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型波形梁护栏端头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降低由于碰撞波形梁护栏端头引起的乘员伤亡,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依据中国的交通流特性,提出波形梁护栏端头的碰撞试验条件和评价标准,采用有限元仿真分析和实车足尺碰撞试验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开发出一种满足评价标准的新型波形梁护栏端头。计算结果表明:开发的新型波形梁护栏端头利用卷曲波形梁吸收车辆动能,能够有效避免波形梁插入车体和翻车事故的发生,车体重心加速度小于20g,保护了乘员安全,同时能够为标准段护栏提供足够约束力,保证标准段护栏的正常防护能力。护栏端头满足评价标准的要求,可为失控车辆提供安全防护。  相似文献   

2.
正针对在高速公路上发生车辆碰撞中央或路侧隔离护栏的道路交通事故中,极易出现因波形护栏端头不合理,造成波形护栏板穿插进入事故车辆内,引发车上司乘人员伤亡的事故特征。根据我国高速公路波形护栏端头的类型及结构特点,分析高速公路波形护栏端头对事故车辆中驾乘人员生命造成威胁的原因,结合国外波形护栏端头的设计情况,指出我国波形护栏端头的国家规范标准存在设计不科学的问题,呼吁国家相关部委修订相关国标,并提出了相应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3.
针对高速公路改扩建中波形梁护栏的安全性能不足的问题,秉着尽可能利用原有护栏结构的设计理念,提出了波形梁护栏升级改造方案。该方案不但提高了护栏的抗弯抗剪能力,并考虑材料的易获得性和施工标准化的要求,设计了横隔梁的尺寸;通过研究土体与路肩的阻力,计算立柱的埋置深度,以提高护栏的抗拔承载力;针对失控车辆碰撞护栏时立柱内的剪力和弯矩分布特性,根据钢管混凝土结合的"统一理论"对护栏钢管立柱进行配筋设计,以增强护栏立柱的抗剪性能和抗弯拉性能。利用力学仿真软件LS-DYNA对改造后的波形梁护栏进行了仿真试验。实验结果证明:在相同的碰撞条件下,升级改造后的护栏能够有效拦阻失控车辆,波形梁最大位移等数据均能满足要求,防撞性能得到了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4.
为了检验不同波形梁护栏对于即将冲出路外的大客车的拦阻作用的有效性和阻拦效果较好的护栏对半挂车的阻拦效果,分别建立大客车、半挂车和波形梁护栏的有限元模型,在动力学范畴内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完成大客车、半挂车与波形梁护栏的碰撞实验,并通过动力学计算软件LS—DYNA3D,在该软件环境下完成车辆一护栏之间的碰撞大变形计算。在得到试验结果后,用HyperView提取结果文件,观察车辆和护栏的变形、云图、瞬变以及速度衰减历程曲线。最后对得出的碰撞实验结果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较为真实反应车辆和护栏碰撞的发生机理.并为弼f.有护栏提出政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降低车辆碰撞护栏端部事故严重度,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依据我国交通流特性,提出非导向防撞垫碰撞试验条件与评价标准,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车碰撞试验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开发出一种新型非导向防撞垫.结果表明,开发的防撞垫能够防护1.5t小型车辆60km/h正面碰撞,碰撞后车辆姿态良好,车体重心X,y,Z三方向加速度最大值分别为18.9g.4.2g,6.1g.防撞垫最大动态变形为1234mm.非导向防撞垫满足评价标准要求,可弥补护栏端部安伞漏洞.  相似文献   

6.
侧面碰撞事故的发生率和致死率仅次于正面碰撞,而致伤率居于第一位.文章对道路侧碰事故伤亡原因进行分析,包括车辆侧碰的事故特征、车内乘员伤亡类型、伤亡原因,用受力分析的方法论证了车辆发生侧碰事故后的运动情况,最后总结了不同侧碰情况下车辆乘员的死亡原因,并提出了提高车辆侧面安全性的新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7.
部分公路现有护栏标准段防护功能不符合安全性能标准,存在车辆倾覆、翻越甚至穿越护栏等安全隐患。基于PC-Crash软件建立小型客车、大中型客车、大中型货车与混凝土护栏标准段和波形梁护栏标准段的碰撞模型,开展不同车型、不同车辆总质量以及不同碰撞速度的碰撞仿真试验。主要针对护栏标准段的阻挡功能、导向功能以及缓冲功能进行防撞性、导向性和乘员安全性研究,分析公路护栏标准段的安全性能,结论可为现有公路护栏安全性评价、事故处理和护栏优化设计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波形梁钢护栏的防护性能,针对目前波形梁钢护栏所选用的碳素结构钢材料的不足之处,研发了一种新型波形梁高强钢护栏。以SA级护栏为研究对象,依据《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JTG B05 01—2013),采用LS-DYNA软件分别对新型波形梁钢护栏和现行国标护栏进行碰撞仿真试验,同时进行实车足尺碰撞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新型波形梁高强钢护栏的阻挡、导向和缓冲性能良好,能够满足标准规定的SA级要求。  相似文献   

9.
汽车与缆索护栏碰撞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力学过程,影响其动力反应的因素很多。碰撞后的护栏系统如横梁、立柱、地基的变形情况以及碰撞车辆的变形、运动轨迹、倾覆等情况也极为复杂,而且有很大的随机性。根据缆索护栏的受力特点,对碰撞过程进行适当的假设,建立车辆与缆索护栏碰撞的简化计算模型,可为高速公路护栏的设计、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太旧高速公路护栏改造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托太旧高速公路护栏改造工程,通过现场调查车辆组成、事故原因及护栏情况,进行路侧、中分带护栏改造研究。针对不同的路段,分别采用波形梁护栏和水泥混凝土护栏,并提出施工组织及交通管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苏静 《交通标准化》2012,(13):153-153
滑动式交通防撞护栏改变了传统护栏在汽车与之相撞时的受力方式,可以使汽车与护栏间的摩擦力趋近于零,使偏离正常车道与护栏相撞的车辆方向得到修正,以免汽车冲出护栏,迫使车辆驶回到正常的行驶车道上,特别适合高危路段的路侧防护。  相似文献   

12.
结合依托工程,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综合城市快速路桥梁交通流状况,按照规范要求分别确定出桥侧护栏和中分带护栏碰撞条件。经过研究确定:桥侧护栏防撞等级为SS级,防撞能量为520kJ,其碰撞试验条件组合为小型车采用1.5t小客车以100km/h的速度和20°的角度碰撞护栏、大型车采用18t大客车以80km/h的速度和20°的角度碰撞护栏;中分带护栏防撞等级为Am级,防撞能量为160kJ,其碰撞试验条件组合为小型车碰撞采用1.5t小客车以100km/h的速度和20°的角度碰撞护栏、大型车碰撞采用10t大客车以60km/h的速度、20°的角度碰撞护栏。研究表明,基于该碰撞条件设计验证的护栏,能够有效防护失控车辆,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提高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3.
针对BML模型在分析交通事故对路网交通运行状态影响方面的不足,考虑事故发生时车辆为回避阻塞点而改变行驶路径等行为,对BML模型中事故点前车辆的行驶规则进行改进,使之与实际车辆的驾驶行为更加接近. 在改进模型的基础上,分别就路网交通流密度一定时,事故点数量变化对交通流平均速度的影响;事故点数量一定时,路网交通流密度变化对交通流平均速度的影响;事故点前各格点车辆转移概率对交通流平均速度的影响;车辆在事故点前各格点的转移概率分布函数不同对系统运行状态的影响等四个问题进行模拟研究,通过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针对BML模型在分析交通事故对路网交通运行状态影响方面的不足,考虑事故发生时车辆为回避阻塞点而改变行驶路径等行为,对BML模型中事故点前车辆的行驶规则进行改进,使之与实际车辆的驾驶行为更加接近. 在改进模型的基础上,分别就路网交通流密度一定时,事故点数量变化对交通流平均速度的影响;事故点数量一定时,路网交通流密度变化对交通流平均速度的影响;事故点前各格点车辆转移概率对交通流平均速度的影响;车辆在事故点前各格点的转移概率分布函数不同对系统运行状态的影响等四个问题进行模拟研究,通过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为确定几种新型防撞活动护栏安全性能,采用有限元仿真分析和实车足尺碰撞试验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对几种新型防撞活动护栏进行碰撞分析.结果表明,折叠式活动护栏对小型车辆形成绊阻,不满足评价标准要求;小客车和大客车碰撞链式混凝土、桁架式和钢管预应力索活动护栏后均能恢复到正常行驶姿态,小客车车体重心处加速度最大值分别为9.78,8.8和8.1g,小客车驶出角度分别为10.2°,9.8°和10.2°,大客车驶出角度分别为6.8°,4°和0°,护栏最大动态变形分别为1.25,0.807和1.093 m,3种护栏防撞能力分别达到93,93和160kJ.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调查及其原因的分析,发现我国高速公路护栏在设计、布置等方面仍存在不合理之处,这也是导致或加重交通事故的原因之一。针对这种情况,参考美国高速公路护栏的设计经验,与我国现有的高速公路护栏进行了比较分析,为建立适合我国高速路况特点的护栏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改善我国公路安全性能,提高路侧安全设计水平,在借鉴了国外先进的设计方法和成功的经验后,针对我国公路护栏端头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种安全合理的处理形式,并重点对吸能式护栏端头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提出了确定其设计参数的方法和公式。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公路的发展和运输车辆的增加,交通安全已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公路交通事故的高发生率除了与人为因素、道路上行驶的车辆因素相关外,还与公路自身因素密切相关。山区公路的坡道和弯道是事故的多发地带,是交通安全的极大隐患。针对山区公路交通事故的严重性,从道路条件的角度,对云南山区公路事故多发段中弯道坡道存在的主要隐患以及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主要问题提出了改造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