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运输通道系统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运输通道理论是交通网发展到综合运输阶段后形成发展起来的,尚需加强.本文系统 地阐述了运输通道的定义、类型与构成要素.从运输联系与运输区划相结合的角度定义为“运 输通道是联结不同区域的重要和便捷的一种或多种运输干线的组合”.运翰通道是交通网的骨 干,承担着区际运输联系的大部分或全部任务,运翰通道是否畅通对于运输网整体的效益起决 定性作用.运输通道的类型有国际性通道、大经济区区际通道、省际通道、省内运输通道. 建设现代化运输通道是我国交通建设的重要任务.为了准确的对通道进行命名和分析,必 须划分运输经济区,从交通地理的角度结合我国区际运输通道布局,拟划分为五大运输经济 区和与其相对应,我国区际运输通道六组.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已有运输通道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货物运输通道的合理规模进行研究,分为通道规模计算,通道中运输方式选择及合理通道规模模型的建立3部分,得出的货物运输通道规模能满足预测规划年的货流需求并留有一定的后备系数,对区域综合运输通道的建设规模研究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11 条物流通道为实证对象,综合测算物流通道技术水平,构造基于地理距 离的空间邻接权重矩阵,检验相关变量的空间自相关性,构建空间杜宾面板数据模型验证了 中国物流通道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中国物流通道总体上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 应,但从分布于不同空间的物流通道看,长江、沿海、京九、陇海兰新和沪昆物流通道正向空间 溢出效应显著;而京沪、京广和宝昆物流通道研究期内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我国物流通道的 空间溢出效应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应因地制宜地合理化建设物流通道.  相似文献   

4.
随着区域和城市轨道交通规模的日益扩大,复合通道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研究和探讨复合通道的交通模式十分必要。本文首先从适用范围、技术政策和实施策略三个方面探讨了复合通道的交通模式,然后分析了发展复合通道的意义,最后以东莞市复合通道规划为例,介绍了复合通道交通模式在城市交通规划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用地的不断向外扩张,大型建设项目向城市边缘区域拓展已经成为城市建设开发的必然趋势. 本文在分析以往交通影响评价方法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了通道交通分析的基本思路,以项目临近的交通通道为研究对象,根据项目周边通道上的瓶颈路段确定研究范围,并在项目对通道交通影响程度分析的基础上引入通道建设敏感度分析,以确定按规划实施项目建设时所必须的交通通道. 应用案例研究表明,引入通道交通分析比较成功地缓解了城市周边大批建设项目实施和通道交通供需之间的矛盾,改进了以往交通影响评价方法的不足,可以确保项目建成后通道交通服务水平不会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城市群背景下公路客运通道与城市交通网络衔接模式选择问题,本文首先基于城市群中各类公路通道特点,量化城市群中城市间通道结构形式,建立城市群通道体系宏观架构模型,对城市群公路客运通道进行分类;其次,提出衔接模式选择模型,通过赋权计算综合城市基础属性指标,根据得到的城市发展规模指数对其进行分类.随后,基于城市连接通道的类别及城市属性,计算判断通道与城市交通网络衔接形式.最后,对成都平原城市群进行算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的衔接模式判断模型能够量化城市群客运通道类型与城市发展规模,有效判断城市群公路客运通道与城市衔接模式,能够为城市群公路网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用地的不断向外扩张,大型建设项目向城市边缘区域拓展已经成为城市建设开发的必然趋势. 本文在分析以往交通影响评价方法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了通道交通分析的基本思路,以项目临近的交通通道为研究对象,根据项目周边通道上的瓶颈路段确定研究范围,并在项目对通道交通影响程度分析的基础上引入通道建设敏感度分析,以确定按规划实施项目建设时所必须的交通通道. 应用案例研究表明,引入通道交通分析比较成功地缓解了城市周边大批建设项目实施和通道交通供需之间的矛盾,改进了以往交通影响评价方法的不足,可以确保项目建成后通道交通服务水平不会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平原区高速公路通道积水病害比较普遍这一现象,以历年来河北省高速公路通道积水处治方法和经验为依据,对通道积水问题进行较为详尽的分析,系统地提出了一系列针对不同积水条件下为的排水方案,为从根本上解决通道排水问题,减缓高速公路通道积水问题与地方居民出行之间的矛盾,降低平原区高速公路路堤高度、合理的设置通道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王辉 《北方交通》2012,(8):11-13
沧州地处渤海湾腹地,属于低平原地带,高速公路通道主要存在着积水、渗水、设置间距和沉降等问题。分析了针对高速公路通道存在的通道积水和通道间距设置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确定京津冀区域综合运输通道布局为"四纵四横一环","四纵"由东向西依次是沿海通道、京沪通道、京九通道、京承—京广通道;"四横"由北向南依次是秦承张通道、京秦—京张通道、津保通道、石沧通道;"一环"即首都地区环线通道。提出河北省港口以能源、原材料等大宗物资运输为主,建成北京、天津、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综合运输系统通道的构成及各系统之间的关系并运用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对综合运输系统通道的功能结构加以深入分析.本文界定了运输通道的划分,并且阐述了综合运输系统通道与各主要外部影响因素的关系.研究了综合运输系统通道与社会经济、科技进步、供需成本之间的因果反馈环,并在此基础上,从通道内各种运输方式相互协调、竞争的角...  相似文献   

12.
该文首先分析了沪宁运输通道的现状和未来通道内客运需求的发展态势,接着从综合运输角度分析了沪宁城际铁路通车产生的影响,认为沪宁城际铁路的建设增加了沪宁运输通道客运能力,提升了沪宁运输通道客运服务水平,带动了沿线城市综合客运枢纽的发展,也将促进沪宁运输通道客运结构的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分析、类比分析、专家咨询等方法,从公路对野生动物的影响、野生动物通道的类型和案例分析、野生动物通道标准规范三个方面分别对国内外公路野生动物通道发展水平进行梳理,初步提出我国公路野生动物通道标准体系框架,包括:总体要求,兽类动物通道,两栖类动物通道,爬行类动物通道及不同动物地理分区的动物通道。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我国公路野生动物通道研究的对策建议,包括:(1)依托野外站点,开展基础研究;(2)加强公路野生动物通道的技术研发;(3)加强技术成果推广应用与示范,形成标准化文件;(4)实施重点公路工程野生动物通道建设。  相似文献   

14.
运输通道结构配置优化有利于整合交通运输系统资源,优化资金利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整体效益的优化.以运输通道结构配置的目标为宗旨,在分析运输通道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确定了运输通道结构变动的机理,提出了系统动力学-多目标规划整合模型在通道结构配置优化中应用的思路和流程.  相似文献   

15.
为提供公路隧道疏散通道设计依据和隧道火灾风险评估依据,建立了公路隧道横通道人员疏散实验平台,自主研发了基于视频图像的人员疏散轨迹分析软件,研究了人员在紧急逃生和正常情况行走时不同宽度(1.4~2.0 m)横通道的人员疏散行为和速度,获取了横通道不同宽度和照度条件下的人员通行能力.研究结果表明:依据人员到达横通道入口的顺序,人员在横通道内行走速度逐渐减低,且减低幅度依次减小,最后进入通道人员较最早进入人员的行走速度平均降低40%~50%;不同宽度横通道内将形成不同的分层疏散人流,人员逃生速度和通行能力随着横通道宽度的增加依次增大,横通道宽度每增加0.1 m,通行通力增加约12.3~13.5人/min;在低照度条件下,横通道人员通行能力比照度良好条件下的通行能力平均降低15%,疏散人员需更加集中注意力和加强自我保护.   相似文献   

16.
为更准确、有效地配置通道交通资源,针对运输通道定位问题,提出运输通道 特征线的概念,以运输需求为主导,以OD 时空分布为数据基础,构建OD 投影模型以模 拟交通线吸引原理对需求OD 进行聚类分析的运输通道特征线确定方法,以广湛运输通 道为实例,运用MATLAB 编程进行方法验证.研究表明,运输通道特征线可同时表征运输 通道的空间走向及运输流量,涵盖信息更为全面,对运输通道规划布局、交通资源配置更 具参考价值;运输通道特征线确定方法以需求OD 为依据,体现了市场经济以需求为导 向的基本特征,更能体现交通运输网满足运输需求的本质功能;实例分析最终确定的特 征线为“广州-湛江”,与实际相符.  相似文献   

17.
王扬  李盈  李旺旺 《交通标准化》2011,(24):150-153
提出通过适宜的信息表现形式,对即将进入换乘通道的乘客发布换乘通道通行状态信息,以便引导乘客的理性换乘行为,从而缓解换乘通道拥堵的方法。在分析可能用于表示客流状态的信息表现形式基础上,针对某个典型换乘通道进行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8.
基于自适应交通网络演化模型,构建了从交通网络演化角度定量分析跨海通道建设必要性的仿真模型,并以辽宁、吉林、山东三省的16个城市区域节点为例,模拟了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在该区域交通通道网络中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建设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符合交通网络的自然演化规律,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是环渤海地区交通网络中的重要运输通道。  相似文献   

19.
新建隧道穿越既有车行通道的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建隧道穿越既有地下车行通道,且车行通道衬砌与新建隧道之间的距离仅为2.5 m,为了保证车行通道正常行车安全,对新建隧道衬砌进行了设计,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对隧道进行开挖,并采用midas数值计算软件进行计算,得出了隧道开挖之后车行通道衬砌的竖向位移及应力,以此来评价车行通道在隧道开挖完之后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孙东 《北方交通》2012,(5):102-104
阐述了高速公路中通道的设置原则、设置条件、设置要求,同时提出通道设置时应注意的问题,从而保证通道设置的合理性、科学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