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基于混凝土材料疲劳损伤累积与破坏的试验结果分析,指出混凝土材料的疲劳破坏用一个确定的临界损伤值描述具有不合理性,提出了一个非线性累积损伤破坏准则,该准则抛弃了以确定的临界损伤值为描述疲劳破坏的概念,试验表明本文的非生准则与试验结果具有良好的吻合性,并给出了利用该准则预测变幅疲劳荷载下材料寿命的方法,以及基于该准则推导混凝土材料S-N曲线的原理及与试验结果的比较。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锚固区钢绞线锈断对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梁黏结性能的影响,对6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进行静力拉拔试验.通过设计电化学快速锈断钢绞线、缓慢切割钢绞线和直接放张3种应力释放方式,研究应力释放方式、混凝土强度和箍筋直径对断后预应力钢绞线黏结性能的影响,揭示预应力钢绞线与混凝土黏结力沿纵向的分布规律,得到预应力钢绞线的黏结-滑移曲线以及试件达最大拉拔力时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裂缝分布形态.试验结果表明:钢绞线与混凝土的黏结破坏由拉拔端逐渐向自由端发展,应力释放速度越缓,试件初始损伤越小,拉拔过程中黏结性能越稳定;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和增大箍筋直径均可提高预应力钢绞线与混凝土间的黏结强度;试件破坏形式主要为黏结失效或预应力钢绞线断裂破坏.本研究为完善锈蚀钢绞线与混凝土间黏结性模型提供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无黏结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受弯承载力状况,采用试验手段研究5根无黏结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1根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和1根型钢混凝土梁的受弯性能,通过详细分析其裂缝形态、受力性能及无黏结预应力筋应力增量变化规律,基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提出无黏结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吴转琴 《铁道建筑》2012,(1):130-133
本文介绍了缓黏结预应力技术的发展现状,通过缓黏结预应力钢绞线的摩擦损失、黏结锚固性能、缓黏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受弯性能、框架节点滞回曲线和疲劳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说明了缓黏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受力特点,介绍了缓黏结预应力技术在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的应用情况,为缓黏结预应力技术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板的冲切承载力计算的一些不足之处进行系统研究。假设混凝土材料为理想的刚塑性材料,以“拟库仑准则”为混凝土的强度准则,根据塑性极限理论,通过建立虚功方程推导出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板冲切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将基于该式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证明了该公式不但能很好地反映无黏结预应力板冲切极限承载力的各影响因素,而且计算结果较为合理、准确。  相似文献   

6.
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疲劳性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和总结7φ5钢绞线和栓钉连接件的疲劳试验成果,建议相应的疲劳强度取值;进行了两片简支和两片连续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疲劳试验,分析不同预应力大小和顺序、不同材料混凝土类型和强度的Ⅱ类截面预应力组合梁疲劳性能,得出若干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对7根圆钢管混凝土试件先后进行疲劳试验和推出试验,得到荷载-滑移曲线和黏结破坏荷载,研究疲劳循环次数和应力比对钢管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的影响。用黏结强度和割线模量定义了黏结界面损伤变量,探讨疲劳荷载与损伤变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疲劳循环次数和应力比对界面黏结性能有显著影响,导致承载力大幅度下降,且出现异常变化,对结构安全造成危害;通过黏结强度-滑移曲线的割线模量定义黏结界面的损伤变量,可以很好地描述疲劳荷载与损伤变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使用CFRP(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筋代替高强钢筋作为预应力筋,环氧涂层钢筋作为非预应力筋,可避免因预应力筋锈蚀而引起的结构物承载力下降和耐久性降低。把握无黏结CFRP筋应力增长规律是准确计算无黏结CFRP筋预应力混凝土梁(板)刚度、裂缝开展宽度及抗弯承载力的基础。针对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梁板在承载过程中无黏结CFRP筋不符合变形平截面假定的特点,应用等刚度法及弯矩-曲率非线性分析法,编制可用于分别考察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无黏结CFRP筋应力增长规律的计算程序。基于大量电算分析结果,得到受拉区非预应力筋配筋指标、预应力筋配筋指标、CFRP筋弹性模量、加载形式、跨高比、预应力筋合力点至受压区边缘的距离、受压区非预应力筋及受压翼缘等参数对正常使用阶段及正截面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连续梁板中无黏结CFRP筋应力增长的影响规律;建立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板中无黏结CFRP筋在正常使用阶段和正截面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应力增量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
体外预应力索可采用振动法检测,无黏结预应力锚索可采用反拉法检测,而埋入式有黏结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一直是困扰工程界的一个难题。等效质量法作为一种新型无损检测方法,受限条件少,检测快速,同时适用于无黏结和有黏结锚下预应力检测,填补了有黏结锚下有效预应力无适用检测方法的空白。对该方法使用过程中的难点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逐级标定的局限,提出了分类简易标定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其适用性,并与反拉法等作了相应对比试验,明确了其测试精度,测试精度能够满足绝大部分工程需求。在多地若干工程的应用实践证实该方法测试可靠,效率高,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混凝土在重复荷载作用下的疲劳寿命由于不可避免的随机因素的干挠,具有较大的离散性,因此有必要把概率的方法引入混凝土疲劳寿命的研究中去。本文根据混凝土在疲劳荷载下的损伤机理,提出以应变做为表征其损伤程度的量度。并由疲劳损伤过程与马尔可夫过程的数学相似性,认为可以考虑混凝土的疲劳损伤过程具有马尔可夫性。通过求解FOKKER-PLANCK方程,我出疲劳损伤状态的转移概率密度函数,求出在指定时间下疲劳损伤分布,也可求出在给定的临界损伤后的疲劳寿命分布。经与试验相比较,可知由此方法推出的寿命分布函数较对数正态分布更为接近试验数据,且具有较大的适用范围。该方法在进行铁路桥梁疲劳可靠性分析中是有用的。  相似文献   

11.
以朔黄铁路近2000孔混凝土梁为研究对象,开展重载运输对既有铁路混凝土梁的影响分析、常见病害统计及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加固处理对策。结果表明:重载运输导致桥梁结构主梁、墩台基础、支座等结构横向、竖向和纵向受力大幅增加,活载储备量降低,振动和疲劳加剧,进而引起混凝土梁体开裂、挠度过大、横向振动加剧、梁端顶死等一系列病害大量出现并迅速扩展,轴重和运量的大幅提高是病害快速出现和发展的直接原因,通过采取体外预应力加固、辅助钢梁加固和裂缝灌封等措施,可以达到提高混凝土梁结构承载能力、抗裂性能和耐久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铁路超细粉煤灰预应力混凝土梁疲劳性能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9组32m铁路预应力混凝土标准梁的缩尺模型,对掺用超细粉煤灰的预应力混凝土梁在重复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探讨粉煤灰掺量,混凝土等级以及养护条件等因素对铁路桥梁粉煤灰预应力混凝土梁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200万次重复加载后,模型梁静力及动力特性与加载前相比基本不变,超细粉煤灰的合理掺用对梁体疲劳性能没有不利影响,为铁路桥梁粉煤灰预应力混凝土设计参数的选取及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以我国目前普通铁路既有线上32 m跨度全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为工程背景,通过12片1/6预应力混凝土模型梁非腐蚀环境和腐蚀环境下疲劳试验,对预应力混凝土梁疲劳破坏形态进行研究,对其破坏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非腐蚀环境下,恒、活载跨中弯矩在0.45Mu时为配筋合适的预应力混凝土梁疲劳破坏时的临界荷载点(Mu为跨中静载极限弯矩,临界点以疲劳寿命为200万次进行定义),超过该临界点后,需要适时加固;腐蚀环境下,梁底普通钢筋锈蚀后(预应力筋不锈蚀),疲劳损伤程度随锈蚀率增大而增大,锈蚀率越大疲劳寿命越短;锈蚀率7%为腐蚀疲劳破坏的临界点(临界点以疲劳寿命为200万次进行定义),超过腐蚀临界点以后,需要对预应力混凝土梁进行加固。两种不同环境下预应力混凝土梁疲劳破坏试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预应力混凝土梁中非预应力筋虽然对静载承载力贡献不大,但是对疲劳抗裂作用明显,设计中应保证非预应力钢筋配置充足,包括充足的细密的箍筋、侧面纵向补充钢筋和梁底纵向抗裂钢筋、锚下螺旋钢筋等非预应力筋,以便分散裂缝宽度,提高疲劳破坏时的延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4根梁试件的单调加载静力试验,对体外预应力CFRP筋高性能混凝土T型梁和有粘结预应力CFRP筋高性能混凝土T型梁的受力过程、破坏形态、抗弯承载力、延性和变形等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体外预应力与有粘结预应力梁试件均具有较高的抗弯承载力、较大的位移延性和变形能力;体外预应力梁中体内预应力筋的应变增量比相应的体外预应力筋大得多;随着配筋率的增加,有粘结预应力梁试件的抗弯承载力有明显的提高,但其位移延性和变形能力有所降低。此外,应用商用软件ANSYS对4根梁试件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程序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不同损伤程度、粘贴钢板厚度和高度、有效预应力大小和加载方式等对粘钢加固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抗弯性能的影响,进行2片普通钢筋混凝土(RC)梁以及8片部分预应力混凝土(PPC)梁的U型粘钢加固抗弯试验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采用U型粘钢加固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能够有效抑制裂缝的扩展,显著提高加固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正截面抗弯承载能力;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损伤后加固,其屈服荷载和刚度较未损伤加固梁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初始有效预应力水平主要影响使用阶段的抗弯性能;非线性有限元模型能够预测U型粘钢加固梁的抗弯行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在实际工程中建议梁侧面粘贴钢板高度不超过梁高的1/3为宜。  相似文献   

16.
合九铁路9号桥体外预应力加固Ansys仿真分析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整治既有线小跨度低高度钢筋混凝土梁普遍存在的竖向刚度不足的病害,应用Ansys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分析,研究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的适用性,并对体外预应力钢绞线和体外预应力精轧螺纹钢筋方案进行方案比选;通过现场实测数据与理论分析的对比验证,结论为:体外预应力精轧螺纹钢筋加固技术可有效恢复小跨度低高度钢筋混凝土梁竖向刚度,具有经济高效、施工便捷、对铁路运输基本无干扰等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比跨度32 m铁路预应力混凝土梁用不同方法加固前后的力学性能,研究碳纤维加固技术应用的适宜场合。研究结果表明:在抗弯加固方面,碳纤维加固更适合于原结构高度较小、配筋较少、荷载变化不大的构件;对于梁高大、配筋多、活载作用大的桥梁,特别是预应力混凝土梁,因新增碳纤维的面积远远小于实体梁面积,加固后构件的刚度,钢筋应力的改善有限,其加固的效果不如预应力加固。采用黏贴碳纤维布的加固方法基本无法提高实体梁的抗裂性能,但在梁体开裂后,碳纤维对梁体的裂缝发展有较好的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18.
考虑预应力、恒载、混凝土收缩和徐变等因素,提出一种物理意义明确而计算精度较高的预应力T梁上拱度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表明:计算方法能够满足工程精度要求,计算结果可为预应力混凝土T梁预拱度设计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CFRP预应力筋混凝土梁在重复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方志  杨剑 《铁道学报》2006,28(1):72-79
碳纤维增强聚合物(CFRP)筋的线弹性力学性能使采用CFRP配筋的混凝土结构延性较差,因而CFRP配筋混凝土结构的延性已成为其应用中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通过对纤维增强聚合物(FRP)配筋混凝土结构延性指标的回顾,本文基于能量耗散的观点引入了反映FRP配筋混凝土梁延性特性的延性指标,并提出了梁荷载-挠度曲线下降段的修正公式,通过试验验证了其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对T梁的延性进行了参数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翼缘宽度对提高梁的延性和极限变形的有效性要大于预应力筋无粘结长度对提高梁的延性和极限变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目前大秦铁路运输荷载日趋增加,桥梁的既有损伤不断加重,桥梁不断老化,破损。通过既有盖板涵承载力评估可知,盖板涵混凝土压应力已经超出规范要求。为了改善盖板的受力性能,提高盖板的承载能力,对盖板进行体外预应力加固。根据已加固盖板的室内静载试验和200万次疲劳试验,结合数据研究体外预应力的加固效果。结果表明,体外预应力加固可以大幅度提高盖板的承载能力,在正常使用状态混凝土压应力最大降低约32%。最后,根据力学理论推导体外筋应力增量计算公式,借助试验结果验证理论计算的准确性,为体外预应力加固的实际施工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