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12月,275页)2016年,福州大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研究院编写的"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海洋强国战略丛书"出版了首批成果,该套丛书旨"在全球化的视野下,通过挖掘本民族海洋文化基因,探索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历史、经济、文化的关联,建设  相似文献   

2.
人才匮乏是制约江苏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针对江苏海洋经济发展现状,指出江苏海洋人才队伍建设面临严峻的考验,已经成为江苏实施国家海洋战略、振兴"海上苏东"的重大障碍,并提出了加强江苏海洋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交通运输部南沙群岛海上救助中心在南沙群岛永暑礁挂牌成立,这是我国政府履行国际公约,保障南海海域海上航行和运输安全的具体举措,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南海海上应急救助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2018年7月27日,交通运输部派遣海洋救助船"南海救115"轮进  相似文献   

4.
林鹰 《交通与运输》2012,28(6):49-51
我国属世界海洋大国,拥有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其中划归国家管辖的专属经济区、大陆架面积达260余万平方公里。因此,维护国家主权,维护海洋权益的任务日益繁重,需要装备更多现代化的海监船。中国海监的主要职能是依法对国家管辖海域(包括海岸带)实施巡航监视,查处侵犯海洋权益、违法使用海域、损害海洋环境与资源、破坏海上设施和扰乱海上秩序等违法违规行为,并根据委托或授权进行其他海上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海洋和贸易大国,随着海上贸易量的不断增长,对海上交通线的依赖性极强.海上交通线安全是保障本国政治、军事、经济、能源安全的关键所在.由于海洋大国控制海洋交通线,海盗与海上恐怖主义等因素影响,交通线受到潜在和现实的威胁.争取交通线主导权,保护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拓展我国发展空间已刻不容缓.针对海上交通线安全的现状,对潜在和现实威胁进行分析,提出可行的维护交通线安全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南海交通史研究若干问题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古代中国人的海洋观念 <释名>云:"海,晦也,其水黑如晦也."古代中国人从陆地望海,觉得海很黑、很深、很有神秘感.人在黑夜里容易疑神疑鬼,白天则不会,晦暗之处容易产生神秘感.中国人最初对海的观念就是海上有仙.从<史记>开始,古书就记载海上有出产不死之药的仙山,名为蓬莱,蓬莱即是仙人居住的地方.魏晋时期,约有六篇有关海的赋,都提到海上有名山、仙人、异兽,所以中国人最早的海洋观念是与"求仙"有关的.  相似文献   

7.
南海是环中国海海洋地理的关键环节,不仅是历史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上"东西二洋"航路的核心海域,也是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中国-四方-四海"陆海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海之滨包括我国岭南沿海、海南岛至东南亚沿海的跨界海洋文化区域,史前、上古海洋聚落形态集聚分布,关系密切并最终整合一体,成为环中国海海洋文化特殊而重要的一个区系。文化因素跨时空分布的格局,也显示了土著先民频繁的海洋文化交流活动,是形成历史时期南海沿岸与跨海之航路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作为海洋国家,日本向来较为关注海上航线、海洋贸易等领域的研究。对于南海海上丝绸之路,日本学界已由早期的人物研究、航线测定等进而深入至对文化交流、文明碰撞、网络形成等问题的探讨。关注人群也由学术界扩大至整个社会,海上丝绸之路热潮至今未消。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是和平崛起的中国在追求融入世界和自我发展的道路上,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由之路,是保障国家整体安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拓展国家战略空间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顺应时代潮流,参与全球性问题和国际公共事务治理的需要.海洋文化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局限性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研究海洋文化意识的局限性、海洋文化价值取向转换的局限性、海洋精神文化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和探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必然涉及海洋运输航道安全问题,而现阶段紧密结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进行航道安全研究的成果较少。在文献综述基础上,通过界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范围,明晰航道安全的研究对象,从战略物资进口通道角度切入,用详实的数据论证了海上丝绸之路承载着我国能源进口、对外贸易、国家安全等战略重任。立足当前国内外宏观形势,归类梳理了航道沿线宏观环境错综复杂、航道沿线国别之间协调合作机制欠佳、航道运输规划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和其他不可抗风险等四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并从坚持和平外交政策、尝试建立21世纪南海经济圈、积极构建地区沟通合作平台、力求掌握航道安全主动权等角度提出了针对性较强的意见建议,争取为建设安全、繁荣、互利共赢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开阔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正(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7月,361页)正如温州地方志里所描述的那样:"瓯郡数县,倚山滨海,为浙东控接八闽要地,列城相望,襟江带溪,形势雄壮。"温州的发展和其发达的海上交通有着紧密的联系,是海上的交通带动了温州与其他地区的往来,促进了温州的发展和发达。可以说,没有海,就没有温州的繁荣。因此,在温州的发展史上,"海上温州"注定是浓墨重彩的一笔。2016  相似文献   

12.
《交通标准化》2004,(1):25-3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海上海事行政处罚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海上海事行政管理,维护海上交通秩序,防止船舶污染沿海水域,根据<海上交通安全法>、<海洋环境保护法>、<行政处罚法>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调研国内外诸多海事航海保障相关部门、海外港口投资企业及其他相关涉海单位,深入分析并解读国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重点关注东盟国家航海保障服务建设,结合近年来政策导向、科学技术、航海保障服务相关技术的趋势、经济形势、e-航海发展带来的用户需求变化等因素,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航保服务体系的框架以及该体系的建设规划和相关举措.  相似文献   

14.
通过<西游记>中有关人物形象活动环境以及相关佛教、道教对海天佛国、海上仙境描绘的分析,说明华夏先民具有浓厚的海洋崇拜与海洋信仰.这种浓厚的海洋情结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海上信息高速公路是一个新型的海事信息交换和管理系统。文章提出了海上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框架,并进一步对我国建设该系统的必要性、可能性作了全面分析,阐明了建设该系统对我国海上安全和海洋环境保护方面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宁波之名,始自明代,源自海上.明太祖朱元璋取"海定则波宁"之义,赐名宁波,[1]一直沿用至今.故宁波与海洋的渊源可谓深矣.宁波这一中国东南的海上门户,在唐代称明州.唐宋以来,成为长江下游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在海上丝绸之路上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南宋<乾道四明图经>卷1<分野>中记载:"南则闽广,东则倭人,北则高句丽,商舶往来,物货丰衍".作为海外交通的重要口岸,宁波在海上贸易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在明初业已显示出来,由于东望日本的地理位置,宁波成为明初设立掌管海外贸易事务的三个市舶提举司所在地之一,主要贸易对象是日本.明中叶以后,商品货币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内部涌动变革的潜流,私人海上贸易蓬勃兴起,继之西方葡萄牙人扩张东来,在世界格局急遽变动之中,嘉靖年间海上风云变幻,在新的贸易体系酝酿中,宁波港也出现了新的特点,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繁盛的联结点,凸显出作为国际贸易港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南海神庙是岭南文化海洋性特质和中西文化融合、创新的一个典范.从海洋文化视角审视南海神庙,南海神庙是广州海上丝路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海神民间崇拜的中心,蕴含着丰富的广州海洋民俗文化历史,是从大陆文化到海洋文化转折点的一个见证,具重要的海洋历史文化价值.继承和弘扬南海神庙所表现的传统文化,是广州海洋文化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霾"和"霭"具有太大的相似性和关联性,"天空阴霾"、"暮霭沉沉"这些词语营造的情境我们都有具体的体验.在日常生活和一般的语言活动中人们对二者是不加仔细区分的,但有时却是需要细究的,不能含糊的,无可回避的,比如在船舶海洋水文气象观测与编报工作中对天气现象的观测,以及对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等法规中的对应词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来,建立在地缘环境与内生禀赋基础上,作为后发崛起国的日本,其海洋战略经历了曲折的演变过程,对其国运兴衰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勾勒塑造日本海洋战略的关键要素,分阶段梳理日本海洋战略重心从海外扩张到海上贸易再到海洋开发的变动,揭示战略转折背后的动因,关注海洋战略与日本整体国家战略的互动.在此基础上,文章讨论了日本海洋战略演进对中国构建海洋强国的镜鉴,强调加强基础性能力建设以及推进包容性海洋战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航运业的发展,油轮特别是大型油轮在海上的广泛运输,增加了海上油污染事故发生的几率,同时国内油港大型储油罐的建成,周围辅助的油品运输管线,也存在着一定的泄漏风险。根据MARPOL73/78《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各海事局高度关注溢油应急能力的建设,海事部门加强对港口、船舶的管理,加强对油品、危险化学品管理,提高溢油应急能力建设水平。通过大连"7.16"溢油应急处置工作、大连"6.30"溢油应急处置工作案例,针对溢油应急现场管理,探讨溢油应急现场标准化管理方法,以便更好地处置溢油,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