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换层结构的高层建筑受力复杂,结合济南市一高层建筑商住楼,扼要介绍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要点、构造情况及转换层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考虑楼板变形时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框支层合理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框支剪力墙结构沿竖向划分成为转换层上部剪力墙结构和转换层下部框架-剪力墙结构。对各部分结构假定质量刚度沿高度均匀分布,将楼板看成水平放置的深梁,并假定以剪切变形为主。根据平衡条件,列出微分方程组。采用相应的数学程序求解,得到结构水平侧移及各构件内力。通过对内力和侧移的双重控制,进行框支层的合理设计。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广州国际投资大厦加层加固结构设计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并对原建筑物的加固、改造、加层部分与原建筑物之间的构造处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该文采用的方法可供高层建筑扩建和加固的设计和施工参考 .  相似文献   

4.
高层建筑中应用最多的梁式转换层的主要受力构件转换大梁的设计至关重要.本文将转换大梁按其承托的不同上部结构形式分为Ⅰ,Ⅱ两类,探讨了转换大梁各自的受力特点,分析了影响转换大梁受力的各种因素,并给出了设计建议,供设计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设计要点和施工吊要注意的问题作了简要的说明,为以后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6.
采用有限元法对一框支剪力墙土-结构体系进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通过对计算模型的自振特性以及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层间位移角、等效刚度比和剪力等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运用ANSYS建立框支剪力墙-土-结构共同作用模型对结构进行地震反应分析,能够真实地反映结构的抗震性能。转换层位置对结构自振周期影响较小;转换层附近的层间位移角和剪力均发生突变,且随转换层位置的提高而加剧;层间位移角较大值集中在结构中上部;框支柱剪力最大值发生在转换层中柱。建议抗震设计时,转换层位置可适当提高但不宜超过5层,等效侧向刚度比宜控制在0.8~1.3,除了底部框支柱加强外,还应该对中上部楼层采取减小层间位移的措施,对转换层中柱采取特殊加强。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通过算例分析比较,对框架结构在不同高度设置拱式转换层时的内力和位移特点进行研究.研究结论:带转换层结构与无转换层结构相比,转换层以上的结构构件内力变化较小,转换层以下各层内力变化较大.转换层不同高度的结构相比,高位转换层以下结构构件的内力变化相对较小,以上结构构件的内力变化相对较大.水平荷载下,转换层以上结构变形曲线以剪切变形为主,以下结构则呈弯曲变形特征,转换层处为上、下变形曲线的转折处.顶点位移随着转换层位置的升高而增大.不设转换层时,在结构下部出现一个极大值.设转换层后,转换层往往为层间位移较小处.只要合理设计,拱式转换层结构可具有良好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一内筒外框结构设计实例的前期结构计算模型,介绍了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被广泛采用的钢筋混凝土水平刚性层在8度地震区、20 ̄30层这一特定范围内最佳位置及数量设置的合理性、可行性,同时阐述了水平刚性层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9.
成都驿园由2层裙房相连的高79.15 m的塔楼B和高76.25 m的2栋塔楼A组成,呈"L"形布局,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支—剪力墙结构体系,属A级复杂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中,针对超长地下室温度应力、混凝土收缩引起的变形,采取了一系列技术处理措施,同时为满足功能要求设置转换梁结构,并进行了结构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10.
李列 《科技交流》2006,36(3):70-73
针对兰州市某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出现的裂缝,简要的阐述了钢筋混凝土裂缝的形成机理,并通过对该楼1-5层剪力墙裂缝的成因分析,提出了如何在高层建筑设计、施工过程中防止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出现裂缝的具体措施,可供设计、施工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广州地铁6号线一德路站、海珠广场站为工程背景,通过介绍车站的地理位置、周边建筑物情况、明挖法结构与暗挖法隧道的位置关系、隧道的断面尺寸、隧道的最大及最小埋深、施工的先后顺序、与既有建筑物的距离等,阐述两个车站的设计思路,采用站台与站厅分离的建筑布置,解决了在复杂条件下的地铁设站问题,可为类似条件下的地铁车站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建筑基坑开挖对周边地表及建筑物影响较大,且其稳定性难以控制。为此,本文提出基于自稳式钢支撑基坑支护结构的建筑基坑开挖方法。以某地铁车站基坑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稳式钢支撑基坑支护结构——双排围护桩与双排注浆钢管支撑相结合的支护模式,并布设针对建筑物、钢支撑和地表观测点,实时监测基坑开挖后邻近区域地表及建筑物沉降情况。结果表明:三个钢支撑极限承载力均达到1100 kN;采用自稳式钢支撑基坑支护结构邻近建筑物测点地表下沉幅度较小;基坑开挖对周边区域地表沉降影响存在时空效应,在地下水位较高条件下距离较近的周边建筑物受基坑开挖影响沉降显著。  相似文献   

13.
软土地区复杂环境下深大基坑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空间的日趋紧张,很多建筑受周围环境的制约,只能向地下发展。因此,对地下基坑围护结构的分析、计算也越来越为业内人士所重视。此文结合上海铁路局某工程地下围护结构的工程实例,介绍软土地基情况下基坑围护结构设计方案的设计思路、设计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介绍高层建筑供暖系统的几种直接连接方式———传统 的分层式供暖系统、双水箱分层式供暖系统、高层建筑无水箱 直连供暖系统,探讨高层给水工程中无负压管网自动增压给水 设备在高层建筑供暖系统中的应用,分析比较各系统的系统设 置、优势及其弊病。  相似文献   

15.
昆明枢纽沿线软土发育范围广、深度大、成分复杂,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枢纽扩能改造工程下穿通道基坑多毗邻既有铁路、军事管制区、市政道路及高层建筑物等,变形控制要求高、难度大。复杂敏感环境下软土深基坑的支护设计及变形控制成为扩能改造工程的设计难点。本文在搜集、分析昆明地区既有基坑工程案例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影响昆明枢纽基坑工程安全的关键性因素,研究了软土基坑中围护结构、内支撑的受力变形特征,揭示了基坑施工对临近设施影响的作用机理,提出了"防渗水、保安全、控变形、重监测"的基坑设计原则,形成了复杂敏感环境下软土基坑加固及变形控制成套技术,可为未来昆明地区基坑工程的安全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孙浩林 《铁道建筑技术》2020,(3):109-111,141
我国正处于城市建设的大力发展时期,在城市建设进程中,通过推进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将为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光谷广场地下综合体在建设过程中,针对大型综合深基坑支护稳定、地表建筑物结构安全、既有枢纽交通不中断、复杂地下管线迁改、市区施工环保达标等问题,提出并应用了基坑开挖可视化交底、围护桩干法灌注、多层深基坑不平衡支护、围护结构爆破拆除等多项关键技术,显著减少了大型基坑工程开挖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及对周边交通的影响(不中断交通),实现了各类管线的顺利迁改,为以后城市地下交通枢纽综合体设计及施工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今后城市地下立体多元化交通建设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提供了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7.
宝鸡市斗中路高架快速路,跨越宝鸡东编组站的10股轨道线和铁路专用线,同时桥下的城市主干路以框架桥的形式下穿宝鸡东编组站。桥位处需保留现状的地面交通、铁路框架桥和周围的高层建筑,桥址处空间局促,建设条件复杂,导致桥梁墩位布置困难。桥梁的布置方案与施工方案相互影响和制约。上跨方案是控制整条快速路的关键节点。综合考虑主墩的合理位置、恰当的孔跨布置和适宜的施工方案,对矮塔斜拉桥、刚构桥等方案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确定采用(97+97)m的转体刚构桥方案。该方案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均较优。该桥方案的研究过程和方法,为类似的复杂城市环境下,建设高架桥梁跨越铁路编组站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轨道交通改变了人们出行的方式,也是城市化进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轨道交通建筑人流量大、空间密集程度高,既承载交通功能,还承载对外文化交流的功能,目前,我国关于交通建筑公共空间文化展示方面的研究较少,交通建筑内部文化展示主要通过后期装饰实现,在整体设计上,停留在简单的、单一的设计,使得文化与公共空间产生一种割裂;在空间设计上,虽然对墙面、柱体、地面进行装饰,但是没有真正结合文化特色,略显突兀。文章以北京—张家口铁路(简称:京张铁路)沿线站房为例,探索轨道交通建筑公共空间与文化展示在建设阶段相互融合的展示方法。通过实地调研走访的方式,从文化主题选定、文化符号提取、文化表现3个方面梳理了京张高铁沿线轨道交通建筑公共空间的文化展示方法,能够给未来轨道交通建筑公共空间文化展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大跨径连续刚构桥边跨直线段现浇支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大跨径连续钢构桥边跨直线段现浇支架为例,介绍了现浇支架平台检算和基础检算的方法,确保支架平台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基础承载能力、抗弯、抗冲切和抗压能力均满足设计要求,经预压后观测,没有出现不均匀沉降,保证了支架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对于较软弱地基条件下的小高层框架结构,天然地基、复合地基、桩基础3种方案在工程设计中都能满足规范要求。此文结合工程实例,重点针对这3种方案中较适用的天然地基柱下条形基础、CFG桩复合地基、挤扩支盘桩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选,力图为此种条件下的地基基础设计找到一种比较通用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