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在现场实际应用中,铁路信号集中监测系统与其他系统,以及监测系统自身上位机和下位机的数据接口通信,主要有串口通信(RS-232、RS-422、RS-485)、CAN总线通信、RJ-45以太网等。了解监测系统的接口通信方式,有助于现场调试和故障处理。为此对监测系统数据接口通信方式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
介绍CBTC城轨列控系统接口的监测方法.重点分析如何利用交换机端口映射机制来采集CBTC系统设备彼此之间的以太网接口数据,如何解析、解释采集到的数据.按照介绍的方法构造的CBTC列控系统接口监测系统能正确采集和处理监测数据,既能帮助用户实时查看CBTC列控系统各接口的通信情况,也能帮助用户分析各接口数据,定位通信故障原因.适合在CBTC实验室以及实际运营线路安装使用.  相似文献   

3.
介绍广州地铁主控系统接口设备前端处理器(FEP)的软硬件配置,阐述冗余链路的设计思路与实现方式,并从初始化、数据通信、主从判断、冗余切换方式以及时间参数限定5个方面分析主控系统接口通信过程。实践证明,广州地铁主控系统接口冗余链路设计具有显著的优点,为其他的接口设计提供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4.
介绍城轨LTE-M通信系统接口的监测方法。重点分析如何利用交换机端口映射机制来实时采集LTE-M通信系统接口数据,如何解析、解释采集到的数据。按照本文介绍的方法构造的LTE-M通信系统接口监测系统能正确采集和处理监测数据,既能帮助用户实时查看LTE-M通信系统各接口的通信情况,也能帮助用户分析各接口数据,定位通信故障原因。适合在基于LTE-M的城轨实验室和实际运营线路安装使用。  相似文献   

5.
CTCS-3列控系统使用GSM-R网络作为车载和地面之间数据承载通道。通过GSM-R网络空中接口(Um接口)监测能够分析车地之间网络信令和用户数据,能够为CTCS-3列控系统运营维护和通信故障诊断提供依据。在对3GPP协议深入分析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GSM-R无线Um接口信令和业务数据的动态监测方案,重点阐述方案的关键技术,系统结构和实现方法,并且通过实验室测试对系统进行论证。该系统填补了目前GSM-R网络监测系统只针对有线接口进行监测的空白。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移动交换中心(MSC)电路域链路配置原则入手,以局向链路比例为依据,给出局向话务量计算方法及链路配置方法.结合无线闭塞中心(RBC)性能,得出MSC电路域对RBC的链路配置.  相似文献   

7.
在充分调研18个铁路局集团公司高精度时间同步需求及应用场景基础上,重点对地面链路引入方式进行比选,提出铁路数据通信网接引高精度时间同步技术方案,并在铁路骨干数据通信网完成实施。通过测试验证,该方案满足未来新业务的高精度时间同步需求,有效地提高了网络检验监测的精度,为长距离、大规模数据通信网络传递高精度时间同步链路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及实证数据。  相似文献   

8.
ETCS-2级列控系统RBC交接协议的形式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BC(无线闭塞中心)交接协议是影响ETCS-2级欧洲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效率、可靠性和安全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对该协议的形式化分析可为我国CTCS-3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规范制定和系统研发提供参考.随机Petri网语义清晰、语法严谨,并且具有良好的数学理论支撑,与仿真手段相比能够得出更加可信的定量分析结果.本文选择随机Petri网(SPN)这一形式化语言对RBC交接协议进行研究,综合信道突发降质、GSM-R小区切换、链路中断等故障因素,针对两种协议方案分别建立RBC交接失败概率模型,分析列车运行速度、RBC重叠范围对交接成功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两个车载电台、切换时能同时与两个RBC通信的RBC交接协议能够更好地保证列车交接过程的安全性,对行车效率的影响比较小.  相似文献   

9.
接口监测系统是一个在无线网络中实现多用户通信实时跟踪、多接口跟踪分析诊断及通信故障预警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监测分析系统。系统能够监测和记录整个无线网络中全部的通信事件和信令流程,为查找网络故障、分析用户发生通信中断的具体原因提供强有力的依据。在整个无线网络中各设备之间发生的通信事件是否正常,均可以通过接口监测系统被精确地判别和反映出来,非常有针对性和准确性。在无线网络建设完成后期,有了接口监测系统,就可以避免无线网络中不同设备厂家在互联互通时发生问题后互相推诿,还节省了大量进行网络优化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铁路的CTCS-3级列控系统的特点,提出了CTCS-3级列控系统无线通信网络综合监测技术,对车-地数据传输的几个关键接口——Abis接口(BSC与BTS)、A接口(MSC与TRAU)和PRI接口(MSC与列控RBC)上列控呼叫的信令流程、数据传输过程以及线路状态等进行完整的监测和记录,并采用综合分析和联合诊断技术、多层协议分析与解码技术、多用户实时跟踪与查询技术等关键技术,为列控数据传输分析、故障定位和分析、通信网络优化与维护以及干扰分析等方面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RBC切换原则进行说明,结合杭黄客专黄山北枢纽实际站场对RBC切换方案进行分析,针对实际线路不满足RBC通信切换的条件,提出通过CTCS-3转CTCS-2和联锁代传信号授权延伸RBC数据覆盖范围,以解决场间列车跨线运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空口监测系统可实现地面侧Um接口与车载侧Igsm-r和Um接口的监测,与既有的CTCS-3无线接口监测系统结合实现车地全接口覆盖,为故障的精确定位和智能分析提供基础。探讨空口监测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设计,并对基于无线模块阵列的空口数据采集与解析技术、GPS及北斗并行授时技术、ATO业务监测等关键技术进行详细阐述。最后,结合实际应用情况介绍系统采集设备的现场部署经验。  相似文献   

13.
应答器安装时的角度偏差影响射频能量信号的接收和上行链路信号的发送,因此有必要研究应答器角度偏差对其传输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应答器A接口传输过程,分别建立了应答器倾斜、俯仰和侧转时的上行链路发送模型和射频能量接收模型。确定了上行链路场和射频能量场一致性评估方法,利用模型对应答器角度偏差进行了一致性评估。建立了应答器A接口传输过程,计算出应答器的有效作用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标准尺寸,应答器倾斜角在(-2°28′,+2°28′)范围内,俯仰角在(-4°40′,+4°40′)范围内,侧转角(-7°25′,+7°25′)范围内时,满足应答器A接口一致性要求;应答器安装倾斜角、俯仰角越大,应答器的有效作用距离越小。应答器安装侧转角越大,应答器的有效作用距离越大。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重点研究CTCS-3级列控系统无线闭塞中心(RBC)的功能需求及外部接口等.通过对CTCS-3级列控系统系统需求规范进行深入分析,得出RBC应具有的主要功能.在仿真平台中实际应用表明,本文所述的RBC功能需求、信忽流及外部接口等能够满足CTCS-3级列控系统仿真测试平台建设需求.  相似文献   

15.
铁路数据通信网用户侧设备采用双上行静态路由协议方式接入时,由于接入路由器与用户侧设备间可能存在非直连链路,两侧端口无法准确感知链路变化情况,会导致链路切换无法生效.为此,应用双向转发检测(BFD)技术,可解决非直连链路倒换端口无法感知链路变化问题.  相似文献   

16.
首先介绍了武广高铁无线闭塞中心(RBC)设备现状,分析了2种更新改造方案各自的优缺点;然后针对RBC之间改为直接通信方式,从RBC切换点的改造方案上进行了重点研究,对指导RBC间由非直接通信方式改为直接通信方式具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沪宁高速铁路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中的网络主轴之一,其设计速度为300 km/h,采用目前我国最先进的CTCS-3级列控系统(简称C3),C3列控数据利用GSM-R网络的无线通道进行车-地间的双向传输.为保证列车能在C3级别高速稳定地运行,并且当出现无线通信超时故障造成降级运行时,能快速地对故障进行分析和定位,因此对GSM-R网络各接口进行监测十分必要.接口监测系统是快速有效地进行无线通信超时故障分析和故障定位的监测分析工具,该系统首先采集GSM-R系统和C3间接口(lgsm-r,PRI)的数据及GSM-R网络内各接口的数据,并将采集到的数据解析存库,综合分析子系统再对各接口存储的数据进行统计汇总,生成无线通信超时故障分析所需的各种报表.  相似文献   

18.
在高速铁路建设过程中,作为四电集成的两个子系统,通信信号二者之间的接口关系十分密切。梳理通信与信号系统之间的承载关系和接口关系,总结通信信号接口调试与监测的手段,并给出典型案例,以期为后续工程提供参考。最后,从高速铁路建设与维护发展的角度,提出通信信号接口监测研究发展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ISDN是RBC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RBU与MSC交换设备之间开放通信系统,能够提供30B+D的PRI链路通信能力,完成除安全信息处理以外基于GSM-R网络电路交换承载业务通信系统功能。提出了一种基于CTCS-3列控系统的ISDN系统的实现方案,重点描述了系统的组成,关键技术的原理和实现,并通过实验室测试对系统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20.
针对RBC系统对外通信网络结构复杂、接口设备较多的特点,分析不同网络间实际信息流走向,并以此建立故障处理流程图;同时结合2起典型的通信网络故障案例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故障处理方法,旨在提高维护人员故障处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