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地铁车站大客流组织问题,以天津地铁营口道站为具体研究对象,结合实际运营经验,对大客流组织原则、影响因素和应对措施进行较全面的探讨。首先,结合营口道站实际运营情况和一线工作经验,总结地铁车站的大客流组织原则;其次,从乘客乘坐地铁的流程入手,详细分析影响车站大客流组织的主要影响因素,定量化计算AFC系统服务能力、出入口及通道的通过能力、楼扶梯的通过能力、站台乘候车秩序?、列车运能和客流疏导能力等;最后,遵循大客流组织原则,针对影响大客流组织的主要因素,从客流预测、客流组织、行车调度和票务组织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大客流组织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地铁车站大客流运营组织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地铁车站大客流的运营组织方法,首先对大客流进行了分类,并分析了各类大客流的特点.按照乘客乘坐地铁的流程,探讨了地铁车站客流组织的影响因素,重点从客流预测、车站客流组织、列车运能、票务组织等方面提出了地铁车站大客流的具体运营组织措施.并以西安地铁2号线运营组织架构为背景,构建地铁车站发生大客流的组织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地铁车站应对大客流的组织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地铁车站客流组织的基本原则,分析了影响地铁车站客流组织的因素,结合天津地铁1号线客流组织实例,简析了车站在应对大客流时采取的组织措施。  相似文献   

4.
从地铁车站大客流管控需求出发,提出了基于智慧地铁的车站客流压力分级管控技术和管控策略,即基于客流智能监控的车站客流压力分级技术和基于客流压力分级技术的大客流管控策略。分析了智慧地铁下的车站大客流管控需求和思路,介绍了车站客流压力分级管控技术和管控策略。该策略的提出可为地铁运营管理者更加精细化地处理各类大客流风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国内地铁车站客流无序性和突发性的现状,提出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的地铁车站客流预警模型。以南京地铁全线网某时段客流数据为输入样本,运用GRNN神经网络进行训练与测试,得出预测数据并对比实际数据进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预测数据拟合,精度可行。将预测数据与南京地铁实时客流预警系统相结合,提出突发性大客流应急情况下的运营服务对策措施,为地铁运营管理单位避免突发大客流造成人员踩踏、恐慌等事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南京地铁1号线南京站为例,根据南京站在线网中的位置、实施设备和客流特点,分析南京站客流组织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站厅和站台的容纳能力、出入口及通道的通过能力、自动售检票设备的能力、乘降设备的通过能力及列车输送能力,对南京地铁进入网络化运营时期后对换乘客流和外枢纽转入客流采取的车站级、线路级和线网级等控制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节假日期间客流规律分析与预测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做好节假日期间大客流组织工作的重要内容,可有效指导车站现场、OCC(运营控制中心)等提前做好预案,制定和实施合适的运营管理及客流组织计划。基于节假日期间车站进出站客流量特征分析结果,考虑按车站特点的分类情况,构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城市轨道交通节假日进出站客流量预测模型。最后利用广州地铁客流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精度分析,验证了模型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8.
随着地铁线网增多加密,部分地铁既有线车站的规模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客流需求,因此对既有线车站的改造将会越来越多。文章以天津地铁首次开展的"边运营边施工"项目——营口道站换乘楼扶梯改造为例,从车站属地管理角度出发,应用"5W1H"分析法,对既有线车站改造安全管控措施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上海世博会以及此期间城市交通的情况,世博游客主要选用公共交通,其中地铁承担的客流最多。上海地铁重点落实路网运能、安全防护、运营服务保障工作,并针对大客流采取了应对措施,包括事先研判预测、多种运行图应对、增加备车及时调度、强化现场保驾配置、重点车站分时限流、建立"1+6"信息告知系统、组织志愿者增援队伍等。由于地铁运营准备充分,在整个世博期间,地铁路网运营平稳有序。最后结合世博期间的实践,对今后地铁网络建设发展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化进程逐步深化、城市人口不断扩张的背景下,大城市市域轨道交通部分运营车站出现了超大规模客流的现象,需要相关部门积极应对,提早防范安全风险.以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九亭站出现的大客流问题为例,通过对车站周边的发展研究及客流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优化思路,并对于后续可能出现类似情况的车站,从客流组织、设计流线和规划适应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客流疏散的基本原则是合理的流线组织和安全地引导客流,使车站的设施设备得到最大均衡利用.F1参观客流具有客流量大、到达集中、疏散要求高等特点.通过对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上海赛车场站的设施设备能力分析,提出了F1正赛日离场时间车站客流能力的增加措施,站外、出入口和站内的限流条件和限流方法,站外、楼梯通道、站台的分流方法.最后对方案的执行过程和效果进行了总结分析.方案的实施经验可为今后类似的大客流组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地铁南京站是地铁1号线、3号线的换乘站,客流量大,换乘客流多,如何做好南京站的大客流组织工作是南京地铁1号线客运组织的重点工作。本文以1号线南京站为例,根据南京站在线网中的位置和客流特点,对南京地铁进入网络化运营时期后的大客流控制措施进行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大客流地铁运营组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广州地铁1、2号线为背景,从客流分析、行车组织、客运组织、票务组织4个方面提出大客流地铁运营组织办法,并简析了突发特大客流时的应急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采用Anylogic仿真软件,从流畅性、时效性及舒适性3个方面,对地铁车站进行客流优化研究,以地铁车站乘客平均排队人数、平均逗留时间及区域密度3项指标分析和评价客流组织方案。具体以兰州地铁西站什字站为例,建立乘客进出站流线及列车进出站的人?车混合仿真模型,对兰州地铁西站什字站站厅和站台的客流进行研究,分析站内客流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瓶颈问题提出优化建议,从设备配置和管理措施2个方面进行客流优化。  相似文献   

15.
针对地铁换乘站换乘方式适配性评价难题,提出总体技术方案并构建设施平均密度、能力饱和度、平均疏散时间等量化评价指标,以典型十字换乘站——沈阳地铁青年大街站为例,重点分析换乘方式能力适配性问题。通过车站客流仿真及指标计算评价,发现站台能力不足及换乘设施客流冲突等问题突出。因此,从行车组织及车站结构方面提出优化建议,其中压缩行车间隔仅能提升车站运能,但难以解决换乘节点客流冲击问题;而优化车站结构仅能减缓换乘设施压力,若同时实施,则能彻底解决能力不足和冲击性问题。建议大客流换乘站不采用十字节点换乘,应结合工程条件优先考虑T型或L型换乘。  相似文献   

16.
北京地铁西直门车站换乘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地铁西直门站目前换乘客流巨大,其运营管理借助先期修建的4号线车站设施采取单向换乘模式.针对4号线开通后换乘关系增加和客流量递增的情况,分析由新建换乘设施解决三线大客流安全、畅通的互换问题.根据西直门车站的周边环境条件,从客流总量和分向客流量入手进行研究分析.进行多方案的比选和论证,解决西直门车站三线换乘的客流问题,为地铁4号线的开通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广州地铁运营过程中列车车厢及车站站台过度拥挤的问题,通过对广州地铁实际运营客流分布特征的调查与分析,在时间维度上提出客流分布在年内、月内及周内的不均衡规律,分析节假日对车站客流的影响,在空间维度上分析车厢内客流密度在不同区间、不同编组、不同车厢区域的分布规律和客流在车站站台上的分布规律。通过对现状特征的重新审视,提出设计阶段客流预测数据的选用原则、车厢站立密度对站台乘客上下车时间的影响及车站布局形式与站台客流分布的关系。为广州后续轨道交通线路精细化设计提供依据,为国内类似城市地铁设计、运营组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地铁线网大客流应对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近年来国内各城市地铁发展及地铁大客流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地铁形成线网效应后如何应对大客流进行了探讨.从行车组织、客运组织、设备维修技术保障及外部单位协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应对措施.通过相关应对措施有效地保障了地铁大客流输运安全、有序可控.  相似文献   

19.
<正>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及人大代表近日赴上海市地铁张江培训基地展开集中调研。为应对地铁大客流问题研究地铁错峰方案,通过政策或经济杠杆,缓解中心城区早晚高峰客流拥挤问题。另外,高架和隧道结构安全、大客流踩踏、行车设备缺陷与故障等七大主要风险影响着上海市的地铁运营安全,相关风险隐患不容忽视。为从根本上缓解中心城区早晚高峰客流较大的矛盾,地铁错峰可能性方案正在抓紧研究当中。或通过政策引导上班族  相似文献   

20.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存在客流结构复杂、客流增长迅速、车站容纳能力有限、客流路径存在瓶颈等特征。针对换乘站客流组织难度大、风险高的问题,提出换乘站客流控制组团概念,根据流量平衡原理及运能匹配计算方法,采用换乘站换乘客流量化控制方法,即从换乘客流来源考虑,通过线网客流压力共担,实现换乘客流在站点及时间上的精准控制,保证换乘站客流控制的精准化和科学化,从而提高换乘站的运输服务质量,降低车站运营风险。在换乘站可预见性大客流的案例中,详细说明客流量化控制策略和计算过程,制定有效的预案和风险评估机制,确保换乘站大客流安全有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