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开行列车数、客流组织、行车组织的安全和灵活性等方面,对广州地铁2号线大小交路的运行方式进行研究,制定了开行大小交路的方案。方案包括设备条件、行车参数和客运组织措施等,采用该方案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整体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
深圳地铁3号线大小交路运行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深圳地铁3号线为例,在研究地铁线路客流增长规律的基础上,采用大小交路运行的方式来应对变化的客流需求。针对开行大小交路具体区段的选择、开行时段和开行间隔的选择等问题,重点分析实际客流需求、自身的线路条件以及小交路车站的折返能力等。实践表明,大小交路的开行使得运能得到进一步的优化,能够科学合理地调整运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  相似文献   

3.
列车开行方案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的基础.大小交路模式列车开行方案规定各时间段内各交路上开行列车对数.分析大小交路模式乘客出行成本和企业运营成本的计算方法,以乘客出行成本及运输企业运营成本最小化为目标,以列车追踪间隔时间、乘客需求和最大可用车底数量为约束,构建城市轨道交通大小交路模式列车开行方案双目标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采用理想点法将原模型转化为单目标模型,借助Lingo11.0求解.通过算例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并对折返站和小交路区段客流比重进行成本的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小交路折返站的选取对成本影响显著,且小交路区段客流比重越高,开行大小交路模式越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目前上海轨道交通8号线断面客流的时空分布特征和运能运量匹配情况,提出了8号线在世博会期间会存在高峰运能不足、上下行不均衡程度大等问题。从提高开行密度与增加列车编组、开行大小交路方案列车、优化车组使用方案、优化列车运行图、加强车站客运组织等方面优化世博会期间8号线的运输组织方案。  相似文献   

5.
根据客流量的分布及大小交路列车共线运行的特点,以投入运用的车组数最少为目标,建立了列车均衡开行方案优化模型,得出在运用车组最少的情况下各行车组织参数的设置,包括折返点位置选取、大小交路的行车间隔和周期、列车在中间站的折返时间及运用车组数等。模型考虑了大小交路行车的相互影响问题,在满足行车安全性及线路客流需求的前提下,采用基于大交路的行车间隔来调整小交路的行车间隔及行车周期的思想,描述了各参数之间的制约关系。以成都地铁2号线为背景,利用本模型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能够达到预想的效果。为运营企业的行车组织安排,特别是运行交路设计及车辆配备等实际工作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城市轨道交通大小交路运行环境下行车组织进行介绍,提出优化长大运输线路的行车管理方法。结合北京地铁8号线线路特点和客流分布情况,提出建立标准化作业流程、构建集成化故障处理模式、行车调度区域化分工管理等措施,从而充分发挥大小交路运输的优势。相关研究可为其他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大小交路行车组织优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基于广州地铁6号线的客运量和满载率情况,从交路匹配、客运需求等角度分别构建了以大交路开行为基础和以小交路开行为基础的列车交路优化方案。经分析得到了折返点位置选取、折返时间、行车间隔、运转周期等两组行车组织参数,为广州地铁6号线的行车组织提出改进建议,为地铁列车的合理开行和车辆配备等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开行大小交路运行方案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开行大小交路列车,是根据客流预测和车辆配属的实际情况而采取的运营方案。阐述了开通大小交路后所采取的运营调整措施,包括运营列车调整措施,以及在车站和列车两方面所采取的客运组织措施。最后对1号线开行大小交路的运营实践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
以西安地铁4号线为例,基于线路设施和断面客流特征条件,提出了行车组织的优化方法。根据车站条件进行折返适宜度分析以确定小交路区段,分别以乘客服务水平最高和运营成本最小为目标并考虑一定的约束条件构建目标函数,结合Rail Sys软件仿真得到的线路拓扑结构确定了不同交路区段下的列车运行时分及速度,据此标定了模型参数。建立了多目标函数,并利用基于隶属度的算法得到了模糊最优解,求解出大小交路的列车编组数量及行车间隔,给出高峰时段的行车方案。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和原设计方案相比,优化方案在满足乘客需求的同时可有效节约运营成本,并显著提高客流时空分布不均衡状态下的线路断面满载率。  相似文献   

10.
哈尔滨地铁1号线行车组织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保地铁的运营服务水平,根据哈尔滨地铁1号线线路特点和既有客流预测数据,从行车交路、列车出入段、终点站列车折返方式等方面提出正常情况下的行车组织方案;从发生故障时不同区段线路特点和列车故障救援发生地点,提出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组织方案.  相似文献   

11.
分析乘客出行需求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采用4参数Logistic函数对累计客流曲线分段拟合,推导各车站在任意时间段内客流需求量的计算公式。考虑客流需求的动态特征和大小交路模式下列车发车间隔时间的特点,以减少乘客平均等待时间、提高列车平均满载率以及减少列车总走行公里数为优化目标,建立列车开行方案的多目标混合整数非线性优化模型;利用改进的NSGA-Ⅱ对模型求解,并根据模型特征设计特殊结构的编码方式。以西安地铁2号线的实际运营数据为例,对轨道交通列车开行方案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根据动态客流需求设计非固定间隔时间的列车发车时刻表,适时采用大小列车交路运行模式得到的列车开行优化方案,可有效满足乘客和运营企业双方的利益需求。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掌握西安地铁3号线现状客流规律,以及进一步优化其运营方案,以实测客流数据为基础,分析了3号线客流的时间分布特征和断面分布特征。从列车运行交路和全日行车计划两方面分析了3号线运营方案与客流需求的匹配性,总结了现状运营方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更加符合客流特征的运营优化措施,为运营方案的调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自2014年8月1日起,北京地铁6号线晚高峰时段采用大小交路套跑的行车组织模式,小交路终点站为车公庄西站,3 min的最小行车间隔持续时段扩大为17:00~19:00。6号线的客流分布特点显示,早晚高峰不同区段客流量差别很大。比如,晚高峰从呼家楼到金台路段客流集中,列车满载超过100%,但从草房到朝阳门方向的列车满载率不足50%。如果加开全  相似文献   

14.
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量是影响城轨交通行车交路方案的重要因素,而客流的基本特征在于它沿时间和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即客流的动态性,这也决定了不同运营时期城轨交通的行车交路方案是有区别的。本文结合2号线的线路特点,通过对客流特征的分析研究,初步确定了2号线初、近、远期的行车交路方案。  相似文献   

15.
沈阳轨道交通1号线大小交路运行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沈阳轨道交通1号线线路特点和既有客流预测数据,从客运服务优质性、运营成本、行车组织的安全性和灵活性、远期发展等不同角度,对比分析了不同交路形式的特点,提出1号线运营交路采用大小交路运行的模式,并给出实施大小交路运行模式的组织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从客运服务优质性、运营成本、行车组织的安全性与灵活性、折返能力和远期发展等主要影响因素,对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采用大小交路运行模式的可行性进行探讨。提出了四种可能的运行大小交路的方案,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四种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运行大小交路的最优方案:小交路路段为中春路站——杨高中路站,大交路路段为松江新城站——杨高中路站。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由市区逐渐向外围拓建与延伸,市域快线的规划与建设应运而生,如何合理选择市域快线运营模式成为目前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以成都地铁13号线为依托,分析穿城市域快线的客流特征,基于客流需求、城市布局、大区客流分布、客流断面特征,对行车对数和大小交路折返点进行系统研究,确定地铁13号线的行车对数并提出3个行车组织方案。并从运能适应性、高峰小时车公里、最大满载率、运营组织难易度等关键指标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确定最佳运营方案,以期为类似穿城市域快线运营模式的合理选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根据线路设备条件、客流预测、车辆配属和运 营水平等实际情况,对杭州地铁 1 号线采用开行主支 交路运行的方案。对主支交路运行方案中需考虑的同站 台换乘问题及首末班车问题进行研究,从调度调整、车站 客运组织及列车客运组织等方面对方案的实施进行阐述, 并对开行主支交路运行方案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青岛地铁13号线目前处于施工建设阶段,预计2018年底建成通车。因在开通运营初期,线路周边规划尚未实施完全,客流较小,能力有一定的富余,受业主方委托,对本线开行大站快车的可行性及开行方案进行运营前研究。研究结论:(1)考虑本线若按开行大站快车和站站停列车套跑,停站车站数量在12~13个车站时,能力基本为大交路10对/h、小交路5对/h;(2)开行大站快车旅行时间有一定节省,但运输组织难度较大,乘客在站等待时间较长,对线路运输能力有一定影响,AFC系统、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等需按具备开行大站快车的运输组织模式进行配套;(3)运营初期在列车开行数量较少时,可考虑开行部分大站快车提高线路大站间客流的送达速度,沿线客流可通过开行的站站停列车定点定时进行输送;随着服务频率的提高,沿线客流需求的增长,可全部开行站站停列车,兼顾好起讫点和沿线两种客流;(4)该研究成果对于城市轨道交通长大线路开行不同种类列车、挖掘运输潜力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主要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模式及运营方案等行车组织领域。  相似文献   

20.
城市轨道交通开通初期的行车组织方案主要取决于预测年的客流预测结果及客流出行特征,尤其是预测年高峰单向最大断面客流量和全日断面客流量。本文结合洛阳轨道交通1号线的线路特点,在分析研究客流出行特征的基础上,确定了1号线的车辆选型及列车编组、行车交路计划、全日行车计划及列车停站时间,并提出了应对1号线运营初期早晚高峰客流具有较强潮汐特性的运营组织方案,为洛阳轨道交通1号线的正式运营提供一定的依据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