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3 毫秒
1.
结合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秦东隧道施工这一工程实例,就斜井和大跨黄土隧道交叉口施工方案进行选择,并就斜井向正洞施工方法的转化、施工技术措施等进行阐述,通过工程实例验证,取得理想的效果,对类似工程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正洞与斜井交叉口施工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秦东隧道施工,就黄土隧道斜井和正洞交叉口施工方案进行了对比和选择,详细阐述了交叉口施工支护措施,交叉口段斜井衬砌施工方法,斜井进入正洞内的导洞施工方法,正洞落底后及时进行正洞仰拱施工,初期支护与仰拱尽早成环等关键施工技术和措施。在施工监控量测方面介绍了监控量测在大断面黄土隧道正洞与斜井交叉口施工中的重要性和采用的仪器及量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根据郑西铁路客运专线秦东隧道斜井进入正洞施工的实际情况,介绍在黄土地层条件下,大断面黄土隧道由斜井进入正洞施工工序转换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本文结合郑西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一秦东隧道这一工程实例,针对砂质黄土变形特点和大断面黄土隧道不同的施工方法,就如何选择合理的量测项目、量测频率和量测方法进行了阐述,以求掌握大断面黄土隧道的变形规律。研究结果:结合秦东大断面黄土隧道的施工实践,得出了大断面黄土隧道拱顶下沉、水平收敛等项目的变化规律,对黄土隧道施工起到良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结合郑西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秦东隧道施工这一工程实例,就湿喷微纤维混凝土技术在大断面黄土隧道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主要介绍大断面黄土隧道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选择、机具配套、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喷射混凝土质量控制以及减少回弹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结合郑西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秦东隧道施工这一工程实例,就湿喷微纤维混凝土技术在大断面黄土隧道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主要介绍大断面黄土隧道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选择、机具配套、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喷射混凝土质量控制以及如何减少回弹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监控量测技术在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郑西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秦东隧道工程实例,针对砂质黄土变形特点和大断面黄土隧道不同的施工方法,就选择合理的量测项目、量测频率和量测方法进行阐述,并对所取得的量测数据通过整理分析,初步掌握大断面黄土隧道的变形规律。  相似文献   

8.
隧道施工的现场监控量测是新奥法设计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断面黄土隧道的施工实行动态控制尤为必要,即通过量测和信息反馈来修正设计数据,达到设计合理、施工高效的目的。通过对秦东隧道1号斜井正洞施工监控量测的分析,总结了客运专线隧道监控量测的内容和方法,以及在施工方案修正与优化合理步距等方面的具体应用,为同类隧道施工提供了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大断面黄土隧道斜井进入正洞的挑顶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郑西铁路客运专线潼洛川和高桥两座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三座斜井进入正洞的施工,从安全、进度和经济方面考虑,优选出合理的斜井挑顶施工方案。实施的结果证明,所选用方案工程结构安全,缩短了施工时间,节约了施工费用。  相似文献   

10.
黄土隧道开挖期间,斜井进正洞衔接段是薄弱环节,尤其是客运专线双线大断面隧道的斜井进正洞衔接段,处理不当就会造成塌方。以郑西客运专线巩义隧道为例,阐述特殊条件下斜井进正洞处理方法,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武广客运专线金沙州隧道是新广州站及相关工程控制工程之一。由于金沙洲隧道开挖断面大,工期紧,地质条件复杂,迫切需要选择合理的斜井转正洞施工方法这对于保证隧道安全快速施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研究结果:现场监测表明,采用大包法进行斜井转正洞施工,围岩与支护结构安全可靠,保证了工期,施工质量达到了要求。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我国规划修建的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将超过1 000 km,本文以“安全、优质、高效”地建设好客运专线铁路隧道为目标,着重研究、探讨了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建设的有关技术措施。研究方法:以满足客运专线高速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为切入点,分析了客运专线铁路隧道的工程和结构特点,从缓解空气动力学效应,确保隧道结构的耐久性和大断面隧道施工安全等方面,阐述了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具体的工程建设措施。研究结果:与常速铁路隧道相比,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具有其显著的工程和结构特点,建设过程中,必需在借鉴以往工程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完善,形成具有其技术特色的措施。研究结论:合理设置隧道断面和结构形式,加强隧道底部仰拱和填充混凝土结构,确保复合式衬砌隧道结构的耐久性和适应超大断面隧道的工程特点,坚持信息化施工原则等,是做好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建设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以石太铁路客运专线李虎坪隧道为例,研究客运专线双线大断面黄土隧道控制测量、开挖支护、监控量测、二次衬砌等施工技术和施工特点。研究结果:研究表明,CRD施工方法适用于Ⅴ级黄土双线大断面隧道施工,施工进度快,控制地层变形好,施工安全度高。  相似文献   

14.
客运专线隧道断面方案研究和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客运专线铁路隧道的建设在我国尚属首次,其断面选型和结构设计无成熟经验可以参考,原设计的时速250 km客运专线隧道衬砌断面和时速350 km客运专线隧道衬砌断面有不足之处。为满足客运专线隧道建设的需要,需要对客运专线隧道断面形式和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研究。研究方法:广泛调研国外高速铁路隧道设计方案和施工经验,从隧道结构受力条件、排水系统布设及工程量大小等方面进行多方案比选研究。研究结果:合理选定了时速250 km客运专线隧道衬砌断面和时速350 km客运专线隧道衬砌断面形式,进一步优化了衬砌结构设计。研究结论:通过客运专线隧道断面研究和优化设计工作,克服了原设计客运专线铁路隧道衬砌断面的缺点。优化后的隧道衬砌断面具有受力更加合理、救援通道的使用更加方便、减少了隧道断面工程数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武广客运专线桥隧相连地段混凝土简支箱形梁施工方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列 《铁道工程学报》2007,(10):40-43,57
研究目的:解决武汉-广州客运专线铁路韶关-花都桥隧相连地段,整孔简支箱形梁运输不能通过隧道的问题。研究方法:针对自然条件和桥隧分布情况,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施工工期、简支箱形梁结构形式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研究结果:提出了8种可行方案,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采用了其中增加制存梁场、现浇整孔箱梁、后浇部分翼缘板整孔箱梁等方案,满足了工程建设的需要。研究结论:客运专线铁路桥隧相连地段简支箱形梁施工,可通过增加制存梁厂避免梁部运输过隧道、加大隧道断面、梁部现浇施工、双片式组合箱梁替代整孔箱梁、多片式箱梁替代整孔箱梁、后浇整孔箱梁部分翼缘板、修建绕避隧道的运梁便道、结合梁或大跨度混凝土桥替代混凝土整孔箱梁等多种方案综合比较后选用。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根据哈大客运专线施工组织安排,大连附近的2座短隧道断面因通行运梁车而需扩孔,因此需要对扩孔隧道断面内轮廓的确定及施工工艺进行深入研究,以解决扩孔隧道的设计施工的关键技术问题。研究结果:针对国内客运专线隧道工程首次考虑运梁车通行的工程需要,探索出了一条有针对性的扩孔隧道设计施工思路。  相似文献   

17.
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监控技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目的: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一般采用双侧壁、CRD、CD和留核心土台阶法施工。而对于特殊的黄土围岩、大断面及多种工法的施工环境,常规监测方法及现行规范的适用范围受到限制,需通过研究提出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监测的项目、监测手段和方法,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研究结论:以郑西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监测为背景,通过现场试验及对10座大断面黄土隧道测试资料的统计分析,将常规方法与非接触方法进行对比,将规范极限值与实测资料进行对比后,针对多种工法施工环境提出了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监测项目、监测手段和方法,以及控制基准值。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多座大断面黄土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地表裂缝,尤其在隧道浅埋偏压段更为突出,因此对大断面黄土隧道进行深入调查及针对大断面黄土隧道的施工方法,支护结构和围岩的应力、变形情况、地表裂缝情况开展研究是很有必要的。研究结果:确定隧道产生变形的原因是由于黄土结构相对疏松、施工开挖面大、施工工艺控制不严格且隧道变形地段存在偏压等原因造成的,从而提出大断面黄土隧道在浅埋段宜采用短进尺,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二衬紧跟的施工原则,并做好地表及拱顶下沉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19.
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浅埋偏压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郑西客运专线大部分隧道为黄土隧道。隧道断面大,设计V级围岩开挖断面达163.53m2。施工难度非常大。贺家庄隧道出口段施工中,出现了隧道拱顶下沉过大、地表出现裂纹等现象。根据现场施工的具体情况,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解决大断面黄土隧道浅埋偏压的施工中的部分技术问题。研究结果:(1)大断面黄土隧道宜采用钢架,而不宜采用格栅;(2)要使结构尽快封闭成环;(3)应有效地控制各分步开挖、支护过程中的变形;(4)应对地表进行全封闭防水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