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交通网络图中,解决最短路径已有许多成功的算法,一般只以文字形式给出最短路径长度和路径上的顶点,很不直观。笔者研究了以图形方式表示最短路径的方法,以便对汽车行驶有更好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2.
智能交通系统中几种最短路径算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短路径选择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研究课题,它能够根据存储在电子地图中的道路网的拓扑关系,实时准确地规划出最短路径。目前的最短路径算法主要有4种,即Dijkstra搜索算法、A*算法、A*优先算法、A*双向分层启发式算法,每一种算法都有不同的执行标准,例如有的算法考虑获取最短路径,但没有考虑算法运行时间;有的算法同时考虑在运行时间和获取最短路径这两个方面。详细分析这4种算法的路径算法,比较其优劣。  相似文献   

3.
最短路径子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型网络中两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常常不止一条,而且在带限制条件的路径选择等应用上,常常需要找出多条最优或近优的路径.一些经典的单源最短路径算法,如Dijkstra算法,能找出一条从起始点到目的点的最短路径,但并不能求解两点之间的所有最短路径.本文给出了最短路径子图的概念,用于存储图中两节点之间所有最短路径信息,能够节约存储空间.并给出了最短路径子图构造算法SPSG,其时间复杂度为O(n e),比同类算法时间复杂度更低.随机网络模型的仿真结果表明:SPSG算法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4.
网络最短路径定界搜索算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Dijkstra算法求解大规模网络两顶点间最短路径时,需计算大量与最短路径无关的顶点,效率较低,双向定界搜索算法是首先对网络进行双向搜索,得到一条经任意点的最短路径,一般情况下,这条路径已非常接近、甚至等于最短路径。然后,以此路径的标号(即路径长)作为搜索计算的界,进行双向标号计算,对超过界的顶点不再计算,以提高计算效率.算法分析表明,用该算法可使计算效率提高约一倍。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用矩阵迭代法求最短路径问题.该方法与现在经常应用的Dijkstra算法(即标号法)相比,具有计算简单且计算量小的优点,能够在求得任意交通节点之间的最短距离的同时显示出所走路径,这是其他算法所不具备的突出优点.给出了矩阵迭代法求最短路径的具体方法,以某中等城市为例进行了最短路径的寻优和交通流分配,该实例证实了该方法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多目标最短路径模型及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获得满足决策者需要的多目标最短路径问题的有效路径,建立了多目标最短路径模型,并提出了综合k-最短路径算法和多目标格序决策方法的多项式算法.该算法根据决策者可以接受的各单目标的上限,用k-最短路径算法,分别确定各单目标的可行路径集及其交集.再用多目标格序决策方法,比较交集中的有效路径,最终获得决策者满意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前言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最短路问题,例如寻找两点之间总长度最短或者费用最低的路径。在运输、物流、设施选址以及人员调度问题中,最短路径是很常见的问题。解决最短路问题的方法有很多,例如迪杰斯特拉算法、福特算法。在这里我们介绍基于遗传算法的最短路径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针对如何利用Dijkstra算法来高效地查找图中任意两结点之间的最短路径这一问题,提出了2种优化方法:其一是应用图中各结点的出入度来简化查找任意两结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其二是利用已求出的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来快速获得其他结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三角网格的地表模型上的最短路径算法。该算法利用离散点的空间信息计算得到起点So到周围邻接点的最短距离,然后用逐步向外层边界扩展的方法扩大起点的邻接点范围,直到起点的邻接点中包含终点to。此过程可求得So到to的最短路径上的关键点,然后求取无原始边连接的2个关键点之间的精确路径点。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交通网络中,为了优化交通流,需要搜索到符合出行需求 K 最短路径,并 将 OD(Origin-Destination)交通流合理分配到这些路径上.本文主要对搜索符合出行需 求的 K 最短路径搜索算法进行了研究,解决了已有算法仅能搜索出单条满足最短及 K 最 短条件路径的问题.根据 Wardrop 第二原则及路段阻抗函数理论,分析了路径集合搜索方 法对优化城市交通流的必要性,并定义了城市交通网络中 K 最短路径集合的概念及选择 条件,提出了一种面向城市交通网络的具有多项式时间复杂度的 K 最短路径集合搜索算 法.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算法可以搜索出满足出行需求的所有 K 最短路径集合,在该 路径集合上进行交通流分配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多目标最短路径的问题采用线性加权Dijstra算法.在立体交通规划布局阶段,考虑其相互作用关系,提出群布型立体交叉的概念及用最短路径法优化匝道设计的实用方法.以重庆绕城高速公路与射线之间的界石、一品、南彭立交为例,检验该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铜汤高速公路为山区高速公路,地形、地貌较为复杂,布设互通立交的地形条件十分有限,若采用平原微丘区常用的互通立交型式,会导致大量的高填深挖,对自然环境破坏较大,同时工程造价也会大幅度地增加。故在铜汤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设计中,设计人员突破设计定式,对每个互通方案都进行了多方案的比选论证,尽可能地让设计作品成为精品,对其他互通立交的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重庆绕城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绕城高速公路互通立交众多,造成互通立交之间的间距较小,为使立交间距既满足最小间距要求又不影响绕城高速公路作用的发挥,笔者通过对绕城高速公路立交特征的分析,并根据JTG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对立交间距的规定,结合重庆和国内其他城市已建城市环线高速公路小间距立交设置的成功实例,对城市环线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密度进行探讨,并提出城市环线上小间距立交对策措施的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相邻互通式立交交织区的构造,并结合我国《公路通行能力手册》中交通流理论对相邻互通立交间的最小交织长度进行探讨,以期对互通立交设计中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既有立交改扩建工程方案设计时,需综合考虑立交的新功能定位、交通量适应性、既有构造物利用、对现有道路交通的影响、立交工程造价等因素。结合相关经验,根据立交改扩建的背景原因,提出不同情况下既有立交改扩建工程方案设计思路,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立交型式选择是立交建设中重要的前期工作,立交型式不同,将使整个立交的交通功能、投资、景观及社会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受到影响。本文采用粗糙集理论,通过对相同道路条件下不同立体交叉口设计方案进行粗糙集评价,建立了对已有的立交桥设计方案的评价模型,针对具体问题对冗余指标进行筛选,再根据数据自身特点赋予其权重,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避免传统的主观评价和层次分析法主观确定各个指标隶属度的弊端。  相似文献   

17.
立交型式的选择是立交建设中重要的前期工作,型式不同,将使整个立交的交通功能、投资、景观及社会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均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王颖 《交通标准化》2011,(24):56-60
互通的路基路面的排水设计是互通总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对保障互通功能的发挥、延长互通的使用寿命有着重要意义。结合阳盂高速公路平定北互通实例,详细阐述山区互通式立体交叉路基路面排水设计的思路和做法,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详细介绍流水互通式立交设计,从交通量的分析着手,考虑实际地形情况,对互通式立交选型、布设原则及设计标准进行阐述,同时通过具体实例总结出一些设计经验,可供业内人士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通行能力在现行的规范、规程中缺乏相应的分析、计算方法。为了寻求其可行的分析、计算方法,合理确定互通立交的规模和形式,以天津市快速路典型互通立交为例,采集大量数据,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互通立交各组成部分的交通特性。通过实测数据的标定,建立互通立交仿真实验平台,得到天津市快速路互通立交基本路段,分、合流区,交织区,各类型匝道的通行能力推荐值,并提出了互通立交通行能力的计算公式。最后针对如何提高互通立交的通行能力给出了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