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为探析及定量化揭示高速巴士与普通铁路列车竞争下旅客出行选择行为机理,从购票、到站、中转换乘、出行和离站全过程视角科学地设计旅客出行选择行为实验,获取旅客出行活动的RP数据,解析旅客购票与出行特征、交通枢纽集散特征及运输方式服务质量感知水平;以普通铁路与高速巴士作为旅客乘车方式选择肢,设置影响旅客乘车选择的特性变量,将高速巴士作为参考方式建立旅客乘车选择模型,研究普通铁路列车与高速巴士竞争下多维影响因素对旅客出行选择行为的作用机理与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拥有小汽车、网络购票、到站时间、出行距离、舒适性和准时性对普通铁路列车和高速巴士竞争下旅客出行选择行为有较大影响,其中富有弹性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准时性、舒适性和出行距离,弹性值相应为1.86,1.66和1.58。研究成果对于充实完善区域交通选择行为理论、揭示区域交通方式竞争机理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客运通道内合理制定高铁票价的方法,从出行者选择出行工具影响因素出发,建立考虑安全性、快捷性、经济性、舒适度、方便性等五大服务特征因素的广义费用函数;构建考虑旅客和高铁运营单位这2个矛盾体双重利益的双层规划模型,其上层规划描述高铁运营单位在政府规定的范围内制定最佳票价策略以实现企业自身的目标,下层规划则描述旅客在城际间各种运输方式竞争合作条件下广义出行费用最小的目标;采用内罚函数算法设计基于径路流量的FrankWolfe算法的求解步骤;以京沪高铁实例验证所提出的模型与算法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该模型制定的高铁票价具有现实可借鉴性,可为高铁票价的制定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根据成渝高铁沿线区域的SP和RP调查数据,构建以高铁出行方式为上层、客运产品为下层的高铁旅客客运产品选择行为的Nested Logit模型。运用BIOGEME软件对2类高铁出行方式和客运产品上下层参数进行标定。研究结果表明:年龄、性别、收入、费用类型、票价率和舒适度这6种因素对旅客在各客运产品之间的选择产生影响,而收入、费用类型、出行距离、票价率和旅行时间这5种因素对旅客在2种高铁出行方式上的选择上产生较大影响。λ和命中率等指标的数值分别验证了模型结构的合理性和参数标定的准确性,研究成果对高铁运营部门在设计满足旅客差异化出行需求的客运产品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蒋学斌 《中国铁路》2014,(2):6-8,28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网的不断建设,高铁与民航、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的竞争日趋激烈。对于高铁运营部门而言,积极开展客运市场调查,深入挖掘市场信息,以旅客需求为导向,构建差异化营销策略,对于提高高铁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客运走廊客流调查的基础上,运用非集计多元Logit模型建立旅客出行方式选择模型,采用Matlab编程标定了客运走廊多模式交通条件下旅客出行效用函数.构建基于旅客出行行为的随机用户均衡配流模型,以旅客票价为切入点,利用变分不等式的灵敏度分析,确定了客运走廊各交通方式旅客票价与交通需求间的关系.以沪杭客运走廊为案例进行实...  相似文献   

6.
在高铁市场化运营过程中,高铁票价直接影响旅客需求,列车停站方案则会影响运输能力供给分配。目前高铁票价缺乏科学灵活的市场化调节机制,停站方案的制定也未能充分考虑票价调整对旅客需求的影响。为实现高铁供求关系的更好匹配,提升其市场化运营水平和竞争力,有必要研究基于客流需求和列车服务水平的高铁动态定价方法。基于旅客出行需求的价格弹性特征和列车停站方案对供需关系的影响规律,根据旅客购票规律将预售期划分成多个售票时段后,以最大化总的高铁运输收益和最小化总的旅客出行时间价值损失为目标,考虑票价范围、列车运能、票额配置、OD直达等约束条件,构建高铁动态票价、票额分配与列车停站方案联合优化的非线性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并结合问题特征设计双层模拟退火求解算法。以京沪高速铁路为例进行计算分析,优化后的综合方案能够使高铁运输收益增长3%以上,并使总的旅客出行时间价值损失降低8%以上。优化后的动态票价策略为预售期初期设置低折扣系数、后期设置高折扣系数,可以在提高客票收入的同时有效引导更多旅客更早购票。优化的列车停站方案能够在维持较高的客流水平的同时尽可能满足更多的客流需求。  相似文献   

7.
综合运输通道旅客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综合运输通道内旅客出行距离长、频率低的特点,基于非集计理论和纯选择行为抽样调查法建立综合运输通道内旅客选择行为的Logit模型.对京沪运输通道内旅客选择行为随出发时间和出行距离变化情况的模拟表明,中长距离的旅客对综合运输通道内客运产品的选择受出发时间影响较大,客运需求结构在不同时段存在显著差异,而短距离旅客的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受出发时间影响较小,此外各种运输方式的典型客运产品均存在优势运输距离范围.与京沪运输通道客运产品结构现状对比的结果表明,由综合运输通道内旅客出行方式选择行为模型得到的结果能够反映通道客运需求结构的现状,并且能够解释由客运供需矛盾引发的购票困难等现象,从而为综合运输通道客运基础设施的科学规划和客运产品的合理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张宁 《铁道勘察》2022,(1):105-110
伴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与建设,高铁客运站作为城市间交通的重要联系工具,高铁同地铁、公路、市郊铁路等交通模式的联系愈发密切.然而,由于运营部门及安检标准的不同,导致旅客在换乘过程需要经历重复安检,很大程度上影响旅客的出行效率.以京张高铁清河站为例,对清河站功能定位、换乘关系、功能布局以及流线组织进行分析,并采用模拟仿真对安...  相似文献   

9.
在出行成本和出行时间上对民航和高铁进行对比分析,引申出高铁引线的基本概念.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调整及城市化进程几个方面,对高铁引线客运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贝叶斯网络原理的旅客期望出行方式的网络模型.讨论了机场旅客在选择换乘方式和期望换乘方式中,起直接作用的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由于具有节约时间、价格低廉、乘坐方便的优点,高铁引线是大部分旅客期望换乘使用的交通方式,从而为高铁引线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将由特定高铁列车所提供的起讫点间的旅客运输服务定义为单个高铁客运产品。随着高速铁路越来越"公交化",同一起讫点间客运产品间的可替代性越来越强,票价的调整有了更精细化的要求。用经济学中的交叉弹性理论描述客运产品间的可替代程度,用指数需求函数描述客运产品的需求与票价的关系,构建并求解高铁动态票价优化模型,对客运产品间不同可替代程度下的最优动态票价策略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高铁客运产品间的可替代性会影响票价策略的选择,且客运产品间可替代程度的增加是否有利于客票收益的提高与可行折扣票价集合的选取有关。  相似文献   

11.
高速铁路运营不能完全做到市场化,需要兼顾公共服务职能,并且面临航空运输的激烈竞争。本文研究高速铁路与航空运输在中长途客运中的竞争问题,分析出行者选择出行方式时的影响因素,根据旅客时间价值不同细分旅客,构建出行者的广义出行成本。基于广义出行成本的出行者随机效用,建立交通方式分担率模型,同时引入消费者剩余计算模型来衡量旅客满意度。通过分析交通运营商的成本和收益,构建高速铁路和航空运输的纳什博弈模型。以北京到上海高速铁路和航空运输的竞争作为算例,分析消费者满意度、出行者细分与均衡运营定价策略以及交通方式开行频率的关系,为高速铁路与航空运输不同情况竞争下的最优策略制定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不同票价客票需求强度参数的数据挖掘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票价客票需求强度参数是动态票价理论中的一组基础参数通过把影响客票需求强度因素区分为市场变化因素(客票的总需求、低价位票产生的提前购票吸引力)和运输方式属性因素(旅行时间、旅行价格、旅行的准时性、旅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等),在弹性客运总需求假设奈件下,研究低价位票产生的提前购票吸引力、各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竞争等因素对各种票价下铁路客票需求强度的影响规律,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获得各种票价下客票需求强度参数的数据挖掘方法.通过定义动态票价区域比例这一概念,讨论了实施动态票价机制适宜的外部市场环境(本文特指社会潜在客票总需求和低价住票吸引力2个方面),从而使得该方法能为全国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的动态票价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区域交通网络与城市交通网络在客运需求结构和市场化程度方面的差异,研究竞争条件下区域客运通道市场均衡状态的预测方法。依据区域交通网络需求特征,构建双层结构博弈模型研究区域客运通道市场内部运行机理。上层是运输方式间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下层为各类出行者广义纳什博弈,模型包括票价、服务频率以及运输工具定员等决策变量对运输方式成本、收益及出行者效用的影响,同时反映出行者决策对运输方式策略的调整作用。算法以最优化理论为基础求解上层博弈的纳什均衡,并将下层博弈等价为一个变分不等式,用对角化算法得到广义纳什均衡,最后通过迭代得到整个模型的近似均衡。以京沪客运通道为例验证模型性能,结果表明:京沪间高速铁路运营将使旅客出行总成本降低,尤其对时间价值较高的旅客;模型较好地模拟运输方式与出行者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为区域交通规划及设计运输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易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清华大学整合所属企业优势资源组建成立的股份制公司,是中国领先的交通行业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立足于全球顶尖科技,并基于客户需求,持续创新,在铁路、航空、枢纽、城际及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提供业务咨询、系统集成、技术产品和运营服务,致力于全方位改善旅客的出行方式。目前,我们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中国高铁216个客运车站,服务于全中国5000多客运人员和6.8亿旅客。  相似文献   

15.
基于沪杭高铁的客流变化情况以及实际存在的问题,研究旅客出行行为特征,针对其候车时间的敏感性、节假日的出行选择、不同收入人群对票价敏感性差异,分析客流产生的机理。通过对高铁客流的预测分析,经济合理地组织列车的开行方案和运营管理,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并从市场营销策划、运输组织、客票服务、换乘衔接、站点设施以及信息服务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运营对策和优化方案,满足旅客的出行需求,提高铁路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张哲 《中国铁路》2013,(1):35-37
通过对旅客发放问卷调查,分析以广州南站为中心的武广、广深港(广深段)高速铁路及广珠城际铁路旅客需求、客流构成和旅客经济状况、出行几率与目的、所选择购票与出行方式等特点,据此提出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客运市场营销策略,以期为旅客提供更便捷、更舒适的服务.  相似文献   

17.
客运专线旅客出行选择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客出行选择行为的研究,对了解旅客的实际出行需求状况,科学地制定客运专线运输组织模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在考虑影响旅客出行选择行为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模拟了旅客出行的选择过程。利用非集计方法,构造了旅客出发时刻和运输方式选择行为的双层巢式逻辑决策模型,并对模型参数的估计方法进行分析。在大量问卷调查基础上,收集了石太客运专线旅客出行选择行为的叙述性偏好和显示性偏好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工作。利用最大似然法,对模型的上下选择层的参数进行估计。根据回归得到的参数,分析了当城际之间的客运通道引入客运专线时,旅客的个人社会经济因素、时间因素、运输方式等属性对旅客出行选择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席位资源利用率,研究了线性需求下我国铁路客运差别定价策略的优化模型。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基于最优化理论和完全价格歧视策略,确定旅客群体最优细分数目以及每个旅客群体的最优票价,得出在客运淡季,铁路旅客最优细分数目为3~5个,各旅客群的最优票价由铁路客运市场细分数目决定。应用该模型为某城际高铁进行差别定价,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达到调节客流、增加收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从旅客时间价值角度分析主要交通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在进行城间出行前,首先面临的是交通方式的选择。可将旅客的时间价值和旅行距离作为旅客选择交通的基本决策变量,分析铁路、公路、航空主要客运方式的综合效用值,得出3种交通方式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20.
为提升中老(中国—老挝)铁路客运服务水平,方便旅客购票出行,设计中老铁路互联网售票系统。结合服务化分层设计理念,详细阐述了该系统的总体架构和逻辑架构,并重点研究了分布式缓存处理、数据同步机制、异步排队交易、支付本地化适配及消息通知自动化监控等关键技术,解决了大量用户高并发下的实时余票查询、异步排队交易、以及分布式系统数据一致性等技术难题,不仅提升了老挝旅客出行购票体验,也提高了中老铁路客运服务质量和运营组织效率,助推中老铁路向数字化、网络化、服务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