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长大隧道大多穿越断层破碎带,很多属于强富水段,此时反坡排水就成为关键技术。以青云山隧道一号斜井为研究对象,根据现场地形标高等实际情况,对一号斜井反坡排水方案进行优化,将反坡排水变为顺坡排水,确保了隧道通过富水段及涌水时的施工安全,提高了施工进度,节约了施工成本,可为类似隧道的施工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高寒地区隧道富水段反坡排水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连山隧道2号斜井在施工过程中突发涌水并在很短的时间内淹井,严重影响了施工工期,并造成了安全、质量隐患。根据斜井实际抽排水过程,总结了隧道富水段反坡抽排水技术。  相似文献   

3.
对于较高突涌水风险的公路隧道,若采用长距离反坡施工方案,其突涌水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会大大增加。针对上述问题,以东毛高速六盘山隧道为依托,提出了"监测先行、动态调整、安全高效、经济环保"的长距离反坡排水原则,建立基于涌水量动态监测的长距离反坡排水设计与优化技术。技术成果应用于六盘山隧道,采用集水坑接力式排水和小型集水泵配合长距离管道结合的反坡排水方式,通过反坡排水优化具体示例,为长距离反坡施工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4.
米拉山隧道斜井设计为10%反坡,施工过程中出现大量涌水,最大水量达38 600 m~3/d,现有排水技术需跟随掌子面频繁移动,或将排水设备吸水口直接置入水中,无法将吸水口延长;排水设备前移过程中,容易造成水泵铸铁件损坏、电缆受伤、管道连接漏水等不利因素,修复过程缓慢,容易引起积水过大淹没工作面,影响施工进度。根据现有反坡排水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既有反坡隧道排水方面的经验,针对高海拔长大隧道施工中所遇到的排水难点进行了深入研究,进一步优化了施工方案和工艺流程,研发了负压排水装置,提出了负压排水工艺,排水设备固定在离掌子面一定距离处,只将吸水管跟随掌子面延长,减少了设备移动时间,取得很好的工程效益。米拉山隧道反坡排水施工实践证明该发明和工艺可有效解决长大隧道的反坡排水施工问题。  相似文献   

5.
以吕梁山特长铁路隧道施工为例,阐述了在长大隧道斜井施工中的涌水治理方案,通过现场的实测数据和施工实践,实现了斜井涌水治理与快速施工的有机结合,并提出了抽排水和注浆堵水相结合的涌水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大涌水量斜井封堵绕行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关角隧道4号斜井掌子面封堵绕行施工,说明大涌水量斜井的涌水情况,并分析了涌水原因,提出处理措施,方案实施后,效果良好,说明采用的施工方案合理可行,可为类似的隧道斜井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城市电缆隧道施工中地下水的综合治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黎庶 《铁道建筑》2008,(3):46-48
城市地下电缆隧道施工环境复杂,对防水的要求很高,文章结合长沙市芙蓉路电缆隧道工程施工中,竖井及斜井穿越富含水层施工技术,重点说明了突水和涌水的治理,以及注浆止水技术和防水材料的综合使用,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结合雪峰山隧道白沙斜井具有地质条件复杂、长度长、坡度陡、反坡排水、工作面多、施工组织难度大、施工风险多、较一般斜井施工困难等特点,通过对雪峰山隧道白沙斜井快速施工的关键技术进行总结和体会,阐述长大隧道快速施工问题的对策,以期为类似项目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齐岳山隧道是宜万铁路八座高风险隧道之一,地质条件复杂,不安全因素多,施工风险大。文章结合齐岳山隧道长大坡度斜井运输、瓦斯突出、突泥涌水和坍塌掉顶防范措施情况,简要介绍了应对此类风险的工程技术措施和安全防护设施,以及隧道施工应注意的其它安全事项。  相似文献   

10.
二郎山隧道全长约13.4 km,是雅安至康定高速公路全线控制性工程。原设计斜井采用倒坡施工,通过方案优化,斜井采用反井法施工方案。文章结合二郎山隧道康定端斜井工程实例,介绍了斜井反井法施工过程开挖爆破、通风降尘、车辆行驶安全、二衬施工的关键施工技术。该技术的采用,不仅保障了斜井施工进度与安全,同时节约了便道修建、临建施工及抽水费用,还极大的保护了二郎山脆弱的生态环境,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长大富水隧道施工过程中涌水风险高,工期紧张,对排水能力要求高,辅助坑道设置方案及排水方案对隧道施工及运营有着重要影响。根据正盘台隧道的工程特点及涌水涌渣情况,结合排水需求,合理地选择辅助坑道设置方案,采用辅助坑道为正洞,增开工作面,实现"长隧短打",同时充分利用辅助坑道进行可控式排水、洞内储水仓、中心排水管分流等创新设计。多辅助坑道与正洞排水系统一起形成了立体式多径路的排水系统,有效降低了涌水淹井风险,保障了隧道工期,减轻了正洞防排水压力,可为类似工程的排水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西铁车2号隧道位于山东省境内,全长7 851 m,洞身围岩主要为寒武系中统灰岩,无大规模岩溶现象,施工过程中,局部段落存在渗水现象,为了分析隧道排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首先通过大口径井抽水理论计算分析隧道区域内的抽水影响半径,其次根据区域内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其补给、径流、排泄的关系,最后根据历年区域内的月降雨量综合分析隧道施工排水对区域水文地质环境的影响。根据影响半径预测隧道排水可能影响宽度为136~208 m,根据径流状态分析,隧道排水对泉峪村水井基本无影响,对西埠村水井有一定的影响,根据降雨量分析,2013年降雨量比2012年少了42.8%。综合上述分析,隧道开挖排水对泉峪村水井基本无影响,对西埠村水井有一定的影响,地下水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降雨量的大量减少。  相似文献   

13.
当前,隧道涌水量计算的研究方向多为总体涌水量或分段涌水量的预测,在顺坡排水段或涌水量不大的隧道中,不会遇到太大的问题。在强富水的反坡排水段,瞬时涌水量可能很大,有时远超隧道施工时的剩余抽排水能力,容易导致淹井,严重影响隧道施工安全,造成工期延误。因此,对于采用反坡排水的强涌水段,必须进行单次开挖瞬时涌水量的计算和淹井评估,以确保施工安全。结合崇礼铁路正盘台隧道工程实践,采用多种方法对隧道强涌水段的单次开挖瞬时涌水量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确定采用带水作业的开挖长度,节省了工期,确保了奥运隧道工程按时顺利开通。  相似文献   

14.
岩溶隧道普遍存在排水系统出现结晶的问题,造成隧道排水不畅、衬砌水压过大、渗漏加剧等问题,对隧道的运营使用和结构安全造成影响。为提高岩溶隧道排水设施的可维护性和减少结晶现象,依托岩溶地区隧道衬砌施工缝渗漏水处治工程实例进行实践和探讨。该隧道的4条施工缝在通车后出现严重的渗漏水问题,通车2年后进行引排处治,但是由于岩溶水的结晶造成排水系统堵塞失效而复漏。在第二次处治中,对原处治方案进行改进:采用防护涂料对混凝土基面和PVC管壁面进行疏水处理,以减少碳酸钙结晶的附着;预留检查孔,可结合工业内窥镜对排水管内的结晶和堵塞情况进行检查。通过处治后约半年周期的检查结果证明,经过改进处治后的衬砌施工缝中结晶的情况明显减少,且排水系统的可维护性也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5.
针对岩溶隧道中普遍出现的排水系统堵塞的问题,调研部分工程实例并探讨相关问题的发生机理和影响因素的作用。由岩溶发育和沉积机理可知,岩溶隧道排水系统的堵塞可分为化学结晶和碎屑沉积两方面的作用。从岩溶沉积的化学反应过程来看,岩溶动力系统是一个三相动态平衡体系,当其中的变量发生变化即可能会造成岩溶隧道排水设施结晶堵塞,主要影响因素包括CO_2分压、流速、温度、pH值、离子种类和浓度。从工程影响因素来看,混凝土衬砌的溶出物、排水系统的设计和施工、隧道开挖造成地下水均衡状态都会造成岩溶隧道排水系统堵塞。  相似文献   

16.
在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涌水量是设计过程中无法具体量化的.制订合理的隧道施工排水方案,是进行费用分析的基础,并在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此文以某线某隧道的施工排水为例,进行具体的费用分析.  相似文献   

17.
寒区隧道施工中,排水沟防冻害保护措施至关重要。本文依托太锡铁路太崇段崇礼隧道工程,对季冻性寒区隧道波纹钢排水沟的适应性进行相关研究,通过数值计算对波纹钢排水沟结构强度及防冻害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波纹钢排水沟在正常荷载作用下最大应力约153 MPa,管体水平和竖直变形约6 mm;在保温方面当波纹钢排水沟埋深2.5 m时可以保证其内温度不低于0℃,可以满足铁路正常运营。本文研究方法对今后工期紧张的寒区隧道排水沟施工建设具有一定工程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铁路隧道结构防排水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结合多年施工经验,对隧道结构防排水施工和设计方面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施工工艺和防排水效果反思铁路隧道的防排水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铁路隧道防排水设计与施工一直困扰着铁路隧道建设者,完善的防排水理论设计在当前的施工技术条件下难以实现,致使一些地下水发育的隧道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渗漏水。结合设计、现场施工及运营后渗漏水病害整治,针对围岩防水、初期支护防水、仰拱防排水、施工缝防排水、排水板的设计与施工、无砟道床隆起原因等进行分析,提出取消衬砌背后环纵向盲管外裹无纺布、排水板可采取钉射或自粘的施工工艺、加强无砟道床仰拱防排水及带模注浆等防排水优化设计措施。  相似文献   

20.
受制于外部因素,平原地区铁路隧道越来越多,隧道两端的排水问题较为突出,结合某铁路工程3座地处平原地区的隧道工程,充分考虑隧道所处的地形特点、气候特征、地质条件、隧道施工方法和线路纵坡等因素,发散思想,提出"提升雨水后向隧道周边自然沟渠排水、向隧道对侧自然沟渠排水、向大气排水、采取工程措施防止雨水进入"等多种排水新理念,综合各个专业的功能需求和设计手段,逐一研究和比选,最终分别选择"暗涵向隧道对侧自然沟渠排水,明暗结合排水沟渠向隧道对侧排水,向大气排水"3种工程形式,解决工程面临的排水功能需求和投资控制两大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