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1 毫秒
1.
塞尔维亚铁路至今仍沿用很多南斯拉夫时期的信号规范。随着匈塞铁路“贝诺”段的开通,塞尔维亚拥有了最高运行速度为200 km/h的高速铁路,并初步建立了高速铁路信号标准体系。本文立足匈塞铁路塞尔维亚段信号标准及规范,研究中塞高铁信号标准及规范差异,为中国铁路设备进入欧洲其他国家提供经验积累。  相似文献   

2.
铁路资讯     
中国高速铁路突破10000km占世界45% 据人民网报道,9月26日,随着我国第一条连接海峡西岸和中部内陆腹地的快速铁路——向莆铁路正式开通运营,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突破10000km,约占世界高铁运营里程的45%,稳居世界高铁里程榜首。截至2012年底,中国高速铁路总里程达9356km。  相似文献   

3.
高速铁路作为一种安全可靠、快捷舒适、运载量大、低碳环保的运输方式,已经成为世界铁路发展的重要趋势。近年来,中国在高速铁路领域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正因如此,2010年1287日至9日,国际铁路联盟决定第七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在中国北京召开,标志着世界高速铁路大会首次在欧洲以外的国家举办。来自4个国际组织、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驻华使馆官员以及企业负责人、高速铁路领域的技术与管理专家、学者,共计2500多人参加了本届高铁大会。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应邀出席本届大会并发言。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座高扬民族自豪,享誉海内外的“中国杰作” 这是一条演绎时代华章,引领世界高铁技术的铁路 作为中国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至2009年8月1日,已通车运营一周年,运送旅客1870万人,列车正点率98%,以安全、高速、平稳、舒适赢得了广泛赞誉,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以此加速推动中国和世界高速铁路发展进程,演绎出新时代的华彩乐章。  相似文献   

5.
京张高铁既是2022年冬奥会的交通保障线,也是中国智能铁路的1.0版和高速铁路的2.0版,是一条集中国铁路设计、建设、制造与管理先进技术之大成的智能高速铁路。同时,京张高铁开启了中国铁路建设智能新时代,提出用工匠精神打造精品工程的新时代工程建设新要求,践行了站城融合的设计新理念,打出了铁路建设史上第一张文化名片;实现了绿色畅通的建设新目标。  相似文献   

6.
1日本高铁 1.1日本高铁概况 日本是世界上第一个建成实用高速铁路的国家。1964年10月1日,东海道新干线正式开通营业,高速列车运行速度达到210km/h,从东京至大阪问旅行时间由6.5h缩短到3h。这条专门用于客运的电气化、标准轨距的双线铁路,代表了当时世界第一流的高速铁路技术水平,标志着世界高速铁路由试验阶段跨入了商业运营阶段。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提升高速铁路信号联锁和列控设备的质量管理水平,保障高速铁路信号系统安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在郑万高铁河南段开展高铁信号工程安全评估试点。探索第三方技术机构在高铁信号工程特定应用的安全评估工作,持续提升信号工程安全水平。分析评估试点各阶段活动,评价试点评估效果,对引入高铁信号工程第三方技术机构安全评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京津城际铁路的建成通车无疑给中国高速铁路注入了一剂兴奋剂,也揭开了中国高铁革命的序幕。“海豚”的外形,风一般的速度,体贴入微的细节设计,“和谐号”的诞生宣告了中国铁路实现了快速自我“造血功能”,也把中国高速铁路推倒了世界前列。“中国速度”超越了“世界速度”,这是外媒对中国高铁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从中国高铁发展的速度和成就来看,用举世瞩目来形容毫不夸张。目前,中国是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速度最高、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技术体系最全、集成能力最强的国家,高铁最高运营时速已达350公里,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与中国媲美。  相似文献   

10.
卷首语     
日月开新元,天地又一春。在新的一年来临之时,回首远眺中国铁路实现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程中,我们看到近十年来,全国铁路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尤其高速铁路建设成绩斐然。从2008年8月京津城际高铁开通到现在短短4年时间,中国高铁建设从无到有,实现了运营总里程近万公司,位居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11.
<正>京沪高速铁路(简称京沪高铁)是当今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里程最长、标准最高、设计速度最快的高速铁路,是我国高速铁路技术的集大成者。把京沪高铁打造成为中国高速铁路的样板工程,这既是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殷切希望,也是中国铁路总公司对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京沪高铁公司)的高标准要求,更是京沪高铁公司加快发展的自我内在需要。管好用好京沪高铁,确保京沪高铁持续安全稳定高效运营,关乎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迈向更高水平,关乎铁路市场化改革进程,关乎中华民族的形象。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京沪高铁公司董事长吴强表示,在新的一年里,京沪高铁公司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历史赋予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铁路开启智能高铁新篇章从2008年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建成运营,到率先建成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商业运营速度最高、运用场景最丰富的高铁网,再到2017年"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在京沪高铁实现时速350 km商业运营,中国铁路竖起世界高铁建设运营新标杆。  相似文献   

13.
《铁道学报》2020,(4):98-98
2019年12月30日,中国高铁创造了一个新的历史:北京至张家口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崇礼铁路同步建成投产,时速350 km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在世界上首次实现自动驾驶,进一步提升了我国高铁领跑全球的优势。这两条铁路将助力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为北京冬奥会提供交通运营服务保障。  相似文献   

14.
《铁道学报》2020,(1):39-39
2019年12月30日,中国高铁创造了一个新的历史:北京至张家口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崇礼铁路同步建成投产,时速350 km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在世界上首次实现自动驾驶,进一步提升了我国高铁领跑全球的优势。这两条铁路将助力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为北京冬奥会提供交通运营服务保障。  相似文献   

15.
2012年12月26日,里程2298公里的世界最长的高速铁路——京广高铁正式开通。京广高铁是一条横贯我国南北、辐射范围最为广泛的快速客运通道,从2012年12月26日京广高铁开通后,北京到广州之间的地面运营时间将缩短至8小时左右。而据规划,这条世界上最长的高铁铁路在2015年还将延伸至香港。  相似文献   

16.
《高速铁路系统实施手册》是国际铁路联盟UIC推出的旨在指导高速铁路规划建设运维的技术手册。它总结了欧洲高速铁路实施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并已被应用实践。了解欧洲高速铁路实施的各阶段工作内容,同时与中国高速铁路相关标准进行对比,分析高速铁路规划建设运维过程的异同,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中国高速铁路实施的相关标准,同时也有助于中国高铁标准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17.
在铁路跨越式大发展的今天,高速铁路特别是电气化铁路成为当仁不让的幸运者。自2004年秦沈客运专线建成通车以来.经过广大科研生产人员的不懈努力.中国已成为继法国、德国、西班牙,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之后.拥有并全面掌握高速铁路设计、制造、施工、运营、维护技术的国家之一,电气化铁路设计、施工、集成技术也在跨越式发展当中.对电气化铁路相关设备的采购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  相似文献   

18.
正从2008年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到率先建成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商业运营速度最高、运用场景最丰富的高铁网,再到2017年"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在京沪高铁实现时速350 km商业运营,中国铁路竖起世界高铁建设运营新标杆。2016年4月,采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BIM等先进技术,通过信息的全面感知、安全传输、融合处理和科学决策,实现"旅客智能出行,铁路智能运输,软硬件相得益彰"的京张高铁开工建设,中国铁路开启智能高铁新篇章。  相似文献   

19.
自1825年9月27日世界上第一条铁路诞生以来,在长达180年里,几乎所有国家从事铁路研究的专家,学者始终在为提高列车速度做着不懈的努力。在亚洲,1964年10月1日日本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其后相继完成了山阳、东北、上越、北陆、山形、秋田等新干线,形成了2325公里的新干线网,并且还有新建新干线和改造既有线的计划。韩国、中国台湾正在建设高速铁路,相关线路并已投入运营;印度也开始着手高速铁路建设的前期工作……;在欧洲,自1981年8月22日第一列时速达270公里/小时的TGV列车在法国的巴黎-里昂间开始运营以来,高速铁路在欧洲迅速发展。2006年的营业里程为4707公里,并且有1709公里的在建线路和9000公里的建设规划。迅速在各国兴起的高铁建设浪潮使得一度被人们称为“夕阳产业”的铁路出现了生机,并且发展势头迅猛。专家预测,世界高速铁路发展将由此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据统计到2012年底,全世界高速铁路新建2万多公里,美国、俄罗斯也正在积极填补高铁发展的空白,发展高速铁路已然成为大势所趋,成为一个国家呈现给世界的一张有份量的名片。中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国家都在争相刷新着高铁运行时速和运营里程的新记录,并力争实现高铁技术和设备的国有化、自主化。在高铁发展的队伍中,美国显然落后了一大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