归模型对热点进行聚类和分级。通过研究区域划定、数据清洗和筛选,引入以路网距离为度量的网络核密度估计方法,基于非均质网络方向延展和网络距离衰减效应,对工作日和非工作日的特征时段内网约车上下客点的核密度值进行估计。采用零膨胀负二项回归模型对核密度值进行聚类,识别出研究区域的热点路段分布及其等级。通过与平面核密度估计结果对比分析,本文提出的网络核密度估计方法体现了上下客热点在路段和交叉口的分布特点,表征了实际的交通需求与路网结构的关系。研究结论为优化城市网约车的运营管理、提高城市居民出行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车联网环境下,为满足精细化的车辆诱导需求,提出基于换道轨迹规划模型的车道级行程时间估计方法。建立路网基础道路拓扑模型,对所构建的路网模型进行Link划分,并利用改进的5次多项式模型对车辆行驶轨迹进行描述,构建车辆在不同路段Link间行驶的换道轨迹规划模型;整合车辆在路段各个Link单元的行车轨迹与行程时间,实现车道级行程时间估计;选取单向4车道的城市道路为仿真算例,建立VISSIM仿真模型,验证本文模型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车辆行驶速度条件下,相比于传统行程时间估计方法,本文提出的改进5次多项式换道轨迹规划模型能够精确地得到车辆最短行程时间下的行车轨迹,实现车道级行程时间的准确估计。  相似文献   

15.
利用带有遗忘因子的递推最小二乘估计,实现了一种整车质量估计方法,该方法考虑了不同路面附着情况对整车质量估计过程的影响,通过引入路面特征系数,实现了算法对不同路面附着情况的适应。基于Matlab/Simulink编写辨识算法并在CarMaker中完成仿真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所实现的辨识方法对整车质量估计的精度可控制在10%之内。此外,由于递推最小二乘估计方法和卡尔曼滤波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推导表明了递推最小二乘估计方法是状态转移矩阵为单位阵的卡尔曼滤波方法的特殊形式,为2种估计方法的工程应用形式及调试过程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基于极大似然估计的路段交通流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对交通流量预测存在的问题的分析,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对路段交通流量进行预测.这种方法的实质,是将连续的观测时段的上游观测量作为自变量,用极大似然估计法估计出观测量与下游预测量之间的关系,从而预测交通流量.实例结果表明,预测值与实际值的最大误差率为5.76%。  相似文献   

17.
基于现状GIS路网,采用TransCAD的OD矩阵反推技术和Vissim交通微观仿真软件,建立了一套道路施工组织方案的定量分析评价方法体系。以无锡市太湖大道快速化改造为例,根据调查流量数据反推得到高峰小时机动车OD矩阵,采用交通分配方法对各方案下的道路流量变化进行预测,分析得到施工影响范围,对交通组织方案进行了量化评估,并提出了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8.
城市路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给城市交通控制系统带来严峻的挑战.本文对交叉口之间的交通关联关系及表征交叉口关联性的交通流参数进行了分析,从而明确路网的拓扑结构,建立了以路网拓扑结构为基础的交叉口重要度估计模型,并根据有向深度搜索算法设计了区域信号协调优化方法.该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建立了一种均衡疏导路网交通流的信号协调控制方法.最后将本文提出的方法与Synchro7优化出的控制方案对比,利用微观仿真软件SUMO进行控制效益评价,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信号控制效益.  相似文献   

19.
将城市道路周边建成环境的相关属性作为路段行程时间的解释变量,结合城市低频浮动 车数据,在不需要速度等GPS信息的条件下研究建成环境属性因素对路段行程时间的影响。同 时,给出一种新的路段行程时间分布估计方法,即利用路段车辆数的分布代替路段长度作为路段 行程时间的分配比例系数,得到路段行程时间的分布情况。为验证所提方法的正确性,以辽宁省 丹东市振兴区锦山大街为例进行分析,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得到各类建成环境对行程时间的影响 参数值,并对比研究路段在有、无建成环境影响下的行程时间。结果表明:道路周边的建成环境 会在不同时段导致路段行程时间显著增加,学校的影响时间段主要在6:00-7:20,医院、诊所集中 在7:00-8:00,交叉口造成的行程时间增量在研究范围内整体较为平均。通过似然比检验,验证了 将建成环境变量作为路段行程时间影响因素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地磁车辆检测器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型交通流信息检测技术,而利用单节点检测数据完成车速估计是该技术研究的重点之一. 本文首先对地磁车辆检测技术予以简要介绍,然后基于对道路车辆车长分布规律的分析,在合理假设的前提下,提出了车流特征分区的车速估计算法. 该算法充分考虑实际应用中各类车型组成情况,应用最大类间方差法实现大型车与小型车的分类,基于城市道路小型车居多且车长分布集中的特点,仅利用小型车通过时间检测数据完成对平均车速的估计. 最后,选取实际路段开展试验,并基于Matlab平台对该算法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车流特征分区算法稳定性好,平均准确率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