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目的:分析不同地区岩溶地基灾害类型及形成机理,以对其既有铁路岩溶地基灾害进行有效治理,对新建铁路岩溶地基进行合理加固,从而确保岩溶地基铁路安全.研究结论:(1) 洛湛铁路岩溶路基主要以地面塌陷危害为主,其塌陷机理主要以地下水波动引起的渗透潜蚀和真空吸蚀作用为主,同时也受人工抽取地下水影响.(2) 岩溶路基整治原则为:路堤一般采用注浆加固,路堑采用探灌结合的原则在开挖路基面进行物探及钻孔验证;对埋设较深的溶洞,宜先采用粉煤灰或砂浆充填后再注浆;对裸露或浅埋型,宜采用挖除换填或加混凝土盖板加固.(3) 地基注浆过程中边探边注,探注结合,需注意注浆压力与注浆环境变化,严格注浆质量检查,以保证岩溶地基加固效果与稳定.  相似文献   

2.
岩溶路基塌陷严重影响铁路行车的安全,钻孔注浆是岩溶路基加固处理的重要方法.以洛湛铁路邵永段岩溶路基注浆某工点为例,阐述了岩溶地质分析在路基注浆施工中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对今后铁路路基、桥基注浆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岩溶地区桩基础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岩溶地区桩基础施工难度大,常见的施工问题有坍孔、漏浆、卡钻、埋钻、漏混凝土等,严重影响桩基础施工质量及安全,研究比较切实可行的施工措施,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很有必要。研究结论:中铁二院和中铁八局在云南省大理至丽江铁路金井坝大桥、西炭街大桥桩基础施工中经过反复研究、多次试验,总结出了用注浆管压浆护壁挖孔法、钻孔注浆法等工法,成功地解决了岩溶地区桩基础施工困难问题。  相似文献   

4.
覆盖型岩溶基本特征是地下水水位变化频繁和地层浅部土洞、溶洞发育。覆盖型岩溶地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地面塌陷,地面塌陷的成因很多,往往是多种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如地下水位下降形成真空吸蚀作用、地下水潜蚀作用、荷载振动作用、加荷作用等,构成铁路安全运营隐患。针对赣韶铁路岩溶发育特征与规律,对其覆盖型岩溶路基进行注浆加固处理,论述了钻孔注浆加固的设计要求、注浆量计算方法、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经多种手段检验,表明注浆加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多道瞬态瑞雷波法在武广客专路基岩溶注浆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 《铁道建筑技术》2008,(Z1):475-478
多道瞬态瑞雷波法是一种新兴的物探检测方法,通过在武广客专路基岩溶注浆检测中的实践应用,并得到钻孔抽芯和注水试验资料的验证,说明该方法能够全面、客观、快速有效地检测路基岩溶注浆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可溶岩地区,高速铁路隧道基底下存在隐蔽溶洞时,容易发生基底下沉或不均匀沉降,威胁运营安全。采用物探、钻探等综合勘察手段,结合断面控制法探测隧道基底隐蔽岩溶,并采用向钻孔内压烟的方式探测基底隐蔽岩溶的连通性。隐蔽岩溶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基底注浆加固、施作泄水洞、梁板跨越法等;当基底下岩溶弱发育、岩溶水不发育时,可采用注浆方式加固基底;当岩溶埋深较大且岩溶水发育时,可采用泄水洞处理隧道基底隐蔽岩溶;当岩溶埋深较浅且地下水发育时,可采用梁板跨越。  相似文献   

7.
岩溶地区城市地铁修建过程中,岩溶地质灾害问题严重威胁着地铁施工和后期运营的安全,由于受到地质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多因素影响,需要综合分析各影响因素的作用,进而制定岩溶处理原则。以南宁地铁2号线石子塘车站和石子塘站—大沙田站区间为例,分析岩溶洞穴几何特征以及空间分布规律,针对不同岩溶塌陷风险等级的影响范围和危险程度,确定相应岩溶处理原则。石子塘车站岩溶塌陷可以划分为高风险区、中等风险区、低风险区,其岩溶处理范围分别为隧道轮廓线两侧围护结构处基岩界面以下15、10、6 m,处理措施分别为采用注浆帷幕以及钻孔灌注桩+内支撑体系的围护结构,注浆帷幕以及围护孔和中立柱桩加固,注浆以及围护孔和临时立柱桩。基于不同岩溶塌陷风险等级的岩溶处理原则考虑岩溶场地的复杂性,具有较大实际工程意义,对今后岩溶地区城市隧道的施工有一定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黎塘车站Ⅰ场岩溶整治工程施工实例,阐述了岩溶塌陷机理,叙述在既有站场路基岩溶钻孔时,应遵循同一作业点注浆孔时,应先两端后中间;几个作业点同时注浆孔时,应先四周后中间进行施工。注浆施工应注意孔口保护和测量放线,布孔要保证孔位、方向、孔深和支钻位置等技术要求及防护措施,确保运输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9.
根据株六复线,黎南线,黎湛线路基岩溶地面塌陷勘测与整治工程的施工经验,作者对铁路路基岩溶地面塌陷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阐述了岩溶地面塌陷的分布规律及成因机制,介绍了电法勘探对忆注浆法在铁路路基岩溶地面塌陷勘测与整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透水率检测标准制约着岩溶路基注浆效果的有效评价。通过模型试验和理论分析,研究影响透水率检测标准应用的两个关键性基础问题:一是是否存在一个不产生潜蚀塌陷的界限裂隙;二是如果存在这个界限裂隙,那么界限裂隙的透水率特征值是多少。研究结论:临界裂隙开度是覆盖型潜蚀塌陷的关键控制因素,受覆盖层土质、密实度、临界水力梯度等因素的影响,覆盖型岩溶路基塌陷的临界裂隙开度约为2~4 mm;对溶蚀裂隙发育的可溶岩地基,当裂隙宽度小于等于3 mm(或地基透水率小于等于47 Lu)时,在自然水降条件下,不具备岩溶潜蚀塌陷条件,因此,建议以47 Lu作为潜蚀塌陷临界透水率值,以此为岩溶地面塌陷防治注浆效果检测定量标准。  相似文献   

11.
洛湛铁路岩溶路基注浆加固效果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洛 (阳 )湛 (江 )铁路益娄段地处岩溶发育区 ,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为此 ,施工和设计中确定了相应的岩溶路基加固原则和注浆工艺 ,通过现场施工监测、注浆前后钻孔注水试验对比、取芯观测和电法、面波检测等多种手段对注浆效果质量进行了全面检测 ,保证了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2.
路基岩溶塌陷注浆整治施工工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阐述了路基岩溶塌陷的形成机理、岩溶塌陷整治原理 ,并结合内 (江 )昆 (明 )铁路梅花山至昭通段路基岩溶注浆施工 ,给出了铁路路基岩溶塌陷注浆整治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过程 ,强调了实际生产中的可操作性 ,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董森 《铁道勘察》2011,37(2):63-65
结合兖石线K169处岩溶路基塌陷工程实例,分析了岩溶路基塌陷原因。采用压力注浆方案对塌陷区域进行工程整治,重点介绍了压力注浆的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岩土工程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瑞雷波勘探具有其它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其在岩溶路基注浆质量效果检测中,具有操作方便、快速、高分辨率等特点。本文采用瑞雷波法对沪昆铁路贵州段部分里程段进行检测,同时结合瞬态面波法检测判定合格标准,判定路基岩溶注浆施工质量。应用效果表明,在岩溶路基注浆效果检测中,瑞雷面波法是高效、可行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以石武客运专线DK932+300~DK932+400路基注浆试验段工程为例,介绍岩溶区路基注浆施工工艺、注浆施工参数的选定、注浆效果检验和现场施工出现各种问题的处理方法。采用注水(压水)试验、验证钻孔和物探检测等方法,对注浆效果进行了检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通过先导孔探测溶岩发育的方法,将岩溶分为轻微溶蚀、一般溶洞和复杂溶洞3类,为客运专线岩溶路基的处理提出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16.
浅埋隐伏型岩溶路基塌陷机理与注浆加固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埋隐伏型岩溶路基塌陷是地下水水位变化频繁和地层浅部土洞、溶洞发育,岩溶路基塌陷的形成往往 是多种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如地下水位下降形成真空吸蚀作用、地下水潜蚀作用、列车或采石放炮震动作用等, 它威胁铁路营运安全。针对洛湛铁路益娄段岩溶发育特征与规律,利用粘土固化浆液具备施工成本低、工艺简单 易行、堵水防渗及抗震性能好等诸多优势,通过试验确定粘土固化浆液的最佳配比为:粘土粉占20%-45%,水 泥占10%-30%,水玻璃占3%-5%,固化剂1%-3%,粘土原浆漏斗粘度值为30 s,对洛湛铁路浅埋隐伏型岩 溶路基实行溶洞充填注浆和路基水平帷幕注浆并举加固,加固层的厚度一般为5 m左右。实践证明该注浆加固 方法使工程质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岩溶地区侧方基坑桩基施工及土方开挖过程中,浅埋明挖箱型地铁隧道结构出现突发沉降,尤其是变形缝部位沉降显著,本文通过箱型地铁隧道沿线及变形缝两侧的位移监测数据,分析隧道结构突发沉降产生的原因,并研究了浅层回灌水、深层回灌水和注浆加固等沉降控制措施的效果。研究结论:(1)支护桩施工诱发浅埋箱型隧道最大累计沉降为3. 3 mm,应重视其在岩溶地区的施工影响;(2)嵌岩工程桩施工揭露溶洞,承压岩溶水突涌桩孔,是侧方浅埋箱型地铁隧道结构突发沉降的主要原因;(3)浅层回灌水可短时间内使地层补水,抬升隧道,抑制隧道急剧沉降;长期实施深层回灌、桩基泥浆护壁施工,可维持地下水位,控制侧方隧道沉降,但存在深层回灌水可能通过岩溶裂隙或通道进入溶洞,降低回灌水补充效率的问题;(4)"双排桩+对拉钢绞线+对称开挖"有效控制隧道的最大水平位移为3. 0 mm;(5)箱型地铁隧道周围进行垂直和斜向钻孔注浆可起到加固和止水的效果,考虑到变形缝的敏感性,应实时控制注浆压力;(6)该研究成果可供类似岩溶地区浅埋箱型地铁隧道侧方基坑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通过对湘桂铁路周家村大溶江双线特大桥钻孔灌注桩施工引起岩溶地面塌陷原因的分析,评价岩溶地面塌陷对地下水环境和地基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论:施工机械振动是诱发本区脆弱地质环境下岩溶地面塌陷的主要原因,施工完毕后,岩溶地面塌陷对本区地下水环境和地基稳定性的影响不大;高速铁路建设中应充分考虑施工中引起的岩溶地面塌陷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内还没有系统完善的用于铁路行业的浅层覆盖型岩溶治理的技术规范和标准,遇到实际问题一般参照(DL/T 5148—2012)《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中的坝基岩体灌浆法,存在不合理和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本文论述了控水和工程加固2种常用的覆盖型岩溶地表塌陷处理措施。基于多年实践经验,提出采用灌浆法治理浅层覆盖型岩溶地表塌陷的措施。详细叙述了钻孔、注水试验、灌浆、封孔等灌浆工艺流程,介绍了灌浆设备、灌浆方式、冒浆处理等灌浆施工关键技术。实践表明灌浆法可以根治浅层覆盖型岩溶地表塌陷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强富水软弱围岩条件下超浅埋隧道的注浆效果及施工效率,结合临海强富水、软弱围岩、超浅埋、周边建筑敏感等施工特点,对超前地质预报、新型注浆管、帷幕注浆工艺、注浆效果及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全过程改进,提出了一种一次性快速注浆的施工技术方案。自制一次性免拆除PVC注浆管,材料刚度不仅满足轻松打入软弱地层的需求,又具备经济环保、易于破除的特点,从而有效避免了传统注浆管反复拼接、拆装的问题,从而提高施工效率。进而,对浆液配合比及注浆压力通过现场调试,确定优选方案,并对两种注浆布孔方案进行监测,确定注浆布孔间距。监测结果表明,该技术方案不仅加固效果良好,有效降低了突涌水风险,还能显著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