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提升高速铁路道岔使用寿命,保障列车安全运行,针对新制道岔尖轨及心轨超声波检测工艺方法开展研究。简述对比试块人工伤损的位置和尺寸设置。利用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检测人工伤损对比试块和实际产品,对比分析采用不同规格探头检测结果的差异。基于检测结果,对尖轨、心轨超声波检测工艺方法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钢轨原材料材质伤损宜采用纵波直探头,同时增加60AT2钢轨轨腰不同埋藏深度平底孔人工伤损,以评定伤损当量大小。  相似文献   

2.
<正>杭甬高铁线路使用U71M钢轨其强度等级为880MPa,轨顶面硬度260~300 HB,有较好的韧、塑性,焊接性优良。U71Mn钢轨为高速铁路用钢轨,铺设线路时采用长轨条闪光焊接方法,道岔采用现场铝热焊接技术。开通6年来,部分道岔基本轨、尖轨出现疲劳伤损达到维修周期。道岔维修一般采用更换伤损钢轨的方案,利用现场铝热焊接技术。但是无砟轨道施工难度大,质量要求高,更换曲线(曲尖轨及导轨)标准钢轨与磨耗轨焊接尤为困  相似文献   

3.
论述现场焊修伤损钢轨、道岔的工艺及原则 ,分析现场焊修的作业质量和经济效益 ,并就推广前景进行预测 ,指出现场焊修是推进科学养路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设备超期服役,线路累计通过总重不断增加,大秦线湖东工务段管内钢轨疲劳伤损日益增多,线上喷焊钢轨折损的现象愈加突出.据统计,仅1999年该段发生重伤钢轨803根,平均每千米重伤达4根以上;发生钢轨折断9起,其中7起是焊补过的钢轨;线上尚存喷焊钢轨528根.钢轨喷焊在一定时期内延长了钢轨的使用寿命,节约了维修成本,但由于未能及时更换,无限期延长使用时间,疲劳加剧,产生核伤,一旦伤损,即会造成钢轨横裂甚至折断,威胁行车安全.因此,喷焊钢轨折损问题,已是当前线路工作亟待解决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大秦重载铁路运量增加及速度的提高、钢轨焊接工艺不良、线路维修周期得不到满足是造成重伤钢轨大量发生的主要原因。伤损主要表现为曲线上股侧磨、曲线下股剥离掉块、压溃、钢轨核伤。强化设备维修、定期打磨是当前有效降低钢轨伤损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探伤技术对道岔尖轨、心轨作业效率较低、探伤周期内存在断轨风险的现状,通过研究钢轨中导波的传播特性、导波模态的选择、导波与自然裂纹的相互作用、伤损识别算法等,研发了一种基于LamB波的道岔断轨监测系统,并分别对道岔长心轨、导曲轨、尖轨进行了模拟伤损试验,验证该系统的功能。结果表明:导波与自然裂纹相互作用时会产生明显的反射波,其幅值随着伤损增大而增加;该系统可以实现高速道岔尖轨、心轨、导轨等区域的全覆盖,伤损识别精度满足TG/GW 116—2013《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试行)》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道岔尖轨是轨道的风险控制关键点,针对现有伤损检测技术在道岔尖轨处存在盲区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声发射信号的铁路道岔尖轨伤损监测方法,研发出道岔尖轨损伤监测系统。系统基于伤损模式分类算法对列车经过钢轨时所产生的声发射信号进行分析,实现对尖轨伤损状态的识别。现场测试数据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道岔尖轨的伤损。  相似文献   

8.
延长大秦重载铁路钢轨使用寿命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秦重载铁路钢轨伤损的调查和分析表明,钢轨及焊接接头伤损加大了线路养护和维修工作量,缩短了钢轨大修换轨周期。提出设置欠超高、科学润滑、采用热处理轨、提高轨道弹性、改善轨道平顺性、提高钢轨强韧性和纯净性、采用焊后热处理、研制新钢种、提高钢轨性能、采用新型热塑性弹性体垫板、加强钢轨打磨、及时治理钢轨不平顺和接触疲劳伤损等延长钢轨使用寿命的技术措施,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根据上海局提供的钢轨库、伤损库、曲线库、运量库以及2004—2016年间上道及下道线路钢轨情况,对局管内京沪线、沪杭线及全局普速铁路钢轨伤损情况进行了全面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京沪线和沪杭线的主要伤损类型为焊接伤损、核伤和孔裂,控制钢轨伤损主要是提高铝热焊和气压焊的焊接质量以及胶结绝缘接头质量,按目标廓形对钢轨进行周期性打磨;冬季钢轨伤损率明显大于夏季钢轨伤损率;站区线路每公里钢轨平均伤损量是区间线路的6.5倍;每公里钢轨伤损量与累计通过总质量呈二次函数关系,累计通过总质量8~10亿t时钢轨垂磨量约为3.5~4.5 mm,远未达到钢轨垂磨重伤标准11 mm。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内地铁线路建设和开通呈井喷形势,但是新开通线路尖轨出现早期异常伤损现象较为普遍,给列车安全运行、线路运营带来隐患。通过对地铁新建线路道岔尖轨早期出现伤损的调研,深入研究伤损形貌与特征,结合轮轨关系、道岔转辙器结构特性、运动特性、尖轨线型、尖轨轨顶坡、轨道弹性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判断地铁尖轨的破损型属于接触疲劳伤损,得出产生轨头接触疲劳伤损的主要原因是轮轨接触应力过大,提出一致性新车轮的运营条件引起的接触应力集中,是产生伤损的主要原因的结论,并提出改善轮轨关系、改善运营条件、提高材料性能、加强维护保养等延缓地铁道岔早期伤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太原工务段南同蒲线路钢轨伤损情况的现场调查和数据分析,提出应对钢轨疲劳的防治措施,并进行了现场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只要加强对线路的科学维护,精心保养作业,就可以降低铁路钢轨的磨耗、伤损,保障线路设备的安全可靠,确保列车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丰沙线R300~600 m小半径曲线钢轨波磨和剥离掉块严重等问题,根据线路实际运行车辆车轮踏面、钢轨实际廓形和表面病害情况,充分考虑轮轨接触关系,设计得到适合丰沙线小半径曲线的钢轨最佳廓形,并按其实施了廓形打磨。通过跟踪观测结果可知:廓形打磨后疲劳伤损和波磨等病害得到有效控制,波磨曲线维修成本大幅降低,钢轨廓形保持良好,整体打磨效果显著。而未实施廓形打磨的曲线钢轨疲劳伤损和波磨等病害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合金钢组合辙叉心轨(奥贝氏体钢)的特性基础上,研究和设计了与合金钢组合辙叉心轨材料相匹配、并能对其伤损进行焊补的专用焊条(JD-937)及焊修工艺。通过对专用焊条(JD-937)的焊补试验、性能指标检验和焊补后金相组织检验分析,并按焊补试验工艺参数进行了模拟焊补试验,焊补后对心轨、翼轨进行了超声波探伤,没有发现焊补缺陷。在京广线、京九线、沪昆线、陇海线焊补伤损合金钢组合辙叉30多组,提高了使用寿命,保障了行车安全,降低了使用成本。  相似文献   

14.
高琦 《铁道建筑》2012,(5):145-147
小半径曲线因易发生高温胀轨等多采用有缝线路,大量存在的钢轨接头加大了轮轨动力冲击,轨道几何形位变化快,成为病害集中高发区,加剧小半径曲线钢轨伤损的形成与发展,增加了养护维修工作量及难度。随着无缝线路实践经验的积累及线路养修技术的进步,此类线路换铺无缝线路成为工务部门的优先选择。本文对半径<400 m地段的线路无缝化方案进行了可行性研究,从线路稳定性及钢轨强度两方面出发,提出曲线半径300 m及以上的小半径曲线铺设无缝线路、曲线半径300 m以下仍用有缝线路的技术方案,部分取消钢轨接头,对减少养护维修工作量、节约运营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道岔区病害形式多种多样,重载铁路由于其大轴重、高密度和大运量的性质,道岔部件的伤损更为严重,因而其平均使用寿命要短于普通线路相同型号的道岔。通过对神朔重载铁路现场调研,发现重载铁路道岔常见的几种病害有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轨距、水平超限,钢轨剥离掉块,钢轨疲劳裂纹,扣件及轨枕伤损等。通过道岔病害产生机理分析,提出定期检测、更换和调整部件、定期打磨钢轨等一系列整治措施,并对重载道岔养护维修方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介绍"TY-320铁路钢轨焊条"的技术性能、应用范围、性能参数、应用效果及推广前景.TY-320铁路钢轨焊条技术指标符合铁道行业标准,是线上钢轨伤损焊修的理想焊条,为钢轨焊修提供一种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17.
重载铁路钢轨伤损形成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朔黄铁路75kg/m无缝线路小半径曲线地段钢轨出现的鱼鳞状剥落掉块、焊缝伤损问题出发,与大秦线的技术状态和钢轨伤损状况进行类比、归纳、分析,指出钢轨伤损形成的原因与钢轨接触性疲劳、钢轨材质、列车制动、列车运行速度、焊缝硬度、线路养护维修等有关,并提出病害整治的措施和预防对策及亟待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伤损曲线尖轨轨头宽15 mm断面处踏面连续掉块的原因,对其进行断口宏观形貌观察、金相分析、非金属夹杂物检测、化学成分分析、淬火层形貌观察及硬度分布检测。结果表明:在距轨顶面约3.5~6.0 mm处存在较粗大夹杂物是引起尖轨内部起裂的主要原因;曲线尖轨使用过程中,在轮轨接触应力的作用下,在踏面次表层粗大夹杂物处萌生纵向疲劳裂纹,降低了尖轨的承载能力,最终导致尖轨连续掉块。为防止该类伤损发生,应提高钢轨钢的纯净度,加强钢轨钢冶金质量的控制和检验,减小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数量和尺寸,尤其应控制道岔尖轨小尺寸断面的冶金质量。  相似文献   

19.
对轨头下颚水平裂纹伤损钢轨进行宏观和微观检验,结合钢轨生产加工工艺及钢轨受力分析,指出产生轨头下颚水平裂纹伤损的内因和外因,为避免线路上类似伤损发生,应严格控制钢轨表面的轧制质量。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不同线路钢轨伤损、曲线要素、通过总质量等数据,应用加权统计方法进行钢轨伤损统计分析,获得钢轨主要伤损类型及其分布和伤损率与累计通过总质量的关系;选取典型线路进行大量钢轨使用和伤损情况现场调研,获得影响钢轨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提出换轨周期确定原则和方法,利用各铁路局集团公司提供的换轨、重伤轨抢修、钢轨养护维修等数据,进行最佳钢轨经济下道时机分析;结合换轨实际并参考我国具体情况,提出累计通过总质量10亿t和伤损率2~4处/km相结合的60 kg/m钢轨换轨周期,分析计算了提高换轨周期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