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在以往的研究中曾发现 HBV感染单核细胞可引起其分泌功能的异常 [1] 。鉴于单核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重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 ,本文进一步观察了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 IL - 1的分泌情况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对象 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 4 0例 ,均为本科住院病人。其中急性和亚急性重型肝炎(Acute serious hepatitis,ASH,Subacute serioushepatitis,SSH) 10例 (男 8例 ,女 2例 ,年龄 17~ 4 1岁 ,平均 2 9.5岁 ) ,慢性重型肝炎 (Chronis serioushepatitis,CSH) 30例 (男 2 2例 ,女 8例 …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微板核酸分子杂交ELISA法检测93例不同临床类型的乙型肝炎患者的基因型并同时测定肝功能.结果 93例不同临床类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B型24例(25.81%),C型59例(63.44%),D型5例(5.38%),混合型5例(B/D 3例,C/D 2例,占5.38%).93例不同临床类型的乙型肝炎患者中,以C基因型为主,其次为B基因型,部分以D型和混合型存在,无A、E、F型.按照慢性乙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肝硬化的顺序,C基因型的检出率逐渐增多,B基因型的检出率逐渐减少.肝癌患者C基因型的检出率没有依次增高.C基因型各型乙型肝炎患者的ALT、AST、TBIL均高于B型,ALB低于B型,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西安地区病毒性肝炎以C基因型为主,部分以B、D及混合型存在,未发现A、E、F型.除肝癌外,C型的检出率随临床类型的加重而增多.  相似文献   

3.
<正>全世界约3亿人口为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者,我国有1.2亿以上。依亚洲资料估算HBV携带者的肝硬化年发生率为2%,HBV感染者发生肝癌的危险性高于非HBV感染者,台湾一份报告高200倍,有肝硬化者发生肝癌危险性最大。活动性肝硬化的5年存活率为55%,虽然肝移植可改善存活率,但是移植肝再感染几乎不可避免。如果HBV持续复制,慢性迁延性肝炎(CPH)也可发展为慢性活动性肝炎(CAH)、肝硬化(Cir),发生率高达1/3。可见,慢性HBV感染的抗病毒治疗十分重要。干扰素(IFN)治疗(5MU,每周3次,6个月)后,4.0%HBeAg阳性、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肝(CHB)患者出现治疗反应,但亚洲人对IFN治疗反应率低,仅为17%(9/54)。为能在CHB治疗中合理应用IFN,本文就治疗的生物学基础、疗效及影响因素,病例选择、副作用及存在问题等方面近年研究进展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肝炎合并输血传播肝炎病毒感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病毒性肝炎合并输血传播肝炎病毒 (TTV)感染对肝功能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微板核酸杂交技术检测了 92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的TTVDNA ,并对检测结果和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2例各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中TTVDNA阳性 15例 ,阳性率 16 .3%。其中乙型肝炎 10例 ( 6 6 .6 7% ) ,丙型肝炎 2例 ( 13.33% ) ,戊型肝炎 1例 ( 6 .6 % ) ,原因不明的肝炎 2例 ( 1.33% )。 92例患者临床分型中慢性肝炎中度 2 3例 ,阳性 3例 ( 13.0 4 % ) ;慢性肝炎重度 2 7例 ,阳性 4例 ( 14 .81% ) ;肝炎肝硬化 4 2例 ,阳性 8例( 19.0 5 % )。各型间无统计学差异。在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化中TTVDNA阳性与TTVDNA阴性患者的肝功能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病毒性肝炎合并TTV感染不影响肝功能及病情预后。  相似文献   

5.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铁及铁蛋白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铁(SI)及铁蛋白(SF)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SF、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SI。结果慢性HBV感染者多出现SI和SF升高,而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升高,在重型肝炎组最为明显。SF、SI水平与HBV复制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随病毒复制增高而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中,SF、SI随着Child-Pugh分级(A、B、C级)依次增高,SF与肝纤维化指标LN有相关性。SF升高的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复发率较高,临床预后较差。结论SF、SI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毒性肝炎的病变严重程度及其预后,可以作为预测肝炎预后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不同疾病状态慢性HBV感染者的血清25(OH)D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慢性HBV感染者24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0例,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7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86例),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肝功、凝血及乙肝病毒学标志物并对肝硬化患者进行Child-Pugh分级、计算肝脏纤维化FIB-4评分等。结果①慢性HBV感染者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14.37±7.18)ng/mL,低于正常对照组[(23.60±6.20) ng/mL,P<0.05],其中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25(OH)D水平[(11.20±5.99)ng/mL]低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22±6.84)ng/mL,P<0.001]和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17.16±7.55)ng/mL,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血清25(OH)D与ALB水平均呈正相关,与PT水平呈负相关,肝硬化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与FIB-4评分呈负相关;③在肝硬化Child-Pugh C级的患者中血清25(OH)D缺乏者占91.9%,Child-Pugh B级的患者中血清25(OH)D缺乏者占81.6%,Child-Pugh A级的患者中血清25(OH)D缺乏者占67.1%;④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FIB-4评分≥1.45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硬化代偿的可能性大;血清25(OH)D水平<20 ng/mL的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发生肝硬化失代偿的可能性大,肝脏病变程度重。结论维生素D缺乏在慢性HBV感染者中普遍存在,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尤为显著;血清维生素D水平可作为评估慢性HBV感染者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肝移植术后受体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年1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进行的肝移植病例,依据易感因素、临床症状、外周血中CMV-PP65和(或)CMV-IgM及胸片明确诊断,以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结果 共收集资料111例(剔除相关资料不完整者).发现CMV感染5例,CMV感染发生率为4.5%;其中2例发生CMV肺炎,CMV肺炎发生率为1.8%(占CMV感染的40%),2例均好转.活动性CMV感染3例,2例治愈,1例好转.结论 CMV-PP65检测能够对CMV感染患者做出早期诊断并且指导治疗.更昔洛韦能够有效治疗CMV感染.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用聚乙二醇(PEG)沉淀法进行病毒性肝炎患者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测定。53例正常人CIC值为0.249±0.058;60例肝炎患者CIC值为0.382±0.233,两组间有极度显著差异(P<0.001)。正常值上限为0.298,如以0.3以上为阳性,则60例肝炎患者中阳性31例,阳性率为51.67%。在不同病型的肝炎患者中CIC的含量也有不同。以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阳性率最高(4/4);慢性活动性肝炎次之(22/35);慢性迁延性肝炎最低(5/21)。血清谷丙氨酸转氨酶(SGPT)的含量,HBsAg的滴度均与CIC阳性呈正比。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探讨人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重型乙型肝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7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7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35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HMGB1水平,并对其中3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入院时、入院后第7天、第14天血清HMGB1水平进行动态检测;同时进行相关化验指标的检测,根据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2002年标准版公式即:MELD分值=3.8×ln[胆红素(mg/dL)/18]+11.2×ln(INR)+9.6×ln[Cr(mg/dL)/88]+6.4×(病因:胆汁性或酒精性0,其他1),对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MELD评分计算。结果正常对照组、慢性HBV感染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患者血清HMGB1水平(μg/L)分别为:14.29±4.01、49.68±7.72、61.92±15.42,重型乙型肝炎组明显高于慢性HBV感染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慢性HBV感染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中存活组与死亡组血清HMGB1水平(μg/L)分别为:62.02±16.16、62.59±14.97,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HMGB1水平与MELD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动态检测发现,死亡组患者入院后血清HMGB1水平持续下降,而存活组患者入院后血清HMGB1水平下降至第7天后出现再次上升趋势。结论 HMGB1可能与重型乙型肝炎的发生发展有关;血清HMGB1水平与MELD评分及患者预后未见明显相关性;动态检测血清HMGB1水平,可能对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预后预测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情重 ,特别是重型患者 ,起病急 ,进展迅猛 ,病死率高 ,幸存者有较严重的后遗症 ,目前该病尚无特效治疗办法[1 ] 。我们采用胸腺素α1(Thymosinα1,Tα1)加常规治疗较单纯常规治疗取得了明显效果 ,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病例选择  1999~ 2 0 0 1年我院传染科收治的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 2 7例 ,男 15例 ,女 12例 ,平均年龄 2 6 4岁(6~ 72岁 ) ,所有病例均经陕西省防疫站病毒研究室检测流行性乙型脑炎血清IgM抗体阳性 ,其中轻型 5例 ,普通型 10例 ,重型 12例。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17例 ,对照组 1…  相似文献   

11.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引流量的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chronicsubduralhematoma ,CS DH)是中老年患者轻微颅脑损伤后最为常见的颅内病变。虽然CSDH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 ,但钻孔闭式引流术已成为神经外科医生普遍采用的方法。我们对CSDH患者术后引流量进行了对比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选择 1991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住本院神经外科资料完整的CSDH患者 15 2例。其中男 138例 ,女 14例 ,年龄 36~ 82岁 ,平均 6 2 .3岁。 5 0~ 6 5岁者 12 6例占 83% ;双侧CSDH者 2 3例。 15 2例CSDH患者术前均行头颅CT扫描…  相似文献   

12.
<正> 慢性病毒性肝炎(迁延型及活动型)的治疗,在目前仍然是一个未解决的问题,国内外尚无理想的治疗措施。我院自1980年12月至1982年3月用渭南地区制药厂试产的复方水飞蓟蜜丸治疗慢性肝炎128例,临床上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并对67例进行了随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微卫星改变 (microsatellitealteration ,MA)在肝硬化组织的发生情况及其与病毒性肝炎的关系。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简单重复序列多态性方法 (PCR SSLP)对 30例肝硬化组织石蜡标本的微卫星不稳定性 (microsatelliteinstability ,MSI)和等位基因杂合性丢失 (lossofheterozygosity ,LOH)进行研究。 结果  30例肝硬化组织中有 17例出现了MA(5 6 .7% ) ,其中至少有一个位点发生的MSI有 4例 (13.3% ) ,而有 15例至少有一个位点出现了LOH(5 0 % ) ,MA的发生与HBV感染及是否合并HCV感染无显著相关。结论 肝硬化作为肝癌的早期表现就已经存在有微卫星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内窥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EST)对胆总管结石、十二指肠乳头狭窄等疾病的治疗效果,并对术后出现的远期并发症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行EST治疗的158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对其中资料完整的103例患者进行资料统计分析.结果 出现远期(≥术后3月)并发症者13例,发生率为12.6%.其中,胆总管结石复发者8例,有6例伴随胆管炎反复发作;单纯胆管炎1例;出现结石性胆囊炎2例;胆管结石残留1例;慢性胰腺炎1例.结论 EST是治疗胆道梗阻的安全、可靠的方法.术前患者黄疸可能是引起远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肝硬化血小板减少与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浓度及HBV-DNA载量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26例血小板减少的慢性乙肝肝硬化肝功能代偿期患者、73例血小板减少的慢性乙肝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患者、26例血小板正常的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及25例健康对照的血小板参数;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TPO浓度;荧光定量PCR法测定99例血小板减少的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的HBV-DNA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血小板减少的慢性乙肝肝硬化肝功能代偿期组及慢性乙肝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组的血小板显著降低(P<0.01),血小板减少的慢性乙肝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组的血清TPO浓度显著升高(P<0.05),而血小板减少的慢性乙肝肝硬化肝功能代偿期组与血小板正常的慢性乙肝肝硬化组及健康对照组的血清TPO浓度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小板减少的慢性乙肝肝硬化肝功能代偿期组、失代偿期组的血清TPO浓度与外周血小板计数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与HBV-DNA水平小于103IU/mL的血小板减少的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组比较,HBV-DNA水平在103~106IU/mL及HBV-DNA水平大于106IU/mL的血小板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血小板减少可以作为评价慢性乙肝肝硬化的指标,但不能区别肝硬化肝功能处于代偿期还是失代偿期。慢性乙肝肝硬化血小板减少是多因素影响的,血清TPO水平在慢性乙肝肝硬化中增高,其对血小板减少的影响不大,而乙肝病毒载量高低对血小板减少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1956年9月至1977年6月,共收治肝硬化患者1737例,占同时期住院总人数的0.71%。其中门脉性肝硬化1465例,占84.34%,坏死后肝硬化119例,占6.85%,心源性肝硬化71例,占4.0%,胆汁性肝硬化40例,占2.3%,肝炎后肝硬化29例,占1.6%,血吸虫病性肝硬化7例,占0.4%,梅毒性肝硬化3例,黑热病所致肝硬化2例,中华枝睾吸虫所致肝硬化1例。现将门脉性肝硬化1465例,就其临床资料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7.
<正> HBV在我国人群的感染率为31.6~61.56%。目前携带HBV者占全国人口的7~12%。尤其是HBV复制指标阳性的孕妇,其婴儿的HBV感染率达75~100%。HBV与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生又有较密切的关系。但至今国内外抗HBV治疗尚无理想的药物。于1989年初我们试用HBV-TF联合大剂量乙肝疫苗治疗慢性HBV感染者22例,对照组18例。报道如下: 病例选择与一般资料:1989年1月~11月住院或门诊HBsAg(+)超过半年以上,并有HBcAg(+)或PHSA-R(+)的患者或携带者共40例。随机分治疗组22例,对照组18例。治疗组男18(对照组14)例,女4(4)例。平均年龄34.1(29.88)岁。HBV感染时间半年-10~+(半年-7)年。临床病型:C AH 11(11)例、CPH6  相似文献   

18.
<正> 1980年12月~1987年10月,我院门诊治疗淋病160例。其中男148例,女12例。年龄在18~64岁,其中20~40岁者137例,占85.67%,已婚136例,未婚24例。由不洁性交引起发病者154例,占90%。由使用公用盆池洗澡及有同性性器管接触史者4例,占2.5%。否认明显诱因者2例。病程中急性期155例,有合并症者5例,2例合并包皮——龟头炎;2例合并尿道海绵体炎;1例合并慢性前列腺炎。  相似文献   

19.
<正> 我科自1983年以来,采用痔上动脉化疗药物灌注后注入医用TH胶进行堵塞,并结扎双侧髂内动脉阻断肿瘤组织血供的办法、治疗不能切除的晚期直肠癌17例,经术后1年~7年随诊15例患者、并与单纯腹壁造瘘20例患者进行对比观察,发现该法治疗的17例患者中,自觉症状好转的13例(占76.4%)。减轻的4例(占23.5%)。自我生活能力提高者14例(占82.3%);3例变化不大。粘液分泌及出血量明显减少的15侧(占88.2%);2例变化不著,原发病灶生长趋于缓慢。CEA测定无显著变化。17例中15例得到随访,占88.2%。此15例中在病理方面显示不同程度的细胞退行性变、癌细胞结构模糊,核仁不清、细胞萎缩、癌细胞间隙增大,周围组  相似文献   

20.
<正>强力宁为甘草甜素复方制剂,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过敏等类皮质激素样药理作用。近年来,强力宁已广泛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爱滋病等疾病。作者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强力宁对溶血性贫血患者在减轻症状、消除黄疸、控制溶血方面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