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路下穿高铁桥梁施工会使高铁桥梁桥墩产生过大位移,可能会影响铁路的安全。针对道路下穿高铁桥梁施工对高速铁路的影响,以丹阳市区至滨江新城快速通道下穿京沪高速铁路张巷特大桥工程为背景,利用Plaxis岩土工程有限元软件进行三维施工模拟,并将计算结果输入利用ABAQUS通用有限元软件建立的高速铁路桥上无砟轨道精细化模型,从而评估新建桩板及空心板梁桥下穿高铁桥梁方案施工对京沪高铁桥上无砟轨道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桩板结构与空心板梁桥方案对高铁的影响均满足结构保护及运营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2.
某公路和水渠下穿既有京沪高铁桥梁,交叉处地面挖深较大,下穿高铁处均采用防护桩支护后顶进U型槽的方案。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施工过程进行影响分析,结果显示:预制U型槽基坑布置于高速铁路影响区外;施工中高铁桥梁墩顶竖向、纵向和横向的最大附加位移值分别为1.49、0.99和0.75 mm, U型槽顶进至桥下设计位置时对桥梁墩顶竖向位移的影响最大;工程实施对桥梁桩基承载力的累计影响小于原设计单桩容许承载力;分析结果满足《公路与市政工程下穿高速铁路技术规程》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3.
以印尼雅万高铁1号隧道盾构施工为实例,通过对其下穿互通立交段、高速公路浅埋段地层及地面周边建(构)筑物的监控量测成果进行分析,研究高铁盾构隧道下穿复杂路段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变形特点以及产生机理,制定相应的施工措施,保障大盾构下穿复杂路段施工过程中工程本身安全,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4.
新建城市道路采用下穿形式在高速铁路桥梁的桥墩之间通过,道路开挖深度较大,且既有监测数据显示高速铁路桥墩工后差异沉降值已接近规范容许值,因此选择合理的设计施工方案为本工程关键技术。工程设计中,通过压缩道路横断面控制卸载量,同时增加桥下配重的方式来控制产生的附加差异沉降;施工过程中,通过分层分段对称开挖,并及时施做桥下配重,来控制每段工序产生的附加差异沉降;施工过程中及施工完成后,通过监控量测监测每道工序的实际变形值,并制定相应的预警、报警值以保证高铁运营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临近交叉施工可能会对运营期高速铁路隧道结构产生影响,危及高速铁路安全运营,对受下穿工程施工影响的运营期高速铁路隧道进行实时变形监测。通过实时监测和人工周期监测进行比对分析,两者监测成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各断面监测点沉降变化量均在Ⅰ级预警限值(1.6 mm)内,说明监测期间下穿工程施工未对运营高铁隧道结构造成显著影响。证明该实时监测系统能够满足运营期高铁变形监测的远程实时性要求,且具有较高监测精度。  相似文献   

6.
为了保证高速铁路结构和行车安全,需要对下穿高速铁路桥梁U型槽的大体积基坑开挖方案进行严格计算控制和合理施工组织设计。以某市政路采用U型槽下穿某高速铁路桥梁的大体积基坑开挖过程为例,分析了其对高速铁路桥梁的响应,对该大体积基坑开挖方案进行优化研究,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6,(9):145-146
下穿道路隧道在生活及施工中非常普遍,如何确保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洛带古镇隧道下穿砖厂道路段施工技术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隧道下穿该路段时是否安全,采用了FLAC3D数值软件对下穿施工进行了模拟计算,对类似工程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高速铁路施工中,可避免在高压走廊的影响区内进行桩基作业。雅万高铁2号特大桥桩基施工受高压电线影响,根据工况选用反循环钻机钻孔施工,介绍了现场安全防护体系的设置及相关施工技术。实践证明,采用的技术工效高、安全,有效保证了工程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9.
董云生 《北方交通》2022,(3):8-11,15
以台州市和合大道工程下穿在建杭绍台铁路椒江特大桥为依托,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了桩板结构的施工过程,得到了椒江特大桥在道路工程附加荷载作用下的墩顶位移及桩基承载力检算结果.结果表明:在和合大道桩板结构施工及运营阶段,高铁桥梁墩顶位移(沉降量、差异沉降量、顺桥向水平变形量和横桥向水平变形量)及其桩基承载力均能满足安全限值...  相似文献   

10.
上跨运营高铁现浇施工相对其他上跨工程存在更大安全风险。以铁路桥梁现浇支架设计技术积累为依托,结合郑徐客专上跨某高速铁路(31.85+4×32.7+31.85)m连续梁支架体系工程实例,对上跨运营高铁现浇连续梁支架体系结构设计、防护体系和计算方法进行了论述,并重点对支架形式、荷载及其组合、控制工况、模型建立、结构计算进行综合分析,以期对其他上跨运营高铁现浇连续梁支架体系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因地制宜选取桥梁设计技术和做好跨越高铁防护是保障市政道路上跨高铁大跨度桥梁设计、施工和运营安全的关键。针对传统上跨高铁大跨度桥梁设计研究中多考虑桥梁设计、对施工及运营等环节的一体化统筹尚需改进问题,以实际工程案例为背景提出了市政道路上跨大跨度桥梁设计、施工和运营全过程一体化研究方法。首先,针对大跨桥梁设计关键技术,从结构选型、转体施工和临近高铁深巷坑设计等方面给出了具体方案;其次,从防异物入侵、防抛网设置和桥梁防撞三个角度给出了跨越高铁桥梁防护措施;最后,从主桥施工及运营阶段对高铁路基变形的影响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满足设计、施工和运营要求。  相似文献   

12.
结合下穿襄荆高速公路的箱涵工程特点,先从施工风险、工期、造价以及对周围环境影响等角度对比分析箱涵顶推、浅埋暗挖及明挖3种施工方案,突显箱涵顶推法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优势;再进行施工过程中顶推力大小设计,并验算后部土体的稳定性;最后利用有限元软件开展顶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既有道路沉降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顶推工法方案设计合理可行,能保证施工安全和既有道路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以京沪高铁丹阳至昆山特大桥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预测与实测反馈分析研究了高速铁路悬浇连续梁桥施工监控中梁体线形控制技术,探讨了施工过程中影响梁体线形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预应力、节段自重、截面刚度、温度及徐变是影响线形控制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赵丽静 《交通标准化》2013,(23):126-128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建设速度的加快,无砟轨道施工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从高速铁路的实际建设过程来看,无砟轨道工程成为了保证高铁工程整体质量的关键因素.鉴于此,在高铁工程施工中,应对无砟轨道工程施工要点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并结合工程实际,切实提高无砟轨道工程施工质量,满足高铁工程的实际需要,为高铁工程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5.
以朝阳区某热力工程顶管隧道引起路面沉降问题为例,对比分析了现场实测值与仅考虑自然因素的理论计算值;以北京市279个隧道下穿道路工程为样本,应用Stata 14.0统计软件对影响路面沉降的4项设计因素、3项施工因素和9项人为因素开展了多元回归分析,并采用替换施工方法、增减解释变量的方法验证了回归分析的稳健性,获得了各因素影响路面沉降的弹性系数、标准误及置信等级。研究结果表明:实际工程路面沉降的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相差很大,与路面是否有移动荷载、隧道上覆土体厚度等相关,最大可达3.75倍;在自然因素中,地层条件、施工方法、路面移动荷载和隧道直径的影响显著,影响程度依次降低;在人为因素中,监理旁站的影响极为显著,而施工人员工作年限、是否有技术交底等也有明显影响;在采用非开挖技术施工下穿道路工程时,不仅要通过减少人工顶管、加快施工速度、加强同步注浆来减小路面沉降,还应当高度重视施工方法与工艺、人员组织、过程监管。研究结果可为隧道下穿城市道路施工的技术管理、安全评估和行政审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阶段道路下穿铁路工程设计方法虽较为成熟,但由于此工程与正常道路工程相比,其施工区域内安全性与运用铁路运输线路之间安全运营情况存在冲突。首先,其施工过程会影响铁路线路及路基安全性,易引发安全事故;其次,其施工过程可影响正常铁路正常运输功能,且会对铁路职工人身安全构成威胁。因此,探讨此类工程设计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控制安全性的对策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盾构法施工被广泛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盾构区间隧道不可避免会存在穿越既有桥梁的情况;而穿越既有桥梁时必须要考虑施工过程桥梁墩顶的位移情况,确保桥梁运行安全。以宁波市轨道交通4号线金达路站—钱湖大道站区间下穿杭深线、北环线鄞县特大桥工程为例,利用Plaxis 3D有限元软件对盾构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对不同施工工况下桥梁墩顶的变形情况进行了研究,得到了高铁桥梁桥墩横桥向、顺桥向及垂向位移,并对该设计方案进行了技术分析和安全评估。  相似文献   

18.
结合西柏坡电厂废热利用入市项目下穿京广铁路防护涵工程,介绍多孔、大直径、小间距顶管同步下穿铁路既有线施工技术,阐述了顶管下穿前的线路加固技术、大直径顶管同步穿越过程中沉降控制措施等。监测数据表明,沉降量均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保证了铁路的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19.
高速公路上跨铁路桥梁防护棚架是保证列车行驶安全的重要安全设施,重点介绍在桥梁上部结构施工过程中,为保证既有线运营安全所采用的防护棚架设计计算及施工控制要点。文中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对跨铁路防护棚架结构受力过程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工程特点,对防护棚架的主要结构计算和防隔电展开研究,为施工过程提供指导,确保防护棚架施工质量与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20.
结合遂宁至重庆增建二线建设,对紧邻高速铁路新建隧道施工进行研究。在不影响既有线运营安全的前提下,得出可靠的既有线防护措施及开挖方式的选择条件,提出了可供今后类似工程借鉴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