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美同的对外政策话语中,美国政府经常运用三种语义策略获取最大的国家利益,一是通过词语语义意象号召国内民众支持政府的外交政策;二是通过调控词语概念的语义内涵和外延,以及如何利用语义度差使词语概念成为一种特殊的外交武器;三是通过构建叙事结构诱导民众产生心理预期,接受政府需要的心理现实,成为对外政策的拥护者。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年代,伴随中苏关系的破裂,美国继续实行敌视中国的政策,新中国建立之初实行的的联苏抗美"一边倒"的对外战略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中共开始调整对外战略,提出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反帝、反修"统一战线的对外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使得我国处境日益恶化。  相似文献   

3.
隐喻的认知过程和语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隐喻的认知理解过程及其基本特点,揭示了语境信息,尤其是语义与语境的冲突对隐喻认知的重要影响,对培养和提高学生更好的理解隐喻语义的能力,对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对外政策的进一步开发,我们与美国人打交道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多。然而在与美国人打交道的时候我们都会有一种难以沟通的感觉。这种困难除了语言的差异外,更多的则是文化的差异。本文就跨文化交际行为中出现的问题,向读者简单地介绍了美国的社会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探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策略,可以借鉴其他国家成功的民族文化对外传播范式。本研究甄选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日本、韩国、墨西哥、阿根廷九个国家,根据其文化背景、对外文化交流政策、传播路径和文化影响力,将其分别归为文化超级大国、传统文化强国、杂糅文化国、新兴文化国、特色文化国,分析它们助推民族文化走出去的范式,提炼其民族文化输出的国际经验,为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提供参考,以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实现中西文明互鉴。  相似文献   

6.
体裁分析可揭示不同类型的语篇具有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和体裁结构.通过了解语篇建构的过程,理解语篇的语义内涵.本文主要探讨了体裁分析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并展示其教学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7.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产物,也是文化的载体。每一种语言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入研究语言的社会文化因素,培养文化洞察力,已成为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阅读教学作为外语教学的重要环节,把文化背景知识贯彻到阅读教学中去尤为重要。本文论述了文化导入的重要性以及文化背景知识在阅读理解中的重要作用,并探讨了阅读教学中文化导入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隐喻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研究英汉隐喻。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隐喻的基本特征;继而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出发讨论了隐喻与文化的关系。每个隐喻背后都蕴含着丰富而生动的文化内涵,如果不能清楚地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就会造成文化冲突。人类文化的共性铸就了汉英隐喻中的相似之处,中西文化各自的特性又造成了他们之间的差异。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不仅要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结构,理解隐喻本身的意思,更要深入学习隐喻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理解其喻义,达到有效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们的认识、思维、经历、甚至行为的基础,要学好一种语言,了解、正确理解与文化相关的隐喻是非常重要的。文中从语义理解入手.对英汉隐喻的跨文化差异从文化根源差异和英汉隐喻关系差异进行深入比较,有助于读者更好地学习英语隐喻,培养地道英语的思维习惯,提高理解和表达英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学者在国际关系"双层博弈"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能够及时捕捉国外新的研究动向,撰写理论评介型论文,同时有意识地在中国外交实践分析、美国对外经济政策制定和商务外交实践的政治经济分析方面进行有益的经验型研究尝试。本文通过统计分析认为,中国学者的"双层博弈"研究已经进入了理论学习阶段的深化期,随着对理论认识程度的不断加深、学者整体研究水平的不断上升和青年学者研究队伍的不断壮大,"双层博弈"研究必然能够更多地融入中国的经验,从而丰富其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化寻根与章太炎对现代国家认同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国、保种、保教"是近代中国民族主义者主要的话语诉求。它使许多知识人常追思"国学"及其承载的国族的历史,并以此为基础去建构对现代中国的认同。在这一群体中,章太炎即是表现突出者。他对国学内涵的重新发掘就是意在建构国人对现代中国认同所必需的稳定而持久的价值体系、社会制度和行为规范。这既是文化民族主义的自觉,又是在外在危机压迫下的文化寻根。但却不意,章太炎的此等努力,实则是西方近代意义上的民族主义的知识和话语体系所隐含的权力体系在近代中国的复制,并割裂了中国的历史。同时,这一独特的历史镜像,以章太炎为代表,具有新旧双重身份的知识群体对对现代国家认同的建构具有文化民族主义之特征,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过程中传统的限度和对新旧知识的困惑同时并存的独特文化现象。这更能说明他们何以能完成由"借种族革命、推翻异族政府"转向对现代中国认同的建构的缘由所在。它决定了近代中国政治实践的外在表现形式、话语诉求及其深层困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讨论了“白色”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文化蕴涵,即,“白色”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各有其褒贬涵义,这主要源于各民族的文化差异,以及“白色”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互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汉语中词语的量较大,大部分都较容易翻译成外语,但是部分词语在对译时它们所蕴含的独特文化意蕴已经无法寻见,失去了它应有的味道,读来有种“食之无味”之感。本文简要阐述汉语词语的发展历史,阐明词语在汉语中的重要地位,并例举词语分析传统文化意蕴,论述词语的文化意蕴的研究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4.
文化负载词是指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组和短语.由于中西方在自然环境、宗教、习俗、文化意象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译者很难找到完全对等的表达.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探讨译者如何在原文文本和语境间寻找最佳关联,从而将原文本的信息意图或交际意图准确传达给译文读者.  相似文献   

15.
摘要华裔美国人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是华裔美国文学作家作品中常见的主题。伍慧明的《骨》是华裔美国文学作家作品中的代表作。它主要从安娜与父亲、尼娜与父亲、莱拉与父亲这三对父女之间的关系来集中展现华裔美国人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三个女儿中,安娜是极端的反抗者,属于“失根”族群中的一员;尼娜是洒脱的西化者,她最终选择了抛弃中国文化身份;莱拉是温和的叛逆者,属于“落地生根”类型。文章认为,莱拉所展现的这种“落地生根”类型的混杂新文化身份,对于当代华裔文化身份认同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翻译过程”和“译者主体”两条路线,回顾了近十年来国内译者主体的相关研究,发现一般有两种模式:文化模式和认知模式.文化模式确立了译者认知的主体地位和普遍性,却忽略了其受动性和差异性;认知模式则主要基于心理语言学,属于探究译者语言能力的信息处理模式,忽略了译者作为“人”的社会性和非语言能力对翻译过程的影响,提出将社会心...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书籍设计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必然要从中国本土文化汲取营养,脱离本土的设计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国现代书籍设计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大部分设计师摒弃了本土文化的设计理念,书籍设计作品中欠缺本土文化元素的运用。为此文章通过对现代书籍设计中本土文化元素的分析和研究,启发当代书籍设计师充分发扬本土文化的设计理念;并从书籍设计作品的评选、书籍设计师的培训两个方面分析现代书籍设计融合本土文化的有效途径,从而使中国的本土文化融入到读者的审美心理、文化精神,甚至阅读习惯之中。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建筑形式语言,表述出丰富而深刻的中国古代观念形态,这种形式或语言的价值,在于它直观地表述出抽象的语义和深刻的哲理。文章旨在通过中国古代建筑的木结构、大屋顶、平面布局、园林建筑等特殊形式,探讨其内含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颜色词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词语的概会意思上,更多的则是表现在语义反映概会时所增添的民族文化色彩上,即形成所谓的国俗语义,这些国俗语义有褒有贬,本文探讨一下不同民族的色彩词所包含的褒贬国俗语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