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非侵入电刺激对家兔牙槽骨缺损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研究非侵入电刺激对家兔牙槽骨缺损愈合的影响并探讨其机理。方法 制成双侧牙槽骨缺损模型后 ,将表面电极置于双侧骨缺损处 ,采用 2 0 μA脉冲直流电进行治疗 ,通过牙片及组织学观察骨缺损处愈合情况。结果 X ray及病理切片显示实验侧骨缺损处骨痂钙化较早 ,对照侧骨缺损处骨痂则钙化较慢 ,双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非侵入电刺激对家兔牙槽骨缺损愈合有促进作用 ,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提高细胞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骨诱导后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CB-MSCs)与β-磷酸三钙(TCP)构成的人工植骨材料修复兔颅骨缺损的作用。方法在无菌条件下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人UCB-MSCs;取传3代细胞应用条件培养基进行成骨诱导2周后,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并检测碱性磷酸酶(AKP)、骨钙素(OCN)和钙离子的含量;成骨诱导后UCB-MSCs与β-TCP复合培养后形成人工植骨材料,用扫描电镜观察成骨诱导后的UCB-MSCs在β-TCP表面的生长状况;按人工植骨材料的形状制作兔颅骨全层缺损模型,术后4周行颅骨X线摄片,分析人工材料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结果采用Percoll(1.073 g/mL)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得到的UCB-MSCs大小较为均匀、梭形或星形的成纤维细胞样细胞。成骨诱导前后细胞的生长曲线测定无明显变化;UCB-MSCs内AKP、培养基中的OCN含量和细胞内钙离子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高(P<0.01);成骨诱导的细胞在β-TCP表面生长良好,在细胞周围有白色的钙盐沉积。人工植骨材料植入骨缺损4周后,发现复合材料与颅骨缺损中间大部分被高密度影所充填。结论成骨诱导后的UCB-MSCs呈现成骨细胞特性,在β-TCP表面生长状态良好;与β-TCP构成人工植骨材料具有促进骨缺损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电刺激活化牙槽骨成骨细胞增殖功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电刺激对活化牙槽骨成骨细胞增殖功能的作用 ,探讨电刺激促进牙槽骨缺损修复的机理。方法 实验家兔分A、B两组 ,在双侧下颌牙槽突制作骨缺损区。A组用自制的位于右侧自凝塑胶牙托表面电极刺激实验家兔下颌右侧的骨缺损区 ;左侧及B组不做电刺激作为对照。结果 光镜下实验侧 1~ 2周即可见到大量增生的成骨细胞、成纤维细胞和丰富的毛细血管 ,其中成骨细胞呈多形性改变。 3~ 5周即有大量的骨小梁形成。而对侧和对照组骨小梁较少 ,且钙化差。电镜下实验侧可见到大量增生的成骨细胞胞浆内粗面内质网膨大 ,有大量的核蛋白颗粒 ,线粒体和高尔基体发达 ,呈现高电子密度电子云。结论 电刺激可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而达到骨修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自制磷酸钙骨水泥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自制水泥型羟基磷灰石 (CPC)人工骨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的成骨效果。方法 将自制的CPC人工骨植入新西兰兔桡骨大段骨缺损模型中 ,术后 4、8、12、16周取材 ,采用HE染色和Masson三色染色分析评价骨缺损修复效果。结果 CPC植入后 4周有新生软骨形成及未成熟的骨组织 ,可见大量的软骨细胞、成骨细胞、胶原组织及较多的小血管。 8~ 16周新骨继续生成 ,人工骨逐渐改建为成熟的板层骨、骨小梁和髓腔结构。结论 自制CPC人工骨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成骨效果 ,可能是一种较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组织学观察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 β1 )对豚鼠牙周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将 1 8只实验豚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在两组动物 1 1 牙周制备高 3~ 5mm ,宽 2mm的骨缺损区 ,实验组骨缺损区填入浸有TGF β1 的明胶海绵块 ,对照组只填入明胶海绵块。术后 1周、2周、3周、1月、3月、6月处死动物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①实验组 :术后 1周 ,骨缺损区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 ,可见牙槽骨变性坏死 ;术后 2周炎性渗出明显吸收 ,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生长活跃 ,可见骨样及少量骨组织 ;术后 1月见新生骨组织范围扩大 ,钙化程度加强 ;术后 3~ 6月 ,缺损区完全由新骨充填 ,并逐渐改建成骨小梁不断增多的正常骨组织。②对照组 :术后 1周骨缺损区周围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 ;术后 2周见炎性渗出吸收 ,成纤维细胞、毛细胞血管生长活跃 ;术后 1~ 6月见骨缺损区周围新骨生成逐渐增多 ,但缺损主要以纤维结缔组织充填。同实验组形成鲜明对照。结论 TGF β1 可诱导牙槽骨再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用复合人工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方法 建立双侧股骨头内骨缺损模型 ,并分为 4组 :bBMP 胶原 珊瑚复合人工骨组 (5侧 )、肌骨瓣组 (5侧 )、单纯珊瑚组 (4侧 )、对照组 (1 4侧 ,为以上各组的对侧 )。造模及植入后定时行X线、核素骨显像、MRI及CT检查。结果 ①核素骨显像示 :6周及 1 2周 ,Ⅰ组股骨头核素摄取量静态相头 /干比升高 ,但血流相及血池相不升高。②MRI:1 0周示Ⅰ组骨缺损内多量新生骨形成 ,Ⅳ组骨缺损内囊腔中为脂肪性信号 ,周围为低信号的硬化带。③拍片及CT示 :1 4~ 1 6周 ,Ⅰ组骨缺损大多完全闭合 ,珊瑚已吸收 ,其余各组骨缺损部分残留 ,Ⅳ组骨缺损囊壁硬化带形成。结论 该复合人工骨有较强的传导成骨及诱导成骨作用 ,是修复股骨头骨缺损的良好移植材料 ,但它不能改善缺血坏死股骨头的血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HA-bBMP仿生骨作为替代骨对有限接触式钛网管固定下兔股骨干缺损模型的修复作用。方法4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组,实验组:MHA-bBMP仿生骨+钛网管;对照组:自体髂骨移植+钛网管。于股骨干中段截除10 mm,建立兔股骨干缺损模型,将MHA-bBMP仿生骨/自体髂骨植入骨缺损处加有限接触式钛网管固定修复骨缺损。观察兔一般情况,检测血碱性磷酸酶,进行X线片、病理组织、电镜等观察。结果钛网管组织相容性好,固定稳定有效,两组均修复了骨缺损。两组血碱性磷酸酶、X线片表现、病理组织、电镜检查的数据经统计分析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有限接触式钛网管对植入物和骨缺损断端起到可靠的固定作用;MHA-bBMP仿生骨与自体髂骨植入相比较,诱导成骨活性相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类骨质复合生物材料的体外成骨性能。方法将成骨样细胞株MG-63接种于材料表面并进行体外培养。在不同的时间点,分别检测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细胞基质钙离子浓度以及骨钙素(osteocalcin,OC)的含量,以此来从不同层次多个角度评价材料的体外成骨性能。结果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silk fibroin-hydroxyapatite,SF-HA)组细胞的ALP活性、细胞基质钙离子浓度以及OC的含量均明显高于羟基磷灰石(HA)组。结论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在细胞成骨的各个阶段均具有良好的体外成骨活性,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经皮注射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复合可溶性载体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是否能促进股骨头骨缺损的修复 ,探讨治疗股骨头骨缺损的新方法。方法 将 2 0只成年兔犬股骨头部制成骨缺损模型 ,实验分四组 ,注射BMP与PVP复合组 ,单纯注射BMP组 ,自然修复组和正常组。通过X线片、组织病理学、碱性磷酸酶、新生骨钙磷含量测定和生物力学等手段检测其成骨性能。结果 注射BMP PVP组术后 1 2周全部发生骨性愈合 ,而单纯注射BMP及自然修复组无 1例发生骨性愈合。结论 经皮注射BMP PVP复合物具有促进骨修复的作用 ,有可能成为治疗骨缺损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一种应用牵引成骨技术矫治硬腭骨缺损畸形的腭裂动物模型。方法1-1.5岁健康家犬8只为实验对象(6只为实验组,2只为实验对照组)。以外科手术在硬腭部模仿临床腭裂形成骨缺损裂隙,实验组同时放置牵引装置,并形成骨运送盘,8周后观察裂隙关闭情况及软、硬组织形态,了解模型建立后牵引成骨的可行性。结果实验组犬经安置牵引装置后可关闭硬腭处骨裂隙,牵引装置固定稳固,X线显示骨运送盘可牵移,骨缺损区裂隙闭合,全身状况良好。对照组犬8周后,腭裂隙仍存在,大小形状与手术时无差别。结论通过手术方式建立的腭裂动物模型,可用于牵引成骨技术矫治腭裂骨缺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To explore the possible mechanism of osteogenesis for deciduous teeth stem cells (DTSCs) in vivo/ vitro, stem cells from goat deciduous teeth (SGDs) were firstly isolated, induced and transplanted into immunocompromised mice. The SGDs’s mineralization pattern and osteogenesis were compared with bone marrow messenchymal stem cells (BMMSCs) from goats. SGDs have similar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pattern in vitro and bone-like tissue formation mechanism in vivo to BMMSCs; moreover SGDs have stronger alkaline phosphatase (ALP) gene expression and osteopontin (OPN) gene expression levels than BMMSCs; also SGDs can form more bone-like tissues than BMMSCs when cell-scaffold compounds are transplanted into immunocompromised mice. This pre-clinical study in a large-animal model confirms that DTSCs may be an appropriate source of stem cells in repairing bone defects with tissue engineering.  相似文献   

12.
Mesenchymalstemcells(MSCs)weremultipo tentialcells ,locatedinbonemarrow ,skeletalmus cleandsynovialmembrane ,whichcoulddifferenti ateintoseveraltypesofcells,suchasosteocyte ,chondrocyteandadipocyte[1,2 ] .SeperationofMSCsfrombonemarrowwasrelativelyconveniet ,aut…  相似文献   

13.
牙周病骨缺损是临床牙齿松动脱落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采用与骨组织成份相似的HAC植入牙周骨缺损区。结果证明,羟磷灰石陶瓷(HAC)与牙槽骨、牙根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组织学观察发现,HAC植入后为新生骨组织包绕,结合为HAC-骨质复合体,可长期存留于新形成的骨组织内而不被吸收。研究结果表明HAC具有骨引导能力,是修复牙周骨缺损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生长分化因子5(hGDF5)基因转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方法将hGDF5基因转入体外培养的兔BMSCs,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间接免疫荧光检测hGDF5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并通过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细胞增殖能力(MTT法)、Ⅱ型胶原(ColⅡ)以及蛋白多糖(PG)的表达,分析转染hGDF5对BMSCs增殖、分化的影响。结果hGDF5 mRNA及蛋白在基因转染细胞内得到正确表达;hGDF5基因转染组和对照组相比,ColⅡ、PG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P<0.01),而碱性磷酸酶活性和细胞增殖能力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外源基因转染可以使BMSCs表达有生物活性的hGDF5。高表达的hGDF5可以促进BMSCs向软骨表型分化,但对细胞增殖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氟中毒对大鼠剩余牙槽骨的影响。方法选用45d龄SPF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饮用蒸馏水)、低剂量氟中毒组(饮水F-浓度为50mg/L)、中剂量氟中毒组(饮水F-浓度为100mg/L)和高剂量氟中毒组(饮水F-浓度为200mg/L),饲养2月后拔除全部左侧上颌磨牙;饲养至拔牙1月后和2月后时,取左侧上颌剩余牙槽骨;采用酶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不同浓度氟中毒大鼠剩余牙槽骨中碱性磷酸酶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和低剂量氟中毒组碱性磷酸酶(ALP)表达较显著,成骨细胞较多;而中、高剂量氟中毒组成骨细胞数量较少,表达较弱;与拔牙1月后相比,拔牙2月后各组剩余牙槽骨中ALP表达减少。表明剩余牙槽骨骨组织随着时间的推移,成骨细胞数量减少,骨形成减少。结论长期氟中毒对大鼠剩余牙槽骨存在实质性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