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开高速公路路基拓宽采用直接在原路基两侧拼接技术。原有路基软土地基采用塑料排水板处理,大部分路段地基土已完成固结,即沉降已处于稳定状态,路基拓宽后的新老路基存在差异沉降。现用有限元软件对拼接路基的沉降进行模拟计算与分析,为路基拼接工程的设计提供指导和依据。通过路基沉降计算与分析,拓宽路基采用复合地基处理可以减小新老路基差异沉降,达到路基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老路拓宽设计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运用平面应变有限单元法,对老路拓宽时新路基在重力作用下的沉降和应力分布规律进行分析,指出了拓宽路面在界面处开裂的原因在于应力集中和界面强度的不足。最后提出老路拓宽设计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3.
文章结合工程实际,利用有限元软件,对海堤拓宽工程中新老路基采用的不同软基处理方法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排水预压法工后沉降较小,但是在施工期间对老路的扰动较大,存在稳定性不足的情况;预应力管桩复合地基可以有效降低施工期间沉降以及工后沉降。  相似文献   

4.
老路拓宽容许工后不均匀沉降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平面应变有限单元法,分析了不同沉降量对路面结构的影响。并提出了老路拓宽不均匀沉降容许值。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高速公路拓宽方式对路基沉降的影响,结合西潼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针对单侧拓宽和双侧对称拓宽方式建立了路基沉降数值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路基顶面沉降、差异沉降与坡脚水平位移的变化规律,并选定试验段进行双侧对称拓宽方式下的数值模拟分析和分层总和法计算,同时进行了路基沉降观测。分析结果表明:拓宽相同宽度时,双侧拓宽的旧路基中心沉降减小幅度较单侧拓宽增加15.2%;两侧各拓宽2车道时,路基差异沉降是单侧拓宽4车道时的24.3%;随着拓宽宽度的增加,旧路基中心沉降增量逐渐减小,最大沉降位置在距新建路基边缘内侧3~5m处。数值模拟、分层总和法计算及现场观测最大沉降分别为18.40、18.74、16.06mm,表明数值模拟方法可靠,模拟结果与观测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沿海地区软土地基上的高速公路拓宽改建工程的侧向变形规律、 竖向变形规律及时空特性, 以浙江地区某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某段路堤为研究对象, 利用 Midas GTS NX 有限元软件, 进行数值模拟计算。 研究结果表明: 当前老路沉降尚未完成, 在采取了老路路基边坡开挖成台阶状、 新路基上路床设置高强土工格栅、 新路基采用管桩进行地基处理等措施后, 在拓宽工程完成后的 20 年内, 新老路基变形、 沉降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深厚软基区老路拓宽存在的新老路基差异沉降问题,探讨改扩建城镇公路拼接处新路桩基的抗差异沉降作用机制与合理设置,建立路面结构-老路基下层土体-新路基下层桩土混合体以及深部软土的有限元力学分析模型,分析拓宽段路面在新老路基土不同模量比条件下路面沉降与侧向位移的变化规律,分析采用不同长度的水泥搅拌桩处理新路基时对新老路基差异沉降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无桩加固时,新老路基模量比越小差异沉降越大;有桩加固时,不同模量比条件下应采用不同桩长处理新路基,桩长过长或者过短均不利于控制新老路基差异沉降。以路面变形为控制指标,优化分析得到各模量比下的最优桩长和以路表平整为指标的新老路基变形等效深度,为深厚软基区道路拓宽新路基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拓宽路基差异沉降特性和影响因素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为了解差异沉降对拓宽道路的影响,应用有限元程序,建立了差异沉降计算模型,分析了拓宽路基差异沉降特性,研究了路基高度、土基压缩模量、拓宽方式和宽度对路基差异沉降以及沉降曲线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双侧拼接在差异沉降控制上优于单侧拼接;土基压缩模量从2MPa增加到10MPa时,最大差异沉降从20.58cm降低到5.46cm,且最大差异沉降的增加和土基压缩模量的减小不成反比例,存在减速性;当路基高度从2m增加到8m时,最大差异沉降从6.38cm增加到13.10cm,受边界条件的影响,路基高度越小,拓宽路基顶面沉降曲线越接近"~"形.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平面应变有限单元法,分析了不同沉降量对路面结构的影响.并提出了老路拓宽不均匀沉降容许值.  相似文献   

10.
拓宽道路路面开裂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平面应变有限元方法对拓宽沥青路面进行了分析。计算了拓宽道路的不均匀沉降以及由此引起的附加应力,并对影响路面附加应力的参数进行了分析。最后探讨了拓宽道路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