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矿山法施工的临河隧道受季节性水位变化影响的问题,以济南轨道交通R3线暗挖隧道下穿大辛河东支沟段为例,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分析水位变化条件下临河暗挖隧道下穿干渠的施工响应与互馈效应。研究表明:采用洞内超前管棚+全断面注浆+渠道两侧注浆加固时,衬砌最大压应力相对另外两种方案减少了约55.7%和41.3%,衬砌最大拉应力相对另外两种方案减少了约55.9%和33.7%;地层和渠道的受力变形均优于另外两种方案,在变形控制标准值允许范围内。工程实践证明,临河暗挖隧道丰水期下穿渠道施工采用洞内超前管棚+全断面注浆+渠道两侧注浆组合加固方案可以有效控制地层变形,确保隧道的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2.
郑西铁路客运专线高桥隧道下穿南同蒲铁路段为砂质黄土(Q3),埋深仅12.89m。通过对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进行比选探讨,论述下穿段的安全快速施工技术、洞内外拱顶和地表沉降变形观测规律、安全预案及管理,并对下穿段的设计与施工提出一些探讨性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沈阳地铁1号线施工中,被评估为七大风险源之一的南青区间隧道,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其渡线段及停车线大跨度断面下穿污水管及市政管线。为保证工程安全,在施工过程中,针对下穿污水管及排水管线部分采取地表注浆、洞内大管棚+小导管超前注浆及小导管径向注浆相结合的方式,确保了大跨度断面隧道、周边建筑物及各种地下管线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在上新庄隧道出口下穿既有公路施工中,根据隧道出口位置和地质情况,优化了隧道进洞方案和洞内施工方法,同时调整了初期支护参数,有效地控制了黄土隧道沉降和变形,降低了施工成本,同时也积累了黄土隧道下穿既有公路的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5.
函谷关隧道下穿连霍高速公路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郑西客运专线函谷关隧道为大断面黄土隧道,隧道下穿连霍高速公路地段地质为砂质新黄土,施工过程中控制高速公路路面下沉保证行车安全是施工的难点。主要介绍函谷关隧道在下穿施工过程中,采用超长管棚超前加固地层技术,玻璃纤维锚杆加固工作面技术,初期支护背后注浆技术,通过优化支护参数,调整CRD法工序,缩短工序步长等措施,利用先进的监控量测技术对洞内外变形数据的分析反馈,顺利地完成隧道穿越连霍高速公路的施工。  相似文献   

6.
八米塬隧道下穿既有铁路安全施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保证宝兰二线八米塬隧道出口段安全穿过既有运营铁路 ,施工中采取整体架空既有铁路、洞内大管棚超前支护、正台阶分步开挖、强支护、衬砌紧跟施工的方法 ,安全、顺利完成下穿隧道施工  相似文献   

7.
为保证京沈高铁望京隧道下穿北京地铁机场线路基段施工时既有线的运营安全,在对邻近试验段落施工影响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对隧道下穿施工引起的路基和轨道结构变形情况进行预测,研究穿越施工全过程动态控制方案。研究表明,仅通过控制盾构掘进参数和洞内补偿注浆措施,不能保证既有线路的运营安全,通过基于实时自动化监测的地面注浆预加固和地面跟踪补偿注浆、洞内二次深孔注浆,可以达到对盾构穿越施工影响的全过程实时动态控制,有效控制盾构施工对既有运营线路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大跨黄土隧道下穿公路安全施工为背景,对隧道下穿公路的安全施工方案进行研究。基于公路路面破损指数与下穿公路施工风险事件引起路面最大沉降之间的关系确定了隧道下穿施工可能引起的路面最大允许沉降量,并据此制定出施工管理基准,对比分析了CRD和CD法引起的隧道拱顶沉降、地表最大沉降、支护受力和隧道周边地层塑性区特征,建议采用CD法进行下穿施工。下穿孙辛路施工监测结果表明,采用CD法保证了隧道施工安全和孙辛路的正常通行。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保地铁暗挖隧道下穿施工期间桥梁结构安全,控制异形板裂缝发育和桥桩沉降,通过在地面采用桩基托换及顶升、复合锚杆桩隔离加固,在洞内采用减小开挖步距、增设临时仰拱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施工技术,并经过强化施工过程控制,严格落实设计意图,圆满地实现了既定目标,顺利完成了穿越施工。  相似文献   

10.
隧道下穿暗河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通过对五爪观暗河的处理,总结出一套经济合理、安全可行的隧道下穿暗河的施工方法,确保隧道施工及运营安全,为类似工程积累经验。研究方法:工程类比和现场试验。研究结果:通过采用上游注浆截流堵水使地下暗流走行于隧道之上、岩堆体内深孔注浆堵水加固相结合治理暗河方案,以及洞外堆积体内动水注浆、洞内小导管注浆、台阶法开挖、强支护,隧底钢管桩注浆加固等一系列工程措施,五爪观隧道成功下穿暗河。研究结论:在岩堆体敞开式边界条件及高富流动水状态下,根据暗河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采用“分区分序、多泵联合、多浆组合、快凝早强”等关键技术,可有效解决注浆截流、抬高地下水位、隧道下穿暗河堆积体开挖支护的施工难题。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随着高速铁路发展,路网密度增加,铁路选线不可避免会下穿高速公路、地方道路或厂房、民房等不可拆除的地表构筑物。当岩溶发育地区铁路采用隧道形式下穿通过既有构筑物时,可能会揭穿隧道范围内的溶腔或岩溶管道,造成充填物流失或松动,给地表构筑物带来潜在性危害,进而可能影响生产、生活安全。本文结合成贵铁路大方隧道建设情况,就岩溶地区隧道浅埋段下穿既有构筑物隧道施工方法进行研究,提出能够用于未来类似工程的相关理论依据,以有效降低施工过程中对既有构筑物结构安全的影响,确保既有构筑物的使用功能及结构安全。研究结论:(1)应采取措施避免隧道影响范围的溶腔或岩溶管道内充填物流失或松动;(2)需考虑隧道开挖振动及洞内变形对地表构筑物的影响,采用合理的施工开挖方法;(3)加强与构筑物产权单位的协调沟通,确定构筑物防护要求,采取措施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和构筑物安全;(4)本研究结论对岩溶地区类似工程条件下隧道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陈巨滔 《中国铁路》2011,(10):32-34
根据厦深铁路广东段蛇山隧道浅埋富水地段地质情况,分析在浅埋富水地段采用洞外处理、地表井点降水、洞内管棚及小导管超前支护等技术处理方案。施工中采用注浆加固、超前支护、临时仰拱、监控量测等技术措施,确保隧道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3.
北京地铁27号线蓟门桥站~站后区间下穿东南地下通道,区间采用矿山法施工,右线为大断面,且截面形式多样,施工影响较大,保护措施为洞内施工控制加地面深孔注浆。结合地下通道结构现状,提出位移控制指标。在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对不同模拟施工步下顶板沉降、底板沉降及侧墙水平位移变化规律进行了详细分析;针对地下通道绝对沉降、纵向不均匀沉降、横向不均匀沉降、侧墙倾斜等控制指标,分析了隧道下穿时地下通道变形控制效果。研究结论:区间隧道下穿地下通道施工,洞内施工控制措施和地面深孔注浆措施是有效的;地下通道位移满足控制标准,结构处于安全状态;变截面的右线施工引起的地下通道位移占位移总量56%左右,标准断面的左线施工引起的地下通道位移占位移总量的44%左右。研究结论可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依托京张高铁新八达岭隧道下穿既有京张铁路青龙桥车站工程,为控制下穿过程中青龙桥车站的沉降变形,采用Midas GTS NX数值模拟软件,模拟隧道下穿车站的施工全过程,得到既有车站路基变形的沉降曲线。研究发现路基最大沉降发生在新建隧道拱顶上方,路基累计最大沉降16.017 mm,建议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通过控制循环进尺和施工速度来控制路基的沉降量,并及时补充道砟,恢复轨道沉降变形,从而控制轨道的沉降。提出洞内■159 mm超前大管棚注浆加固、洞外地表垂直袖阀管注浆加固和3-5-3扣轨加固的变形控制技术,为下穿工程控制沉降变形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5.
胡麻岭隧道第三系富水砂岩地表深井降水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胡麻岭隧道为兰渝线重点控制性工程,隧道中部通过长4 250 m的第三系弱胶结含水粉细砂岩,在地下水作用下,掌子面开挖扰动后工程性质迅速恶化,基本呈散砂、稀糊状,局部还伴有涌水涌砂现象,施工受阻。针对这种情况,洞内开展了集水井降水、井点降水、分步超前降水、边墙侧向深井降水、轻型井点(真空降水)、水平旋喷、注浆固结、冷冻固结等研究试验,确定采用洞内深井与轻型井点相结合施工降水方案。但受岩层地下水水头高、渗透系数小、洞内降水作业工序繁杂及降水后达到开挖条件的周期长等影响,施工进度滞缓,因此研究地表深井预降水。通过对工程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施工现状、工法等综合分析,进行现场水文地质试验,分析计算采用地表深井预降水的井间距离及设计深度。  相似文献   

16.
某隧道穿越采空区同时下穿既有公路隧道,采用探灌结合的方法处理采空区,避免采空区沉降影响线路运营安全;对下穿既有公路隧道处采取超前管棚、H175钢架和既有隧道加固等综合措施,确保下穿施工安全。本着科学、经济相结合的理念,在总结类似工程经验的基础上,辅以数值计算,设计出可靠的支护参数、施工方法,完成隧道穿越采空区设计、小净距下穿既有隧道设计。  相似文献   

17.
以呼和浩特市轨道交通2号线呼和浩特站—公主府站区间盾构隧道下穿砌体结构住宅群为工程背景,采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对盾构隧道下穿砌体结构住宅群进行数值模拟.以砌体结构墙体最大拉应力增量作为评价指标,分析盾构隧道施工对砌体结构的影响.提出洞内深孔注浆加固措施的技术参数,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对加固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未采取任何加固措施时,盾构隧道施工结束后,房屋的沉降虽能满足控制要求,但砌体结构墙体最大拉应力增量不满足房屋安全使用要求;采用深孔注浆加固后,墙体的最大拉应力增量可以满足建筑物安全使用控制标准,证明深孔注浆加固技术可以较好地减少盾构隧道施工对砌体结构房屋的影响,保证砌体结构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18.
南京地铁2号线上新区间的隧道下穿带有围护桩的金鹰过街地道.穿越段的地质条件差、富含地下水、管线密集,施工难度较大.采用长管棚支护和全断面劈裂注浆形成有效的超前支护,结合洞内跟踪注浆及桩基托换等辅助措施,改善了土体自稳性能,控制了土体的水土流失,并减小了隧道开挖引起的地层沉降,使隧道顺利下穿过街地道.  相似文献   

19.
以天津地下直径线超浅埋大直径盾构下穿海河工点为实例,对穿越施工的海河河底安全防护技术、大直径泥水盾构先进施工技术、洞内二次深孔加强注浆技术、海河河床的自动化监测技术、隧道安全保护技术等进行论述,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采用FLAC3D有限差分法,结合宁安城际铁路马鞍山东站预留市政通道加固工程,进行双线盾构隧道下穿城际铁路引起地表位移及其控制措施。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桩-板结构预加固措施,盾构隧道下穿施工产生地表位移得到有效控制并均在城际铁路安全限值范围以内,确保盾构隧道安全下穿铁路和列车的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