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现代以来,尽管文化保守主义的派别众多,思想观点也多有差别,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要守住从孔孟始形成发展起来的中国文化“道统”,并视之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命脉,以这种文化史观为出发点,文化保守主义指责唯物史观是“物欲化”的,是对中国文化传统的侵害,本文在对文化史观的思想演变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其与唯物史观对立的思想实质。  相似文献   

2.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就是坚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可、尊重、敬仰与传承、发扬、创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构成及其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坚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因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而不断进行创新,增进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3.
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坚定道路、理论、制度"三个自信",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根本所在。道路自信是根基、是方向,理论自信是灵魂、是动力,制度自信是支撑、是保障。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行动指南,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为根本保障。推进文化强国建设,需要充分发挥大学文化的引领作用和辐射功能。  相似文献   

4.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之一.南海神文化见证了我国海洋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也为我国二十一世纪由大陆而海洋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厚重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5.
文化即思维意识的一种情态,是人的思维意识的表露性反映,同时也是一种具体存在。对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里特指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则是在中华民族的伟大进程中,产生的具有深刻影响力的具体存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论文认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依法治国的重要载体,为依法治国提供丰富的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是丰富依法治国内容和方法的重要途径,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进程中起重要地积极作用。通过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解读,深刻了解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凸显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我国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成为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并且发挥了极其巨大的作用。回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形成和发展演变的历程,总结其基本特点,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潮,改革开放的成就引人注目。指导改革与发展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渊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也是以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为出发点和继承我国文化传统的产物。但对其中的对我国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忧患意识,仍未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力图阐明忧患意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改革开放实践中的作用,揭示邓小平新时期忧患意识形成的历史条件,以及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成熟的一致,说明把握其中的辩证法和主体选择的重要性,把忧患意识当作发展的契机,提高党和人民对忧患意识的自觉性,抓住机遇,不断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经略海洋、盛世起航.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我国在这个非常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提出了海洋强国的治国理政新方略,从文化自信的视角展开对海洋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时代内涵研究迫在眉睫.文化自信就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坚信向前看能用本民族文化来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向后看能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文化自信的关键就是热爱与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文化自信的实质就是坚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新时代需要从中国国家安全与国家发展战略的现实需要的新高度加强对航海院校加强海洋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群众文化"是一个外延十分模糊而内涵却又非常丰富的概念,对其缺乏足够的重视,直接导致其作用的充分发挥。随着十八大报告的精神深入人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成为学界的共识,"群众文化"也成为目前理论界的重点和热点之一。通过对"群众文化"的历史性、民族性和实践性的三大特点来对其进行理论上的梳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促进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快速提升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百年中国,经历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文化,生成了“‘五四’文化自觉”与“当代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既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对文化有相对独立性的自觉,也是中国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的自觉。“‘五四’文化自觉”的理论内涵是中国文化的“失败”,它所导向的实践是“文化改造”。围绕“失败”的争论涉及“利用厚生”“安身立命”和“纲常制度”三个不同的文化层次;“改造”的实践既指以西方现代性的科学与民主去批判中国传统,又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革命及其伟大成就。两种改造方案既鲜明对立也有交叉重叠,构成了20世纪中国文化的主题。“当代文化自觉”的理论内涵是“文化自信”,它所导向的实践是“文化复兴”,这是21世纪中国文化的主题。中国的现代转型还在进行,对中国与世界的认识仍在深化。展望中国文化复兴的前景,“当代文化自觉”应当是一个包括“文化自觉”“中国自觉”和“现代自觉”的意义系统。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航海高职院校的发展,文化韵味缺失等不良现象逐步显现,并成为制约和困扰各航海类高职院校深层次发展、内涵建设的一大瓶颈。本文重点分析了校园文化的内涵、功能、航海高职院校文化要素构成,并基于对文化要素的分析,阐述了航海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提出了构建大学文化、航海文化、半军事化管理文化以及传统特色文化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传统文化对现代思想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背景。传统文化的人生理想着眼于理想人格的形成;人生态度以乐观主义人生哲学为基础,提倡自主精神,肯定主体自觉;在道德修养上强调道德践履。从而可以启迪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值得现代思想教育工作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对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开设中西方文化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对外传播中国文化、打造良好的国际形象、提升中国的软实力日益重要,对此,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责无旁贷。此外,和外国人进行有效交流,了解西方文化是必备条件。中西方文化课作为留基委考试科目的有效辅助课程,为广大学员提供了了解中西方文化知识、练习用英语表达相关思想的良好平台。  相似文献   

14.
文化融合中的选择与繁衍--以中国狮子造型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代的西亚、非洲各国的造型艺术中都能找到大量的狮子形象。中国的狮子造型在吸收外来造型影响的基础上,被赋予了浓厚的驯良色彩,并充分地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演绎了一种全新的华夏狮文化。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文化艺术之所以能生生不息、丰富多彩就在于文化融合中的选择性继承与新的繁衍。  相似文献   

15.
1941年曹禺的剧本《北京人》问世,该作虽未直涉抗战这一时代主潮,但其潜在层面仍包含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力量源泉的思考,从这一点来说其是指向抗战的。该作亦展示了传统文化的多维性,并作出具现代意味的审视与批判,但作者对中国传统诗学文化的潜在认同使这一批判力度减弱,亦使该作的解读形成多重复义。该剧也对普通人及其悲剧性生存状态作出了观照,可以说其见证着1940年代存在主义思潮的人文主义关怀。  相似文献   

16.
洪圣文化与妈祖文化是我国海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两者在源流上存在着较大区别,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继承和发展这两股文化,充实与丰富我国文化事业.  相似文献   

17.
在清代,中国化出现了一次明显的转向,一方面是中国化研究力求改变宋明以来,崇尚空谈的学术风气,力图重建社会与思想秩序;另一方面则是中西明之间所发生的大规模的相遇和互动,这种互动最后以失败而告终。本旨在证明:异质化间的有益互动只能建立在彼此深入理解、以平等身份参与的基础之上,各种化形态都应当历史地反思自身在人类明发展史中的态度选择。  相似文献   

18.
现代建筑设计应该有传承、吸纳、包容和多样性,其手法和理念是多种多样、变化无穷的.但任何多元的或另类的设计都无一例外地打上文化的烙印或文脉的痕迹.而今,传统的设计符号和元素正面临迷失,许多设计师都力图寻找自己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坐标.因此,本文提出:造就一个有延续性、能保持传统文化精神和特色的现代建筑文化,应是设计师不断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